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高中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上)》同步學案(時空坐標+知識梳理+重難突破+模擬測試)第20課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兩課時)(一)學 生 版【時空坐標】【知識梳理】 一、袁世凱復辟帝制與護國戰爭 1.袁世凱專權復辟帝制①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②1913年11月,袁世凱下令解散 。③1914年5月,頒布《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 ;同年底發布《修正大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任期十年,可連選連任。④對外妥協:1915年1月,日本帝國主義趁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美各國無暇東顧的時機,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的要求,經過談判袁世凱于同年5月被迫簽訂不平等的“ ”。⑤稱帝:1915年10月,參政院召開“國民代表大會”,表示一律“贊成”君主立憲。袁世凱稱帝,以1916年為洪憲元年。2.革命黨人的反袁斗爭:從二次革命到護國戰爭【釋義】二次革命是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為維護民主共和,反對袁世凱專制獨裁而進行的武裝斗爭,它是辛亥革命的繼續。但是由于國民黨力量渙散、北洋軍閥力量強大而失敗。二、北洋時期的軍閥割據1.背景: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內部的派系紛爭很快發展為軍閥混戰、軍2.主要軍閥派系(1)直系:以 為首,在英美支持下,控制直隸以及長江中下游的蘇、贛、鄂等省。(2)皖系:以段祺瑞為首,在日本支持下,控制皖、浙、閩、魯、陜各省。(3)奉系:以 為首,以日本為靠山,占據東北三省。3.軍閥統治(1)軍事上:先后爆發直皖、直奉戰爭,導致北京政權實際上由不同的軍閥控制。(2)政治上①府院之爭:1917年, 出任國務總理,主張重新召開被袁世凱解散的國會,但進展不順利,繼任總統的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總理職務,造成所謂的 “府院之爭”。②張勛復辟:1917年,張勛以調節府院之爭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國會,擁護清廢帝溥儀復辟,但很快失敗。③破壞《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張勛復辟失敗后,段祺瑞回到北京就任國務總理,但他公然破壞《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拒絕恢復國會。外交上:為爭取國際地位,抵制日本在華勢力的發展。1917年8月14日,中國向德、奧兩國宣戰,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協約國方面。隨即,中國收回德、奧在天津、漢口的租界,撤銷領事裁判權。三、民國初年經濟、社會生活的新氣象1.社會經濟的發展(1)條件①中華民國建立,掃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縛和障礙,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定條件。② 成立后鼓勵民間興辦實業。③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戰,中國民族工業得到迅速。④群眾性的 斗爭此起彼伏,特別是1915年因反對“二十一條掀起的抵制日貨、提倡國貨運動,有力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2)表現①紡織業,面粉業和卷煙業等輕工業迅速發展。②一批民族企業迅速壯大起來。③隨著民族工業的迅速發展,中國產業工人的人數也急劇增加。2.社會生活(1)背景:共和政體的成立,促使民眾日常生活出現種種新氣象.(2)表現:改用陽歷;頒布了剪發辮、易服飾和廢止纏足的法律;頒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爺”等清朝官場的稱呼。(3)影響:使人們認識到原來的陳規陋習不符合時代潮流,應接受文明化的新習俗、新風尚。四、新文化運動的開展1.背景(1)政治:辛亥革命失敗,共和政體遭到破壞。(2)經濟: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得到發展。(3)思想①人們認識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鞏固,中國的狀況依然黑音,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對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的徹底批判,大多數國民的腦仍被專制和愚昧思想束縛著。②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傳入中國。2.興起(1)標志: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后改名為《 》。 (2)代表人物:李大釗、魯迅、胡適、錢玄同、劉半農等。3)主要陣地:北京大學和《新青年》雜志。3.內容及影響(1)內容:提倡 ,反對孔教、禮法和舊的倫理等;提倡 ,反對舊藝術、舊宗教;反對國粹和舊文學,提倡新文學。(2)影主與科學的旗幟,推動思想文化革新,有著解放思想的重大意義。 ★袁世凱的貨幣改革★“中日民四條約”由袁世凱簽字的“中日民四條約”,又稱“中日北京條約”,是由《關于南滿洲及東部內蒙古之條約》及其附件與《關于山東省之條約》及其附件組成的?!镌绖P祭天★維護共和的斗爭★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概念★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短暫的春天”的特點★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歷程★《新青年》★“德先生”和“賽先生”★巧記新文化運動【重難突破】重點1 如何理解北洋軍閥形成的原因和統治特點1.原因北洋軍閥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是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決定的。具體表現在:(1)從國內看,盡管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體,但并未完成中國反封建的革命任務;落后的封建經濟仍居絕對優勢,封建統治勢力和意識形態在中國仍有雄厚的根基和強大的生命力;袁世凱掌握兵權,利用師生、部屬關系發展北洋軍閥的勢力。(2)從國際上看,帝國主義實行“以華制華”的侵略政策,列強給袁世凱以有力支持。2.統治特點以封建地主階級為其主要社會基礎:軍閥們各有一支為自己爭權奪利服務的軍隊,并采用近代兵制;軍閥們各有一塊可以隨意搜刮和統治的地盤,割據稱雄,擁兵自重;各派軍閥大都是帝國主義在中國進行統治的工具;北洋軍閥的統治方法都極端殘暴而且愚昧;各派軍閥依恃武力,實行軍事獨裁統治。典例1[名校聯盟山東省優質校2022模擬]如表為民國初年北方重要軍閥派系表。這些派系形成根源于這一時期派系 直系 皖系 奉系 晉系直系 新直系 國民軍系領導者 馮國璋 吳佩孚 孫傳芳 馮玉祥 段祺瑞 張作霖 閻錫山出身 北洋將領 北洋將領 北洋將領 北洋將領 東北地方勢力 山西都督A.列強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 B.袁世凱復辟帝制的失敗C.北洋軍閥內部矛盾的加劇 D.自然經濟的分散性特點【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群龍無首,帝國主義開始在中國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各自扶植各自的代理人,導致中國出現了軍閥割據的局面,A項正確;B項是軍閥派系形成的背景,C項是由列強分而治之的政策所導致的,D項是軍閥派系對抗產生的經濟因素,不屬于這一時期的主要原因,BCD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CD項。重點2 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特點及作用(1)特點①從產生與發展看:先天不足(資本、技術、人才)后天畸形。②從誕生環境看:產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③從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④從結構看:民族工業主要集中在紡織、食品等輕業重工業基礎薄弱,沒有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⑤從地位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終沒有成為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⑥從發展歷程看:受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壓制,具有曲折發展的特點。(2)作用①從經濟上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是一種新的經濟因素,其產生和發展有利于社會進步。②從政治上看: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為維新變法運動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提供了社會基礎,也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到來和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準備了階級條件。③從思想上看:為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社會條件,其產生和發展在不斷沖擊和動搖著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④從發展趨勢上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沒有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始終沒有成為近代占統治地位的經濟因素;地區分布不盡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難以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從而決定了中國不可能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典例2[江西2023一摸]如表表明( )時間 商業通例 公司條例 礦業條例 商會條例1911年 9條 67條 35條 26條1921年 73條 251條 111條 46條增加 64條 184條 76條 20條A.辛亥革命推動了憲法完善 B.社會變革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C.北洋軍閥頒布了重商國策 D.第一次國共合作提高了經濟效益【答案】B【詳解】題中材料反映了中華民國成立以后,頒發了許多工商業條例,為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提供一定的保障,有助于經濟發展,B項正確;商業條例與礦業條例并不是憲法,排除A項;北洋軍閥時期,社會經濟有所發展,但并沒有頒布重商策略,排除C項;國共合作是從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之后才正式開始的,排除D項。重點3 新文化運動的特點(1)弘揚民主和科學,批判封建正統思想,倡導實現民主政治。(2)有思想戰線和文學戰線兩條戰線,所以既是場思想革命,又是一場文學革命。(3)存在著對西方文化絕對肯定和對傳統文化絕對否定的局限性。(4)以五四運動為界,分為兩個階段。前期主要宣傳資產階級文化;后期主要宣傳馬克思主義。典例3[江蘇泰州2022四模]1915年出版的《新制單級國文教科書》中,有多幅插圖表現了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間相互尊重、愛護的家庭情景,這種家庭顯然與傳統社會的父權制和等級觀念相去甚遠。這反映了當時A.文學革命推動思想解放 B.新的倫理觀念逐漸形成C.國民政府宣揚西方思想 D.教材消除傳統觀念影響【答案】B【詳解】依據材料“1915年出版的《新制單級國文教科書》中,有多幅插圖表現了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間相互尊重、愛護的家庭情景”,可以看出新文化運動對倫理觀念的影響,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文學革命,排除A項;此時國民政府還未成立,是北洋軍閥政府,排除C項;“消除傳統觀念”表述錯誤,排除D項。【模擬測試】1.[山東2022考前熱身押題]下圖是1916年7月31日《新聞報》上刊登的一幅漫畫《再造國民之最要著》。畫面中一名議員一手拉風箱,一手執勺,正在對一個寫有“中華民國五年七月再造”的三足大鼎進行修補。對此漫畫的解讀正確的是A.喻示了袁世凱獨裁對民主體制的破壞B.表達了國民黨對民主共和的向往C.反映了國人對議會政治的普遍認同D.說明三權分立體制適合中國國情2.[浙江金麗衢十二校2022二聯]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為實現近代中國的民主共和進行了前赴后繼的斗爭。下圖所示反映的歷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護國運動 D.護法運動3.[天津河北2022二模]1915年1月18日,日本駐華公使向袁世凱面交《二十一條》,并威脅說:“如把秘密(指《二十一條》)泄露出去,日本當斷然采取行動。”之后,袁世凱不顧日本的威脅,把《二十一條》的內容透露給了美國,深深地震驚了美國政府。袁世凱此舉的主要意圖是A.揭露日本的侵華野心 B.借助歐美的力量來牽制日本C.贏得國際社會的同情 D.為復辟帝制爭取列強的支持4.[江蘇南通2022四模]1912年12月,民國政府頒布《暫行工藝品獎勵章程》,規定工藝物品與方法的發明及改良者可以申請專利,保護期限最高為5年。1915年,財政總長周學熙等投資的華新紡織公司申請在直魯豫等省享有30年設廠專利權,農商部依據該章程不予批準,民國政府的舉措A.推動了民族紡織工業的起步 B.刺激了實業救國思潮的興起C.有利于技術創新與經濟競爭 D.取消了官僚資本的既有特權5.[山東威海2022二模]下圖為民國初年山東經濟發展的情況(部分)。據此可知,這一時期的山東 1911年開辦的棉織企業為8家,1913年增加到63家。 1912年至1913年間,釀酒、制糖、榨油、火柴、制蠟、制煙和皮毛制革等各行業迅速增加,由333家增到476家。 自民國元年至1920年,設立的各種鐵工廠計有濟南8家,青島9家,博山5家,威海衛、濟寧各4家,濰縣3家,全省共33家。A.工業布局更加合理 B.經濟運行環境有所改善C.工業體系初步建立 D.列強經濟侵略有所放松6.[湖北新高考部分校2022質檢]下圖反映了1912~1925年日本出口中國的機紗數量及其平均紗支(注:紗線的粗細程度,支數越高紗線越細,均勻度越好)的變化情況。這一時期日本機紗出口中國數量不斷下跌的主要原因是A.中國軍閥混戰政局動蕩不安 B.中國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的高漲C.歐洲列強卷土重來加強侵略 D.日本機紗質量低劣不如中國土紗7.[福建廈門2022四模]1918年,海軍部下轄的江南造船所采用商務化經營,獲得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國外造船訂單——承造美國四艘萬噸運輸艦,所有建筑工程、發動機及汽鍋均在中國制造,兩年后通過驗收并交船。這表明當時A.實業救國成效初顯 B.美國暫時放松對華侵略C.清末新政穩步推進 D.工業發展環境有所改善8.[山東2022二模]如表是1878—1941年《申報》招請買辦(是指中國近代史上,幫助西方與中國進行雙邊貿易的中國商人)廣告數量曲線圖。20世紀20年代廣告數量迅速增加說明了A.爭做列強買辦的中國人數量增多B.買辦數量具有一個自然增多趨勢C.一戰后列強卷土重來加強了侵略D.買辦數量的迅速增加存在著虛高9.[湖南2022考前模擬(三)]毛澤東在談到中國近代某歷史事件時說∶"那時許多領導人物對于現狀,對于歷史,對于外國事物,使用的方法一般地還是資產階級的方法,即形式主義的方法。"同時指出,"魯迅筆下的祥林嫂、閏土、阿Q等等,絕非純粹的藝術虛構。張勛復辟要尊孔,軍閥爭權要尊孔,甚至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也要尊孔。"據此可推知,毛澤東意在強調( )A.新文化運動爆發具有必然性 B.傳統文化不適應近代化的需要C.北洋軍閥政府思想控制松弛 D.知識分子救國方式已達成共識10.[廣東2022模擬押題(一)]1922年初,著名學者張君勱在《歐洲文化之危機及中國新文化之趨向》中指出:“現時人對吾國舊學說,如孔教之類,好以批評的精神對待之,然對于西方文化鮮有以批評的眼光對待之。吾以為盡量輸入,與批評其得失,應同時并行。”這反映了張君勱( )A.強調對待外來文化需要理性 B.主張學習西方的文化C.徹底突破傳統華夷觀念 D.反對單純的思想革命11.[湖南漣源2022最后模擬]1916年,陳獨秀在指出:“所謂立憲政體,所謂國民政治,果能實現與否,純然以多數國民能否對于政治,自覺其居于主人的主動的地位為唯一根本之條件?!标惇毿阒荚谡f明A.民眾覺悟是實現民主政治的關鍵 B.北洋軍閥的獨裁統治不得人心C.新文化運動的開展需與民眾結合 D.中國已具備推行民主政治的條件12.[江蘇泰州2022四模]1915年出版的《新制單級國文教科書》中,有多幅插圖表現了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間相互尊重、愛護的家庭情景,這種家庭顯然與傳統社會的父權制和等級觀念相去甚遠。這反映了當時A.文學革命推動思想解放 B.新的倫理觀念逐漸形成C.國民政府宣揚西方思想 D.教材消除傳統觀念影響13.[江蘇連云港2022考前模擬(二)]1918年3月,《新青年》刊出了一唱一和的“雙簧信”。一封是錢玄同化名“王敬軒”,用文言文歷數新文化運動倡導的新文學與白話文的罪狀;另一封是劉半農用白話文寫的對“王敬軒”反對文學革命、為舊文學辯護的駁斥文,引起廣泛社會關注。該舉意在A.提倡科學與民主 B.全面否定傳統文化C.宣傳馬克思主義 D.推動思想文化革新14.[福建漳州2022適應考]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魯迅認為救治中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舉”;陳獨秀也明確表示,“人間百行,皆以自我為中心,此而喪失,他何足言”;李大釗更是鼓勵人們特立獨行,以覺醒之我,實現青春之我。這反映了新文化運動A.提倡民主科學 B.批判倫理綱常C.呼吁人的解放 D.倡導文學革命15.[黑龍江2022考前模擬(一)]有學者認為:蔡元培、胡適理想的新文化運動是中國的“文藝復興”。新文化運動批評、揚棄了傳統文化的正統東西,他們又選擇了清代樸學方法、白話文、古典小說、戲曲,他們研究先秦諸子,發掘墨子的思想價值。該認識意在強調新文化運動A.改變了絕對化的傾向性 B.是民主思想啟蒙和文化革新運動C.不是對傳統文化的斷裂 D.沖擊了封建君主專制和綱常禮教16.[江蘇2022模擬]胡全章教授曾指出,無論是理論儲備、思想鋪敘、試驗嘗試,還是人才培養、讀者啟發等諸多方面,晚清白話文運動都為五四白話文運動的成型起到了預熱作用。對此言論理解最準確的是A.兩次白話文運動一脈相承 B.前者為后者提供了理論基礎C.晚清白話文運動聲勢浩大 D.文學革命有一定的歷史基礎答案與解析1.【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可知,畫畫面中一名議員一手拉風箱,一手執勺,正在對一個寫有“中華民國五年七月再造”的三足大鼎進行修補。被袁世凱破壞的“司法”一足似乎已經修補好,議員正在修補寫有“立法”兩字的一足,體現了袁世凱獨裁對民主體制的破壞,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國民黨,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國人態度,排除C項;三權分立主張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種國家權力分別由不同機關掌握,各自獨立行使、相互制約制衡,材料未體現,排除D項。2.【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準備北上組閣的宋教仁在上?;疖囌居龃躺硗?,孫中山和黃興等號召南方各省起來反袁,發動二次革命,之后南方各省揭竿而起,之后紛紛獨立,B項正確;辛亥革命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護國運動起因是袁世凱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將領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在云南宣布獨立,并且出兵討袁。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護法運動是指1917年7月到1918年5月,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為維護臨時約法、恢復國會,聯合西南軍閥共同進行了反對北洋軍閥獨裁統治的斗爭,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3.【答案】B【詳解】《二十一條》暴露了日本試圖獨吞中國的野心,袁世凱將《二十一條》的內容透露給了美國,深深地震驚了美國政府,就是要借助美國的力量來牽制日本,B項正確;如果是為了揭露日本的侵華野心,根本無需將內容告知美國,通過媒體即可實現,排除A項;贏得國際社會的同情不是袁世凱的主要目的,排除C項;袁世凱復辟帝制主要寄希望于日本的支持,排除D項。4.【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民國政府頒布《暫行工藝品獎勵章程》,規定工藝物品與方法的發明及改良者可以申請專利,保護期限最高為5年”“財政總長周學熙等投資的華新紡織公司申請在直魯豫等省享有30年設廠專利權,農商部依據該章程不予批準”可知,《暫行工藝品獎勵章程》的相關規定,鼓勵工藝品的技術創新;申請30年的專利權未獲批準,體現了鼓勵經濟競爭,C項正確;民族紡織工業起步早于材料時間,排除A項;實業救國思潮興起于19世紀末,排除B項;僅憑材料內容不能得出“取消了官僚資本的既有特權”的結論,排除D項。5.【答案】B【詳解】通過閱讀圖片文字,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民國初年山東的棉織、釀酒等近代企業數量增多,各種鐵工廠紛紛出現等,說明當時山東經濟運行環境有所改善,B項正確;與棉織等輕工業相比,重工業數量少,比較薄弱,不能說明山東工業布局更加合理,排除A項;以輕工業為主,重工業發展較弱,不能說明山東工業體系已初步建立,排除C項;此間,日本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歐洲列強經濟侵略有所放松只是部分客觀條件,排除D項。6.【答案】B【詳解】材料反映出一戰爆發后,日本利用歐洲列強忙于戰爭的時機,其機紗趁機大量出口,獨霸中國市場,但好景不長,隨著日本借口對德宣戰出兵中國山東,強迫袁世凱政府簽訂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中國國內反日愛國運動高漲,到1919年五四運動時達到高潮,因而日本對中國機紗出口量不斷下跌,B項正確;中國社會政局動蕩不安并不影響列強對華侵略,相反有利于列強侵略,排除A項;歐洲列強在一戰后才卷土重來,但材料圖示反映出日本對華機紗出口早在1916年就開始急劇下跌,排除C項;雖然日本機紗出口量在不斷下跌,但平均紗支卻在上漲,說明其質量在不斷提高,排除D項。7.【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獲得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國外造船訂單——承造美國四艘萬噸運輸艦,所有建筑工程、發動機及汽鍋均在中國制造,兩年后通過驗收并交船”可知,這時期我國某些近代企業獲得國外造船訂單,這有利于促進我國近代企業的發展,符合這時期西方列強暫時放松對中國經濟侵略的史實,即說明這時期我國工業發展環境有所改善,D項正確;材料內容體現了這時期我國近代企業能夠接到外國的訂單,體現了我國近代企業的發展環境,不一定是實業救國的成效,并且實業救國思潮在19世紀末已經出現,排除A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一戰期間,西方列強暫時放松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但美國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加強,排除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末新政是在1901-19011年,1912年2月清朝滅亡,排除C項。8.【答案】C【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20世紀20年代的歐洲列強進一步加劇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他們需要更多為他們服務的買辦,因此,他們發布的廣告數量就會迅速增加,C項正確;列強發布的廣告數量多并不能代表爭做買辦的中國人就多,排除A項;買辦數量的增加是受到列強侵略活動的影響,而不是自然消減的,排除B項;曲線圖說的是廣告數量不是買辦數量,排除D項。9.【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那時許多領導人物對于現狀,對于歷史,對于外國事物,沒有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精神”“張勛復辟要尊孔,軍閥爭權要尊孔,甚至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也要尊孔”可知,一方面因為當時許多領導人還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他們使用的方法,一般地還是資產階級的方法,即形式主義的方法,所謂壞就是絕對的壞,一切皆壞;所謂好就是絕對的好,一切皆好。另一方面,事實毋庸置疑地表明,到了五四前夕,儒學原典中的那些崇實、進取的正能量已經消耗殆盡,而它的僵化、保守因素則被放大到極致,此時的儒學已經變成異常腐朽的學說,此時的孔子則成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守護神,因此新文化運動在當時爆發具有必然性,A項正確;儒學原典中的那些崇實、進取的正能量還是有利于近代化的,排除B項;C項不符合題干主旨,排除C項;D項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10.【答案】A【詳解】由題干中的信息“西方文化……盡量輸入,與批評其得失,應同時并行”可知,張君勱強調對待外來文化需理性,A項正確;張君勱是強調理性對待外來文化,而非主張學習西方文化和徹底突破傳統華夷觀念,排除BC項;張君勱也不是反對單純的思想革命,排除D項。11.【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中的“自覺其居于主人的主動的地位為唯一根本之條件”可知,陳獨秀強調思想的覺醒才是實現民主政治的前提,只有思想先解放,才能實現民主政治,即強調的是民眾覺悟是實現民主政治的關鍵,A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人們對北洋軍閥統治的態度,無法得出北洋軍閥的獨裁統治不得人心的結論,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與民眾結合這一信息,而是強調的是啟發民智、人民思想解放的重要性,排除C項;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中國推行民主政治的條件并不成熟,并且材料內容主要強調的是民眾覺悟對實現民主政治的重要性,排除D項。12.【答案】B【詳解】依據材料“1915年出版的《新制單級國文教科書》中,有多幅插圖表現了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間相互尊重、愛護的家庭情景”,可以看出新文化運動對倫理觀念的影響,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文學革命,排除A項;此時國民政府還未成立,是北洋軍閥政府,排除C項;“消除傳統觀念”表述錯誤,排除D項。13.【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新青年》通過新舊文學的爭論,引起廣泛社會關注,以此推動思想文化革新,D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推動思想文化革新,沒有體現科學與民主的信息,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爭論,沒有體現全面否定傳統文化,排除B項;材料沒有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信息,排除C項。14【答案】C【詳解】考查新文化運動。根據材料可知,新文化的三位代表人物。魯迅主張要救治中國“其首在立人".陳獨秀則表示“人間百行.皆以自我為中心",李大釗“鼓勵人們特立獨行,以覺醒之我。實現青春之我",三者的共同點是打破束縛,倡導人的解放。C項正確;民主科學是關于個人與國家的關系面材料提及的是個人的解放問題,排除A項;批判倫理綱常只是部分日的最終目的是人的解故且材料中并未對倫理綱常進行批判,排除B項;文學革命的倡導者為胡適,且材料未提及其內容,排除D項。15.【答案】C【詳解】根據“新文化運動批評、揚棄了傳統文化的正統東西,他們又選擇了清代樸學方法、白話文、古典小說、戲曲,他們研究先秦諸子,發掘墨子的思想價值?!笨傻贸鲂挛幕\動并沒有全盤否定中國的傳統文化,而是選取傳統文化精華的內容,因此新文化運動不是對傳統文化的斷裂,C項正確;材料中的認識并不能改變絕對化的傾向,排除A項;材料沒有強調新文化經運動的影響,排除B項;君主專制已經被推翻,排除D項。16.【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無論是理論儲備、思想鋪敘、試驗嘗試,還是人才培養、讀者啟發等諸多方面,晚清白話文運動都為五四白話文運動的成型起到了預熱作用”可知,晚清白話文運動為五四白話文運動奠定了基礎,這說明文學革命具備一定的歷史基礎,D項正確;晚清白話文運動和五四白話文運動無論是從背景、性質,還是從影響看,都有根本性的不同,并非一脈相承,排除A項;晚清白話文運動確實為五四白話文運動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但是材料提到的是諸多方面的影響,B項不全面,排除;材料未涉及晚清白話文運動的聲勢問題,排除C項。(二)教 師 版【時空坐標】【知識梳理】 一、袁世凱復辟帝制與護國戰爭 1.袁世凱專權復辟帝制①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②1913年11月,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民黨。③1914年5月,頒布《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同年底發布《修正大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任期十年,可連選連任。④對外妥協:1915年1月,日本帝國主義趁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美各國無暇東顧的時機,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的要求,經過談判袁世凱于同年5月被迫簽訂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條約”。⑤稱帝:1915年10月,參政院召開“國民代表大會”,表示一律“贊成”君主立憲。袁世凱稱帝,以1916年為洪憲元年。2.革命黨人的反袁斗爭:從二次革命到護國戰爭【釋義】二次革命是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為維護民主共和,反對袁世凱專制獨裁而進行的武裝斗爭,它是辛亥革命的繼續。但是由于國民黨力量渙散、北洋軍閥力量強大而失敗。二、北洋時期的軍閥割據1.背景: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內部的派系紛爭很快發展為軍閥混戰、軍2.主要軍閥派系(1)直系:以馮國璋為首,在英美支持下,控制直隸以及長江中下游的蘇、贛、鄂等省。(2)皖系:以段祺瑞為首,在日本支持下,控制皖、浙、閩、魯、陜各省。(3)奉系:以張作霖為首,以日本為靠山,占據東北三省。3.軍閥統治(1)軍事上:先后爆發直皖、直奉戰爭,導致北京政權實際上由不同的軍閥控制。(2)政治上①府院之爭:1917年,段祺瑞出任國務總理,主張重新召開被袁世凱解散的國會,但進展不順利,繼任總統的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總理職務,造成所謂的 “府院之爭”。②張勛復辟:1917年,張勛以調節府院之爭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國會,擁護清廢帝溥儀復辟,但很快失敗。③破壞《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張勛復辟失敗后,段祺瑞回到北京就任國務總理,但他公然破壞《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拒絕恢復國會。外交上:為爭取國際地位,抵制日本在華勢力的發展。1917年8月14日,中國向德、奧兩國宣戰,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協約國方面。隨即,中國收回德、奧在天津、漢口的租界,撤銷領事裁判權。三、民國初年經濟、社會生活的新氣象1.社會經濟的發展(1)條件①中華民國建立,掃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縛和障礙,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定條件。②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鼓勵民間興辦實業。③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戰,中國民族工業得到迅速。④群眾性的反帝愛國斗爭此起彼伏,特別是1915年因反對“二十一條掀起的抵制日貨、提倡國貨運動,有力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2)表現①紡織業,面粉業和卷煙業等輕工業迅速發展。②一批民族企業迅速壯大起來。③隨著民族工業的迅速發展,中國產業工人的人數也急劇增加。2.社會生活(1)背景:共和政體的成立,促使民眾日常生活出現種種新氣象.(2)表現:改用陽歷;頒布了剪發辮、易服飾和廢止纏足的法律;頒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爺”等清朝官場的稱呼。(3)影響:使人們認識到原來的陳規陋習不符合時代潮流,應接受文明化的新習俗、新風尚。四、新文化運動的開展1.背景(1)政治:辛亥革命失敗,共和政體遭到破壞。(2)經濟: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得到發展。(3)思想①人們認識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鞏固,中國的狀況依然黑音,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對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的徹底批判,大多數國民的腦仍被專制和愚昧思想束縛著。②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傳入中國。2.興起(1)標志: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后改名為《新青年》。 (2)代表人物:李大釗、魯迅、胡適、錢玄同、劉半農等。3)主要陣地:北京大學和《新青年》雜志。3.內容及影響(1)內容:提倡民主,反對孔教、禮法和舊的倫理等;提倡科學,反對舊藝術、舊宗教;反對國粹和舊文學,提倡新文學。(2)影主與科學的旗幟,推動思想文化革新,有著解放思想的重大意義。 ★袁世凱的貨幣改革★“中日民四條約”由袁世凱簽字的“中日民四條約”,又稱“中日北京條約”,是由《關于南滿洲及東部內蒙古之條約》及其附件與《關于山東省之條約》及其附件組成的。★袁世凱祭天★維護共和的斗爭★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概念★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短暫的春天”的特點★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歷程★《新青年》★“德先生”和“賽先生”★巧記新文化運動【重難突破】重點1 如何理解北洋軍閥形成的原因和統治特點1.原因北洋軍閥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是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決定的。具體表現在:(1)從國內看,盡管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體,但并未完成中國反封建的革命任務;落后的封建經濟仍居絕對優勢,封建統治勢力和意識形態在中國仍有雄厚的根基和強大的生命力;袁世凱掌握兵權,利用師生、部屬關系發展北洋軍閥的勢力。(2)從國際上看,帝國主義實行“以華制華”的侵略政策,列強給袁世凱以有力支持。2.統治特點以封建地主階級為其主要社會基礎:軍閥們各有一支為自己爭權奪利服務的軍隊,并采用近代兵制;軍閥們各有一塊可以隨意搜刮和統治的地盤,割據稱雄,擁兵自重;各派軍閥大都是帝國主義在中國進行統治的工具;北洋軍閥的統治方法都極端殘暴而且愚昧;各派軍閥依恃武力,實行軍事獨裁統治。典例1[名校聯盟山東省優質校2022模擬]如表為民國初年北方重要軍閥派系表。這些派系形成根源于這一時期派系 直系 皖系 奉系 晉系直系 新直系 國民軍系領導者 馮國璋 吳佩孚 孫傳芳 馮玉祥 段祺瑞 張作霖 閻錫山出身 北洋將領 北洋將領 北洋將領 北洋將領 東北地方勢力 山西都督A.列強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 B.袁世凱復辟帝制的失敗C.北洋軍閥內部矛盾的加劇 D.自然經濟的分散性特點【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群龍無首,帝國主義開始在中國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各自扶植各自的代理人,導致中國出現了軍閥割據的局面,A項正確;B項是軍閥派系形成的背景,C項是由列強分而治之的政策所導致的,D項是軍閥派系對抗產生的經濟因素,不屬于這一時期的主要原因,BCD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CD項。重點2 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特點及作用(1)特點①從產生與發展看:先天不足(資本、技術、人才)后天畸形。②從誕生環境看:產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③從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④從結構看:民族工業主要集中在紡織、食品等輕業重工業基礎薄弱,沒有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⑤從地位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終沒有成為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⑥從發展歷程看:受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壓制,具有曲折發展的特點。(2)作用①從經濟上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是一種新的經濟因素,其產生和發展有利于社會進步。②從政治上看: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為維新變法運動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提供了社會基礎,也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到來和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準備了階級條件。③從思想上看:為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社會條件,其產生和發展在不斷沖擊和動搖著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④從發展趨勢上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沒有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始終沒有成為近代占統治地位的經濟因素;地區分布不盡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難以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從而決定了中國不可能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典例2[江西2023一摸]如表表明( )時間 商業通例 公司條例 礦業條例 商會條例1911年 9條 67條 35條 26條1921年 73條 251條 111條 46條增加 64條 184條 76條 20條A.辛亥革命推動了憲法完善 B.社會變革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C.北洋軍閥頒布了重商國策 D.第一次國共合作提高了經濟效益【答案】B【詳解】題中材料反映了中華民國成立以后,頒發了許多工商業條例,為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提供一定的保障,有助于經濟發展,B項正確;商業條例與礦業條例并不是憲法,排除A項;北洋軍閥時期,社會經濟有所發展,但并沒有頒布重商策略,排除C項;國共合作是從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之后才正式開始的,排除D項。重點3 新文化運動的特點(1)弘揚民主和科學,批判封建正統思想,倡導實現民主政治。(2)有思想戰線和文學戰線兩條戰線,所以既是場思想革命,又是一場文學革命。(3)存在著對西方文化絕對肯定和對傳統文化絕對否定的局限性。(4)以五四運動為界,分為兩個階段。前期主要宣傳資產階級文化;后期主要宣傳馬克思主義。典例3[江蘇泰州2022四模]1915年出版的《新制單級國文教科書》中,有多幅插圖表現了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間相互尊重、愛護的家庭情景,這種家庭顯然與傳統社會的父權制和等級觀念相去甚遠。這反映了當時A.文學革命推動思想解放 B.新的倫理觀念逐漸形成C.國民政府宣揚西方思想 D.教材消除傳統觀念影響【答案】B【詳解】依據材料“1915年出版的《新制單級國文教科書》中,有多幅插圖表現了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間相互尊重、愛護的家庭情景”,可以看出新文化運動對倫理觀念的影響,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文學革命,排除A項;此時國民政府還未成立,是北洋軍閥政府,排除C項;“消除傳統觀念”表述錯誤,排除D項。【模擬測試】1.[山東2022考前熱身押題]下圖是1916年7月31日《新聞報》上刊登的一幅漫畫《再造國民之最要著》。畫面中一名議員一手拉風箱,一手執勺,正在對一個寫有“中華民國五年七月再造”的三足大鼎進行修補。對此漫畫的解讀正確的是A.喻示了袁世凱獨裁對民主體制的破壞B.表達了國民黨對民主共和的向往C.反映了國人對議會政治的普遍認同D.說明三權分立體制適合中國國情【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可知,畫畫面中一名議員一手拉風箱,一手執勺,正在對一個寫有“中華民國五年七月再造”的三足大鼎進行修補。被袁世凱破壞的“司法”一足似乎已經修補好,議員正在修補寫有“立法”兩字的一足,體現了袁世凱獨裁對民主體制的破壞,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國民黨,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國人態度,排除C項;三權分立主張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種國家權力分別由不同機關掌握,各自獨立行使、相互制約制衡,材料未體現,排除D項。2.[浙江金麗衢十二校2022二聯]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為實現近代中國的民主共和進行了前赴后繼的斗爭。下圖所示反映的歷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護國運動 D.護法運動【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準備北上組閣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車站遇刺身亡,孫中山和黃興等號召南方各省起來反袁,發動二次革命,之后南方各省揭竿而起,之后紛紛獨立,B項正確;辛亥革命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護國運動起因是袁世凱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將領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在云南宣布獨立,并且出兵討袁。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護法運動是指1917年7月到1918年5月,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為維護臨時約法、恢復國會,聯合西南軍閥共同進行了反對北洋軍閥獨裁統治的斗爭,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3.[天津河北2022二模]1915年1月18日,日本駐華公使向袁世凱面交《二十一條》,并威脅說:“如把秘密(指《二十一條》)泄露出去,日本當斷然采取行動。”之后,袁世凱不顧日本的威脅,把《二十一條》的內容透露給了美國,深深地震驚了美國政府。袁世凱此舉的主要意圖是A.揭露日本的侵華野心 B.借助歐美的力量來牽制日本C.贏得國際社會的同情 D.為復辟帝制爭取列強的支持【答案】B【詳解】《二十一條》暴露了日本試圖獨吞中國的野心,袁世凱將《二十一條》的內容透露給了美國,深深地震驚了美國政府,就是要借助美國的力量來牽制日本,B項正確;如果是為了揭露日本的侵華野心,根本無需將內容告知美國,通過媒體即可實現,排除A項;贏得國際社會的同情不是袁世凱的主要目的,排除C項;袁世凱復辟帝制主要寄希望于日本的支持,排除D項。4.[江蘇南通2022四模]1912年12月,民國政府頒布《暫行工藝品獎勵章程》,規定工藝物品與方法的發明及改良者可以申請專利,保護期限最高為5年。1915年,財政總長周學熙等投資的華新紡織公司申請在直魯豫等省享有30年設廠專利權,農商部依據該章程不予批準,民國政府的舉措A.推動了民族紡織工業的起步 B.刺激了實業救國思潮的興起C.有利于技術創新與經濟競爭 D.取消了官僚資本的既有特權【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民國政府頒布《暫行工藝品獎勵章程》,規定工藝物品與方法的發明及改良者可以申請專利,保護期限最高為5年”“財政總長周學熙等投資的華新紡織公司申請在直魯豫等省享有30年設廠專利權,農商部依據該章程不予批準”可知,《暫行工藝品獎勵章程》的相關規定,鼓勵工藝品的技術創新;申請30年的專利權未獲批準,體現了鼓勵經濟競爭,C項正確;民族紡織工業起步早于材料時間,排除A項;實業救國思潮興起于19世紀末,排除B項;僅憑材料內容不能得出“取消了官僚資本的既有特權”的結論,排除D項。5.[山東威海2022二模]下圖為民國初年山東經濟發展的情況(部分)。據此可知,這一時期的山東 1911年開辦的棉織企業為8家,1913年增加到63家。 1912年至1913年間,釀酒、制糖、榨油、火柴、制蠟、制煙和皮毛制革等各行業迅速增加,由333家增到476家。 自民國元年至1920年,設立的各種鐵工廠計有濟南8家,青島9家,博山5家,威海衛、濟寧各4家,濰縣3家,全省共33家。A.工業布局更加合理 B.經濟運行環境有所改善C.工業體系初步建立 D.列強經濟侵略有所放松【答案】B【詳解】通過閱讀圖片文字,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民國初年山東的棉織、釀酒等近代企業數量增多,各種鐵工廠紛紛出現等,說明當時山東經濟運行環境有所改善,B項正確;與棉織等輕工業相比,重工業數量少,比較薄弱,不能說明山東工業布局更加合理,排除A項;以輕工業為主,重工業發展較弱,不能說明山東工業體系已初步建立,排除C項;此間,日本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歐洲列強經濟侵略有所放松只是部分客觀條件,排除D項。6.[湖北新高考部分校2022質檢]下圖反映了1912~1925年日本出口中國的機紗數量及其平均紗支(注:紗線的粗細程度,支數越高紗線越細,均勻度越好)的變化情況。這一時期日本機紗出口中國數量不斷下跌的主要原因是A.中國軍閥混戰政局動蕩不安 B.中國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的高漲C.歐洲列強卷土重來加強侵略 D.日本機紗質量低劣不如中國土紗【答案】B【詳解】材料反映出一戰爆發后,日本利用歐洲列強忙于戰爭的時機,其機紗趁機大量出口,獨霸中國市場,但好景不長,隨著日本借口對德宣戰出兵中國山東,強迫袁世凱政府簽訂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中國國內反日愛國運動高漲,到1919年五四運動時達到高潮,因而日本對中國機紗出口量不斷下跌,B項正確;中國社會政局動蕩不安并不影響列強對華侵略,相反有利于列強侵略,排除A項;歐洲列強在一戰后才卷土重來,但材料圖示反映出日本對華機紗出口早在1916年就開始急劇下跌,排除C項;雖然日本機紗出口量在不斷下跌,但平均紗支卻在上漲,說明其質量在不斷提高,排除D項。7.[福建廈門2022四模]1918年,海軍部下轄的江南造船所采用商務化經營,獲得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國外造船訂單——承造美國四艘萬噸運輸艦,所有建筑工程、發動機及汽鍋均在中國制造,兩年后通過驗收并交船。這表明當時A.實業救國成效初顯 B.美國暫時放松對華侵略C.清末新政穩步推進 D.工業發展環境有所改善【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獲得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國外造船訂單——承造美國四艘萬噸運輸艦,所有建筑工程、發動機及汽鍋均在中國制造,兩年后通過驗收并交船”可知,這時期我國某些近代企業獲得國外造船訂單,這有利于促進我國近代企業的發展,符合這時期西方列強暫時放松對中國經濟侵略的史實,即說明這時期我國工業發展環境有所改善,D項正確;材料內容體現了這時期我國近代企業能夠接到外國的訂單,體現了我國近代企業的發展環境,不一定是實業救國的成效,并且實業救國思潮在19世紀末已經出現,排除A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一戰期間,西方列強暫時放松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但美國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加強,排除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末新政是在1901-19011年,1912年2月清朝滅亡,排除C項。8.[山東2022二模]如表是1878—1941年《申報》招請買辦(是指中國近代史上,幫助西方與中國進行雙邊貿易的中國商人)廣告數量曲線圖。20世紀20年代廣告數量迅速增加說明了A.爭做列強買辦的中國人數量增多B.買辦數量具有一個自然增多趨勢C.一戰后列強卷土重來加強了侵略D.買辦數量的迅速增加存在著虛高【答案】C【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20世紀20年代的歐洲列強進一步加劇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他們需要更多為他們服務的買辦,因此,他們發布的廣告數量就會迅速增加,C項正確;列強發布的廣告數量多并不能代表爭做買辦的中國人就多,排除A項;買辦數量的增加是受到列強侵略活動的影響,而不是自然消減的,排除B項;曲線圖說的是廣告數量不是買辦數量,排除D項。9.[湖南2022考前模擬(三)]毛澤東在談到中國近代某歷史事件時說∶"那時許多領導人物對于現狀,對于歷史,對于外國事物,使用的方法一般地還是資產階級的方法,即形式主義的方法。"同時指出,"魯迅筆下的祥林嫂、閏土、阿Q等等,絕非純粹的藝術虛構。張勛復辟要尊孔,軍閥爭權要尊孔,甚至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也要尊孔。"據此可推知,毛澤東意在強調( )A.新文化運動爆發具有必然性 B.傳統文化不適應近代化的需要C.北洋軍閥政府思想控制松弛 D.知識分子救國方式已達成共識【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那時許多領導人物對于現狀,對于歷史,對于外國事物,沒有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精神”“張勛復辟要尊孔,軍閥爭權要尊孔,甚至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也要尊孔”可知,一方面因為當時許多領導人還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他們使用的方法,一般地還是資產階級的方法,即形式主義的方法,所謂壞就是絕對的壞,一切皆壞;所謂好就是絕對的好,一切皆好。另一方面,事實毋庸置疑地表明,到了五四前夕,儒學原典中的那些崇實、進取的正能量已經消耗殆盡,而它的僵化、保守因素則被放大到極致,此時的儒學已經變成異常腐朽的學說,此時的孔子則成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守護神,因此新文化運動在當時爆發具有必然性,A項正確;儒學原典中的那些崇實、進取的正能量還是有利于近代化的,排除B項;C項不符合題干主旨,排除C項;D項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10.[廣東2022模擬押題(一)]1922年初,著名學者張君勱在《歐洲文化之危機及中國新文化之趨向》中指出:“現時人對吾國舊學說,如孔教之類,好以批評的精神對待之,然對于西方文化鮮有以批評的眼光對待之。吾以為盡量輸入,與批評其得失,應同時并行。”這反映了張君勱( )A.強調對待外來文化需要理性 B.主張學習西方的文化C.徹底突破傳統華夷觀念 D.反對單純的思想革命【答案】A【詳解】由題干中的信息“西方文化……盡量輸入,與批評其得失,應同時并行”可知,張君勱強調對待外來文化需理性,A項正確;張君勱是強調理性對待外來文化,而非主張學習西方文化和徹底突破傳統華夷觀念,排除BC項;張君勱也不是反對單純的思想革命,排除D項。11.[湖南漣源2022最后模擬]1916年,陳獨秀在指出:“所謂立憲政體,所謂國民政治,果能實現與否,純然以多數國民能否對于政治,自覺其居于主人的主動的地位為唯一根本之條件?!标惇毿阒荚谡f明A.民眾覺悟是實現民主政治的關鍵 B.北洋軍閥的獨裁統治不得人心C.新文化運動的開展需與民眾結合 D.中國已具備推行民主政治的條件【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中的“自覺其居于主人的主動的地位為唯一根本之條件”可知,陳獨秀強調思想的覺醒才是實現民主政治的前提,只有思想先解放,才能實現民主政治,即強調的是民眾覺悟是實現民主政治的關鍵,A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人們對北洋軍閥統治的態度,無法得出北洋軍閥的獨裁統治不得人心的結論,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與民眾結合這一信息,而是強調的是啟發民智、人民思想解放的重要性,排除C項;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中國推行民主政治的條件并不成熟,并且材料內容主要強調的是民眾覺悟對實現民主政治的重要性,排除D項。12.[江蘇泰州2022四模]1915年出版的《新制單級國文教科書》中,有多幅插圖表現了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間相互尊重、愛護的家庭情景,這種家庭顯然與傳統社會的父權制和等級觀念相去甚遠。這反映了當時A.文學革命推動思想解放 B.新的倫理觀念逐漸形成C.國民政府宣揚西方思想 D.教材消除傳統觀念影響【答案】B【詳解】依據材料“1915年出版的《新制單級國文教科書》中,有多幅插圖表現了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間相互尊重、愛護的家庭情景”,可以看出新文化運動對倫理觀念的影響,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文學革命,排除A項;此時國民政府還未成立,是北洋軍閥政府,排除C項;“消除傳統觀念”表述錯誤,排除D項。13.[江蘇連云港2022考前模擬(二)]1918年3月,《新青年》刊出了一唱一和的“雙簧信”。一封是錢玄同化名“王敬軒”,用文言文歷數新文化運動倡導的新文學與白話文的罪狀;另一封是劉半農用白話文寫的對“王敬軒”反對文學革命、為舊文學辯護的駁斥文,引起廣泛社會關注。該舉意在A.提倡科學與民主 B.全面否定傳統文化C.宣傳馬克思主義 D.推動思想文化革新【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新青年》通過新舊文學的爭論,引起廣泛社會關注,以此推動思想文化革新,D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推動思想文化革新,沒有體現科學與民主的信息,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爭論,沒有體現全面否定傳統文化,排除B項;材料沒有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信息,排除C項。14.[福建漳州2022適應考]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魯迅認為救治中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舉”;陳獨秀也明確表示,“人間百行,皆以自我為中心,此而喪失,他何足言”;李大釗更是鼓勵人們特立獨行,以覺醒之我,實現青春之我。這反映了新文化運動A.提倡民主科學 B.批判倫理綱常C.呼吁人的解放 D.倡導文學革命【答案】C【詳解】考查新文化運動。根據材料可知,新文化的三位代表人物。魯迅主張要救治中國“其首在立人".陳獨秀則表示“人間百行.皆以自我為中心",李大釗“鼓勵人們特立獨行,以覺醒之我。實現青春之我",三者的共同點是打破束縛,倡導人的解放。C項正確;民主科學是關于個人與國家的關系面材料提及的是個人的解放問題,排除A項;批判倫理綱常只是部分日的最終目的是人的解故且材料中并未對倫理綱常進行批判,排除B項;文學革命的倡導者為胡適,且材料未提及其內容,排除D項。15.[黑龍江2022考前模擬(一)]有學者認為:蔡元培、胡適理想的新文化運動是中國的“文藝復興”。新文化運動批評、揚棄了傳統文化的正統東西,他們又選擇了清代樸學方法、白話文、古典小說、戲曲,他們研究先秦諸子,發掘墨子的思想價值。該認識意在強調新文化運動A.改變了絕對化的傾向性 B.是民主思想啟蒙和文化革新運動C.不是對傳統文化的斷裂 D.沖擊了封建君主專制和綱常禮教【答案】C【詳解】根據“新文化運動批評、揚棄了傳統文化的正統東西,他們又選擇了清代樸學方法、白話文、古典小說、戲曲,他們研究先秦諸子,發掘墨子的思想價值?!笨傻贸鲂挛幕\動并沒有全盤否定中國的傳統文化,而是選取傳統文化精華的內容,因此新文化運動不是對傳統文化的斷裂,C項正確;材料中的認識并不能改變絕對化的傾向,排除A項;材料沒有強調新文化經運動的影響,排除B項;君主專制已經被推翻,排除D項。16.[江蘇2022模擬]胡全章教授曾指出,無論是理論儲備、思想鋪敘、試驗嘗試,還是人才培養、讀者啟發等諸多方面,晚清白話文運動都為五四白話文運動的成型起到了預熱作用。對此言論理解最準確的是A.兩次白話文運動一脈相承 B.前者為后者提供了理論基礎C.晚清白話文運動聲勢浩大 D.文學革命有一定的歷史基礎【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無論是理論儲備、思想鋪敘、試驗嘗試,還是人才培養、讀者啟發等諸多方面,晚清白話文運動都為五四白話文運動的成型起到了預熱作用”可知,晚清白話文運動為五四白話文運動奠定了基礎,這說明文學革命具備一定的歷史基礎,D項正確;晚清白話文運動和五四白話文運動無論是從背景、性質,還是從影響看,都有根本性的不同,并非一脈相承,排除A項;晚清白話文運動確實為五四白話文運動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但是材料提到的是諸多方面的影響,B項不全面,排除;材料未涉及晚清白話文運動的聲勢問題,排除C項。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