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浙教版八年級上冊第6節 物質的分離(1)---物質的結晶教學目標科學觀念:區別晶體和非晶體;了解結晶及結晶的幾種方法;科學思維:結合生活實際學習新知,以提高學以致用的能力。探究實踐:通過小組實驗,提高實驗操作、觀察現象的能力。態度責任:體驗分工合作完成實驗探究的樂趣;體驗探究過程中合作學習的樂趣,感受探究過程中滲透的科學美。新知導入不論是河水、井水,還是海水,自然界的水都是溶有多種物質的混合物。如何將其他物質從水中分離出來呢?我們所吃的食鹽是從海水中提煉出來的。食鹽是怎么從海水中分離出來的?新知講解一、晶體與結晶1、晶體與非晶體的區別晶體特點:晶體:固體非晶體:食鹽、明礬、水晶、金屬等玻璃、橡膠、塑料、石蠟、松香等形狀規則,有固定熔點,熔化時溫度保持不變。晶體非晶體非晶體特點:無規則形狀,無固定熔點。新知講解2、晶體與結晶結晶:是溶液中無法再溶解的固體物質從溶液中析出的過程;晶體:溶液中析出的固體稱為晶體。海鹽的來源:人們把海水引入鹽田,經過風吹日曬,水逐漸蒸發后,食鹽就會結晶析出。食鹽是晶體,是從其飽和溶液中結晶出來的。海水曬鹽視頻:海水曬鹽討論分析海水曬鹽過程,是利用了什么方法獲得晶體?海水曬鹽是利用風力和太陽能,使海水中的水分蒸發,食鹽溶液達到飽和狀態,再隨著水分蒸發,溶液中的氯化鈉晶體便從溶液中析出來、這個過程是利用蒸發溶劑(水)的方法使食鹽結晶出來。拓展3、實驗室中的蒸發結晶(1)儀器:(2)方法:將溶液倒入蒸發皿中,用酒精燈加熱;加熱時玻璃棒不斷攪拌,防止液體局部受熱而飛濺出來;待蒸發皿中出現大量固體時,停止加熱,利用余熱蒸干水分。鐵架臺、蒸發皿、酒精燈、玻璃棒等海水曬鹽的原理其實是“蒸發溶劑”。那么,除蒸發溶劑可析出晶體以外,還有其他方法可以使溶液中的晶體結晶出來嗎?活動:1、配制一杯約70℃的硫酸銅飽和溶液。利用滴管吸取1滴硫酸銅飽和溶液,滴在凹穴玻片上,如圖所示。2、仔細觀察(用放大鏡或顯微鏡觀察)有沒有晶體出現。有藍色晶體出現這里獲得晶體的方法與“海水曬鹽”一樣嗎?利用什么方法獲得晶體?冷卻熱的飽和溶液與“海水曬鹽”的蒸發溶劑方法不同。視頻:冷卻熱的飽和溶液(點擊圖片播放)晶體的形成過程與物質的溶解過程是兩個相反的過程。思考討論1、根據生活經驗,冷卻熱的食鹽飽和溶液可以得到食鹽晶體嗎?2、參與下圖,說一說哪些物質可以用冷卻熱的飽和溶液得到晶體?食鹽不能用冷卻熱的飽和溶液的方法得到能利用冷卻熱的飽和溶液的方法得到晶體,必須具備的條件: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非常明顯的固體物質。從圖表中可知,硝酸銨、硝酸鉀、硝酸鈉、硫酸銅等物質都可利用這個方法獲得晶體。新知講解二、獲得晶體的兩種常用方法方法1、蒸發溶劑: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比較小的固體物質,一般用蒸發溶劑的方法獲得晶體。如食鹽晶體的形成等。方法2、冷卻熱的飽和溶液: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較大的固體物質,一般用冷卻熱的飽和溶液的方法獲得晶體。如硝酸鉀晶體的形成、硫酸銅晶體的形成等。結晶常被用于幾種固體物質的分離和晶體的制備。說明:蒸發溶劑的方法一般固體都可采用。但對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較大的固體物質,采用冷卻熱飽和溶液方法更便捷。蒸發結晶降溫結晶新知講解事實上,日常生活和生產中,人們從水溶液中提取物質時,通常是將以上兩種方法綜合起來使用的。就是先通過加熱使溶液濃縮(減少溶劑),再將溶液冷卻(降低溫度),使溶液中的溶質結晶析出。土法熬鹽活動硫酸銅晶體的制備和生長1、制備小晶體。(1)準備一杯約50毫升溫度70℃左右的硫酸銅溶液,切勿在杯底留有雜質,若有渾濁現象,用脫脂棉代替過濾,趁熱過濾,直至澄清。(2)靜置、冷卻、析晶。在容器口上置一張白紙,再用棉花將燒杯圍起,靜置一夜,溫度下將析出晶體。活動2、小晶體“長”成大晶體。(1)選晶:在晶體中選擇幾顆幾何狀完整的晶體備用。(2)晶體長大:用細線把一顆晶體綁好,懸吊于一杯50毫升70℃左右的溶液上,另一端綁在玻璃棒上,靜置過夜,反復幾次,晶體變大。說明注意事項:a.制備飽和溶液時,防止因為過飽和而析出晶體。b.過濾速度要快,防止飽和溶液迅速冷卻析出晶體。c.冷卻速度要緩慢,用棉花或塑料泡沫保溫。d.晶種的選擇是關鍵,要獲得形狀完整的晶種,應使用純凈的硫酸銅,防止灰塵落入溶液。飽和溶液要靜置,避免震動。e.晶體的“成長”需要進行多次結晶,整個過程中在線上只留一粒晶體,多余的晶體要去掉,每次取出晶種后要修整其外形,使其保持完整的形狀。視頻:硫酸銅晶體的制備(點擊圖片播放)思考討論1、影響結晶速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2、影響晶體生長的因素有哪些?影響結晶速度的因素:蒸發有利于晶體的形成;環境溫差有利于晶體的弄成;附著物的光滑程度,越粗糙越有利于晶體的形成。影響晶體生長的因素:是否懸吊晶種影響晶體的大小和形狀,因晶體會沿著晶種生長,杯底晶體則較少;溫度降低的速度影響晶體的大小和形狀,速度降低緩慢有利于大晶體的生成。閱讀課堂練習1、下列關于晶體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晶體都是透明的B.晶體就是結晶水合物C.晶體都含有結晶水D.固體物質不一定是晶體D課堂練習2、向飽和硫酸銅溶液中放入一小塊硫酸銅晶體,條件不變,靜置幾天后,硫酸銅晶體的變化是( )A.形狀、質量都不變B.形狀不變、質量增大C.形狀不變、質量減少D.形狀改變、質量不變A課堂練習3、在溫度不變時,某固態物質的溶液M經過如圖所示的變化。下列結論中,不正確的是( ) A.第一次蒸發5g水,因為無晶體析出,所以M2溶不一定是飽和溶液B.第二次蒸發5g水,因為有晶體析出,所以M3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C.第一次蒸發5g水,因為無晶體析出,所以M2和M3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可能相等D.第二次蒸發5g水,析出2g晶體,若將M3溶液再蒸發5g水,析出的晶體一定是2gD課堂練習4、如圖所示為利用海水提取粗鹽的過程。根據圖中原理,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進入貯水池后,海水的成分基本不變B.在蒸發池中,海水中氯化鈉的質量逐漸增加C.在蒸發池中,海水中水的質量逐漸增加D.析出晶體后的母液是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A課堂練習5、在80℃時,物質A的溶解度比B小。分別取等質量的A、B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 30℃,析出A、B晶體的質量分別為mg和ng(A、B均不含結晶水)。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A.80℃時,A的飽和溶液與B的飽和溶液相比,前者所含溶質的質量一定比后者小B.30℃時,若A的溶解度比B大,則m一定小于nC.30℃時,若A的溶解度比B小,則m一定大于nD.30℃時,A的飽和溶液與B的飽和溶液相比,后者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比前者大B課堂練習6、已知硝酸鉀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如表所示: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將50 ℃時的硝酸鉀飽和溶液降溫至30 ℃,______(填“有”或“沒有”)晶體析出。(2)20 ℃時,在131.6 g硝酸鉀飽和溶液中含有________g硝酸鉀。 有 31.6 課堂練習7、水是重要的物質,在實驗室中常用于溶解物質、配制溶液。向50 mL水(密度為1 g/cm3)中溶解一定量硝酸鉀固體的操作如圖所示,請根據實驗現象及溶解度曲線回答問題。(1)A、B、C中一定屬于不飽和溶液的是_______。(填字母)(2)當x=_______g時,B中恰好沒有固體剩余,20 ℃時硝酸鉀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___________。(精確到1%) A 5.8 24% 8、小明同學繪制了如圖(a)所示A、B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當溫度為________℃時,A物質與B物質的溶解度是相等的。(2)若將B物質從溶液中結晶析出,宜采用的結晶方法是____________。(3)如果A物質中混有少量B物質,宜采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純A物質課堂練習 蒸發結晶 降溫結晶 40 課堂總結1、晶體與非晶體:晶體有規則的幾何外形,有固定的熔點,在熔化過程中,溫度始終保持不變;非晶體沒有規則的幾何外形,沒有固定的熔點。2、晶體的形成方法:受溫度影響不大的物質提純時應該用蒸發溶劑的方法;受溫度影響較大的物質提純時用冷卻熱的飽和溶液的方法。板書設計作業布置1、復習本課時主要知識點;2、完成作業本中相應內容;3、完成學案中“課后鞏固”4、預習“其他幾種分離方法”。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2浙教版八上科學1.6物質的分離(1).pptx 冷卻熱飽和溶液.mp4 海水曬鹽.mp4 硫酸銅晶體制備.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