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章 人體內平衡的維持第2節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泌尿系統的組成【教材分析】本節是在學生學習了人體的營養、消化、物質的運輸之后,針對人體內廢物如何排除而安排的。它在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五、生物圈中的人”這一主題中是一個教學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與前面所學知識聯系緊密,因此學好泌尿系統的組成及各組成器官的功能,尤其是腎臟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腎單位的結構,有利于將前面所學的知識貫穿起來,并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所以本節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學情分析】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了解了人體營養、消化、血液循環等有關知識,同時也初步具備了一定的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加上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有強烈的好奇心,具有很強的求知欲望,但是還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本節課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合作以及自己動手做,學生能理解泌尿系統的組成以及腎單位的結構。【教學目標】 1、了解排泄的概念及對人體生命活動的意義;了解泌尿系統的組成及各器官的位置和功能;掌握腎臟的結構和特點。2、通過觀察腎臟的內部結構、泌尿系統模式圖、腎臟結構示意圖以及腎單位結構示意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DIY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同學之間的合作能力。3、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懂得更加珍愛生命。【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排泄的概念,腎臟(腎單位)的結構和特點。2、教學難點:腎臟(腎單位)的結構和特點。【教學手段與方法】采用“自學、引導、小組合作”的方法,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適時運用講授法、觀察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和學習效益。【教學策略】在本節課的設計中,充分的考慮了八年級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設計了多媒體動畫課件,盡量將抽象、微觀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并創造條件吸引學生有意識地參與活動,主動探究。學習內容的安排也是循序漸進,由簡單到復雜,讓學生易理解和掌握。首先以一則新聞報道導入,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腎臟(腎單位)的結構和特點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由視頻思考“腎臟為何重要”,引出腎臟的功能,而排出廢物的途徑有多種,可以與呼吸系統相聯系,因此引出排泄的概念。在介紹腎臟結構時,課件展示腎臟的外形圖及內部結構示意圖,并提出問題:腎臟的外形?腎臟的位置?腎臟內部有哪些結構?由學生討論回答。腎單位的結構較抽象,無法用實物來表示,因此,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并用課件顯示腎臟局部放大之后的結構,由學生對照書本,同桌之間相互幫助完成導學案,認識腎單位結構。通過讓學生閱讀書本,自學,培養學生自我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之后,通過DIY——自制腎單位,使學生體驗成功的自豪感。【教學準備】錄制微視頻,自制多媒體課件,各色超輕粘土【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視頻導入:新聞報道中的一家三口人先后患上尿毒癥,生命岌岌可危。提問:這個家庭是由于什么疾病而陷入困境的呢?追問1:你知道尿毒癥嗎?(做簡單的解釋)追問2:人體會產生那些廢物呢?追問3:它們如何排除?尿毒癥患者為什么要換腎?由追問3引出課題《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觀看視頻看完視頻后回答:是尿毒癥閱讀課文引言部分后回答:人體內的有機物在分解時會產生尿素、多余的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等物質 以新聞報道導入課題,發生在身邊的真實事件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三個追問,可以緊緊抓住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思考,并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排泄和排遺 提問:二氧化碳是如何排除體外的?由呼吸系統開始講述排泄的三條途徑:并引導學生總結排泄的概念。滲透衛生保健:尿液和成分和汗液的成分一樣嗎 如果我們身上沾了點尿,會感到很臟,但我們上完體育課大汗淋漓時,你想到了什么 提問:人體除了上述中細胞代謝產生的這些廢物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廢物呢?引出排遺,并強調學生區別排泄和排遺 學生回答:通過呼吸系統排出。由三條途徑中總結出:人體將體內的尿素、多余的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質排出體外的過程,叫作排泄。主要成分是相同的出汗時要洗澡,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思考回答:有,糞便。 啟發學生回顧有關呼吸系統的知識,并將生物知識與生活常識相聯系。滲透衛生保健知識,養成講究衛生的良好生活習慣。泌尿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過渡:排泄的三條途徑中,最主要的排泄途徑是泌尿系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引出泌尿系統的組成。課件展示:自學提示和泌尿系統的組成。利用屏幕互動點評講述學生對導學案第一部分的完成情況。過渡提問:組成泌尿系統的器官中,最重要的是哪一個器官呢? 觀察課本P20圖15-19(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模式圖)完成導學案第一部分。學生稍作思考后回答:腎臟 了解人體的基本生理知識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腎臟的結構和單位 課件展示:自學提示根據學生完成導學案的具體情況進行提問:腎臟的外形?位置?2、腎臟內部有哪些結構?課件展示:腎臟的外形圖、解剖圖、模式圖同時進行講解腎臟的內部結構。過渡:腎臟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而每個腎臟大約由120萬個腎單位構成。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描述的話就是:如果將人體比作一座城市,那么腎臟就好比是人體這座城市的垃圾站,而每個腎單位就相當于一個小的獨立工作車間,來處理人體產生的各種垃圾物質。因此,腎單位是腎臟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課件展示:腎單位的結構講解腎單位的結構,同時引導學生糾錯——導學案第二部分。在了解了腎單位結構的基礎上提出思考:血液在腎臟中的流動方向?課件展示:血液在腎臟中的流動方向動態圖課件展示:DIY——自制腎單位,以及目的要求。 閱讀課本P.21,并觀察課本P.21圖15-20(腎臟的內部結構模式圖)和圖15-21(腎單位結構示意圖),完成學案第二部分。邊觀察圖片邊思考回答。學生根據講解,糾正導學案中腎單位的結構:在腎單位的結構中,腎小球由入球小動脈分出的數十條毛細血管彎曲盤繞而成,實際上是個血管球,連接腎小球兩側的血管分別叫入球小動脈和出球小動脈;腎小囊的囊壁分內外兩層,內層緊貼著腎小球,外層與腎小管相連,內外兩層之間的囊腔與腎小管相通,因此腎小囊是套在腎小球的外面,下接腎小管;腎小管彎曲細長,外面包繞著由出球小動脈分支所形成的毛細血管網。在觀看動態圖后,完成“學生活動”:腎動脈→入球小動脈→腎小球→出球小動脈→腎小管外毛細血管→ 腎靜脈DIY——用超輕粘土制作腎單位 自主學習,提現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同時培養學生自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及時糾錯點評,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同時幫助學生對腎單位結構的理解。形象的比喻,將微觀的結構形象的比喻為宏觀的實物,能有效的幫助學生理解腎臟、腎單位的關系。適時的提問能有效的幫助學生梳理知識。DIY將腎單位這一微觀地結構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加深學生對腎單位的理解和掌握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回顧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 回顧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 回顧整合,加強理解、記憶【板書設計】第2節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第1課時 泌尿系統組成1.排泄和排遺2.泌尿系統的組成3.腎臟的結構和單位腎皮質:腎盂:腎髓質:腎臟結構在周圍,顏色較深在里面,顏色較淺形似漏斗單位腎單位腎小管腎小體腎小囊腎小球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