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一、教學目標1. 知識目標說出人體血液循環系統的組成;了解血管是血液流動的管道;感受血管的跳動,了解脈搏與身體健康狀況之間的關系;通過觀察人體血管的類型,描述人體三種血管的形態結構特征和生理功能。2. 能力目標通過觀察人體血管的類型,初步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觀察能力。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感受血管的跳動,與同學合作完成脈搏測定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分析討論脈搏次數與體質強弱的關系,培養和增強學生的保健意識。二、教學重點觀察人體血管的類型,描述出人體三種血管的形態結構特征及其生理功能。三、教學難點通過對人體三種血管的觀察,描述出人體三種血管的形態結構特征和功能。四、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情景導入 人體的組織細胞每時每刻都需要氧氣和營養物質,并不斷產生二氧化碳、尿素等廢物。這些物質在人體內的運輸主要依靠哪種系統來完成? 回答:血液循環系統。認識血液循環系統組成 人體血液循環系統由血管、心臟和血液組成。家庭住宅里有縱橫交錯的自來水管道,自來水通過管道運輸到千家萬戶,滿足我們日常生活需要。在人體內也有復雜的運輸網絡——血管。這節課我們主要來認識血管。 觀察整體認知循環系統組成初步感知血管功能認識血管 活動一:發現我們身上的血管 指導學生觀察人體血管 觀察“青筋”——靜脈回憶出毛細血管說出有動脈活動二:感受血管跳動用手觸身體的某些部位,我們能感受到血管的跳動。請同學們在自己的身體上尋找血管跳動的部位。問:這些能跳動的血管是動脈。你知道動脈為什么能跳動嗎?師:展示資料(脈搏的形成) 尋找身體上血管跳動的部位,太陽穴處、頸部咽喉處、手腕處、腳踝處等猜測認識到只有動脈會跳動。活動三:測量脈搏脈搏是可以測量的。每個人的脈搏跳動的次數相同嗎? 討論1:男女生的脈搏有什么不同?討論2:人體隨著運動劇烈程度的增加或降低,脈搏會有什么樣的變化? 討論3:體質的強、弱與脈搏有關系嗎?因個體健康狀況的不同,每個人的脈搏次數不會完全相同。人體內部的疾病,常會在脈搏上表現出來。根據這一原理,2000多年前中醫學家就扁鵲已經用“切脈”來診斷疾病了。 測量脈搏次數,并將測量結果記錄在表格中一般情況下男生比女生慢。下蹲運動15次脈搏變快弱體質的人大于強體質的人了解“切脈”活動四:觀察血管的類型(一)分析和討論人體三種血管的分布。討論1:在人體內分布較淺的是哪種類型的血管?討論2:為什么手腕處的橈動脈看不到卻能感受到它的跳動?討論3:動脈、靜脈、毛細血管之間是否存在著相互連通?如果存在連通關系,三種血管是如何連接的? 靜脈大多數分布在身體較淺的部位,有些靜脈在體表就可以看到。大多數動脈分布在身體較深的部位。毛細血管連通于最小的動脈和最小的靜脈之間,數量多,分布廣。。(二)三種血管的結構特點人體的三種血管各具有哪些形態結構特點? 視頻1:觀察管壁視頻2:感受彈性 師生合作、交流的方式,共同完成對“人體三種血管結構特點和功能”的學習,并填寫好觀察記錄表。(三)人體三種血管的功能三種血管的分布、形態結構均不相同,這與它們具有的功能有什么聯系呢?下面我們通過一組動畫來學習人體三種血管的功能。動畫演示 觀察動畫,說出血液流向(三)人體三種血管內血液流動的速度 哪種血管內的血液流動速度最快呢?讓我們通過一段視頻來了解血管中血液流動速度。 視頻展示 觀察、描述血液流速知識梳理 血管種類分布結構特點功能血流速度 動脈 靜脈 毛細血管 學生完成表格,建構概念網絡本課小結 (略)板書設計:§15-1人體內物質的運輸(一)血管1.類型:動脈、靜脈、毛細血管2.結構特點:血管種類 結構特點動脈 管壁厚、 管腔小、 彈性大靜脈 管壁薄、 管腔大、 彈性小毛細血管 管壁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血管3.功能:動脈——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靜脈——將血液從身體各部位送回心臟毛細血管——血液和細胞間物質交換的場所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