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九年級歷史上冊導學案課題:第12課 阿拉伯帝國 課型:新授課【學習目標】1.簡述伊斯蘭教產生的背景,用主要史實講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動,培養(yǎng)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yǎng)。2.認識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基本統(tǒng)一中的作用,培養(yǎng)唯物史觀和時空觀念核心素養(yǎng)。3.了解阿拉伯文化,認識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的貢獻培養(yǎng)家國情懷核心素養(yǎng)。【學習重難點】重點:伊斯蘭教難點:伊斯蘭教與阿拉伯帝國形成的關系。【自主學習】課前閱讀課文正文,參考學習目標,獨立標識提綱并勾畫重點后填空、熟記所填內容:一、 穆罕默德創(chuàng)立伊斯蘭教1. 背景:(1)6世紀末7世紀初,阿拉伯半島的居民大多過著游牧生活,各部落之間為爭奪水源與牧場,相互仇殺。(2)阿拉伯半島的氏族部落盛行多神崇拜,麥加等地信奉安拉,但并不排斥其他神靈。2. 伊斯蘭教的創(chuàng)立:穆罕默德 闡述獨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紀初創(chuàng)立了伊斯蘭教 。3. 伊斯蘭教的傳播:穆罕默德最初在麥加城傳教。由于遭到當?shù)貍鹘y(tǒng)勢力的反對,他于622年率領一些信徒遷居 麥地那,建立了一個以共同信仰為基礎的宗教社團,即 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國家的雛形由此誕生。4. 阿拉伯半島基本統(tǒng)一: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領麥加。此后,半島各部落紛紛遣使麥地那,承認穆罕默德的統(tǒng)治地位,阿拉伯半島基本統(tǒng)一。二、 阿拉伯帝國1. 地位:至 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的版圖橫跨亞、歐、非三大洲,是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2. 影響:伴隨著帝國的擴張, 伊斯蘭教向阿拉伯半島以外的地區(qū)廣泛傳播。三、 阿拉伯文化1. 阿拉伯文化:830年,哈里發(fā)在巴格達設立“ 智慧宮 ”,集科學院、圖書館、翻譯館于一體。為延攬翻譯人才,哈里發(fā)以黃金支付稿酬,其重量與譯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臘、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譯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來文化的基礎上,阿拉伯人創(chuàng)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2. 阿拉伯數(shù)學(1)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人從0到9的計數(shù)法,形成了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阿拉伯數(shù)字”。(2)阿拉伯人創(chuàng)造了完整的“阿拉伯數(shù)字” 。3. 阿拉伯醫(yī)學:《醫(yī)學集成》和《醫(yī)典》 兩部書,長期被歐洲醫(yī)學界奉為經典。4. 阿拉伯文學:膾炙人口的《天方夜譚》 ,是阿拉伯文學的瑰寶。5. 阿拉伯人的角色: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fā)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fā)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合作探究】1.阿拉伯人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前后的長期動亂中,許多希臘、羅馬古典作品毀壞流失,一部分通過拜占庭帝國流傳到阿拉伯帝國。阿拉伯的學者不但認真研究,還把許多古代作品,如亞里士多德……的著作譯成阿拉伯文。許多希臘著作,阿拉伯人不但加以保存,而且廣為傳播,對以后西歐文藝復興產生很大影響。……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fā)明和印度的數(shù)學等也都由阿拉伯人傳入西方,促進了西方文化的發(fā)展。阿拉伯商人頻繁來到中國,不僅帶來了伊斯蘭教,也帶來了阿拉伯數(shù)學和天文學知識。(1)根據(jù)材料指出阿拉伯人對待外來文化成果的態(tài)度。(2)根據(jù)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阿拉伯人在傳播東西方文化方面的重大貢獻。2. 宗教是對社會現(xiàn)實虛幻的反映,也是一種信仰和文化。閱讀下列材料,探究問題。材料一 “除了安拉,再沒有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材料二 穆罕默德說:“人們啊!每個穆斯林是另一個穆斯林的兄弟(姊妹),所有穆斯林都是一族。人們啊!你們要侍奉真主,須服從你們正義的領袖。”材料三 托爾斯泰說:“穆罕默德圣人,他引導全阿拉伯人走正道,既為阿拉伯人民避免了流血與犧牲,又為他們開辟了一條文明進步的大道。”(1)結合史實,分析伊斯蘭教產生的歷史背景。(2)穆罕默德最初在何地傳教?伊斯蘭教的教徒稱為什么?(3)伊斯蘭教的創(chuàng)立與傳播有何作用?【總結反思】談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和不足……【自我測評】1.下列有關宗教的材料,符合伊斯蘭教教義的是 ( )A.“眾生平等”“忍耐服從” B.忍受苦難,死后可以升入“天堂”C.宇宙間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 D.修身養(yǎng)性,煉制丹藥,以求得道成仙2.7世紀,穆罕默德建立穆斯林公社,標志著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國家的雛形由此誕生的地點是( )A.麥加 B.巴格達 C.耶路撒冷 D.麥地那3.7世紀初,分散的阿拉伯部落以宗教信仰為紐帶形成了統(tǒng)一的國家,他們信奉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蘭教4.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穆罕默德在宗教和政治活動中的大事 ( )①基本統(tǒng)一阿拉伯半島 ②創(chuàng)立伊斯蘭教 ③出走麥地那 ④開始在麥加傳播伊斯蘭教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②④③① D.①④③②5.它在伊斯蘭教的旗幟下,8世紀中葉時建立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國,把東方和西方連接起來。該帝國是 ( )A.阿拉伯帝國 B.古希臘 C.古代波斯 D.奧斯曼土耳其6.阿拉伯帝國時期,哈里發(fā)不僅獨攬國家的軍政大權,同時,他也是伊斯蘭教的最高領袖。這反映阿拉伯帝國實行怎樣的統(tǒng)治 ( )A.封建專制統(tǒng)治 B.奴隸主貴族統(tǒng)治C.資產階級統(tǒng)治 D.政教合一的專制統(tǒng)治7.將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印度發(fā)明的0到9的數(shù)字符號,印度的稻米、棉花和食糖等傳入歐洲的是 ( )A.蒙古人 B.阿拉伯人 C.意大利人 D.土耳其人8.在阿拉伯文化史上,出現(xiàn)了一部廣為流傳的民間故事集。它就是 ( )A.《查士丁尼法典》 B.《聊齋志異》 C.《漢謨拉比法典》 D.《天方夜譚》9.西歐有一句諺語:“中國人的頭,阿拉伯人的口,法蘭西人的手。”其中“阿拉伯人的口”主要說明了 ( )A.阿拉伯人善于言辭 B.阿拉伯人喜歡交際C.阿拉伯人的口非常有特色 D.阿拉伯人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橋梁作用10.恩格斯說:“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點有宗教變遷相伴隨,只是就迄今存在的三種世界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而言。”伊斯蘭教創(chuàng)立時的歷史轉折主要表現(xiàn)在 ( )A.阿拉伯半島上開始出現(xiàn)奴隸制城邦 B.多重危機使阿拉伯半島動蕩不安C.阿拉伯奴隸社會正日益發(fā)展 D.阿拉伯承襲了被征服地區(qū)的封建生產關系11.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它們在產生和發(fā)展過程中各自都形成了嚴格的宗教教規(guī)。以下對宗教活動的描述符合教規(guī)的是 ( )A.基督教教徒在教堂里誦讀《古蘭經》 B.伊斯蘭教教徒在寺廟里拜佛C.佛寺中供奉著釋迦牟尼的塑像 D.伊斯蘭教的清真寺里供奉著耶穌像12.(長沙中考)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其中,伊斯蘭教誕生于( )A.中國 B.巴勒斯坦地區(qū) C.阿拉伯半島 D.古印度參考答案:自主學習一、 穆罕默德創(chuàng)立伊斯蘭教1. (1)游牧 (2)安拉2. 穆罕默德 安拉 7 伊斯蘭教3. 麥加 麥地那 穆斯林公社4. 穆斯林 阿拉伯半島二、 阿拉伯帝國1. 8 亞、歐、非2. 伊斯蘭教三、 阿拉伯文化1. “ 智慧宮 ” 阿拉伯文2. (1) 古印度人 (2) “阿拉伯數(shù)字”3. 《醫(yī)學集成》 《醫(yī)典》4. 《天方夜譚》5. 東西方文化 歐洲合作探究1. 答:(1)注意保存、積極吸收并廣為傳播外來文化成果。(2)保存并傳播古希臘、羅馬的文化;將印度人創(chuàng)造的從0到9的計數(shù)法,加以改造并傳入歐洲和世界;把伊斯蘭教、數(shù)學和天文知識傳入中國;將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fā)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傳入歐洲。2. 答:(1)6世紀末7世紀初,阿拉伯半島的居民大多過著游牧生活,各部落之間為爭奪水源與牧場,相互仇殺;氏族部落盛行多神崇拜,麥加等地信奉安拉,但并不排斥其他神靈。(2)麥加。穆斯林。(3)促進了阿拉伯半島的統(tǒng)一;建立了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國;推動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溝通。自我測評1.C 2.D 3.D 4.C 5.A 6.D 7.B 8.D 9.D 10.B 11.C 12.C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