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權利行使 注意界限一學科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堅持權利義務統一原則,行使權利不得損害國家和集體利益、不得妨礙他人合法權利。2.科學精神:明確作品合理使用與法定許可使用的條件。3.法治意識:不動產權利人在維護自身合法權利的同時,應該注意到相鄰方的合法權利4.公共參與:有限制地行使民事權利。教學重難二學習重難點重點:1.行使民事權利的界限。2.不動產相鄰關系的處理規則3.處理好相鄰關系的重要意義。難點:1.民事主體不得濫用民事權利。2相鄰關系是對不動產所有權的限制或延伸。三思維導圖四課前預習1.行使民事權利不能越界和濫用(1)民事主體行使民事權利時不能___________,并且不得濫用民事權利損害___________、社會公共利益或者___________。(2)民法為不同的民事權利設定了界限①對經營者的產品質量或者服務質量進行______、____,就不能認定為侵害名譽權,因為這些行為是保障消費者___________所必需的。②借機以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損害對方利益的,則構成侵權。③行為人為___________實施新聞報道、輿論監督等行為,影響他人名譽的,不承擔民事責任。④________、________事實,對他人提供的_________未盡到合理核實義務,使用__________言辭等貶損他人名譽的,則構成侵權,承擔民事責任。2.相鄰關系的處理原則(1)民法典規定,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_________、團結互助、__________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2)法律、法規對處理相鄰關系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可以按照___________。(3)相鄰關系一方在為自己便利行使權利時,應當照顧到___________的利益。①民法典規定,不動產權利人應當為相鄰權利人用水、_________、_________等提供必要的便利。②不動產權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等利用___________的,應當盡量避免對相鄰的不動產權利人造成損害。3.民法對民事權利設定的界限(1)對經營者的__________質量或者__________質量進行批評、評論,就不能認定為侵害名譽權。但是,借機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損害對方利益的,則構成侵權。(2)行為人為__________實施新聞報道、輿論監督等行為,影響他人名譽的,不承擔民事責任,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事實;對他人提供的嚴重失實內容未盡到合理核實義務;使用侮辱性言辭等他人名譽的,則構成侵權。4.當今世界仍是貧富懸殊的世界(1)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________越來越大。不公正、不合理的____________還在損害著發展中國家的利益。(2)發展中國家比較普遍地存在______和______現象。落后、貧困、危機等揮之不去的陰影仍然與人類相伴隨。(3)全球發展的最突出問題是____________。5.知識產權的限制(1)法律對知識產權的限制在著作權上表現明顯,如作品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合理在特定的情形中,使用作品不需要__________同意,也不必支付使用費,這就是作品的__________使用。(3)法定許可使用在某些情形中,除非權利人事先聲明不許使用,他人可以不經__________同意,直接使用著作權人的作品,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__________,這屬于作品的__________使用。(4)在合理使用和法定許可使用的情況下,仍須指明__________和__________出處。五自我檢測1.張三、李四、王五依次比鄰而居,張三為修房向李四提出在其院內堆放建材,李四不允。張三遂向王五提出在其院內堆放,王五同意并要求張三付費 200元,并提出不得超過20天,張三同意。修房過程中,張三搬運建材需從李四家門前經過,李四予以阻攔。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①李四有權拒絕張三在其院內堆放建材②李四無權阻攔張三經其門前搬運建材③王五要求張三付費200元是不合法的④相鄰關系是對動產所有權的限制或延伸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家門口擺個鞋柜,樓道里放置兒童車,窗根兒下戳著墩布……這是很多居民樓內常見的現象,自家物品能否擺放在公共空間 贊同者認為,自家門前地屬于自己花錢購買的公攤面積,想怎么使用都行;反對者認為,樓道屬于公共空間,歸全體業主共有,誰都無權私自占用。對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A.自家物品占用公共空間違背公序良俗,但不觸犯法律B.只要照顧到相鄰方的利益,當事方的行為就無可厚非C.利益相關方可通過平等協商訂立合同,明確權利義務D.業主對公共空間享有共有權利,任何人不得隨意占用3.某市老舊小區,在窗外自行安裝護欄并在護欄內堆放雜物現象較為普遍,安裝護欄堆放雜物的行為有可能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并對樓下住戶的采光、通風等權利造成影響。上述行為( )①沒有對相鄰方利益造成損害②不會損害社會和他人的利益③不利于鄰里之間的團結和睦④如構成損害,應承擔侵權責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某啤酒廠因生產使用啤酒瓶不當,造成消費者在飲用時被炸傷,消費者所在地的某報社對此事進行了跟蹤報道并提出批評,使該啤酒廠的銷售額大幅減少。該報社的行為( )A.是侵權行為,侵犯了啤酒廠的名譽權B.是侵權行為,侵犯了啤酒廠的財產權C.不是侵權行為,該報社實事求是,不是侮辱、誹謗,沒有侵犯啤酒廠的名譽權D.不是侵權行為,報社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可以侵犯啤酒廠的名譽權5.Z公司與X公司共同研發了乙醛酸法生產香蘭素工藝,將之作為技術秘密保護,并與公司技術員工簽訂保密協議,但Z公司的傅某以打算辭職為由拒絕簽訂保密協議。離職后,傅某將原公司的核心技術資料提供給Y公司使用,給Z公司與X公司造成巨大經濟損失。Z公司與X公司遂向浙江高院提起訴訟。對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①Z公司和X公司都可以要求Y公司停止侵害、賠償損失②傅某未與Z公司和X公司簽訂保密協議,故未構成侵權③Y公司的“搭便車”行為侵害了Z公司和X公司的知識產權④Z公司和X公司的商業秘密只要保密得當就可以一直受保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14周歲的原告李某某在父母不知情的情況下,通過某平臺先后七次從被告經營的網店“X游戲”購買374個游戲賬號,共計支付36652元,上述游戲賬號內的裝備都是皮膚、面具、小花裙子等。原告父母發現后,及時與被告經營網店的客服人員聯系,表示對原告購買游戲賬號及付款行為不予追認并要求被告退款。該案中( )①家長因疏于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而造成的損失,只能自己承擔②李某某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購買游戲賬號的行為無效③網店可以“購買游戲賬號的行為與李某某年齡、智力相適應”為由拒絕退貨④李某某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購買游戲賬號行為必須經過家長追認才有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甲到某市場,在乙經營的攤位上,經乙同意后拿起一只制作精美的玻璃花瓶觀賞并詢價,乙報價2000元(實際市場價格600元)。甲感覺價格太高,急忙放回,但不慎將玻璃花瓶摔碎,乙要求甲賠償2000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甲乙若協商不成,乙可以向有關行政部門起訴②甲因過失侵害了乙的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③甲雖經乙同意后觀賞,也要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④乙要求甲賠償2000元,違背了民法典確立的公平原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下列關于侵權責任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甲工廠把廢水排入河流,導致下游一魚塘的魚蝦大量死亡,若工廠能夠證明排放廢水達到國家標準,則工廠不承擔賠償責任B.甲購買了一部手機,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爆炸,制造商和經銷商不得以產品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為由而免責C.動物園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園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因為歸責原則是無過錯責任D.甲被某小區高空墜物砸傷,法院以物業公司沒有設置警示標志為由判令物業公司承擔賠償責任,法庭的歸責原則是無過錯責任原則9.當前人臉識別技術廣泛應用于安保、移動支付、公司管理等領域,但“人臉”屬于個人敏感信息,受法律保護。民法典規定,處理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不得過度處理,下列符合這一規定的是( )①某售樓處安裝人臉識別系統收集看房者個人信息用于售樓宣傳②某地公安機關在明星演唱會上利用人臉識別技術抓捕通緝逃犯③某市野生動物世界拒絕無加錄入臉識別信息的原年卡用戶入園參觀④某市物業管理條例規定物業不得強制業主通過人臉識別方式使用共用設施設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由于相鄰關系的種類很多,法律很難對各種相鄰關系都作出具體規定,這就需要人民法院在處理相鄰關系糾紛時,應該從實際出發,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兼顧各方面的利益,適當考慮歷史情況和習慣,公平合理地處理糾紛。處理相鄰關系糾紛( )①法律、法規對處理相鄰關系沒有作出相關規定②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可以按照當地習慣③權利人行使權利應當顧及相鄰不動產權利人的利益④相鄰權利考慮對方利益,不能考慮自身利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四課前預習1.(1) 界限 國家利益 合法權益(2) 批評 評論 批評監督權 誹謗 詆毀 侮辱 公共利益 捏造 歪曲 嚴重失實內容 侮辱性2.(1) 方便生活 公平合理(2)當地習慣(3) 相鄰方 排水 通行 相鄰不動產3.(1) 產品 服務 詆毀 誹謗 侮辱(2) 公共利益 歪曲 貶損4.(1) 貧富差距 國際經濟舊秩序(2) 貧窮 饑餓(3)南北發展不平衡5.(1) 合理使用 法定許可使用(2) 著作權人 合理(3) 著作權人 使用費 法定許可(4) 作者 作品五自我檢測1.A2.D3.D4.C5.B6.D7.C8.B9.C10.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