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課 實現人生的價值【走進課標 解讀考向】理解價值觀的形成與時代和環境密切相關;解析價值觀差異與沖突產生的社會根源,能夠進行合理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必備知識 重點突破】1.哲學上的價值是指什么?2.人的價值的內涵及評價?3.什么是價值觀,價值觀具有怎樣的導向作用?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是什么?5.為什么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6.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是什么?7.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含義及關系?8.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基本特征是什么?9.如何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10.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有哪些【知識整合 網絡構建】【易錯剖析 盲點清零】1.人的價值是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體。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自我價值的實現2.價值觀對人生和社會起著促進作用3.價值觀的差異導致人們的利益差異,價值判斷的正確性依賴于價值選擇的合理性4.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往往因人而異,沒有正確與錯誤之分5.價值判斷是在價值選擇的基礎上作出的。6.人的物質貢獻比精神貢獻更重要。【研究真題 探究規律】例一:近年來,“詩和遠方”漸回公眾視野。當今科技發達,物質資源豐富,但隨著各類電子產品逐漸滲入人們的生活,很多人終日沉浸于網絡,漸行漸遠地偏離了心靈和自然。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仿佛是物質和技術構筑的叢林里的絲絲清風,給人們帶來了自然的氣息和心靈的撫慰,引起了無數人的精神共鳴。有些青少年認為,有了高科技電子產品,就不需要“詩和遠方”。請運用價值觀的道理對此觀點加以分析。(8分)例二:她堅守滇西深貧山區教育事業數十載,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幫助1804名山村女孩兒考上大學,創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跡”。她身患腫瘤、肺纖維化、小腦萎縮等20余種疾病,卻用生命兌現“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她堅持12年家訪路,行程11萬公里,把一個個瀕臨輟學的大山里的女孩拉回課堂。她把自己的全部工資和社會捐款投入到教育事業,讓“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成為廣大學生的自覺追求…她的每一天都在訴說著“膝下無兒女,桃李遍天下”的奉獻精神,印刻著“教育改變女孩命運”的執著信念。她就是63歲的張桂梅,“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獲得者。2020年12月,中宣部又授予她“時代楷模”的榮譽稱號。從“實現人生價值”的角度,說明時代楷模張桂梅的先進事跡對青年人的價值引領。【針對訓練 對接高考】1.自2022年起,某省通過財政資助演出的方式,對26個瀕危戲曲劇種實施搶救工程。對此,有人叫好,認為能傳承傳統文化;也有人反對,認為應該由市場選擇,瀕危并最后消亡的本就是沒有生命力的。這種爭論表明( )①人們所處的不同立場導致不同的價值判斷②對事物的正確認識是進行價值判斷的前提③事物滿足主體的需要是價值觀形成的基礎④價值觀能夠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下列選項中與下邊漫畫哲學寓意最相符合的是( )A.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一定有不同認識B.把握事物的本質比認識事物的現象更重要C.價值觀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D.通過“思維的眼晴”人們就能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3.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數百萬扶貧干部傾力奉獻、苦干實干,同貧困群眾想在一起、過在一起、干在一起,將最美的年華獻給了脫貧事業,涌現出許多感人事跡。35年堅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國,扎根脫貧一線、鞠躬盡瘁的黃詩燕等同志,就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這體現了( )①價值判斷是在價值選擇的基礎上作出的 ②要在個人和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③實現人生價值需要腳踏實地、頑強拼搏 ④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青年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從哲學上看,這里強調青年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因為( )A.一切工作都應該從正確的價值觀出發B.價值判斷是在價值選擇的基礎上作出的C.價值觀對人生實踐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D.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5.人民音樂家冼星海曾說過:“每個人在他生活中都經歷過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苦難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觀、消極,發出絕望的哀號;有些人在苦難中還想到別人,想到集體,想到祖先和子孫,想到祖國和全人類,他就得到樂觀和自信。”其中蘊含的唯物史觀道理是( )①價值觀源自于對個人生活遭遇和處境的反思②價值觀對社會與人生有重要的驅動和制約作用③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④基于個人利益形成的價值選擇是社會發展的動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中國工程院陳薇院士多年來從事防疫工作,對人類衛生健康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有人問她:“您天天跟病毒打交道,怕過嗎?”陳和答:“要說不怕,那可不是真心話……如果我們承擔了更多的怕,你和其他人可能就少一點怕了。”這啟示我們( )①正確價值觀指引人們實現人生價值②投身社會為人民服務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③價值觀是衡量價值判斷正確與否的尺度④正確的價值判斷以正確的價值選擇為基礎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事業有成的查曉元在47歲時放下一切,來到環境惡劣的寧夏西海固支教,一待就是九年。有人覺得他很虧,小張卻認為查曉原活得很“值”,因為鋪滿金錢的道路并不一定通向人生的幸福,他在支教奉獻的同時,也得到了自我滿足。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A.小張的理由可以支持自己的觀點,因為只有創造價值,才能享受價值B.小張的理由可以支持自己的觀點,因為滿足社會需要和實現自我滿足是統一的C.小張的理由不能支持自己的觀點,因為社會價值的實現是人生價值的全部內容D.小張的理由不能支持自己的觀點,因為奉獻社會是第一位的,不應強調個人滿足8.時間是萬事萬物存在的刻度。時間創造無限可能。有人努力奔跑,用全力以赴的沖刺突破極限;有人砥礪前行,以日復一日的堅守辛勤耕耘,原本勻速流動的時間,正是在生生不息的奮斗中,在昂揚奮發的進取中,確定意義、體現價值,進而定義生命的精彩、定格歷史的脈動。這說明( )A.時間是萬事萬物的存在方式B.時間是衡量人生價值的根本尺度C.只有奮斗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D.奮斗是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9.近年來,教育部多次強調嚴禁以各種方式公布宣傳炒作“高考狀元”“高考喜報”“高考升學率”“高分考生”等,但仍有地方變相宣傳,衍生出一系列高考喜報“黑話”。今年高分考生紛紛變成“特供進京荔枝”“帝王蟹蟹王”“D985旅行團”“‘文’魚王和‘理’魚王”,花式喜報屢禁不絕。專家指出要以科學教育評價減少高考喜報“黑話”。由此可見( )①價值觀對人們價值選擇具有制約和導向作用②價值選擇的差異往往會導致人們價值判斷的差異③人們利益的差異是導致價值觀差異的重要因素④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特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翻開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革命奮斗的紅色畫卷,有這樣一位“把一切獻給黨”的兵工英雄。作為我國抗日戰爭時期革命根據地兵工事業的開拓者,他的一生與共和國的槍炮制造史同行,他用生命踐行了對黨的錚錚誓言,書寫了一曲催人淚下、激人奮進的時代贊歌。他就是被譽為“中國的保爾 柯察金”的吳運鐸。兵工英雄吳運鐸的事跡體現的哲理是( )①人的價值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②要把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作為最高價值標準③做出英雄壯舉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④報效國家、奉獻社會與實現自我價值是統一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新買的包可以變換顏色,不小心刮破的衣服能像皮膚一樣愈合,車漆剮蹭后澆點水就嶄新如初...這些科幻電影般的場景正成為現實。目前國內某研發團隊利用自然界中很多生物所具有的“自適應變色偽裝能力”,基于自然界生物體的智能變色隱身機制,開發新型仿生智能變色材料與技術,對生產生活、國防工業等領域具有重大意義。這說明( )A. 正確的意識具有主觀能動性和直接現實性B. 人類可以根據主觀需要建立人為事物的聯系C. 科學幻想成為人類創新活動的重要源泉D. 為人類謀福祉是科學研究的價值取向【總結歸納 反思提升】(說明:由學生完成)參考答案1.B 2.C 3.C 4.C 5.C 6.A 7.B 8.C 9.B 10.B 11.D例一:該觀點是片面的。價值選擇和價值判斷因人而異,具有社會歷史性。題中觀點反映了現實生活中人們對物質滿足的過分追求。價值觀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要導向作用。我們應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將物質富足與精神追求結合起來。例二:【答案】①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著,人的價值主要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張桂梅堅守滇西深貧山區教育事業數十載,改變了山區孩子的命運,同時獲得了很多榮譽稱號,為青年人做出價值指引。②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張桂梅在正確價值觀的指引下選擇了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一切,引領眾多青年人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③要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就必須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堅持真理,走歷史的必由之路。張桂梅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正是她遵循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體現,能夠引領青年人尊重規律,順應時勢。④要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她無兒無女,卻成了眾多孤兒的“媽媽”,她四處募捐,終于讓山區貧困女孩能夠免費讀高中,說明了張桂梅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進行價值選擇,對青年人做出榜樣。⑤弘揚勞動精神,實現人生價值;在個人與社會統一中、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和實現價值。張桂梅堅守滇西深貧山區教育事業數十載,身患各種疾病,卻堅持家訪,把自己的全部工資和社會捐款投入到教育事業,她的每一天都在訴說著“膝下無兒女,桃李遍天下”的奉獻精神,印刻著“教育改變女孩命運”的執著信念。這都為青年提供了價值引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