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課 他們為什么會犯罪第一課時 怎么就錯了呢?學習目標 :提高辨別是非能力;2.認識到一般違法與犯罪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學習重點:探討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原因及危害,引導學生增強法律意識,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學習難點 :了解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如何避免自己違法犯罪。學習過程一、明確目標二、自主學習,消化提煉教材(閱讀教材P110—P113,并完成下列檢測題)1.讀110頁條形統計圖,思考:青少年處在人生美好的花季,理應健康成長。但為什么會有這么多我們的同齡人走向違法犯罪的邪路呢?2. 閱讀111頁的案情發布《我錯在哪里了?》 思考:楊益剛到底錯在哪里了?他犯了什么法?3. 延伸拓展:(1)假如你的朋友請你幫助保存來路不正的物品,你認為采取怎樣的處理方式最為妥當?(2)因為無知導致犯罪是可悲的。如何使自己不至于因無知而在渾渾噩噩中掉進犯罪的泥潭呢?三、合作與探究1.閱讀113頁的法律鏈接:違法與犯罪什么是違法行為?什么是一般違法行為?什么是犯罪?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行為有哪些區別和聯系?刑法是以國家的名義規定什么行為是犯罪和對犯罪分子處以何種刑罰的法律;刑罰:又叫刑事處罰或刑事處分,是指人民法院對犯罪分子實行懲罰的一種強制方法。包括: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刑法與刑罰的區別:刑法——定罪量刑的法律;刑罰——國家懲罰犯罪的強制手段。2.辨一辨!下列行為屬于那種違法行為?趕去參加中考的小明騎車至考場附近的十字路口時,看見紅燈了,此時綠燈方向正好沒有車輛和行人通過。他想,中考事關重大,即使現在闖紅燈也不會妨礙交通,于是他繼續向前騎。2013年9月22日,原重慶市委書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薄熙來因受賄、貪污、濫用職權被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據《刑法》做出了判處無期徒刑的一審判決。四、課堂小結五、達標訓練學生王少偉,從小學起就迷戀互聯網,初中時出于好奇,開始研究黑客技術,2007年因攻擊2200多個境內外網站,造成嚴重社會影響,被依法判刑,據此回答1-2題。1. 青少年應當 ①提高鑒別能力,自覺抵制不良誘惑②加強道德修養,遵守網絡規則③提高安全防范意識,拒絕網絡生活④自覺樹立法律意識,依法自律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 以上事實說明犯罪的最基本特征是 ( )A、嚴重危害性 B、刑事違法性 C、刑罰當罰性 D、國家強制性3. 在社會生活中,面對歹徒行兇,我們應及時撥打 ( )A、“110”報警電話 B、“114”報警電話 C、“112”報警電話 D、“120”報警電話4. 中學生劉某,出于好奇,撥打火警電話“119”慌稱學校失火。當消防人員開著消防車到達學校后,發現是騙局。后來公安機關依法追究了劉某的法律責任。這一案例說明了 ( )法律維護了人們的合法權益 B、公共場所有規章制度C、人們不能按自己的規則辦事 D、法律對人們的行為有規范作用5.在十字街口,盡管人多車雜,但由于行人車輛各行其道,紅燈停綠燈行,穿梭有序,道路也就暢通無阻。這一現象告訴我們 ( )A、人們要遵守道德行為規范 B、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C、時時處處要遵守交通規則 D、遇事要謙恭禮讓第十課 他們為什么會犯罪 第一課時 怎么就錯了呢?二、自主學習1.讀110頁條形統計圖,思考:青少年處在人生美好的花季,理應健康成長。但為什么會有這么多我們的同齡人走向違法犯罪的邪路呢?青少年法律意識淡薄,缺乏法律意識。2. 閱讀111頁的案情發布《我錯在哪里了?》 思考:楊益剛到底錯在哪里了?他犯了什么法?無知與違法。楊益剛的無知使其在渾然不覺中走向了犯罪。3. 延伸拓展:(1)假如你的朋友請你幫助保存來路不正的物品,你認為采取怎樣的處理方式最為妥當?勸說其還給物主,并主動向物主陪禮道歉,賠償損失;勸說其投案自首;如果不聽,可以向有關部門舉報。(2)因為無知導致犯罪是可悲的。如何使自己不至于因無知而在渾渾噩噩中掉進犯罪的泥潭呢?拿不準的事不要急著做,先向父母、老師等成年人咨詢;學習法律知識;遇事三思而后行;要不斷學習,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時刻告誡自己,規范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增強自控能力,磨練意志。三、合作與探究1.閱讀113頁的法律鏈接:違法與犯罪什么是違法行為?是指具有法定責任能力的個人或者組織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在法學上,對違法一般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什么是一般違法行為?一般違法——是指違反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的行為。什么是犯罪?是指嚴重危害社會、觸犯刑法、應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它是最嚴重的違法。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行為有哪些區別和聯系?社會危害性 觸犯的法律 受到的懲罰一般違法行為 社會危害性不大,情節輕微。 觸犯了《刑法》以外的法律 不用受刑罰處罰,但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例如:行政處罰、罰款、吊銷營業執照、拘留等。可由人民法院執行,也可由其他機關(公安機關、行政機關等)執行。犯罪 社會危害性很大,比較嚴重 違反了《刑法》 應受刑罰處罰,由人民法院依法執行。聯系 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的本質相同,都是違法行為,都對社會具有危害性,都要承擔法律責任,兩者并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一般違法行為如果不加以制裁,改正,會進一步發展成犯罪。刑法是以國家的名義規定什么行為是犯罪和對犯罪分子處以何種刑罰的法律;刑罰:又叫刑事處罰或刑事處分,是指人民法院對犯罪分子實行懲罰的一種強制方法。包括: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刑法與刑罰的區別:刑法——定罪量刑的法律;刑罰——國家懲罰犯罪的強制手段。2.辨一辨!下列行為屬于那種違法行為?(1)(一般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2)(犯罪行為)五、達標訓練 1--5 D A A D B第十課 他們為什么會犯罪第 二課時 模仿的后果 一起干就沒事學習目標:1.了解同齡人犯罪的原因,警示自我、保護自我。2.增強法律意識,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3.學會把握好奇、盲從和模仿心理。學習過程一、明確目標二、自主學習,消化提煉教材(閱讀教材P2—P4,并完成下列檢測題)1. 讀課本P113《他真比警察聰明嗎?》,思考譚明遠犯罪的心理基礎是什么?2. 警方忠告:影視作品及小說的情節絕大多數是虛構的,和現實生活有很大區別。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切不可盲目模仿。要明白依靠非法手段獲利的人最終沒有好下場。3. 讀115頁案情發布:《他們都說一起干沒事》想一想:70%左右的青少年犯罪案件是青少年組成的團伙作案,是什么心理導致未成年人團伙犯罪案件上升?(2)思考:孫友軍前后言語的不同,說明他的心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樣的心理有什么危害?(3)假如你遇到了類似的情形,怎么辦?三、合作與探究讀“法官忠告”分析青少年的犯罪動機有哪些?1、2、3、不管出于什么動機,不管有多少人,只要觸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制裁。四、課堂小結五、達標訓練1.“千里長堤、潰于蟻穴”。告訴我們的道理是 ( )不良行為都會發展為違法犯罪B、只要自己不犯錯,就不會違反法律C、有小偷小摸行為的人必然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D、 要防微杜漸,防范于未然2. 我們青少年應同違法犯罪作斗爭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維護我們個人權益的需要 B、維護法律尊嚴的需要C、青少年獲得表彰的主要途徑 D、公安部門力量有限3. 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 ,賣主強賣。這時消費者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法律依據是 ( )A、民法通則、 B商標法 C、憲法 D、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 二課時 模仿的后果 一起干就沒事 參考答案二、自主學習1. 讀課本P113《他真比警察聰明嗎?》,思考譚明遠犯罪的心理基礎是什么?盲目模仿2. 警方忠告:影視作品及小說的情節絕大多數是虛構的,和現實生活有很大區別。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切不可盲目模仿。要明白依靠非法手段獲利的人最終沒有好下場。3. 讀115頁案情發布:《他們都說一起干沒事》想一想:70%左右的青少年犯罪案件是青少年組成的團伙作案,是什么心理導致未成年人團伙犯罪案件上升?從眾心理(2)思考:孫友軍前后言語的不同,說明他的心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樣的心理有什么危害?從最初的 “有所顧忌” →“隨大流”、從眾 → 走上違法道路;是非判斷能力和意志力不強導致產生從眾心理,其危害是不僅讓自己走上了犯罪道路,客觀上也助長了他人的違法犯罪行為,直接危害了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破壞了法律的尊嚴和權威。(3)假如你遇到了類似的情形,怎么辦?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自己是非判斷能力和培養堅強的意志,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要學會冷靜的預想事情的結果;監守自己行為的法律底線,任何時候都要將自己的活動置于法律規定的范圍之內,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和他人的合法權益;要慎重交友,避免沾染不良習氣。三、合作與探究讀“法官忠告”分析青少年的犯罪動機有哪些?1、在外界鼓動、唆使、脅迫2、有的認為自己只是在旁邊看看、說了一句話、動了一次手,不應承擔什么責任。3、好奇、礙于情面、想試試自己的能力。不管出于什么動機,不管有多少人,只要觸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制裁。五、達標訓練 1--3 D B D第十課 他們為什么會犯罪第 三課時 別人犯錯,我犯罪?黑客的下場學習目標 :1.杜絕不良行為,防患于未然。2.學法、知法、守法、護法,堅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3.依靠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學習過程一、明確目標二、自主學習,消化提煉教材(閱讀教材P116—P121,并完成下列檢測題)1.閱讀117頁的案情發布《以牙還牙,錯了嗎?》看118頁王宜被判刑引起多方震動。(1)課本中這些觀點有法律依據嗎?如果你是法官,你會如何斷案?(2)正確的做法是怎樣做?2. 119頁法律鏈接: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1)我國對違法犯罪的青少年一慣采取事么方針?(2)有的同學說:“年紀小的人,即使犯罪也不會被判刑。”你認為呢?3. 閱讀120頁的案情發布《一位年輕“黑客”的教訓》思考:“黑客”帶來什么危害?我們可以從中吸取什么教訓?危害:教訓: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原因: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策略有哪些?三、合作與探究遇到下列情形時,你會怎么做,請聯系所學知識分別擬寫一條警示語:⑴“包吃、包住、包玩,五折優惠!”網吧老板要你上網。警示語:(2)上學路上遇見紅燈,與你同行的小強說:“沖過去!我們有《未成年人保護法》。”警示語:(3)朋友聚會時有人給你搖頭丸:“來一顆,提提神!”警示語:(4)緊急意外——暴力、搶劫、勒索財物、性侵犯等發生在你的身邊。警示語:四、課堂小結五、達標訓練1.小林原是某校九年級(1)班的三好學生。他自從結識了一些不務正業的社會青年后,學會了吸煙喝酒,迷戀網絡游戲等。為此,他開始小偷小摸,后來竟發展到持刀搶劫,致人重傷,受到刑事處罰。這一案例告訴我們( ) ①要慎交朋友,自覺抵制不良誘惑 ②上網危害大,青少年應嚴禁上網 ③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④青少年要培養高雅的情趣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 ①②④2.違法行為是指( )A. 違反憲法的行為 B. 違反法律的行為 C. 違反刑法的行為D .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3.公民合法權益受到非法侵害時( )A. 要學會忍耐 B.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C. 實施正當防衛 D.等待時機進行報復4.“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惡不積不足以亡身”。這表明( )①許多犯罪是從小毛病開始的 ②“小錯不斷,大錯不犯”的思想是危險的 ③小錯可能成為釀成大禍的根源④青少年應從小依法律已、防微杜漸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遲”的詩句給我們的啟示是( )社會是復雜的,要謹慎交友B.經常犯錯誤必然會跌入犯罪的深淵C.預防違法犯罪,要從杜絕不良行為做起D.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第 三課時 別人犯錯,我犯罪?黑客的下場 參考答案二、自主學習,消化提煉教材(閱讀教材P2—P4,并完成下列檢測題)1.閱讀117頁的案情發布《以牙還牙,錯了嗎?》看118頁王宜被判刑引起多方震動。(1)課本中這些觀點有法律依據嗎?如果你是法官,你會如何斷案?雖然王宜的本意是將自己被搶走的錢要回來,但其采取的行為超越了法律范圍,侵犯了丁的生命健康權,應受到法律懲罰。我們應支持和理解法院的判決,從中認識到青少年應該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堅決杜絕“以血還血,以牙還牙”的私下報復行為。這種私下報復行為也是法律不允許的。(2)正確的做法是怎樣做?向家長和老師報告,撥打110或者直接到公安機關報案,讓有關部門來教育、處罰丁繼光。2. 119頁法律鏈接: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1)我國對違法犯罪的青少年一慣采取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堅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2)有的同學說:“年紀小的人,即使犯罪也不會被判刑。”你認為呢?這種說法是對刑法對刑事責任年齡規定的誤解。3. 閱讀120頁的案情發布《一位年輕“黑客”的教訓》思考:“黑客”帶來什么危害?我們可以從中吸取什么教訓?危害:制做病毒,電腦死機,硬盤數據丟失,損壞硬盤,電腦癱瘓。教訓:未成年人應依法實施自己的行為,不能因一時的尋求刺激,逞能好勝導致犯罪。警示青少年依法規范網絡行為,做遵紀守法的網絡公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原因:無知、盲目模仿、盲目從眾、報復心理、逞能好勝等。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策略有哪些?青少年自己要學法、知法、守法,拒絕不良誘惑,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慎重交友。父母加強對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學校宣傳法制教育;國家明確立法,加強執法,凈化社會環境等等。三、合作與探究遇到下列情形時,你會怎么做,請聯系所學知識分別擬寫一條警示語:⑴“包吃、包住、包玩,五折優惠!”網吧老板要你上網。警示語: 遵紀守法,自覺抵制不良誘惑;(2)上學路上遇見紅燈,與你同行的小強說:“沖過去!我們有《未成年人保護法》。”警示語:安全出行,請遵守交通規則;(3)朋友聚會時有人給你搖頭丸:“來一顆,提提神!”警示語:珍愛生命,遠離毒品;(4)緊急意外——暴力、搶劫、勒索財物、性侵犯等發生在你的身邊。警示語:提高警惕,防范侵害;五、達標訓練 1--5 C D B D 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十課 他們為什么會犯罪學案01.doc 第十課 他們為什么會犯罪學案02.doc 第十課 他們為什么會犯罪學案03.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