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課 我有署名權第二課時 民事權利知多少學習目標了解未成年的合法私有財產受法律保護;明白什么財產所有權及財產所有權的內容;理解肖像權的含義,并能夠判斷侵犯肖像權的行為。2.在理解公民享有的各種民事權利的含義的基礎上,能夠判斷哪些行為是侵權的行為。3.有法律意識,學會正確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同時學會尊重別人的權利,做到知法守法。學習重點與難點領會財產所有權的內容;知道哪些行為是侵害公民肖像權的行為學習過程一、明確目標二、自主學習,消化提煉教材(閱讀教材P74—P78,并完成下列檢測題)1.故事導入:農民老趙買了一臺農用車,將其租給鄰居老李使用,每年收取租金2000元。不料老李私自將車賣掉,謊稱車被人偷走,為此兩人爭吵不休。①你如何看待老李的這種行為?②如果你是老趙,你該怎么做?2.請同學們閱讀教材75頁案例《被扣的自行車》,并思考:你如何看待車大爺的言行?他有權扣押顧然的自行車嗎?如果你是顧然,你將如何解決這個問題?(2)請你根據案情,運用相關的法律知識對該案進行剖析。3.讀76頁”法律鏈接”思考什么是財產所有權?(2)我們如何理解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分權呢?(3)判斷下列情形屬于哪種民事權利張某買了一臺拖拉機,經常停在家里;( )張某用拖拉機耕地; ( )農忙時張某將拖拉機出租;( ) 張某將拖拉機賣掉。 ( )4.結合案情與“法律鏈接”解決下列問題:什么是肖像權?閱讀教材76-77頁,做見習律師:王瑤瑤爸爸的想法正確嗎?接下來,他可能會采取哪些行動?請你幫助他做出正確的選擇。判斷下列情形屬于是否侵犯公民肖像權公安機關為緝拿犯罪分子在通緝令上使用犯罪分子的肖像。( )為宣傳植樹活動使用植樹者的肖像。 ( )公民在發現不道德或違法犯罪行為時拍下當時的場面,作為向報刊和公安部門反映情況的依據。( )(4)法律規定:為維護社會的需要或者為維護公民本人利益的需要,而使用他人肖像,雖然沒有經過本人同意也不構成侵權。三、展示、交流、訂正四、合作與探究(1)讀教材78頁“小討論”欄目的內容,進一步思考,如何判斷侵權行為?(2)你知道公民享有其他民事權利還有哪些?五、課堂小結六、達標訓練(一)判斷下列財產是否受法律保護1.王某購買中國福利彩票中獎50萬元。 ( )2. 存入銀行的存款及所獲得的利息。 ( )3. 張曉在某機關工作時來歷不明的12萬元。 ( )4. 取得房產證后所擁有的住房。 ( )5.李明在路上撿到的2萬元現金。 ( )(二)選擇題1. 下列財產受國家法律保護的有 ( )A.來源不明的財產 B.賭博收入 C.每月的工資收入 D.放高利貸的收入2. 小明把自己的衣服捐給了災區,她行使了公民個人所有財產中的 ( )A.占有權 B.收益權 C.處分權 D.使用權3.下列具有著作權的是 ①一個小發明 ②一次圖畫作業 ③買來的一枝鋼筆 ④一篇小作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4.我國繼承法規定的遺產的范圍包括 ①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②公民的房屋。③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④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 ( )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參考答案二、自主學習1.故事導入:農民老趙買了一臺農用車,將其租給鄰居老李使用,每年收取租金2000元。不料老李私自將車賣掉,謊稱車被人偷走,為此兩人爭吵不休。①你如何看待老李的這種行為?這是侵犯他人合法財產所有權的行為。②如果你是老趙,你該怎么做?協商無果,可以尋求法律途徑維護財產所有權。2.請同學們閱讀教材75頁案例《被扣的自行車》,并思考:你如何看待車大爺的言行?他有權扣押顧然的自行車嗎?如果你是顧然,你將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合情不合法,無權扣押。尋求法律幫助。(2)請你根據案情,運用相關的法律知識對該案進行剖析。在顧然出示證據之前,看車大爺的做法合情合理,是工作負責的·表現;但是,在顧然出示證據證明是自行車是自己的之后,看車大爺仍然扣留自行車,就侵犯了顧然的財產所有權。3.讀76頁”法律鏈接”思考什么是財產所有權?是財產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2)我們如何理解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分權呢?占有權:占有權就是對財產的實際控制權。使用權:使用權就是根據財產的性能和用途加以利用的權利。收益權:收益權就是指公民在其經營、使用的財產上取得經濟利益的權利。處分權:處分權包括事實上的處分和法律上的處分權,公民對其生活資料的消費,那屬于事實上的處分;公民把他的生活資料通過法律行為進行處理。如贈送、賣給別人等,就屬于法律上的處分。(3)判斷下列情形屬于哪種民事權利張某買了一臺拖拉機,經常停在家里;( 占有權 )張某用拖拉機耕地; ( 使用權 )農忙時張某將拖拉機出租;(收益權 ) 張某將拖拉機賣掉。 ( 處分權 )4.結合案情與“法律鏈接”解決下列問題:什么是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惡意毀損、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利用公民肖像進行人身攻擊。閱讀教材76-77頁,做見習律師:王瑤瑤爸爸的想法正確嗎?接下來,他可能會采取哪些行動?請你幫助他做出正確的選擇。正確。王瑤瑤的爸爸應該通過法律途徑,依法維護王瑤瑤的肖像權。判斷下列情形屬于是否侵犯公民肖像權公安機關為緝拿犯罪分子在通緝令上使用犯罪分子的肖像。( 否 )為宣傳植樹活動使用植樹者的肖像。 ( 否 )公民在發現不道德或違法犯罪行為時拍下當時的場面,作為向報刊和公安部門反映情況的依據。( 否 )(4)法律規定:為維護社會的需要或者為維護公民本人利益的需要,而使用他人肖像,雖然沒有經過本人同意也不構成侵權。四、合作與探究(1)讀教材78頁“小討論”欄目的內容,進一步思考,如何判斷侵權行為?判斷標準:是否經過本人同意?是否以盈利為目的?如果某照相館未經王瑤瑤的同意,則屬于侵權;某報則不構成侵權。但如果涉及未成年人案件,則新聞媒體不能公開未成年人的信息。(2)你知道公民享有其他民事權利還有哪些?財產所有權和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如繼承權、受贈權等;2、人們對自己腦力勞動成果依法享有的權利,包括知識產權,如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發明權、發現權、技術改進權和合理化建議權。3、人身權,如生命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婚姻自主權等;4、按照合同約定或者依照法律規定而產生的債權等。六、達標訓練(一)判斷下列財產是否受法律保護1.王某購買中國福利彩票中獎50萬元。 ( 是 )2. 存入銀行的存款及所獲得的利息。 ( 是 )3. 張曉在某機關工作時來歷不明的12萬元。 ( 否 )4. 取得房產證后所擁有的住房。 ( 是 )5.李明在路上撿到的2萬元現金。 ( 否 )(二)選擇題 1--4 C C B A第七課 我有署名權第一課時他享有署名權嗎?學習目標: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平等享有民事權利能力,明確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學習難點: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覺的合法權益。學習重點: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生活中的現象,使他們養成法制觀念,進而自覺守法、用法。學習過程一、明確目標二、自主學習,消化提煉教材(閱讀教材P72—P74,并完成下列檢測題)1.分析案例《6歲的孩子有沒有著作權?》圍繞未成年人有沒有著作權這一主題展開,并結合案例內容解決有關署名權三個方面的問題:在我國哪些人有署名權?6歲的劉奇是否具有署名權并應獲得稿酬?該出版社是否侵犯了劉奇的權利?2.讀“法律鏈接’學習相關法律知識:什么是著作權?(2)當公民的著作權受到侵犯時,著作權人有權要求怎樣做?(3)什么叫民事權利能力?你享有這種資格嗎?論文、小說、演員拍攝的電影、兒童詩、美術作品、創作的歌詞、創作的歌曲、照片、電子出版物等都是。著作權包括署名權、發表權、修改權、出版權、保護作品的完整、獲得報酬的權利、許可他人使用、轉讓等。未成年人的著作權不受侵犯,在使用其作品時,應征得著作權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在使用后,著作權人應依法獲得報酬。著作權是公民的民事權利之一。著作權也是公民的智力成果權(知識產權)之一。智力成果權,是一種無形財產,依靠腦力勞動成果依法享有的權利。還包括專利權、商標權、發明權、發現權、技術改進權和合理化建議權等。三、展示、交流訂正四、合作探究學當“見習法官”:根據案情,運用相關的法律知識對該案進行判決。五、課堂小結在現實生活中,未成年人的民事權利受到非法侵害的情況時有發生,采取忍氣吞聲、私自了結或以牙還牙的方法,都可能導致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依法維護。通過本課的學習,希望同學們能充分了解到自己應享有的民事權利,形成正確的法律觀念,學會正確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民事權利。六、達標訓練1.老師說:“小明,聽說你給同學起外號?”小明說:“老師,我從不給同學起外號,不信您去問‘四眼仔’或‘瘦皮猴’”。這位同學起外號的行為侵犯了同學的 ( )A、生命健康權 B、姓名權 C、隱私權 D、名譽權一位兒童在超市偷吃了一顆巧克力,商場保安人員為了教訓一下這個兒童,將其關在保安室達4個小時。在這個案例中( )A. 保安的做法是合法的,他只是教訓這個兒童。B.保安的做法是合理的,他在行使自己的權利。C.這樣的后果只能有偷吃的兒童自己負責。D. 保安的做法侵犯了兒童的人身權利,是違法行為,要承擔法律責任。一名女子想到某水泥加工制品廠附近撿垃圾。廠長懷疑她偷竊,就用舊電線把她綁在電線桿上近二個小時。回答后面的題目你認為該廠長的行為是( )A. 維護了自己的合法權利 B. 侵犯了該女子的財產權C. 侵犯了該女子的人身權利 D. 侵犯了該女子的隱私權參考答案自主學習1.分析案例《6歲的孩子有沒有著作權?》圍繞未成年人有沒有著作權這一主題展開,并結合案例內容解決有關署名權三個方面的問題:在我國哪些人有署名權?我國公民(只要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6歲的劉奇是否具有署名權并應獲得稿酬?具有署名權并且獲得稿酬;未成年人不因年齡小而喪失民事權利。該出版社是否侵犯了劉奇的權利?侵犯了劉奇的著作權,出版社的做法不對,沒有法律依據。2.讀“法律鏈接’學習相關法律知識:什么是著作權?著作權,亦稱版權。是指作者對其創作的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作品所享有的專有權利。當公民的著作權受到侵犯時,著作權人有權要求怎樣做?要求侵權者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償損失。(3)什么叫民事權利能力?你享有這種資格嗎?所謂民事權利能力,簡單地說,就是公民享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享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條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從出生就享有這種資格。論文、小說、演員拍攝的電影、兒童詩、美術作品、創作的歌詞、創作的歌曲、照片、電子出版物等都是。著作權包括署名權、發表權、修改權、出版權、保護作品的完整、獲得報酬的權利、許可他人使用、轉讓等。未成年人的著作權不受侵犯,在使用其作品時,應征得著作權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在使用后,著作權人應依法獲得報酬。著作權是公民的民事權利之一。著作權也是公民的智力成果權(知識產權)之一。智力成果權,是一種無形財產,依靠腦力勞動成果依法享有的權利。還包括專利權、商標權、發明權、發現權、技術改進權和合理化建議權等。四、合作探究學當“見習法官”:根據案情,運用相關的法律知識對該案進行判決。法律依據:公民行使權利不受性別、民族、年齡的限制,兒童盡管是未成年人,但是也依法享有智力成果權。《未成年人保護法》第 36 條規定: “ 國家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榮譽權不受侵犯。 ”判決結果:出版社未經作者劉奇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許可,擅自選用作者劉奇的作品,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并應支付作者劉奇稿酬。六、達標訓練 1--3 D D C第七課 我有署名權第三課時 他簽的協議有效嗎?學習目標:1、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平等享有民事權利能力,明確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知道未成年人與成年人一樣享有各種民事權利。學習難點:了解自己應享有的民事權利,形成正確的法制觀念。學習重點:理解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概念的內涵。學習過程一、明確目標二、自主學習,消化提煉教材(閱讀教材P79—P84,并完成下列檢測題)1.閱讀79頁的《獎品該歸誰?》想一想,獎品到底該歸誰?為什么?2.讀法律鏈接,思考:(1)什么是民事行為能力?根據民事行為能力的不同,我國法律對民事行為主體劃分為哪幾類?你屬于哪一類?訂立合同的形式有哪幾種?三、展示、交流、訂正四、合作與思辨1.閱讀課文81面的小討論,你同意哪種觀點?并說明理由。2.看教材82頁的漫畫《未成年人賒賬,誰來承擔責任?》五、課堂小結六、達標訓練案例一: 2013年1月,15歲的在校學生蔡某,為幫助困難同桌黃某,背著父母向與其父親關系較好的雜貨店老板余某借款800元,并出具欠條言明兩個月內歸還。隨后蔡某將借來的800元交給同桌黃某。到了還款期,余某多次索要,蔡某說黃某尚未還款,無錢可還。余某轉而找蔡父,蔡父以其子借款時未經同意而拒付,余某是在2008年9月向法院起訴,要求討回欠款。1.蔡某向余某借錢行為是否有效?蔡某借錢不還應該由誰來還?案例二:2013年6月3日,某縣村民白林峰和20歲農民朱虹等人一起打撲克“斗地主”,一天一夜過去了,朱虹輸掉了4000元。為“撈本”,朱虹又向白林峰借款3500元,并再次輸光。白林峰讓朱虹寫了一張借條。此后,朱虹為還賭債外出打工,掙錢還債,而白林峰則一紙訴狀將朱虹告上了法庭。2.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朱虹要承擔還款責任嗎?第三課時 他簽的協議有效嗎?參考答案二、自主學習1.閱讀79頁的《獎品該歸誰?》想一想,獎品到底該歸誰?為什么?歸學校。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確認后,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2.法律鏈接,思考:(1)什么是民事行為能力?民事行為能力指民事行為主體能通過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簡單地說,民事行為能力就是公民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的資格。根據民事行為能力的不同,我國法律對民事行為主體劃分為哪幾類?你屬于哪一類?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我們(10周歲以上,18周歲以下)中學生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類型。訂立合同的形式有哪幾種?合同:口頭形式。書面形式,最簡單的就是欠條。四、合作與思辨1.閱讀課文81面的小討論,你同意哪種觀點?并說明理由。這種法律規定是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民事行為能力,指的是以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責任的能力。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的辨別能力和理智都不成熟,因此所做的事不一定得當。所以限制其實是對未成年人的保護。2.看教材82頁的漫畫《未成年人賒賬,誰來承擔責任?》雙方都有過錯,都應付一定的責任。法律文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六十一條 民事行為被確認為無效或者被撤銷后,當事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返還受損失的一方。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六、達標訓練1.蔡某向余某借錢行為是否有效?蔡某借錢不還應該由誰來還?蔡某屬限制行為能力人,其借錢行為無效。當事人因該行為取得財產,應返還受損失的一方,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應該承擔責任。2.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朱虹要承擔還款責任嗎?借條合法,但賭債違法。這種借貸關系不受法律保護,賭債無效,朱虹不再承擔還款責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七課我有署名權學案01.doc 第七課我有署名權學案02.doc 第七課我有署名權學案03.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