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課 古代印度 學案【學習目標】1.了解:古代印度的早期奴隸制城邦、雅利安人的入侵、種姓制度、佛教的知識。2.認識等級制度是維護奴隸主利益的工具;認識佛教的教義。3.通過分析等級制度、佛教的內容培養學生全面的觀點。【重點難點】重點在;等級制度、佛教的興起;難點:等級制度的實質與佛教的教義。【自主學習】一、古代兩河流域文明1.地理位置:今天的南亞次大陸。2.大河流域: 流域。3.早期文明:哈拉巴和摩亨佐·達羅等文明出現于約公元前23世紀——公元前18世紀。4.奴隸制國家:①出現:約公元前 年,印度河流城開始出現一些小國。②強盛: 王朝統治時期是古印度的鼎盛時期,印度基本上實現了統一;后來印度多次遭到外族入侵。二:森嚴的種姓制度種姓制度①背景:雅利安人進入古代印度后,逐漸產生不同等級,形成嚴格的等級制度,史稱 。②等級劃分: 是最高等級掌管祭祀;第二等級是剎帝利掌管軍事和行政權力;第三等級是吠舍;首陀羅是第四等級,主要由被征服居民組成。除此還有最卑賤的“不可接觸者”—— 。③等級規定:各個等級之間高低貴賤有別,下一等級的人沒有資格從事高 等級的職業,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三:釋迦摩尼創立佛教1.時間:公元前 世紀。2.地點:古代 。3.創始人: ,后來被稱為釋迦牟尼。4.教義:早期反對種姓制度,佛教宣揚 ,一度成為印度的國教。5傳播:①向北:公元1世紀經 傳到中國,以后又從中國傳到朝鮮、日本和越南等國。②向南:經 傳入泰國、緬甸、柬埔寨等國。【合作探究】1.請在下列符號中填上正確答案。佛教誕生于( ),它的創始人是( ),并于1世紀傳入( ),幷因此而建立洛陽白馬寺。A: 古印度 ,B: 喬達摩 悉達多 ,C: 中國 。2. 閱讀下列圖片,回答問題:①結合圖片指出龍門石窟藝術主要受到什么宗教的影響?該宗教除了對建筑方面有影響外,還對文學等方面有影響,試列出一部受該宗教影響的中國文學著作。②兩幅圖反映了人類文明交流中的什么方式?從中國古代史中再舉一個符合這種交流方式的例子:【當堂達標】1.下列對早期印度敘述有誤的( B)A.印度文明起源于印度河流域 B.公元前23世紀印度實現了統一C.孔雀王朝時期是古印度的鼎盛時期D.公元前1500年印度出現了奴隸制小國2.據報道,某國東部一名屬賤民階層的15歲少年,因自家山羊誤入高一等級種姓農民的稻田而被燒死。根據所學知識推斷,文中某國是( C )A.希臘 B.埃及 C.印度 D.中國3.古印度有著悠久深厚的文化內蘊。某班級以話劇的形式再現古印度歷史,涉及到“種姓制度”時,哪一句臺詞是不正確的?( D )A.“我是一個擁有萬貫家財的大商人,卻屈居第三等級。”B.“我愛慕一個上一等級的姑娘,但我們卻不能步入婚禮殿堂。”C.“本國王把持軍政大權,整個國家唯我獨尊!”D.“別看我只是一個武士,但我和國王同屬剎帝利。”4.阿迪加在小說《白老虎》中寫道:“印度這個國家在她最富強的時候就像一個大動物園,一個自給自足、等級森嚴、秩序井然的動物園……姓哈爾維的人家做糖果;姓牛倌的人放牛;賤民挑糞。”這一描述從側面反映了古代印度曾推行( B )A.班田收授法 B.種姓制度C.分封制 D.租庸調制5.社會制度影響人們的生活。讀如圖古印度種姓制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A.剎帝利擔任祭司B.吠舍的兒子可與官吏的女兒成婚C.首陀羅也有一定的自由和產業D.吠舍納稅供養婆羅門和剎帝利6.公元前6世紀佛教產生于(A )A.古代印度 B.古巴比倫王國 C.古代埃及 D.古代中國7.舞蹈《千手觀音》曾獲得CCTV春節聯歡晚會節目評比一等獎和特別大獎。你是否知道“千手觀音”、“功德無量”的詞匯跟下列哪個宗教有關?(B )A.基督教 B.佛教 C.道教 D.伊斯蘭教8.讀圖,回答問題:(1)這是哪國的哪項制度?(2)國王在這制度中屬于什么等級?名稱是什么?(3)它對印度未來社會產生什么影響?【我的收獲】參考答案【自主學習】一:印度河、1500、孔雀二:“種姓制度”、 婆羅門、賤民三:6、印度、喬達摩 悉達多、“眾生平等”、 中亞地區、錫蘭【合作探究】1.A.B.C.2. ①佛教;《西游記》。②和平交流;鑒真東渡、玄奘西行等。【當堂達標】1.B 2.C 3.D 4.B 5.D 6.A 7.B8.(1)印度的種姓制度.(2)第二等級.剎帝利.(3)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并對后來印度社會的發展帶來了不良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