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指向區域認知素養的《如何認識區域——以南非為例》教學設計區域認知指人們從空間—區域的視角認識地理環境及人地關系的思維方式和能力。【教學目標】1.觀看微課,能用學科語言描述南非的地理位置。2.運用地圖、圖表等相關資料,描述南非的自然環境特征、人文環境特色,會用學科語言描述認識區域的方法。3.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以南非種植夏威夷果樹為例,理解區域內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理解區域發展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教學重難點】重點:能用學科語言描述南非的地理位置;描述南非的自然環境特征、人文環境特色。難點:理解區域內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理解區域發展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學教課型】以6人小組合作探究為主【教具準備】若干張軟黑板磁貼、PPT、視頻《南非堅果之王熱銷中國市場》、微課《如何描述某區域的地理位置》【教學流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視頻情境,明確位置 1.教師出示夏威夷果,并提問,同學們知道夏威夷果最大產區是在哪個國家? 2.播放《南非堅果之王熱銷中國市場》的視頻。并提問:請小組就“夏威夷果盛產地在南非”提一個問題,并將磁貼貼在黑板上。 3.邀請一學生對內容進行整合和排序。 4.追問:南非在哪里?我們應如何進行區域位置的描述? 5.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出示微課《如何描述某區域的地理位置》,看完后再讓學生分析南非的地理位置。 1.思考并回答問題。 2.觀看視頻,放松心情,并回答問題。 3.一學生上臺整合和排序,并說明理由。 4.思考,并回答問題 5.觀看微課,學習方法,回答問題。 用實物、視頻開場,旨在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用拉家常式的提問,目的在于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引導學生回答如何描述南非的地理位置,一方面學生能盡快融入課堂,另一方面凸顯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依托圖表,初步感知 1.追問:南非為什么能成為夏威夷果的最大產區? 2.出示夏威夷果樹生長習性。問:南非所處的地理位置,有無滿足夏威夷果樹生長的條件呢? 3.出示南非的分層設色地形圖,并提問:南非的地形有何特點? 4.出示南非的氣候類型分布圖、年降水量圖,并提問:請你描述南非的降水有什么特點,并大膽猜測下南非夏威夷果樹的種植范圍,并闡述理由。 5.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同時出示以上三張圖片,并提問南非夏威夷果樹的分布與地形、降水等自然條件之間的關系,從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1.思考,回答問題。 2.回答問題。 3.仔細閱讀地形圖,回答問題。 4.閱讀相關材料,思考并回答問題。 5.思考并得出結論:南非的夏威夷果樹的種植范圍深受當地自然環境的影響。 該環節讓學生通過閱讀地圖、圖表以及微課等方式更加直觀地認識南非的自然環境特征,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和區域認知的能力,深刻體會獨特的自然環境對南非人文環境(夏威夷果樹的種植范圍)產生的影響。合學展示,促成觀念 1.小組合作,探討:為了促進南非經濟的發展,借鑒前面所學知識,為南非經濟的發展出謀劃策,并闡述理由。 2.在學生闡述完之后,教師進行總結:南非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發達的夏威夷果種植業、采礦業和旅游業,而聰明的南非人利用這種優勢,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當然在這過程中南非人還應注意自然資源的有序開發,使資源得到永續利用,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這正是一種人地和諧的人地觀的體現。 1.仔細閱讀相關文字材料,以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完成任務,并派代表進行闡述。 2.仔細聆聽,體會因地制宜和可持續發展理念。 引導學生關注南非經濟的發展,如采礦業、旅游業等,讓學生對可持續發展有一定的認識。小組合作探究,一方面加強生生之間的合作,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對可持續發展理念有一個更加深刻且理性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對區域認知的理解。引例拓展,提升素養 1.出示內蒙古牧場的區域圖、內蒙古牧場的地形圖、內蒙古牧場年降水量圖和內蒙古牧場有效利用草場的文字材料,并提問:請你從自然和社會環境角度,分析我國內蒙古高原發展畜牧業的有利條件。 1.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內蒙古有利的自然條件和人文條件,并體會空間感知這一素養內涵。 該環節重點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其它區域,重在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課堂總結 以板書為線索進行簡要課堂總結。 學生仔細聆聽 課堂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