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把握世界的規律【備考導航】課標解讀 考情分析 備考策略考點 內容把握世界的規律 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與多樣性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矛盾問題的精髓,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向題;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 本專題為高考考查的重點專題 (1)從命題內容上看,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與多樣性;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矛盾問題的精髓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等是考查的重點 (2)從考查形式上看,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均有出現,試題的綜合性較強 (3)試題材料多為社會生活、傳統文化、時政熱點、社會實踐等 (1)通過學習,描述世界是普遍聯系、永恒運動的,領會全面地、發展地看問題的意義,學會運用矛盾分析法觀察和處理問題 (2)形成哲學知識體系,掌握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 (3)關注個人成長、社會進步、國家發展、人類文明進步等事例,能夠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知識體系】【考點解析】(唯物辯證法)1.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是: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2.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是:矛盾的觀點3.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是:對立統一規律(矛盾)一、世界是普遍聯系的1.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與多樣性⑴聯系的含義所謂聯系,就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⑵聯系的特征:特征 含義 表現 方法論普遍性 (不存在孤立的事物) 任何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 ①事物之間: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 ②事物內部:各個部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的; ③整個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反對用孤立的觀點看問題客觀性(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 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事物的聯系就其與實踐的關系來說,可以分為自在事物的聯系和人為事物的聯系。二者都是客觀的。 ①要求我們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 ②離開事物真實聯系,主觀臆造并不存在的聯系,是詭辯論的一個重要特征。多樣性(形式不同) 事物的聯系是多種多樣的。 直接聯系和間接聯系、內部聯系和外部聯系、本質聯系和非本質聯系、必然聯系和偶然聯系等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特別提示】①聯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說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著聯系,因為聯系是有條件的,只有條件存在,才會產生某種聯系。②否定事物聯系的客觀性,主觀臆造聯系就會犯唯心主義的錯誤。③聯系是客觀的,聯系的觀點是主觀的。▲三個角度全面理解“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的哲學依據唯物論 是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認識論 人類認識是不斷發展的,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辯證法 是聯系多樣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要求2.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⑴物質世界的普遍聯系要求我們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⑵整體與部分的關系①區別:a.含義不同:整體是事物的全局或發展的全過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發展的各個階段。b.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過程中處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務和服從于整體。②聯系:a.整體與部分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b.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c.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離開了整體,部分就不成其為部分。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部分。⑶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①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系統與要素的關系。②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③系統的基本特征: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⑷方法論意義:①我們應當樹立全局觀念,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用綜合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要立足整體,把各個要素聯系起來考察,優化組合,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特別提醒】 ①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②部分優化組合形成整體時,才能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③部分以無序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功能無法達到理想效果。二、世界是永恒發展的1.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⑴發展的普遍性:物質世界處于永恒運動、變化、發展的過程中。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認識都是不斷發展的。⑵發展的實質:唯物辯證法認為,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⑶新事物:①含義:新事物是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的事物②為什么新事物具有舊事物不可比擬的優越性?新事物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新事物克服了舊事物中消極的、過時的、腐朽的東西,汲取了其中積極的、合理的因素;增添了為舊事物所不能容納的新內容。③舊事物違背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因而最終會走向滅亡⑷為什么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①新事物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新事物具有舊事物不可比擬的優越性。②在社會歷史領域中,新事物符合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反映了社會進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③因此,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是宇宙間不可抗拒的規律。【重要提示】①發展是一種運動變化,但并非任何運動變化都是發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進的運動變化才是發展。②唯物辯證法的發展概念揭示了萬事萬物運動、變化的總趨勢是前進和上升的。③判斷一個事物是新事物還是舊事物的標準,不是看形式的新與舊,不是看出現的時間順序的先與后,也不是看一時力量的強與弱,其根本標志在于是否同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相符合。2.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⑴事物發展的形式或狀態:量變和質變①量變是事物數量的增減或場所的變更,是一種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生活中的統一、相持、平衡、靜止、連續性、穩定性都屬于量變)。②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轉變,是一種根本的、顯著的變化。(同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靜止的破壞都是質變)變化指向 變化狀態 變化結果量變 數量、程度 漸進、不顯著(靜止狀態) 性質沒變、一事物仍是該事物質變 根本性質 根本、顯著(運動狀態) 性質改變、一事物變為他事物 向前的上升的質變才是發展[特別提醒] 圖示法理清運動、變化、量變與質變、發展的關系。⑵量變、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世界觀(辯證關系) 決定 方法論①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①重視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反對急于求成)②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②要果斷地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反對優柔寡斷) ③當需要保持事物性質穩定時,必需把量變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內,不能隨意促成事物質變,堅持適度原則。③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前進。⑶前進性與曲折性的辯證關系原理①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a.事物發展的過程:任何事物都要經歷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辯證發展過程。b.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通過克服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的內容,保留其中積極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c.辯證否定的地位:辯證的否定是聯系和發展的環節。②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為什么?)a.新事物的發展總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弱點和不完善的地方。b.人們對新事物的認識有一個過程。c.舊事物在開始時比較強大,總是頑強抵抗和極力扼殺新事物。③事物發展的途徑: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前進性與曲折性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原理內容】a.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b.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方法論】a.我們要對未來從滿信心,熱情支持和悉心保護新事物,促使其成長、壯大,b.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勇敢地面對挫折與考驗。c.反對兩種錯誤傾向:既要反對把事物的發展看成是一帆風順的盲目樂觀主義;又要反對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觀失望思想。三、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1.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⑴矛盾的含義:矛盾是反映事物內部的對立和統一關系,矛盾就是:對立統一。⑵矛盾的基本屬性:斗爭性和同一性同一性(統一屬性) 斗爭性(對立屬性)含義 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和趨勢 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體現 ①矛盾雙方相互依賴,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雙方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 ②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即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對立雙方相互分離的傾向和趨勢特點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對的。有條件的 矛盾的斗爭性則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口訣法巧辨 相互依賴:“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 相互貫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互轉化:“你變成我,我變成你” 相互排斥:“你離開我,我離開你”; 相互對立:“你不是我,我不是你”聯系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對的與矛盾的斗爭性是絕對的: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脫離斗爭性而存在,矛盾雙方的同一是對立中的同一,是包含著差別的同一;(同一性以斗爭性為前提) ②矛盾的斗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 ③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推動事物運動、變化和發展,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重要提示】:正確理解矛盾概念要澄清的幾種錯誤觀點。①不能將對立和統一分別理解為矛盾的雙方。事物包含兩個方面,是指事物的兩個因素,這兩個因素不應稱為矛盾,兩個因素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才稱為矛盾。而“對立”和“統一”則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不能認為“統一”是矛盾的一方,而“對立”就是矛盾的另一方。②不能把具體矛盾等同于矛盾概念。矛盾概念是對萬事萬物所具有的對立統一關系的概括和總結,具體矛盾則是矛盾的具體表現。兩者是一般與個別的關系。③不能把哲學上的斗爭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特別是政治用語中的“斗爭”,這兩者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總結: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原理及方法論(或對立統一關系原理或矛盾的兩個基本屬性)【原理內容】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相互對立,相互統一的兩個方面(矛盾即對立統一)。②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和趨勢(即矛盾雙方相互依賴、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③矛盾的斗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④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對的,斗爭性是絕對的。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脫離斗爭性而存在,矛盾雙方的統一是對立中的統一,是包含差別的統一;矛盾的斗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⑤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發展。【方法論】我們必須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即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同時要積極創造條件, 使矛盾向有利方向轉化(趨利避害)。要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特別提醒】“對立統一關系原理”不是“對立統一規律”2.矛盾問題的精髓⑴矛盾的普遍性:①地位: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②含義(原理內容):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空間維度、橫向角度);矛盾貫穿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即時時有矛盾(時間維度、縱向角度)。③方法論:a.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b.我們要敢于承認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積極尋找正確方法解決矛盾。C.堅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特別提示】矛盾普遍性的標志詞:出現問題、困難;既…又…;盡管…但是…;利弊,成就和不足;機遇和挑戰;優缺;雙刃劍。【特別提醒】理解矛盾普遍性要注意幾點①不能把“普遍性”理解為每一事物同周圍其他各種事物之間都有矛盾。(只有在一定條件下它們共處于一個統一體,才構成矛盾關系)②人們尚未認識,還不能對其矛盾作出科學解析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③人們不易覺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在。⑵矛盾的特殊性①含義:矛盾具有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②表現:a.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這些不同的矛盾構成了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質)b.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區別事物發展的不同過程和階段)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③方法論:這就要求我們在認識事物和解決問題時,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特別提示】矛盾特殊性的標志詞:根據當地實際,根據…的特點;優勢、特色、特征;因地(因時)制宜;因人而異;針對;量身定做;因材施教;量體裁衣;量力而行;對癥下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逢山開路,遇水搭橋。⑶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①矛盾問題的精髓是什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絕對和相對的關系)。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內容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對立統一,世界上的事物無論怎樣特殊,它總是在特殊性中包含著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沒有的。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場合下可以相互轉化。③方法論意義: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從中國國情出發,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b.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是一個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特殊規律的過程,它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與個性具體的歷史的統一。3.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⑴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復雜事物中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區別 含義 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其他處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則是次要矛盾。地位 處于支配地位 處于從屬地位作用 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 決定事物的發展方向。 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聯系 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并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的辯證關系原理:原理內容 方法論①主要矛盾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 辦事情要抓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 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②a.次要矛盾處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 b.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并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要統籌兼顧,恰當地處理好次要矛盾。⑵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單一矛盾中 矛盾主要方面 矛盾次要方面區別 含義 是指在某一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 是指在某一矛盾中,處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地位 處于支配地位 處于被支配地位作用 起主導作用。 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 不起主導作用聯系 相互對立:二者相互區別、相互排斥。 相互統一: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依賴,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矛盾主要方面與矛盾次要方面的辯證關系原理:原理內容 方法論①矛盾主要方面:處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 看問題要全面,要分清主流、支流,著重抓主流; 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②a.矛盾次要方面:處于被支配地位。 b. 矛盾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不能忽視次要方面、忽視支流【特別提醒】①事物的性質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主要矛盾決定事物的發展方向。②區別主要矛盾與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 矛盾主要方面存在于復雜事物中,主要矛盾=1,次要矛盾≥1。 存在于一個矛盾中,主要方面=1,次要方面=1。標志性詞語:關鍵、重點、中心、重心、根本任務、核心、重中之重、牽牛鼻子、突出任務、核心問題、首要地位、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好鋼用在刀刃上、打蛇打七寸等 標志性詞語:抓主流、識大局、全局意識、主體、主題、本質、辨方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等作用:主要矛盾決定事物的進程。 作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適用情況:一般“做事情”時使用 適用情況:一般“看問題,判斷事物性質”時使用⑶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①哲學依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次要方面辯證關系②堅持兩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③堅持重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④兩點論與重點論是密切聯系的辯證法的兩點論是有重點的兩點論,而不是均衡論;重點論是看到兩點中的重點,而不是一點論。我們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結合的方法,反對形而上學的一點論和均衡論。【特別提醒】正確把握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兩點論 重點論含義 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 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認識某一矛盾 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反面 一點論 均衡論聯系 辯證法的兩點論是有重點的兩點論,重點論是看到兩點中的重點,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理論依據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辯證關系原理⑷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矛盾分析方法的精髓①什么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②哲學依據:矛盾的特殊性原理③為什么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a.地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b.作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④怎樣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a.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承認矛盾、揭露矛盾,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b.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對不同事物的矛盾作具體分析;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對同一事物的不同階段的特點作具體分析;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對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作具體分析。【特別提醒】如何運用矛盾的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1.矛盾就是對立統一。要求我們堅持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在統一中把握對立,在對立中把握統一,防止片面性。 (用對立統一的觀點分析問題)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們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要求我們堅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 (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分析問題)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們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分析問題)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堅持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與個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分析問題)5.主次矛盾的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既要善于抓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又要學會統籌兼顧,恰當地處理好次要矛盾。 (用主次矛盾辯證關系原理分析)6.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主次方面)7.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要求我們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結合的方法,反對一點論和均衡論。(5、6、7用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的原理分析問題)【答題模板】一.聯系觀1.請結合材料,運用唯物辯證法聯系觀的知識(或聯系客觀性原理或整體與部分關系原理)分析......的原因(意義)或措施【答題要素】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整體和部分的關系+措施+意義【答題模板】①聯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們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材料②聯系具有客觀性,要求我們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聯系。+材料③聯系具有多樣性,要求我們要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材料④整體和部分是辯證統一的關系,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要求我們樹立全局觀念,重視局部的作用。+材料⑤系統具有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要求我們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用綜合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材料2. 結合材料,運用整體和部分關系的知識,說明。。。【答題要素】相互聯系+整體影響部分+部分影響整體【答題模板】①整體和部分相互聯系、相互影響。。。②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備的功能,我們應當立足整體,統籌全局,優化組合,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③部分是整體的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我們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3. 結合材料,用聯系的觀點。。。。【答題要素】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整體和部分的關系+系統優化的方法【答題模板】①聯系具有普遍性,要堅持聯系觀點看問題。。。。②聯系具有客觀性,要根據固有聯系建立新的聯系。。。③聯系具有多樣性,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④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要求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規劃同時必須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⑤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和處理問題。。。4.結合材料,用聯系的多樣性相關知識,分析。。。【答題要素】多樣的+本質的聯系+多種條件【答題模板】①聯系是多種多樣的,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②要看到那些直接的 表面的和眼前的聯系,也不能忽視那些長遠的 間接的和本質的聯系。。。③既要注重客觀條件,又要恰當運用主觀條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內部條件,又要關注事物的外部條件,既要認識事物的有利條件,又要重視事物的不利條件。。。5. 結合材料,用聯系的客觀性相關知識,分析。。。【答題要素】本身固有+自在事物和人為事物的聯系+切忌主觀隨意性+建立新的聯系【答題模板】①聯系是客觀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②聯系根據與實踐的關系分為自在事物的聯系和人為事物的聯系,它們都是客觀的。。。③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④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6.結合材料,分析。。。是如何體現系統優化方法的?【答題要素】系統具有整體性+有序性+內部結構的優化取向【答題模板】①系統具有整體性 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取向,要求我們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②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③要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④要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二、發展觀1.請結合材料,運用唯物辯證法發展觀的知識(或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分析......的原因(意義)或措施【答題要素】發展的普遍性和實質+發展的狀態+發展的趨勢+其他觀點+措施+意義【答題模板】①發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們用發展的觀點去看問題。+材料②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材料③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事物發展的狀態)。要求我們重視量的積累;不失時機,促成質的飛躍;堅持適度原則。+材料④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發展的趨勢)。要求我們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熱情支持和悉心保護新事物,促使其成長、壯大,還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勇敢地面對挫折與考驗。+材料2.結合材料,運用事物發展的狀態有關原理(量變和質變的關系,質量互變規律,漸進性和飛躍性)分析。。。【答題要素】量變和質變+量變對質變+質變對量變【答題模板】①事物發展的狀態是量變和質變,發展是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②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要腳踏實地,重視量的積累。。。③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要抓住時機,促成質的飛躍。。。④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要使事物在新質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3.結合材料,運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發展的趨勢)的知識,分析。。。【答題要素】綜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答題模板】①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②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我們要對未來充滿信心,支持和保護新事物,促使其成長、壯大。。。③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們要還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勇敢地面對挫折與考驗。。。三.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1.結合材料,用矛盾基本屬性的知識分析。。。與。。。的關系。【答題要素】綜述關系+同一性+斗爭性+既對立又統一【答題模板】①矛盾的基本屬性是同一性和斗爭性;②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連結,相互貫通,能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換的屬性;③斗爭性是矛盾雙方相互對立,相互排斥的屬性;④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2.結合材料,運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分析。。【答題要素】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承認矛盾、分析矛盾,要勇于揭露矛盾【答題模板】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②矛盾貫穿于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即時時有矛盾。③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事物我們都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要勇于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3.結合材料,運用矛盾特殊性的的知識,談談。。。【答題要素】不同事物+不同發展過程和階段+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答題模板】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具體表現為三種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過程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4.結合材料,說明。。。是如何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答題要素】原理+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答題模板】①矛盾特殊性要求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求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②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和解決矛盾的關鍵。要具體分析不同事物不同的矛盾④要具體分析同一事物發展不同過程和階段上的不同矛盾。⑤要具體分析把握同一事物中不同矛盾的各自特殊性。5.結合材料,運用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矛盾問題的精髓)分析。。。【答題要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共性與個性的統一【答題模板】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②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沒有的。③要堅持共性與個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6.結合材料,運用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的關系原理分析。。。【答題要素】主要矛盾的地位+次要矛盾的作用+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答題模板】①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要求我們辦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要求要學會統籌兼顧,恰當處理好次要矛盾。③主次矛盾的辯證關系要求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7.結合材料,運用矛盾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的關系原理分析。。。【答題要素】矛盾主要方面的地+位矛盾次要方面的作用+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答題模板】①矛盾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事物的性質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要求我們看問題分清主流和支流,要把握矛盾主要方面,抓住主流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依賴、相互排斥,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這又要求我們不能忽視矛盾的次要方面③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辯證關系要求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8.對立統一規律的體現【答題要素】斗爭性的表現+同一性的表現(相互依賴、相互轉化)+同一性與斗爭性的關系【答題模板】①原理內容(對立統一:既有區別,又有聯系)。②具體關系(具體表述二者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相互影響)。③如何做(兩者并重,既要……又要……)。9.運用矛盾分析法解決問題【答題要素】一分為二+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持共性與個性結合+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統一【答題模板】①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堅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②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④在認識事物時要遵從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認識順序,在處理問題時要堅持“一般號召與個別指導相結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的工作方法。⑤既要善于抓住重點,又要學會統籌兼顧。⑥既要把握主流、識大體、顧大局,又不能忽視支流。⑦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反對均衡論和一點論。【哲學原理】三、辯證法(又叫唯物辯證法)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是聯系觀和發展觀,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是矛盾觀,馬克思主義關于矛盾問題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一)聯系觀(共有5個哲學原理)1、聯系的普遍性原理2、聯系的客觀性原理3、聯系的多樣性原理4、整體和部分的辨證關系原理5、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原理1、聯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內容】聯系是普遍的。世界上的一切的事物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有這樣或那樣的聯系,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方法論】要求我們用觀點看問題。2、聯系的客觀性原理【原理內容】聯系是客觀的,聯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方法論】我們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聯是客觀的,但并不意味著人對事物的聯系無能為力。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3、聯系的多樣性條件性原理【原理內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事物的聯系也是多種多樣的。【方法論】要求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做到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4、整體與部分的辨證關系原理【原理內容】整體和部分是相互區別的。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整體和部分又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性作用。【方法論】我們應當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時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5、系統優化的方法原理【原理內容】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系統的基本特征是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方法論】我們要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要注重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二)發展觀(共有3 個哲學原理)1、發展的普遍性原理2、事物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相統一原理3、事物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相統一原理1、發展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內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方法論】要求我們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2、事物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相統一原理【原理內容】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方法論】我們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對未來充滿信心,鼓勵支持新事物的成長;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勇敢地接受挫折與考驗。3、量變和質變的辨證關系原理【原理內容】事物的發展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方法論】我們要積極做好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又要果斷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三)矛盾觀(共有7個哲學原理)1、矛盾對立統一原理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4、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5、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關系原理6、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關系原理7、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的原理1、矛盾的對立統一原理【原理內容】矛盾就是對立統一。【方法論】我們要用一分為二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內容】矛盾具有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存在貫穿于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每一事物從產生到滅亡都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即時時有矛盾。【方法論】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事物,我們都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積極尋找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原理內容】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方法論】我們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4、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個性)辨證關系原理【原理內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聯結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沒有的。)同時,它們在一定的場合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方法論】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斷實現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與個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證關系原理【原理內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區別(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次要矛盾處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方法論】要善于抓住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又要學會統籌兼顧,恰當地處理次要矛盾。6、矛盾主、次要方面辨證關系原理【原理內容】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方法論】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原理13,14共同的方法論:堅持一分為二的矛盾分析法,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認識方法。7、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原理【原理內容】:堅持兩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堅持重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認識某一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辯證法的兩點論是有重點的兩點論,而不是均衡論;重點論是看到兩點中的重點,而不是一點論。【方法論】:我們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結合的方法,反對形而上學的一點論和均衡論。(四)辨證否定觀和辯證法的本質是革命的、批判的、創新的(共2個)1、證否定觀原理2、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1、證否定觀原理【原理內容】辨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辨證的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和聯系的環節,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辨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方法論】我們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2、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原理內容】辯證法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方法論】要密切關注變化發展著的實際,敢于突破與實際不符合的成規陳說,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觀念;注重研究新情況,善于提出新問題,敢于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易錯剖析】第三課 把握世界的規律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1.任何事物都處在聯系中,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聯系。【解析】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聯系又是有條件的,聯系的普遍性并不等于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聯系。2.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因而是無條件的。【解析】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但又是具體的、有條件的。3.自在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人為事物的聯系是主觀的。【解析】自在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盡管人為事物的聯系是人類實踐的產物,但仍然是客觀的。4.事物的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解析】整體功能不等于部分功能的簡單相加,只有當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結構構成整體時,整體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5.人可以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建立新的具體聯系。【解析】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創造條件建立新的聯系。6.要著眼于事物的要素進行系統優化。【解析】應著眼于事物的整體進行系統優化。7.立足關鍵部分,充分發揮其對整體功能的決定作用。【解析】整體居于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我們應當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8.聯系具有多樣性,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解析】聯系具有多樣性,條件性,要求我們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聯系具有客觀性,我們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9.自在事物的聯系在人類產生之前就有,也是永遠不變的。【解析】自在事物的聯系在人類產生之前就有,但它自身可能會隨著時間的變化發生變化。第二框 世界是永恒發展的1.事物的任何變化都是發展。【解析】運動和變化既有的是前進的,有的是是倒退的,只有前進的、上升的運動、變化才是發展,但發展一定是變化。2.新出現的事物就是新事物。【解析】新事物一般是新出現的事物,但新出現的事物不一定就是新事物。判斷新事物的標準:是否符合客觀規律,是否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3.從4G到5G是變化的環節,是實現新事物產生和舊事物滅亡的根本途徑。【解析】辯證的否定是實現新事物產生和舊事物滅亡的根本途徑。4.新事物發展的狀態都是在曲折中前進的。【解析】任何事物發展的狀態是量變與質變。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5.事物發展的狀態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解析】事物發展的狀態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事物發展的途徑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6.事物的發展是通過質變實現的,只有質變才有意義。【解析】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沒有量變就沒有質變,沒有質變也就沒有發展。因此,對于事物的發展來說,量變、質變同樣有意義,我們不能強調一點而否定另一點。也不能比較誰更重要。7.發展一定是質變,質變一定是發展。【解析】發展一定是質變,但質變不一定是發展,只有向上的、前進的質變才是發展。8.只有事物數量的不斷增加才能引起質變。【解析】量變引起質變的兩種情形:一是事物在數量上的增減,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規模方面的變化。二是事物在總體數量上不變,由于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發生變化,也能引起質變。9.5G手機是對4G手機的顛覆性變革,具有強大生命力。【解析】新事物產生于舊事物,它總是吸收、保留和改造舊事物中積極的因素作為自己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所以,5G手機吸取了4G手機的合理成分,不是顛覆性變革。10.發展的實質是新舊事物的相互取代。【解析】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與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舊事物的滅亡。不是新舊事物的相互取代。第三框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1.矛盾雙方力量均衡。【解析】矛盾雙方力量不均衡,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2.同一性和斗爭性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解析】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雙方的關系,不能相互轉化,是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3.任何事物都包含利弊兩個方面。【解析】任何事物都包含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任何事物都包含利弊兩個方面。4.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有矛盾。【解析】兩個事物必須處在統一體中,才有能存在矛盾。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就是整體和部分、多數和少數的關系。【解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是共性和個性、一般與個別、絕對與相對的關系。6.矛盾雙方的轉化是無條件的。【解析】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7.矛盾一方是對立,一方是統一。【解析】矛盾雙方的關系是對立統一8.事物的性質是由主要方面決定的。【解析】事物的性質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9.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解析】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10.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解析】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矛盾的特殊性包含普遍性。11.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和解決矛盾的關鍵。【解析】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12.矛盾的同一性寓于矛盾的斗爭性之中。【解析】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13.矛盾雙方的同一性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解析】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由此構成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或者直接說矛盾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14.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答案】正確。【解析】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15.精準扶貧體現了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解析】精準扶貧體現了矛盾的特殊,體現的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