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3文化強國與文化自信【學習目標】(1)理解建設文化強國的要求。(2)理解堅定文化自信的意義。(3)理解堅定文化自信的要求。【核心素養】【政治認同】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科學精神】科學認識建設文化強國的要求。【公共參與】積極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偉大實踐。【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理解建設文化強國的要求。2.教學難點:理解堅定文化自信的要求。【思維導圖】【知識解讀】1.建設文化強國(如何建設文化強國?)⑴建設文化強國,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堅決抵制、依法取締腐朽文化,是我們加強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文化建設的基本要求)【知識拓展】比較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比較 落后文化 腐朽文化區 別 含義不同 帶有迷信、愚昧、頹廢、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黃賭毒”文化等表現不同 常常以傳統習俗的形式表現出來,如常見的看相、算命、測字、看風水等 (1)政治思想上的腐朽文化,如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殖民文化等 (2)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具有明顯的反人類、反社會、反科學特征的邪教文化,如“法輪功”等 (3)日常生活中的,對個人的身心健康和發展具有嚴重危害性的文化,如“黃賭毒”文化等措施不同 通過科學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堅決抵制、依法取締聯系 (1)都是糟粕文化,腐蝕人們的精神世界,侵蝕民族精神,阻礙先進生產力發展,危害社會主義事業 (2)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仍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相同⑵建設文化強國,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力,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⑶建設文化強國,要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①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②要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③要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④要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弘揚時代新風。【知識拓展】正確區分科學文化修養與道德修養科學文化修養 道德修養區 別 內容 科學知識、文史知識、藝術欣賞等方面 不斷提高思想道德認識、思想道德判斷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崇高理想方式 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自省、自律等方式聯系 科學文化修養與道德修養是相互促進的統一關系 (1)就人的整體素質而言,科學文化修養是基礎和前提,道德修養是靈魂。科學文化修養的作用既表現在物質方面,也表現在精神方面 (2)而從理論上講,一個人的科學文化修養與道德修養是密切相關、相互促進的,良好的科學文化修養能夠促進道德修養,加強道德修養能夠促進科學文化修養⑷建設文化強國,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①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加快發展現代文化產業,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升文化產品的質量。②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讓國外民眾深化對中國的認識,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知識拓展】全面理解道德①道德的含義:是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②道德如何發揮作用?依靠社會輿論以及人們的信念、習慣、傳統和教育來起作用的精神力量。③道德的特點:具有歷史性和繼承性【知識拓展】正確區分“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文化事業 文化產業區別 含義不同 是指以弘揚主旋律為目的的文化活動及其產品,它不以賺錢為目的。 產品具有創造性和公益性 是以營利為目的的文化活動及其產品。 產品帶有消遣性、娛樂性、益智性生產目的不同 生產公共產品,有公益性,不以營利為目的; 生產商品,以營利為目的。資本來源不同 國家或社會 企業機構性質不同 事業單位 企業單位運營機制不同 社會效益 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調控方式不同 直接 間接聯系 文化產業以文化事業為基礎,文化事業以文化產業為支撐。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都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典例解析】1.2022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進行集體學習。習近平強調,中華五千多年文明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是維系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要運用最新科學技術分析古代遺存,拓展對中國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認知,加強對出土文物和遺址的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開展這一工程有助于( )①傳承與發展中華民族文化,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②夯實人類社會生存發展基礎,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能力③提升中華文明影響力感召力,筑牢中華民族的共同體意識④認識我國文化自身的發展規律,推動中華文化創新性發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詳解】①: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運用最新科學技術分析古代遺存,有助于傳承與發展中華民族文化,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①符合題意。②: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基礎,②錯誤。③: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加強對出土文物和遺址的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有助于提升中華文明影響力感召力,筑牢中華民族的共同體意識,③符合題意。④:“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是我國文化自身的發展規律,這在材料中并未得到體現,④不符合題意。2.2021年11月25日,由成都市委宣傳部主辦的“幸福空港·雙流表達”2021年雙流區40場大型文化惠民“走基層”和大運惠民活動在雙流區永安鎮付家壩社區舉行,吸引了眾多居民到現場觀看。演出中,雜技表演《無言戰士》、木偶表演《變臉吐火》、魔術表演《變中取進》等節目豐富多彩、貼近百姓生活,得到居民一致好評。這一活動的開展有利于( )①加快發展文化產業,促進經濟效益提高 ②保障居民基本文化權益,增強居民獲得感③推進文化事業發展,豐富居民文化生活 ④大力宣傳先進文化,擴大高雅文化影響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詳解】②③:該大型文化惠民活動,吸引了眾多居民到現場觀看,演出中的節目豐富多彩、貼近百姓生活,得到居民一致好評,這表明這一活動的開展有利于保障居民基本文化權益,增強居民獲得感;有利于推進文化事業發展,豐富居民文化生活,②③符合題意。①④:材料強調大力發展文化事業,而沒有強調加快發展文化產業,促進經濟效益提高,也不涉及擴大高雅文化的影響力,①④不符合題意。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強調在“十四五”時期將“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并從戰略上作了全局性規劃和設計,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①是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必然要求 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要求③能夠確保人們獲得其基本文化權益 ④利于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詳解】①: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是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必然要求,①錯誤。②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文化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目標,有利于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②④正確。③: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并不意味著能夠確保人們獲得其基本文化權益,發展文化事業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③錯誤。2.堅定文化自信⑴堅持文化自信的原因 (為什么?)①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②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③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⑵文化自信不僅僅是對歷史發展某一階段優秀文化的自信,也是對全部中華優秀文化的自信。⑶堅持文化自信要求(如何堅持文化自信?)①文化自信離不開經濟的發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升,社會主義中國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屹立在世界東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強了我們文化自信的底氣。我們要繼續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夯實文化自信的基礎。②我們要堅定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③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特別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自信。【知識拓展】文化自信的來源和表現(1)文化自信的來源:文化自信,來自對時代發展潮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深刻把握,來自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2)文化自信的表現:這種文化自信,表現為對中華文化發展前途充滿信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充滿信心、對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充滿信心。【典例解析】4.2022年6月11日是我國第17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上海普陀區文旅局準備了一系列云上展示活動,文物、非遺齊聚一堂,讓人們既能體會中國文物建筑的歷史底蘊,也能領略中華非遺傳統的文化魅力。這一做法旨在( )①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②發展民族文化,進行文化滲透③發展文化產業,提升經濟效益④增強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詳解】①④:上海普陀區文旅局文物、非遺云上展示活動,,讓人們既能體會中國文物建筑的歷史底蘊,也能領略中華非遺傳統的文化魅力。這一做法旨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①④符合題意。②:上海普陀區開展文物、非遺展示活動,有利于傳承民族文化,但不是進行文化滲透,②說法錯誤。③:上海普陀區開展文物、非遺展示活動,屬于發展文化事業,也不是為提升經濟效益,③說法錯誤。5.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最穩定的文化基因。自古以來,“舍身為國者榮,賣國求榮者恥”一直都是國人普遍認可的道德標準。時至今日,經過數千年的沉淀、特別是百年來反帝自強斗爭的洗禮,愛國主義已然內化成了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構成了實現中國夢的精神支柱。這說明愛國主義是( )①中華民族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決定因素②中華民族在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的結晶③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④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詳解】①: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精神力量,但不是決定因素,故①說法錯誤。②:從古至今,愛國主義的內涵與當時社會實際情況是分不開的,說明愛國主義是在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的,故②符合題意。③:愛國主義已然內化成了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構成了實現中國夢的精神支柱,體現了愛國主義的重要作用,說明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故③符合題意。④: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故④說法錯誤。6.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 )①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的自信②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④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自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詳解】③④:文化自信不僅僅是對歷史發展某一階段優秀文化的自信,也是對全部中華優秀文化的自信。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特別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自信,③④符合題意。①②:材料強調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①②均與題意不符。【閱讀與思考解析】三、文化強國與文化自信課本P116閱讀與思考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倡導創新文化”, 強調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提出,要大力培育中國特色創新文化,增加創新自信,積極倡導敢為人先、勇于冒尖、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形成鼓勵創新的科學文化氛圍。2013年以來,中央及各相關部門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助推文化建設,使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顯著增強,我國文化資源供給能力從量到質都邁上了新臺階。近年來,我國電視劇和圖書產量保持全球第一,電影市場規模穩居世界第二。●結合事例談談:新時代我國倡導創新文化有什么重要意義 ●談談你對建設文化強國的理解。參考答案: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發展處于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意味著新任務、新要求,新方位意味著新起點、新作為。倡導創新文化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特的必然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是實現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必要要求。②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積累起來的精神成果,是維系國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脈和人民的精神家園。在當代中國,建設文化強國,核心是發展中特文化,必須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大力發展先進文化;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力;等等。課本P117閱讀與思考《管子》中說:“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也。何謂四維 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你如何理解管子的上述觀點 談談你的看法。參考答案:四維能夠引領、規范民眾的行為,它是國家的四根精神支柱,支柱立則國家興,支柱廢則國家廢。禮、義、廉、恥,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塑造著中國國民品格,是治國理政的價值取向和倫理追求,承載著人們的精神信仰,為歷代統治者和思想家所推崇。今天,講禮、義、廉、恥,就是建設文化強國必須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不斷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課本P118閱讀與思考近年來,我國大量文化精品走出國門,以各自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推動文明互鑒的重頭戲。我國京劇表演藝術家登上了紐約林肯中心的舞臺,演出京劇《白蛇傳》《鎖麟囊》,場場爆滿。上海昆劇團將湯顯祖的“臨川四夢”搬上舞臺并開啟世界巡演,所到之處受到熱烈歡迎。此外,昆曲《牡丹亭》、豫劇《程嬰救孤)、越劇《寇流蘭與杜麗娘》等也在美國、英國等國家的劇院演出。這些精彩演出在將中國戲曲的曼妙與華美展現在世人面前的同時,也把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價值理念傳播開來。●你還知道哪些成功走出國門的文化作品 ●這些作品深受國外觀眾喜歡的原因是什么 參考答案:●紀錄片《中國的寶藏》在英國廣播公司(BBC)播出;京劇《浮士德》赴意大利巡演、經典大戲《楊門女將》驚艷澳洲;《媳婦的美好時代》由中國廣播電臺譯制成斯瓦西里版本,在坦桑尼亞播出;《愛上中國》國際版(德語版)在維也納用電影的方式播出;等等。●這些作品反映中國人的生活,講述中國人的故事,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課本P119閱讀與思考參考答案:觀點一正確的。中華文化五千年綿延不斷,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僅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精神滋養,也為人類文明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觀點二:中華文化的確曾經輝煌過,但近代衰落了,這是事實。但中國人民從未停止抗爭,在中國人民苦苦探索屢遭失敗之際,1921年中共誕生,帶領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為中華文化的發展注入活力。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就,堅定了文化自信的底氣。觀點三是正確的。歷史和實踐證明,中華文化在近代落后了,但我們有充足的自信再鑄中華文化新輝煌。課本P119閱讀與思考參考答案:觀點一錯誤的。中華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我們的文化自信,是對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內的中特文化這一有機整體的自信。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把中特文化這一整體割裂開來理解和解讀。觀點二正確的。文化自信不僅僅是對中國歷史發展某一階段優秀文化的自信,也是對全部中華優秀文化的自信。我們要堅定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特別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自信。【易混易錯】1.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解析】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2.建設文化強國,要建立健全把經濟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解析】建設文化強國,要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3.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答案】正確。4.文化自信就是對中國歷史發展某一階段優秀文化的自信。【解析】文化自信不僅僅是對中國歷史發展某一階段優秀文化的自信,也是對全部中華優秀文化的自信。5.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自信。【解析】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特別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自信。6.有人認為落后、腐朽文化都是糟粕文化,都具有社會危害性,所以都應該依法取締。【解析】落后、腐朽文化是與先進健康文化相對立的,都是文化糟粕,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社會危害性。所以上述觀點有合理之處。落后、腐朽文化的社會危害程度不同,所以我們采取的措施也不相同,對待落后文化,我們需要不斷通過科學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腐朽文化腐蝕人們的精神世界、侵蝕民族精神、阻礙先進生產力的發展,危害社會主義事業的文化,必須堅決抵制,依法取締。7.各種思潮相互激蕩、各種文化相互交融、各種觀念相互碰撞,是當今時代的特征,所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沒有必要。【解析】該觀點看到了文化的多樣性特征,但沒看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能夠保證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8.科學文化修養高的人,思想道德修養肯定高嗎。【答案】不一定。【解析】不一定。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能夠相互促進,但二者并不一定是完全同步的。有著較高的科學文化修養的人,并不一定就有較高的思想道德修養,反之亦然。9.我國首輛火星車命名為“祝融號”,彰顯著國人的文化自信。【答案】正確。【解析】“祝融”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火神,用其命名彰顯對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10.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要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答案】正確。【解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必須抓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這個根本,充分發揮其主導和引領作用。11.“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告誡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答案】正確。【解析】“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的意思是滅亡一個國家,要讓他們徹底忘記過去的歷史,以毀滅他們的精神和意志,強調文化的重要性,告誡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12.我們要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遠大理想。【解析】我們要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共產主義才是遠大理想。13.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解析】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14.沒有核心價值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就沒有凝聚力、向心力和發展動力。【答案】正確。【解析】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沒有核心價值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就沒有凝聚力、向心力和發展動力。15.開展道德模范評選活動,有利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觀、提高人們的科學素養。【解析】開展道德模范評選活動,有利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觀、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修養,而不是科學素養。16.價值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答案】正確。【解析】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核心價值觀和文化軟實力的內在統一關系時指出:“核心價值觀是 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這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這一論述,以“靈魂”的重要定位,凸顯了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導向和引領作用,所以,價值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說法正確。17.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答案】正確。【解析】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為中國的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滋養,能夠更好的構建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的力量,能夠提高國民的思想道德素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