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課 實現人生價值 復習學案一必背知識1.哲學上的價值,人的價值的含義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原因,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4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5.價值的創造和實現二、知識框架整合提升6.1價值與價值觀一)人的價值1.哲學上的價值(1)內涵:是指客體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積極功能和屬性。(2)特征:涵蓋了各個不同領域事物的價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2.人的價值:人生的價值主要在于對社會的貢獻。人的價值的兩個方面: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的統一體。①個人用自己的勞動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回報社會、滿足他人的需要。(貢獻)②個人獲得勞動報酬,得到社會對自己價值的承認,實現了自我的滿足。(索取)3.人的價值評價:對一個人的價值評價歸根到底看他的貢獻,最根本的是看他對社會發展、對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二)價值觀1.含義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的價值的基礎上,會形成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2.作用①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一方面,價值觀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另一方面,價值觀影響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影響人們的行為選擇。②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的選擇,都是在一定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指導下進行的。③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標準。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和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精神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3.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①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建設什么樣的國家)②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建設什么樣的社會)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培育什么樣的公民)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原因(1)價值觀具有導向作用,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2)對一個民族和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精神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體現了時代精神。⑶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基本遵循。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6.2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1)特點:社會歷史性。即因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不同;受社會地位、需要不同而不同;因因人而異的主體差異性而不同。(2)二者關系: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或價值選擇依賴于價值判斷),二者順序不能顛倒。(3)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標準(1)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2)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2.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也是馬克思主義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根本立足點和出發點。6.3價值的創造和實現(1)弘揚勞動精神,實現人生價值①勞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也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在社會主義社會,勞動是創造美好生活、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②努力奉獻的人是幸福的。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2)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價值①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人在實踐活動中創造和實現自己價值的時候,必須利用社會和他人提供的各種物質條件和知識成果。②人的價值只能在社會中實現。只有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才能在奉獻社會中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③我們強調在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個人的價值,并不否認追求人的個性發展。人的個性應表現為對他人、對社會的獨特的貢獻方式。(3)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和實現價值(主觀因素)①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只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②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努力增長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個人素質。③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④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錘煉品德修為,不斷打牢道德根基。 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斷修身立德。四能力檢測1.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的木蘭溪曾經水患頻仍,千百年來當地人談“溪”色變、深受其害。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多次關心、調研木蘭溪的治理工作。當地干部群眾接續奮斗,經過20多年的綜合治理,實現了談“溪”色變到“人水和諧”的生態跨越。木蘭溪治理的生動實踐折射出的唯物辯證法的觀點有( )①人民至上的價值觀②尊重自然的唯物觀③和諧共生的矛盾觀④綜合治理的系統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新冠疫情此起彼伏,病毒不斷變異,但我們“動態清零”的決心不動搖。“動態清零”總方針的核心在于,在當前無法消滅病毒也無法徹底阻止感染發生的情況下,對疫情發現一例撲滅一例,守住不出現疫情規模性反彈的底線。雖然“動態清零”要付出巨大代價,但同人民的生命健康相比,這些付出是值得的。“動態清零”思維( )①是特定情況下意識起決定作用的一種具體表現②堅持了對立統一規律,把斗爭性轉化為同一性③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疫情防控的最高價值標準④堅持了適度原則,積極推動事物發展到最佳狀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大時代是一個宏大敘事的時代,它的話語是:國家、民族、公平、正義、理想……小時代是一個小型敘事的時代,它的話語是:物質、消費、娛樂、時尚、精致……有人說,這是一個社會轉型的大時代,充滿激情和未來的時代;也有人說,這是一個消費主義的小時代,社會的安定為人們享受生活提供了基礎。但是,向往大舞臺的,看到的是大時代:喜歡小確幸的,看到的是小時代。對此,正確的認識是( )①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是社會意識在人們頭腦中反映的產物②價值判斷往往因人而異,價值觀差異導致人們的利益差異③實踐具有社會性,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充分利用好時代條件④價值觀具有導向作用,要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每年的2月18日或19日為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是全年寒潮出現最多的節氣之一,容易出現“倒春寒”的現象,民間素有“春捂秋凍”之說。中醫專家指出:“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到,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注意下半身保暖。當然是否“春捂”也要根據天氣而定,“捂”的程度應以自身感覺溫暖,又不出汗為宜。”結合材料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①有的人選擇“春捂”,有的人不選擇,說明價值選擇具有主體差異性②傳統養生文化在現代仍然具有積極意義,說明價值判斷具有歷史性③人們觀察太陽運動總結出二十四節氣,說明價值判斷要遵循規律④二十四節氣被人們普遍認同,因為其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2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意見要求,強化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把科技倫理要求貫穿于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等科技活動全過程,推動科技向善,確保科技活動風險可控,科技成果造福于民。由此可見( )①事物發展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對立統一的②要促成矛盾雙方向事物發展的有利方向轉化③強化底線思維需要把握好事物質的規定性④科技成果的價值取決于主體自身利益的需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新年賀詞中謳歌贊美勞動。2021年征途漫漫,惟有奮斗。我們通過奮斗,披荊斬棘,走過了萬水千山。我們還要繼續奮斗,勇往直前,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2022年無數平凡英雄拼搏奮斗,匯聚成新時代中國昂揚奮進的洪流。”之所以崇尚奮斗,謳歌贊美勞動,是因為( )①勞動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財富的源泉②勞動能夠讓理想擺脫條件制約而變成現實③勞動創造了人,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產生和發展④勞動是創造美好生活、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盡管天氣燥熱難耐,核酸檢測點維護秩序的志愿者隊伍一直堅守崗位,默默付出,秉承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用實際行動贏得了人民的好評。這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努力增長才干,全面提高個人素質②努力奉獻,將成就自我作為奮斗的出發點③踐行志愿者精神,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④擁有幸福人生,需積極投入為人民服務的實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福州市公安局局長潘東升數十年如一日,忠誠履職盡責,用生命踐行了“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初心使命。在搶險救災、重大安保、大要案偵辦等急難險重關頭,他總是沖在一線。他常說:“加入公安隊伍,就要時刻準備著,為黨為人民犧牲一切。”2021年11月,中宣部追授他“時代楷模”稱號。潘東升的先進事跡啟示新時代青年要( )①利用社會條件,實現自我價值 ②堅定理想信念,打牢道德根基③弘揚勞動精神,創造社會價值 ④牢記人民利益,犧牲個人利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華夏”一詞在《尚書》、《左轉》中已經出現,初指地理概念,隨著語言文化的發展,華夏一詞又具有了文化沉積價值。唐《春秋左傳正義》疏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這一詮釋沿用至今被廣泛認可,華夏兒女引以為豪。上述情況( )①體現出人們對事物的判斷會隨著時間和條件的變化而改變②指出了個人必須在與社會的統一中才可能實現自身的價值③說明人們立場的差異,并未影響文化追求上的整體一致性④啟示我們社會價值觀是民族和國家持久、深層的精神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22年2月14日,在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比賽中,冬奧會“四朝元老”徐夢桃終于獲得了她的第一枚奧運金牌。面對前三屆奧運會的失利,她堅持所愛、堅定夢想、堅守對祖國的責任,迎難而上接續奮斗,最終在國家和家人的支持下圓夢北京。她的事跡啟示我們( )①社會經歷不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就不同②專業素養越高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就越大③正確認識人生價值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④實現人生價值需要社會支持更要個人努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梨雖無主,我心有主”表明價值觀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12.全面提高個人素質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 )13.“抗疫”中無數英雄人物的先進事跡說明人的真正價值在于奉獻。( )14.勞動教育是促進人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 )15.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標準是最高的價值標準和價值追求。( )參考答案1.D2.D3.D4.B5.C6.D7.D8.C9.B10.B11.正確12.錯誤13.正確14.錯誤15.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