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8課 三國至隋唐的文化一、學科核心素養1、唯物史觀:理解政治局勢、經濟發展與思想文化之間的緊密聯系,培養學生認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等基本唯物史觀。2、時空觀念:通過學習三國至隋唐思想演變歷程,培養學生時空觀念。3、史料實證:通過展示材料和圖片等資料信息,培養學生史料實證。4、歷史解釋:學生通過對三國至隋唐思想演變的歷史背景分析,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素養。5、家國情懷:通過對這一時期輝煌燦爛的文化的學習,加深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進而增強對國家的認同感,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二、【考情分析】三國至隋唐的文化在原來專題文化史中有所涉及。主要考察儒、佛、道三教及繪畫、石窟文化三、【時空框架】四、課前預習時間 歷程____之際 從古印度傳入中國魏晉南北朝 同____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隋唐時期, ____宋明時期 由盛轉衰中華文化一部分佛教傳入 (1)歷程影響積極影響:佛教文化的傳入,對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哲學觀念、邏輯思維、語言詞匯、文學藝術、禮儀風俗等方面都產生了深刻影響。消極影響:佛教文化宣揚的因果輪回、消極避世等也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2.文學藝術項目 時間 成就文學 魏晉南北朝時期 此時文學有了很大發展。東漢末年開始,先后出現以曹操父子為代表______東晉______的田園詩、南朝駢文、南北朝______等文學形式;詩歌 唐朝 進入黃金時代,詩仙是______詩圣是______書法 東漢 成為一種藝術,魏晉南北朝時期 此時隸書、草書、行書和楷書等各種書體均已完備。東晉書法家________世稱書圣。隋唐 融合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創出新風格。_____的顏體和________柳體最為有名。繪畫 東晉 顧愷之提出以形寫神所畫人物栩栩如生。代表作《___》《________》。隋唐 繪畫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宗教化生活氣息濃厚,人物畫注重表現人的形態,山水,花鳥也成為繪畫主題。唐朝的吳道子被稱為________石窟 魏晉至南北朝時期 著名的石窟有_____、_____、______3.科技(1)印刷術:唐朝已有了________的佛經、日歷和書籍。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品是________。(2)火藥:唐中期的書籍記載了火藥的配方;唐末,火藥開始用于戰爭,火箭是最早的火藥武器。4.中國古代的對外交往:隋唐時期的對外關系:隋唐時期的對外關系發達的原因有哪些?舉出幾個隋唐時期對外交往的實例(1)原因:隋唐時期,________統一,________空前發展,________、________交流活躍;(2)實例:①隋朝A.陸路:隋煬帝命裴矩駐守張掖,管理與________的通商事務B.海路:隋朝________從南海郡出航到達________國,國王也遣其子來到中國。②唐朝A.陸路:唐朝與________國的接觸,使包括________在內的中國技術傳到了________地區B.海路: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近20次,每次都有________、學問僧隨船而來,人數少者近百人,多者有650余人,將唐朝文化帶到日本。5.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展:佛教傳入(1)歷程:(2)影響對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哲學觀念、邏輯思維、語言詞匯、文學藝術、禮儀風俗等方面都產生了深刻影響。五、高頻考點突破(一)佛教、道教盛行的原因和影響1、原因:(1)社會動蕩不安,長期的戰亂給人民帶來無窮災難,為佛教、道教的流行提供了土壤,人民容易接受宗教。(2)當時佛教、道教都講究人生的終極關懷,對普通民眾有很強的吸引力。佛教所宣傳的“生死輪回”“因果報應”的思想,把人們的眼光從痛苦的現實轉移到來世幸福上;道教提倡互助互利,關愛窮苦人群,很容易得到廣大勞動人民的信任,得到下層民眾的支持。(3)統治階級的提倡與支持。為維護統治,當時統治階級大力提倡佛教和道教,尤其是唐朝統治者為用神權強化李唐政權的合法性,以老子后裔自居,更是大力提倡道教。2、影響:(1)同佛教和道教有關的建筑和藝術得到迅速發展。(2)使人民甘心忍受剝削壓迫,安于現狀,但沒有解脫人民的災難,反而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負擔。(3)寺院經濟發展,與官府爭奪勞動力和稅收,威脅封建統治。(4)出現了反佛教的斗爭,以范縝最為突出。范縝的《神滅論》揭穿了統治階級利用佛教進行的欺騙。(5)道教一度成為農民階級斗爭的武器。(6)沖擊了儒學的正統地位,同時又使儒學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發展。(二)三國兩晉南北朝文化的特點1、帶有分裂割據的烙印。如南北民歌風格的迥異;外來佛教及其藝術存在南北差異,南方重佛理,北方重形跡,南方佛教藝術多由寺院完成,北方佛教藝術多由信徒制作等。2、體現民族大融合的特色。重要的文化成就來自不同民族優秀分子的創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體現了不同民族的風格。3、思想領域異?;钴S。道教官方化,佞佛與反佛斗爭激烈,玄學一度盛行,儒道釋三教開始出現合流的跡象。尤其是佛教,經歷了傳入中國后迅速發展的時期,在南北方的政治、經濟領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文學藝術的各個門類無不打上佛教的烙印。4、科技成就突出。如祖沖之對圓周率的計算、賈思勰的《齊民要術》、酈道元的《水經注》等。5、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的發展,具有承上啟下的意義,為隋唐文化的繁榮昌盛奠定了基礎。(三)魏晉至隋唐文化繁榮的原因1、經濟的發展與繁榮,為文藝成就達到高峰提供了物質基礎。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經濟繼續發展,江南經濟得到開發。隋唐時期,大運河溝通南北,社會經濟繁榮。2、選官制的發展與官僚政治的成熟,為文藝成就達到高峰提供了人才基礎。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舉制,促進了官僚政治的發展成熟,官僚成為了文學藝術創作的最主要的人才群體,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3、安定的社會環境,為文藝成就達到高峰提供了社會條件。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相對安定,隋唐統一后政治穩定,帶來了全國的社會安定。4、民族交融及開放包容的外交政策,為文藝成就達到高峰提供了多元的文化基因。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印度、中亞文化傳入,深刻影響了中國文化,在文藝領域以繪畫和雕塑較為顯著。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及隋唐時期開明的民族政策,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內容。(四)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中國周邊國家所受到的中國文化影響1、文字方面日本文字的創制受到了漢字的影響,漢字在朝鮮廣泛使用。2、思想與宗教方面∶佛教經過中國傳入朝鮮和日本,中國的儒學也傳入朝鮮、日本,產生深遠的影響。3、社會與習俗方面∶飲茶與圍棋在隋唐時期由中國傳人朝鮮和日本。朝鮮貴族寬衣博帶的服飾和婦女的發式多是模仿南朝,日本的和服深受唐朝影響。4、城市與建筑方面新羅都城平壤,日本飛鳥、奈良時代的都城藤原京、平城京都是模仿隋唐的長安、洛陽建造起來的日本寺院建筑也往往仿唐,如奈良法隆寺、唐招提寺,是由鑒真大師及其弟子依據唐朝寺院的風格式樣建造的。5、科技方面∶造紙術、印刷術傳入朝鮮,漏刻、測影等儀器,印刷、水車制造、瓷器燒制、銅鏡鑄造等技術,均在唐朝傳人日本;在農業上,中國茶種傳人日本。自我檢測【高考真題】1、(2022·全國Ⅰ卷高考·25)盛唐洋溢著剛健豐偉、莊重博大的時代氣象,這在書法藝術上亦有體現。宋代書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書法家的作品“如項羽掛甲,樊噲排突,硬弩欲張,鐵柱將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能夠突出體現這一風格的書體是A.小篆 B.楷書 C.行書 D.草書2、(2020·天津高考·2)北朝民歌《木蘭詩》在北宋時被收入《樂府詩集》。詩中描寫木蘭“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其中“策勛十二轉”是唐代對軍功的獎賞。由此能夠確定《木蘭詩》A.記載了古代政治制度的變遷 B.屬于宋代文人創作的詩歌C.在流傳中融入新的歷史內容 D.沒有研究歷史的史料價值3、(2020·江蘇高考·3)有學者認為,如果說安史之亂以前,唐詩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亂以后,則已代之以沉郁悲壯的情調了。對這一評論理解正確的是社會變遷影響唐詩創作 B.盛唐氣象推動唐詩演變C.唐詩全景再現社會真實 D.安史之亂導致唐詩衰微4.(2020.1·浙江高考·2)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右圖所示之東漢字磚,有學者研究認為系行書之濫觴肇跡,盛行于晉代。據此判斷A.行書介于篆書與草書之間 B.行書肇自甲骨金文并吸收草書之長C.行書之體介于楷書與草書 D.行書兼具隸書之對稱與楷書之方正5.(2020·全國Ⅲ卷高考·26)唐代書法家張旭曾說:“始吾聞公主與擔夫爭路,而得筆法之意。后見公孫氏舞劍器,而得其神。”據此可知,張旭書法呈現出A.書寫結構的嚴整性 B.書寫氣象的靈動性C.書寫筆畫的繁雜性 D.書寫技法的內斂性6.(2020·全國Ⅰ卷高考·25)圖4為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的《步輦圖》,描繪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見吐蕃使臣的情景。該作品體現了( http: / / www. / )圖4 步輦圖A.西域風情與中土文化的交匯 B.文人意趣與市井風情的雜糅C.藝術審美與史料價值的統一 D.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融合7.(2020·全國Ⅱ卷高考·25)敦煌莫高窟61號洞中的唐代壁畫“五臺山圖”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圖索驥,在山西五臺山地區發現了其實物——佛光寺。 這一事例說明此類壁畫( http: / / www. / )A.創作源于藝術想象 B.能完整還原歷史真實C.可與文化遺存互證 D.價值來自學者的發掘8.(2019·全國Ⅲ卷高考·25)在今新疆和甘肅地區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單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動;時代較晚的洛陽龍門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莊嚴,服飾亦趨整齊。引起這一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經濟發展水平 B.繪畫技術進步C.政治權力干預 D.儒家思想影響9、(2019·全國Ⅰ卷高考·26)唐代之前,荊楚民間存在一種祈求豐收的“牽鉤之戲”,至唐代稱作“拔河”,廣為流傳。唐玄宗《觀拔河俗戲》詩云:“壯徒恒賈勇,拔拒抵長河。欲練英雄志,須明勝負多……預期年歲稔,先此樂時和?!睋丝芍谔拼?br/>A.江南文化成為主流 B.耕戰結合觀念深入人心C.陽剛與力量受到推崇 D.詩歌以描寫宮廷生活為主10.(2018.11·浙江高考·3)盛唐時代,可算得中國歷史上“令人振奮”的一段時期,文學藝術達到鼎盛。后人歌詠唐代燦爛文化星空中“雙子星座”的典型詩文是 A.“顏柳二公書尤多” B.“唐之文章稱韓柳”C.“奔放雄杰有若蘇辛” D.“李杜詩篇萬口傳”11.(2017.4·浙江高考·26)20世紀60代,有學者發表《由王謝墓志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偽》,從文章和書跡兩個方面否定《蘭亭序》是王羲之所作。后有人發表《<蘭亭序>的真偽駁議》,表示不同意見。對此,該學者又寫了《<駁議>的商討》以作回應。毛澤東當年對此形式頗表贊同。這種討論方式說明 A.對歷史真實性的追求重于對歷史的價值判斷是史學家的使命B.學術爭論以澄清事實為鵠的,并不承載還原歷史真實的責任C.歷史學應像其它社會科學一樣提倡百家爭鳴,而非定于一論D.歷史的價值判斷往往導致歷史學家對歷史事實的傾向性選擇12.(2018.4·浙江高考·4)有學者品鑒古代書藝謂:“書以晉人為最工,亦以晉人為最盛。晉之書,亦猶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尚也?!睍x代開始盛行并確立的書體是 A.篆書 B.隸書 C.楷書 D.行書13.(2017·北京高考·14)唐代思想家、文學家柳宗元雖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時期,他的思想和文學成就均得到極高評價。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現后,世人則多將他視為文學家,對其思想成就關注較少。據此得出的認識,正確的是 A.對其思想評價受到明代通俗文學左右B.政治成敗決定了對其文學成就的評價C.對其成就評價受制于特定歷史條件D.明代對其成就的評價比唐宋更加全面論述小練(2016·全國Ⅱ卷高考·4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http: / / www. / )玄奘(602~664),為尋求準確的佛經文本,西行“求法”,歷經艱辛,十余年中,行程數萬里,游歷百余國?;貒?,他譯出佛經1300多卷,精煉而準確。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記》一書,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鑒真(688~763),深明佛學,50余歲時,受日本邀請,發愿東渡。他排除千難萬險,歷時12年,經6次努力,最終到達日本。鑒真東渡,對日本的佛學、建筑、雕塑、醫藥、藝術乃至日常生活,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據袁行霈等主編《中華文明史》等解讀材料,提煉出一個觀點,并結合中國古代史的其他相關史實,加以論述。(要求:寫出觀點,觀點合理、明確,史論結合。12分)五、答案1. 兩漢 儒家文化 本土化2. 建安文學 陶淵明 民歌 李白 杜甫 王羲之 顏真卿 柳公權 《女史箴圖》 《洛神賦圖》 畫圣 山西大同云崗石窟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甘肅敦煌莫高窟3. 雕版印刷 《金剛經》4. 政治 對外關系 經濟 文化 西域 常駿 赤土 大食 造紙術 阿拉伯 留學生5. 兩漢 儒家文化 本土化BCACB CCDCD CDC【答案】評分要求:所提煉觀點明確、合理,必須源于材料;(3分)論據準確,史實引用合理,須為中國古代史的其他相關史實;(6分)論證充分,邏輯嚴密,表述清楚。(3分)示例:觀點:中國為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貢獻。論述:中國古代的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和印刷術四大發明經絲綢之路傳到歐洲。這一傳播促進了歐洲的社會發展,火藥的傳入推動了歐洲火藥武器的發展;指南針促進了地理大發現;造紙術和印刷術促進了歐洲文化的發展,為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條件。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