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師大版八年級第23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第2節《生態系統的概述》教學設計——初中生物導問建模的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 識 1.說出生態系統的概念,列舉不同的生態系統,闡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2.通過對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分析,嘗試解釋生態系統的各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關系,概述生態系統的組成。能 力 1. 通過活動《分析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環境》,分析各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關系,增強資料處理能力,培養閱讀能力,以及從不同角度分析的發散思維能力。 2. 通過自建生態瓶模型的活動,概述生態系統的組成,培養自學能力及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分析生態系統的各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關系,滲透生物與環境相統一的辯證觀點。 2. 通過列舉不同的生態類型,滲透保護環境的情感教育。二、教學內容1.教材分析本節內容是北師大版八年級第23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第2節《生態系統的概述》的內容,它是全章及以后各節的基礎,通過介紹森林的自然狀況來了解生態系統的概念、生態系統的組成以及生態系統中各種組成成分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通過本節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加深對生態學有關知識的理解,使其能夠理解生態系統的概念與組成。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難點】解釋生態系統的各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關系,概述生態系統的組成。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中有很多比較抽象的概念。教師引導學生利用直觀實物模型(生態瓶),認識對象特征的物理模型,引導學生說出生態系統的概念。學生嘗試圍繞感興趣的生態瓶問題進行觀察、統計和分析等,收集數據統計分析,了解生態系統的各種成分,通過嘗試理清生態系統的組成,嘗試發現生物規律。再引導學生分析森林生態系統成分,獨立完成表格,通過小組討論并展示,概述生態系統中不同組成成分的作用。然后安排學生表演小品,思考各種組成成分的作用。接著,學生將生態系統各成分填圖,從不同角度的發散思維,領悟不種成分之間緊密聯系構成統一整體。最后布置學生組建概念圖,自主構建生態系統的概念體系,重組自制的生態瓶。三、教學對象項目 教學對象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 在北師大版的八年級(上)課本中,學生已經初步學過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初步概念,提供了建構概念體系的前期準備。學生學習方法和技巧 八年級的學生已初步具備一定的觀察、閱讀、分析推理,因此,在分析生態系統中不同組成成分的作用時,需通過活動“分析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環境”,在閱讀材料的基礎上,通過小品活動分析各自的作用。學生個性發展和群體提高 通過一系列問題導學,共同構建生態系統相關的概念,再通過繪制概念圖,分組討論,然后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四、教學策略本節運用問題導學法構建生物學模型(簡稱“導問建模”),以提問方式,引導學生創設模型,自主生疑;以引問方式,分析模型,點撥難度;以析問方式,評價模型,構建體系,最后,以追問的方式,修正模型,拓展提升。本節主要利用兩種模型構建知識體系:利用物理模型(生態瓶),解釋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和關系;利用概念模型,對于生態系統內容進行系統組織和表征知識。運用導問建模,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打破了教師的課堂權威,變灌輸學習為發展學習。五、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指導學生制作生態瓶,指導學生收集生態瓶生物種類,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導學案。學生準備:制作生態瓶、韶關生態游資料等相關的資料,預習本節內容。六、教學過程設計課程環節 課程互動 目的體現教師為主導活動 學生為主體活動課前 提前布置學生完成生態瓶實驗。 學生以學區或個人為單位參加生態瓶的制作,觀察并記錄自制生態瓶中各種生物的生活情況。 學生圍繞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究,觀察、收集數據。設模提問,自主生疑 科技創新大賽中許多同學精心設計有趣的生態瓶。請哪一位同學來展示和介紹自己的作品。你覺得有什么疑惑或想了解哪方面的內容?下面我們一起學習本節內容北師大版八年級第23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第2節《生態系統的概述》。 學生觀察生態瓶,傾聽學生代表介紹。學生提出自己疑惑(略) 利用直觀實物模型,認識對象特征的物理模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利用學生自制的模型,來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自主產生疑問。析模引問,點撥難點 生態瓶作為一個生態系統需要滿足什么條件?它由什么組成?這就是生態系統的概念。判斷下面哪些是生態系統?掌聲有請學生代表給我們介紹他們收集生態瓶中的情況。下面以生態瓶中的生物為例,對這些生物進行分類。請按照不同種類生物的營養方式,嘗試將生物再一次進行歸類。再根據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進行分類。除了生物成分外,讓魚不死,生態系統還需哪些成分?請以生態瓶為例,想想生態系統有哪些成分?關于生態系統的成分有什么作用?有個同學走進森林生態系統,列了一個表格進行調查,但還不完整,請大家用3分鐘時間自主閱讀課本69-70頁幫他完成下表:引導學生分析總結表格。生態系統各種成分參加生態系統頒獎大會,到底哪種成分最重要?下面請看小品。哪種成分最重要?生態系統中各種成分都重要。生物和環境是相適應相統一的,生態系統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下面請試一試給生態系統的各成分找關系。 學生回答:一定區域。它包括了生物和非生物環境等。學生描述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區域內,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環境共同組成生態系統。學生判斷A是生態系統,并指出其它選項不是生態系統的原因。傾聽學生代表介紹收集科技節生態瓶制作中生物種類(如下)。學生代表回答:可分為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學生回答:分解者、生產者、消費者等。學生代表回答:空氣、陽光、水等物質和能量。在一定區域內,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環境共同組成生態系統。學生回答:略學生閱讀課本。學生分析森林生態系統成分。學生獨立完成表格: 學生討論和交流各種組成成分的作用。學生表演節目《誰最重要》學生回答:略。將生態系統各成分填寫如下:學生描述四種成分中的作用。 引導學生歸納生態系統的概念。學生嘗試利用生態系統的概念進行分析,活學活用。學生嘗試圍繞感興趣的生態瓶問題進行觀察、統計和分析等,收集數據統計分析,了解生態系統的各種成分,并將其分類。學生嘗試理清生態系統的組成,嘗試發現生物規律。通過活動“分析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環境”,直觀列表認識對象特征的物理模型,概述生態系統中不同組成成分及其作用。通過小品加深生態系統各種成分的作用,并介紹他們之間的關系。以畫圖為支點,構建與修正物理模型。培養從不同角度的發散思維,領悟生態系統四種成分之間緊密聯系構成統一整體。評模析問,構建體系, 請運用剛才學過的知識,分析一下,以下生態瓶少了哪種成分?如何改進?生態瓶只是人工生態系統,小到一個生態瓶,到學校,到城市,都是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種類多種多樣,如我們身邊有哪些生態系統?下面請學生代表來介紹。為我們的家鄉感到自豪。生態系統的范圍是固定的嗎?它有大有小,如草地生態系統中,人為可以這樣劃分。最大生態系統是什么?課后把今天學的關于生態系統中的概念,自建概念圖。 學生分析自制生態瓶中缺少的成分(略)。傾聽學生代表介紹周圍的生態系統:如河流生態系統(北江、武江、湞江)、森林生態系統(蓮花山、乳源南嶺)、城市生態系統等。學生傾聽,了解生態系統范圍和類型。學生回答: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 通過分析自制的模型,鞏固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通過列舉身邊的不同的生態類型,滲透熱愛環境的情感教育,闡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修模追問,拓展提升 布置必答題進行鞏固。請結合我們學習的內容分析科技創新大賽中該同學設計生態瓶實驗結果的原因。請您修正自制的水生或陸生生態瓶,思考生產者和消費者什么關系?為何封閉瓶子中的生物能存活較長時間?生態瓶內的物質是如何循環,能量如何流動? 完成必做練習。學生思考興趣小組的實驗,嘗試課后分析上述實驗現象的原因,并修改自制的生態瓶。預習新的內容。 通過鞏固練習,及時反饋學生掌握情況。學生通過理清數量關系,發現數學規律,進而從數學角度分析生態系統,對生態系統的發生、發展和變化進行分析、預測和推理。嘗試自己動手構建更穩定的人工生態系統——生態瓶。為下節課埋下伏筆。七、板書設計:第2節 生態系統的概述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區域內,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環境共同構成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的組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