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1.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兩課時)學案(含時空坐標+知識梳理+重難突破+模擬測試)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1.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兩課時)學案(含時空坐標+知識梳理+重難突破+模擬測試)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高中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上)》同步學案(時空坐標+知識梳理+重難突破+模擬測試)
第21課 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兩課時)
【時空坐標 】
【知識梳理】
一.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五四運動(1)原因①根本原因: 的專制統治激化了階級矛盾。②導火索:巴黎和會上,英美等國操縱會議,拒絕中國代表提出的正義要求,將德國在中國 的權益轉讓給日本。(2)過程(3)結果:北京政府釋放了被捕學生;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4)意義①五四運動是一場以先進青年 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偉大社會革命運動,是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 運動。②五四運動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 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③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2.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1)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廣泛傳播,北京與 成為宣傳馬克思主陣地。(2)方式①著書立說:1919年李大釗發表《 》,系統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學說。②組織團體:1920年李大釗發起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陳獨秀在 組織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③翻譯書籍:李達、陳望道、李漢俊等人翻譯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學說。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1.誕生的條件(1)階級基礎:中國 持續發展,創建工人階級政黨問題提上日程。(2)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3)組織基礎:各地共產黨 的建立。(4)國際條件:共產國際的幫助。 2,誕生的標志——中共“一大”的召開(1)概況: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 召開,出席會議的代表除 董必武等13名代表外,還有共產國際代表。(2)主要內容①通過黨綱: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②選舉產生黨的領導機構, 任書記 。 3.誕生的意義(1)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 (2)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3)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中國人民有了強大的凝聚力量,中國命運有了光明的發展前景。(4)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易混】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中共一大制定的最高綱領以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為目標。中共二大在正確分析中國社會性質的基礎上,提出了黨的最低綱領,其內容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三、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運動1、國共合作(1)條件①必要性:中國共產黨在大力開展工人運動的同時,認識到必須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②可能性:1923年,中國共產黨在 召開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關于國共合作的決議:孫中山也希望同中國共產黨進行合作。③外力推動:共產國際的指導與幫助。實現:國民黨“一大”。①時間:1924年1月。②地點:廣州③主要內容:對三民主義作了重新解釋,將舊三民主義發展為 。④意義:實際上通過了聯使、聯共、 三大政策,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2.國民革命(1)目標:“打倒列強,除軍閥”。(2)過程①1925年,廣州國民政府成立,通過兩次 鞏固和統一了廣東革命根據地。②1926年,國共兩黨合作開始 ,革命勢力從珠江流域發展到長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③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后,國民黨右派奪領導權的活動日益猖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大肆捕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7月15日,汪精衛集團在武漢“分共”。(3)結果: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國共合作發動的國民革命失敗。 【圖說】五四運動爆發【圖說】漫畫《山東·青島》上圖為1919年沈伯塵所作的漫畫《山東·青島》,畫中有太陽標志的骷髏代表日本,它嘴里銜著“青島”,代表日本想要奪取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畫中的中國人正用繩索套著“青島"向外拉,這指的是五四運動【拓展】 “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指五四運動中體現出來的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精神。核心內容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與科學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圖解】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圖說】中共一大召開【圖說】“紅船精神”【辨析】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的“新”【辨析】“黨內合作”與“黨外合作”“黨內合作”就是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員在組織上、思想上還保留自己作為共產黨員的獨立性。“黨外合作”是兩黨并沒有誰加入誰,而是以黨和黨的形式在兩黨之間進行合作。【圖解】新三民主義與中共民主革命綱領
【重難突破】
重點1 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1.新的領導階級:工人階級。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是運動的主力軍。
2.新的思想潮流: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并逐漸和工人運動結合,成為先進中國人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
3.新的精神面貌:徹底地反帝反封建,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
4.新的覺醒:民族意識覺醒,五四運動中,各階層廣泛參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強大力量。
5.新民主主義革命雖然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但就其本質而言,仍然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這是因為當時的中國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革命的任務仍是反帝反封建。
典例1[河北2022模擬(五)]1919年8月,胡適在《每周評論》中說:“現在新出版的周報和小日報,數目很不少了。北自北京,南至廣州,東從上海蘇州;西至四川,幾乎沒有一個城市沒有這類新派的報紙。”這一現象反映出
A.國人救亡意識的高漲 B.革命力量集中于城市
C.馬克思主義被國人接受 D.報刊成為新的大眾媒介
【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1919年巴黎和會外交失利,民族危機加深,民族危機意識提升,材料現象的出現反映的就是面對危機,國人宣傳新派思想以求救國救民之路,A項正確;單憑城市中新派報紙增加,無法說明革命力量集中于城市,排除B項;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并不意味著被國人接受,排除C項;報刊在之前早已成為大眾媒介,排除D項。
重點2 中共的成立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的含義
(1)新的領導階級:無產階級。
(2)新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理論。
(3)新的階級性質:工人階級革命政黨。
(4)新的奮斗目標:實現共產主義(最高綱領)。
(5)新的代表利益:它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還代表中華民族的利益。
(6)新的革命前途: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過渡。
(7)新的革命范疇:世界無產階級革命。
(8)新的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
(9)新的斗爭策略: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典例2[福建漳平永安2022聯考]1923年,中國共產黨人羅綺園指出“我們的敵人是帝國主義、媚外軍閥、買辦地主、劣紳土豪、貪官污吏。凡此種種……猶如莠草,勢在鏟除。”為此,中國共產黨
A.積極推動建立革命聯合統一戰線
B.制定推翻資產階級政權的斗爭目標
C.重視農民戰爭與城市暴動的結合
D.開始確立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道路
【答案】A
【詳解】羅綺園指出當時國人的敵人是帝國主義、媚外軍閥、買辦地主、劣紳土豪、貪官污吏,面對這些敵人,力量薄弱的中共有必要推動建立革命統一戰線,A項正確;敵人中并沒有資產階級,排除B項;材料沒有強調農民戰爭和城市暴動的結合,排除C項;中共成立后就確立了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道路,排除D項。
重點3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的變遷及主要特征
典例3[河南濟源平頂山許昌三市2022一模]下表為中國近代不同時期的“國歌”的節選,其變化反映了
A.西方資本主義影響的逐漸深入 B.中國近代政治局勢的頻繁變動
C.中國近代思潮發展的與時俱進 D.近代中國民族危機的不斷加重
【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鞏金甌》反映了清朝進行預備立憲;《五族共和歌》反映了中華民國的成立;《中華雄立宇宙間》反映了袁世凱復辟帝制;《國民革命歌》反映了國共合作進行大革命,總體反映了中國近代政治局勢的頻繁變動,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中國近代政治局勢的頻繁變動,“西方資本主義影響的逐漸深入”“近代中國民族危機的不斷加重”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D項;《中華雄立宇宙間》反映了袁世凱復辟帝制,不屬于與時俱進,排除C項。
【模擬測試】
1.[江蘇睢寧2022三模]如圖是某一歷史事件的行動路線。這一歷史事件
A.是對現代化的探索不斷深入 B.促進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
C.推動了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 D.確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
2.[陜西寶雞千陽2023一模]五四運動后,一部分先進分子認為,(如果)只把眼光停留在少數知識分子的狹小圈子里,不管對民主的議論如何激烈,依然只是一部分人甚至是少數人的民主;科學也不是單靠學院式的推理就能解決問題的。這反映出
A.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加快
B.五四運動將思想解放推向深入
C.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本質區別
D.中國共產黨對革命道路的選擇
3.[湖北2022模擬(四)]一戰后,梁啟超偕友游歷、考察經歷戰爭浩劫后滿目瘡痍的歐洲時寫道,“現在所謂光華爛漫的文明,究竟將作何結果,越想越令人不寒而栗”,引起中國知識界的極大反響。這種反思( )
A.促使中國知識界全面回歸傳統文化 B.反映了知識分子逐漸認同蘇俄革命
C.代表了知識界開始抵制西方文化侵蝕 D.客觀上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
4.[四川攀枝花2022強化(三)]清末國人對帝國主義帶來的種種危險缺乏認知,到“五四”期間才明白當前的急務是把中國從列強的轄制下解救出來,重視“救國”。這
A.表明了民主共和制度建立 B.加快了民族復興的步伐
C.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D.受到了中共革命綱領影響
5.[浙江大學附屬中學2022仿真模擬]下圖為《勞動音》創刊號的封面《革命火種》。該刊物封面上是一個火炬照耀下的錘子,鐵鎬、齒輪、禾苗、稻穗所組成的圖案,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如同緊握的拳頭。該封面內容( )
A.表明馬克思主義開始傳播 B.寓意著工農大眾團結起來
C.明確反映出黨的中心任務 D.為國共合作營造輿論氛圍
6.[河北2022模擬(九)]五四時期,中國知識界掀起了“平民教育運動”。如圖為1919年4月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成員許德珩對一群小商人、人力車夫和店員演說的內容摘錄。這說明平民教育運動
A.以增進平民知識,喚起平民之自覺心為宗旨
B.認識到平民階層貧困落后的社會根源
C.運用平民教育武器開展馬克思主義革命教育
D.旨在建立工農聯盟進行革命斗爭
7.[湖北武漢2022臨門一腳]黨史專家邵維正指出:中國近代救亡圖存斗爭主要有三種類型:農民運動、改良運動、資產階級革命斗爭,均以失敗告終;民國初期,中國也出現了一段西方政黨政治的鬧劇,但也未找到出路。許多先進中國人在彷徨中尋找新的社會力量和前進道路。該學者意在強調
A.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局限性 B.中共誕生具有歷史必然性
C.西方政黨制失敗的偶然性 D.農村包圍城市道路重要性
8.[貴州貴陽2022二模]在某次會議上,中國共產黨根據列寧關于民族和殖民地問題的理論,明確指出現階段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這表明會議
A.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黨內的指導地位
B.確定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方針
C.依據中國的現實政治來制定革命綱領
D.標志著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9.[江西江西師大附中2022三模]中共“二大”某決議案指出,無產階級加入民主革命的運動,并不是投降于代表資產階級的民主派來做他們的附屬品,而是因為在事實上必須暫時聯合民主派才能夠打倒公共的敵人。由此可知,該決議案主張
A.促成民主聯合戰線 B.改變政治革命目標
C.建立國共合作戰線 D.強化國民革命運動
10.[河北2022模擬(十)]在廣州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當前中國“資產階級不能充分發展,因之無產階級也自然不能充分發展,階級分化不充分的全國人民,皆受制在資本帝國主義,及本國軍閥之下,不能不要求經濟發展而行向國民革命”。這說明
A.中共掌握了國共合作的主導權 B.中共開始獨立自主的依據國情制定政策
C.革命形勢和歷史任務推動國共合作 D.中共根據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制定政策
11.[福建莆田2022全真模擬]1923年,孫中山對汪精衛等人說:“你們自高自大,瞧不起共產黨,實際上中共是中國新興勢力……我們當年搞革命,策動群眾僅百八十人,中共組織工農革命運動,群眾動不動就是幾千幾萬甚至是幾十萬人,其勢不可侮。”據此可知,孫中山意在
A.借助中共力量改組國民黨 B.推動北伐戰爭順利進行
C.總結國民革命的失敗教訓 D.探索中國革命的新道路
12.[河北2022模擬(四)]如圖是1926年《中國農民》第3期的封面——《快樂的聚宴呵》。畫面上是帝國主義者、田主、官僚、買辦、土豪等圍坐一桌,宴席上擺的是“農工血肉”和“佃農”。這一作品
A.注重號召農民響應革命發展 B.以夸張手法諷刺社會丑惡場景
C.說明國民政府重在發動農民 D.體現宣傳革命思想的全新形式
13.[山東日照2022三模]1923年中共三大指出“工人階級尚未強大起來,自然不能發生一個強大的共產黨------一個大群眾的黨”。1925年中共四大決定在全國范圍內發展和建立黨的組織,黨的基層組織由黨小組改為黨支部,有3人以上即可組織支部,同時簡化入黨程序,積極吸收工人、貧農和一般革命分子入黨。這一變化表明中國共產黨
A.認識到工農聯盟的重要性 B.致力于發展革命統一戰線
C.著手探索農村革命的道路 D.適應國民革命運動的發展
14.[河北石家莊2022三模]1924年,國民黨開始重視民眾運動,廣東成為全國農民運動中心。1926年底到1927年上半年,湖南、湖北農民運動迅猛發展,而廣東農民運動卻停滯不前。這一現象說明
A.兩湖地區土地革命迅速發展 B.革命政權的群眾基礎得以擴大
C.農民運動推動了國民大革命 D.革命形勢的發展影響農民運動
15.[湖北2022聯考]毛澤東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寫道:“中國的幾萬萬農民將沖決一切束縛他們的羅網,朝著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國主義、軍閥、貪官污吏、土豪劣紳,都將被他們葬入墳墓。一切革命的黨派、革命的同志,都將在他們面前受他們的檢驗而決定棄取。”這一論述
A.沖破了蘇俄革命道路的羈絆 B.旨在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C.開辟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 D.有利于農村革命運動的發展
16.[湖南2022考前沖刺]1926年8月,瞿秋白在《國民革命之農民問題》中指出,解決農民問題需要在實現“耕地農有”的基礎上,把農民組織起來成立自己的武裝,建立農民政權。瞿秋白的這一思想
A.符合大革命時期中共的主張 B.推動了土地革命的順利開展
C.激發了農民階級的革命斗爭意識 D.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重要意義
【模擬測試】
1.【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中“曹汝霖住宅”“趙家樓胡同”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所述事件是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運動,促進我國民主革命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可以說五四運動對現代化的探索不斷深入,A項正確;五四運動發生在1919年5月4日,這時期日本還未侵略中國,因此五四運動無法促進我國抗日就亡運動,排除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革命統一戰線建立于1924年,五四運動和革命統一戰線無關,排除C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確立于1927年底,不符合題干,排除D項。
2.【答案】B
【詳解】本題考查五四運動的影響,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五四運動后,部分先進分子意識到新文化運動初期的民主和科學口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有助于思想解放運動的深化,B項正確;材料并未明顯體現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排除A項;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本質區別在于領導階級的不同,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項;中國共產黨成立于1921年,與材料中的時間不符,排除D項。
3.【答案】D
【詳解】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一戰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引起了中國知識界的反思,使得中國知識分子進行新的思想探索,這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奠定了基礎,D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回歸傳統文化,排除A項;材料沒有反映中國知識分子對蘇俄革命的態度,排除B項;材料只是反映了一戰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引起了中國知識界的反思,不能說明“知識界開始抵制西方文化侵蝕”,排除C項。
4【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清末國人對帝國主義帶來的種種危險缺乏認知,到“五四”期間才明白和重視“救國”等,反映了民族復興的步伐加快,B項正確;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民族復興意識的覺醒,并不是民主制度的建立,排除A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始于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將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開辟了一條完全不同于俄國“城市中心論”的革命道路,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排除C項;根據題干“五四期間”,時間可確定為1919年,而中國共產黨成立于1921年,當時中國共產黨尚未成立,排除D項。
5.【答案】B
【詳解】《勞動音》創刊于“1920年11月7日”,此時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錘子、鐵鎬、齒輪代表工人階級,禾苗、稻穗象征著農民階級,火炬、拳頭意在鼓勵工農大眾要團結起來同發動統治者進行斗爭,故選擇B項;1898年,在上海出版的《泰西民法志》最早向中國人介紹馬克思及其學說,排除A項;中國共產黨成立于1921年,排除C項;1924年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排除D項。
6.【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若是再能求點知識,做個有知識的勞動家,莫終日做那些有錢人的機器、富貴人家的牛馬,這是我們所盼望的”可知這反映出此時知識界已初步認識增進知識覺醒民眾的重要性,A項正確;近代中國平民階層貧困落后的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情,并非“平民教育運動”的背景,排除B項;結合1919年4月的時間信息,題干中的“知識”并非指馬克思主義,排除C項;題干中宣講的對象是小商人、人力車夫和店員,并未體現出建立工農聯盟,排除D項。
7.【答案】B
【詳解】依據材料“農民運動、改良運動、資產階級革命斗爭,均以失敗告終”、“民國初期,中國也出現了一段西方政黨政治的鬧劇,但也未找到出路”,可知在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上,農民階級、資產階級,結合所學知識,還有地主階級,都沒有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在這樣的形勢下,中共的誕生就不是偶然的,是近代歷史和人民選擇的必然結果,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其局限性,排除A項;西方政黨制在中國的失敗是必然的,排除C項;材料突出的是中共的誕生,排除D項。
8.【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明確指出現階段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可知這次會議是1922年的中共二大,制定了黨的民主革命綱領,這是依據中國的現實政治來制定革命綱領,C項正確;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黨內的指導地位是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排除A項;確定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方針是1927年的八七會議,排除B項;標志著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是共產黨的成立,排除D項。
9.【答案】A
【詳解】中共二大認為無產階級加入民主革命運動不是投降,而是為了聯合更多的力量打倒公共的敵人,這一主張肯定了聯合的重要性,促成了民主聯合戰線的形成,A項正確;中共并未改變政治革命目標,而是改變了策略,排除B項;決議只是強調無產階級加入民主革命運動,而非建立國共合作戰線,排除C項;國民革命運動開始時間是在1924年,排除D項。
10.【答案】C
【詳解】1916-1923年,中國處于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中共三大,根據當時無產階級力量弱小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國共合作進行國民革命,C項正確;題干信息為國共合作的歷史背景,并未體現出中共在國共合作中的主導權問題,排除A項;中共開始獨立自主的依據國情制定政策是在遵義會議,排除B項;此時矛盾仍然屬于帝國主義跟中華民族、北洋軍閥同人民大眾的矛盾,因此,矛盾并未變化,排除D項。
11【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信息,1923年,孫中山意識到了國民黨內部一些人自高自大,瞧不起共產黨,而他看到了中國共產黨在發動人民群眾上的巨大力量,同他們搞革命僅策動群眾僅百八十人,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明孫中山想以此借助中共力量,來達到改組國名黨的作用,A項正確;北伐是1926年才開始的,排除B項;國民革命運動此時還未進行,排除C項;孫中山的目的不是探索中國革命的新道路,排除D項。
12.【答案】A
【詳解】根據漫畫及文字解說,結合1926年國民大革命的形勢,可以看出這一漫畫的刊登,就是為了針砭時弊和進行政治宣傳,號召農民進行運動以促進大革命的發展,A項正確;1926年,中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這一漫畫充分反映這一“人吃人”的丑惡社會場景,但是是以寫實的手法,并非夸張的手法,排除B項;在國民大革命時期注重發動和領導農民進行革命不是國民政府和國民黨,排除C項;利用漫畫宣傳革命思想這一形式在20世紀初就已出現,排除D項。
13.【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1923年中共三大只是認識到了黨發展的不足,但到了1925年中共四大決定采取具體措施來完善黨組織的發展,擴大了黨的規模和影響力,適應了國民革命的發展,D項正確;材料中共產黨的措施并不突出是針對農民的,排除A項;材料體現了共產黨自身的發展,沒有體現黨要團結一切革命進步的力量,排除B項;1927年國民革命失敗后,共產黨才著手探索農村革命的道路,排除C項。
14.【答案】D
【詳解】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伐戰爭進行到湖南、湖北,這些地方的農民運動就發展迅速,體現的是革命形勢對農民運動的影響,D項正確;土地革命是我黨在根據地進行的政策,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革命政權的基礎,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國民大革命對農民運動的影響,排除C項。
15.【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中國的幾萬萬農民將沖決一切束縛他們的羅網,朝著解放的路上迅跑”可知,毛澤東認識到了農民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有利于促進農村革命運動的發展,故D項正確;材料中未涉及對蘇俄道路的改變,故A項錯誤;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于1927年10月,故B項錯誤;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這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正確的道路,故C項錯誤。
16.【答案】D
【詳解】馬克思主義是工業社會下的產物,只有跟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才能推動中國革命的發展。瞿秋白的這一思想就是在中國的特殊背景下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D項正確;大革命時期中共并不主張建立武裝力量,排除A項;1926年還沒有進入土地革命時期,排除B項;這一思想在當時并沒有得到實踐,也沒有激發農民的革命斗爭意識,排除C項。
(二)教 師 版
【時空坐標 】
【知識梳理】
一.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五四運動(1)原因①根本原因:北洋軍閥的專制統治激化了階級矛盾。②導火索:巴黎和會上,英美等國操縱會議,拒絕中國代表提出的正義要求,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2)過程(3)結果:北京政府釋放了被捕學生;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4)意義①五四運動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偉大社會革命運動,是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啟蒙運動。②五四運動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③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2.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1)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廣泛傳播,北京與上海成為宣傳馬克思主陣地。(2)方式①著書立說:1919年李大釗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學說。②組織團體:1920年李大釗發起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陳獨秀在上海組織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③翻譯書籍:李達、陳望道、李漢俊等人翻譯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學說。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1.誕生的條件(1)階級基礎:中國工人運動持續發展,創建工人階級政黨問題提上日程。(2)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3)組織基礎: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4)國際條件:共產國際的幫助。 2,誕生的標志——中共“一大”的召開(1)概況: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出席會議的代表除毛澤東、董必武等13名代表外,還有共產國際代表。(2)主要內容①通過黨綱: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②選舉產生黨的領導機構,陳獨秀任書記 。 3.誕生的意義(1)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 (2)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3)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中國人民有了強大的凝聚力量,中國命運有了光明的發展前景。(4)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易混】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中共一大制定的最高綱領以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為目標。中共二大在正確分析中國社會性質的基礎上,提出了黨的最低綱領,其內容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三、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運動1、國共合作(1)條件①必要性:中國共產黨在大力開展工人運動的同時,認識到必須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②可能性:1923年,中國共產黨在廣州召開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關于國共合作的決議:孫中山也希望同中國共產黨進行合作。③外力推動:共產國際的指導與幫助。實現:國民黨“一大”。①時間:1924年1月。②地點:廣州③主要內容:對三民主義作了重新解釋,將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④意義:實際上通過了聯使、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2.國民革命(1)目標:“打倒列強,除軍閥”。(2)過程①1925年,廣州國民政府成立,通過兩次東征鞏固和統一了廣東革命根據地。②1926年,國共兩黨合作開始北伐,革命勢力從珠江流域發展到長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③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后,國民黨右派奪領導權的活動日益猖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大肆捕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7月15日,汪精衛集團在武漢“分共”。(3)結果: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國共合作發動的國民革命失敗。 【圖說】五四運動爆發【圖說】漫畫《山東·青島》上圖為1919年沈伯塵所作的漫畫《山東·青島》,畫中有太陽標志的骷髏代表日本,它嘴里銜著“青島”,代表日本想要奪取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畫中的中國人正用繩索套著“青島"向外拉,這指的是五四運動【拓展】 “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指五四運動中體現出來的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精神。核心內容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與科學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圖解】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圖說】中共一大召開【圖說】“紅船精神”【辨析】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的“新”【辨析】“黨內合作”與“黨外合作”“黨內合作”就是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員在組織上、思想上還保留自己作為共產黨員的獨立性。“黨外合作”是兩黨并沒有誰加入誰,而是以黨和黨的形式在兩黨之間進行合作。【圖解】新三民主義與中共民主革命綱領
【重難突破】
重點1 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1.新的領導階級:工人階級。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是運動的主力軍。
2.新的思想潮流: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并逐漸和工人運動結合,成為先進中國人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
3.新的精神面貌:徹底地反帝反封建,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
4.新的覺醒:民族意識覺醒,五四運動中,各階層廣泛參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強大力量。
5.新民主主義革命雖然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但就其本質而言,仍然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這是因為當時的中國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革命的任務仍是反帝反封建。
典例1[河北2022模擬(五)]1919年8月,胡適在《每周評論》中說:“現在新出版的周報和小日報,數目很不少了。北自北京,南至廣州,東從上海蘇州;西至四川,幾乎沒有一個城市沒有這類新派的報紙。”這一現象反映出
A.國人救亡意識的高漲 B.革命力量集中于城市
C.馬克思主義被國人接受 D.報刊成為新的大眾媒介
【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1919年巴黎和會外交失利,民族危機加深,民族危機意識提升,材料現象的出現反映的就是面對危機,國人宣傳新派思想以求救國救民之路,A項正確;單憑城市中新派報紙增加,無法說明革命力量集中于城市,排除B項;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并不意味著被國人接受,排除C項;報刊在之前早已成為大眾媒介,排除D項。
重點2 中共的成立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的含義
(1)新的領導階級:無產階級。
(2)新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理論。
(3)新的階級性質:工人階級革命政黨。
(4)新的奮斗目標:實現共產主義(最高綱領)。
(5)新的代表利益:它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還代表中華民族的利益。
(6)新的革命前途: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過渡。
(7)新的革命范疇:世界無產階級革命。
(8)新的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
(9)新的斗爭策略: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典例2[福建漳平永安2022聯考]1923年,中國共產黨人羅綺園指出“我們的敵人是帝國主義、媚外軍閥、買辦地主、劣紳土豪、貪官污吏。凡此種種……猶如莠草,勢在鏟除。”為此,中國共產黨
A.積極推動建立革命聯合統一戰線
B.制定推翻資產階級政權的斗爭目標
C.重視農民戰爭與城市暴動的結合
D.開始確立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道路
【答案】A
【詳解】羅綺園指出當時國人的敵人是帝國主義、媚外軍閥、買辦地主、劣紳土豪、貪官污吏,面對這些敵人,力量薄弱的中共有必要推動建立革命統一戰線,A項正確;敵人中并沒有資產階級,排除B項;材料沒有強調農民戰爭和城市暴動的結合,排除C項;中共成立后就確立了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道路,排除D項。
重點3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的變遷及主要特征
典例3[河南濟源平頂山許昌三市2022一模]下表為中國近代不同時期的“國歌”的節選,其變化反映了
A.西方資本主義影響的逐漸深入 B.中國近代政治局勢的頻繁變動
C.中國近代思潮發展的與時俱進 D.近代中國民族危機的不斷加重
【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鞏金甌》反映了清朝進行預備立憲;《五族共和歌》反映了中華民國的成立;《中華雄立宇宙間》反映了袁世凱復辟帝制;《國民革命歌》反映了國共合作進行大革命,總體反映了中國近代政治局勢的頻繁變動,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中國近代政治局勢的頻繁變動,“西方資本主義影響的逐漸深入”“近代中國民族危機的不斷加重”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D項;《中華雄立宇宙間》反映了袁世凱復辟帝制,不屬于與時俱進,排除C項。
【模擬測試】
1.[江蘇睢寧2022三模]如圖是某一歷史事件的行動路線。這一歷史事件
A.是對現代化的探索不斷深入 B.促進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
C.推動了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 D.確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
【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中“曹汝霖住宅”“趙家樓胡同”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所述事件是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運動,促進我國民主革命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可以說五四運動對現代化的探索不斷深入,A項正確;五四運動發生在1919年5月4日,這時期日本還未侵略中國,因此五四運動無法促進我國抗日就亡運動,排除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革命統一戰線建立于1924年,五四運動和革命統一戰線無關,排除C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確立于1927年底,不符合題干,排除D項。
2.[陜西寶雞千陽2023一模]五四運動后,一部分先進分子認為,(如果)只把眼光停留在少數知識分子的狹小圈子里,不管對民主的議論如何激烈,依然只是一部分人甚至是少數人的民主;科學也不是單靠學院式的推理就能解決問題的。這反映出
A.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加快
B.五四運動將思想解放推向深入
C.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本質區別
D.中國共產黨對革命道路的選擇
【答案】B
【詳解】本題考查五四運動的影響,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五四運動后,部分先進分子意識到新文化運動初期的民主和科學口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有助于思想解放運動的深化,B項正確;材料并未明顯體現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排除A項;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本質區別在于領導階級的不同,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項;中國共產黨成立于1921年,與材料中的時間不符,排除D項。
3.[湖北2022模擬(四)]一戰后,梁啟超偕友游歷、考察經歷戰爭浩劫后滿目瘡痍的歐洲時寫道,“現在所謂光華爛漫的文明,究竟將作何結果,越想越令人不寒而栗”,引起中國知識界的極大反響。這種反思( )
A.促使中國知識界全面回歸傳統文化 B.反映了知識分子逐漸認同蘇俄革命
C.代表了知識界開始抵制西方文化侵蝕 D.客觀上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
【答案】D
【詳解】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一戰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引起了中國知識界的反思,使得中國知識分子進行新的思想探索,這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奠定了基礎,D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回歸傳統文化,排除A項;材料沒有反映中國知識分子對蘇俄革命的態度,排除B項;材料只是反映了一戰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引起了中國知識界的反思,不能說明“知識界開始抵制西方文化侵蝕”,排除C項。
4.[四川攀枝花2022強化(三)]清末國人對帝國主義帶來的種種危險缺乏認知,到“五四”期間才明白當前的急務是把中國從列強的轄制下解救出來,重視“救國”。這
A.表明了民主共和制度建立 B.加快了民族復興的步伐
C.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D.受到了中共革命綱領影響
【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清末國人對帝國主義帶來的種種危險缺乏認知,到“五四”期間才明白和重視“救國”等,反映了民族復興的步伐加快,B項正確;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民族復興意識的覺醒,并不是民主制度的建立,排除A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始于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將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開辟了一條完全不同于俄國“城市中心論”的革命道路,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排除C項;根據題干“五四期間”,時間可確定為1919年,而中國共產黨成立于1921年,當時中國共產黨尚未成立,排除D項。
5.[浙江大學附屬中學2022仿真模擬]下圖為《勞動音》創刊號的封面《革命火種》。該刊物封面上是一個火炬照耀下的錘子,鐵鎬、齒輪、禾苗、稻穗所組成的圖案,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如同緊握的拳頭。該封面內容( )
A.表明馬克思主義開始傳播 B.寓意著工農大眾團結起來
C.明確反映出黨的中心任務 D.為國共合作營造輿論氛圍
【答案】B
【詳解】《勞動音》創刊于“1920年11月7日”,此時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錘子、鐵鎬、齒輪代表工人階級,禾苗、稻穗象征著農民階級,火炬、拳頭意在鼓勵工農大眾要團結起來同發動統治者進行斗爭,故選擇B項;1898年,在上海出版的《泰西民法志》最早向中國人介紹馬克思及其學說,排除A項;中國共產黨成立于1921年,排除C項;1924年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排除D項。
6.[河北2022模擬(九)]五四時期,中國知識界掀起了“平民教育運動”。如圖為1919年4月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成員許德珩對一群小商人、人力車夫和店員演說的內容摘錄。這說明平民教育運動
A.以增進平民知識,喚起平民之自覺心為宗旨
B.認識到平民階層貧困落后的社會根源
C.運用平民教育武器開展馬克思主義革命教育
D.旨在建立工農聯盟進行革命斗爭
【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若是再能求點知識,做個有知識的勞動家,莫終日做那些有錢人的機器、富貴人家的牛馬,這是我們所盼望的”可知這反映出此時知識界已初步認識增進知識覺醒民眾的重要性,A項正確;近代中國平民階層貧困落后的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情,并非“平民教育運動”的背景,排除B項;結合1919年4月的時間信息,題干中的“知識”并非指馬克思主義,排除C項;題干中宣講的對象是小商人、人力車夫和店員,并未體現出建立工農聯盟,排除D項。
7.[湖北武漢2022臨門一腳]黨史專家邵維正指出:中國近代救亡圖存斗爭主要有三種類型:農民運動、改良運動、資產階級革命斗爭,均以失敗告終;民國初期,中國也出現了一段西方政黨政治的鬧劇,但也未找到出路。許多先進中國人在彷徨中尋找新的社會力量和前進道路。該學者意在強調
A.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局限性 B.中共誕生具有歷史必然性
C.西方政黨制失敗的偶然性 D.農村包圍城市道路重要性
【答案】B
【詳解】依據材料“農民運動、改良運動、資產階級革命斗爭,均以失敗告終”、“民國初期,中國也出現了一段西方政黨政治的鬧劇,但也未找到出路”,可知在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上,農民階級、資產階級,結合所學知識,還有地主階級,都沒有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在這樣的形勢下,中共的誕生就不是偶然的,是近代歷史和人民選擇的必然結果,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其局限性,排除A項;西方政黨制在中國的失敗是必然的,排除C項;材料突出的是中共的誕生,排除D項。
8.[貴州貴陽2022二模]在某次會議上,中國共產黨根據列寧關于民族和殖民地問題的理論,明確指出現階段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這表明會議
A.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黨內的指導地位
B.確定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方針
C.依據中國的現實政治來制定革命綱領
D.標志著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明確指出現階段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可知這次會議是1922年的中共二大,制定了黨的民主革命綱領,這是依據中國的現實政治來制定革命綱領,C項正確;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黨內的指導地位是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排除A項;確定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方針是1927年的八七會議,排除B項;標志著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是共產黨的成立,排除D項。
9.[江西江西師大附中2022三模]中共“二大”某決議案指出,無產階級加入民主革命的運動,并不是投降于代表資產階級的民主派來做他們的附屬品,而是因為在事實上必須暫時聯合民主派才能夠打倒公共的敵人。由此可知,該決議案主張
A.促成民主聯合戰線 B.改變政治革命目標
C.建立國共合作戰線 D.強化國民革命運動
【答案】A
【詳解】中共二大認為無產階級加入民主革命運動不是投降,而是為了聯合更多的力量打倒公共的敵人,這一主張肯定了聯合的重要性,促成了民主聯合戰線的形成,A項正確;中共并未改變政治革命目標,而是改變了策略,排除B項;決議只是強調無產階級加入民主革命運動,而非建立國共合作戰線,排除C項;國民革命運動開始時間是在1924年,排除D項。
10.[河北2022模擬(十)]在廣州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當前中國“資產階級不能充分發展,因之無產階級也自然不能充分發展,階級分化不充分的全國人民,皆受制在資本帝國主義,及本國軍閥之下,不能不要求經濟發展而行向國民革命”。這說明
A.中共掌握了國共合作的主導權 B.中共開始獨立自主的依據國情制定政策
C.革命形勢和歷史任務推動國共合作 D.中共根據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制定政策
【答案】C
【詳解】1916-1923年,中國處于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中共三大,根據當時無產階級力量弱小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國共合作進行國民革命,C項正確;題干信息為國共合作的歷史背景,并未體現出中共在國共合作中的主導權問題,排除A項;中共開始獨立自主的依據國情制定政策是在遵義會議,排除B項;此時矛盾仍然屬于帝國主義跟中華民族、北洋軍閥同人民大眾的矛盾,因此,矛盾并未變化,排除D項。
11.[福建莆田2022全真模擬]1923年,孫中山對汪精衛等人說:“你們自高自大,瞧不起共產黨,實際上中共是中國新興勢力……我們當年搞革命,策動群眾僅百八十人,中共組織工農革命運動,群眾動不動就是幾千幾萬甚至是幾十萬人,其勢不可侮。”據此可知,孫中山意在
A.借助中共力量改組國民黨 B.推動北伐戰爭順利進行
C.總結國民革命的失敗教訓 D.探索中國革命的新道路
【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信息,1923年,孫中山意識到了國民黨內部一些人自高自大,瞧不起共產黨,而他看到了中國共產黨在發動人民群眾上的巨大力量,同他們搞革命僅策動群眾僅百八十人,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明孫中山想以此借助中共力量,來達到改組國名黨的作用,A項正確;北伐是1926年才開始的,排除B項;國民革命運動此時還未進行,排除C項;孫中山的目的不是探索中國革命的新道路,排除D項。
12.[河北2022模擬(四)]如圖是1926年《中國農民》第3期的封面——《快樂的聚宴呵》。畫面上是帝國主義者、田主、官僚、買辦、土豪等圍坐一桌,宴席上擺的是“農工血肉”和“佃農”。這一作品
A.注重號召農民響應革命發展 B.以夸張手法諷刺社會丑惡場景
C.說明國民政府重在發動農民 D.體現宣傳革命思想的全新形式
【答案】A
【詳解】根據漫畫及文字解說,結合1926年國民大革命的形勢,可以看出這一漫畫的刊登,就是為了針砭時弊和進行政治宣傳,號召農民進行運動以促進大革命的發展,A項正確;1926年,中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這一漫畫充分反映這一“人吃人”的丑惡社會場景,但是是以寫實的手法,并非夸張的手法,排除B項;在國民大革命時期注重發動和領導農民進行革命不是國民政府和國民黨,排除C項;利用漫畫宣傳革命思想這一形式在20世紀初就已出現,排除D項。
13.[山東日照2022三模]1923年中共三大指出“工人階級尚未強大起來,自然不能發生一個強大的共產黨------一個大群眾的黨”。1925年中共四大決定在全國范圍內發展和建立黨的組織,黨的基層組織由黨小組改為黨支部,有3人以上即可組織支部,同時簡化入黨程序,積極吸收工人、貧農和一般革命分子入黨。這一變化表明中國共產黨
A.認識到工農聯盟的重要性 B.致力于發展革命統一戰線
C.著手探索農村革命的道路 D.適應國民革命運動的發展
【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1923年中共三大只是認識到了黨發展的不足,但到了1925年中共四大決定采取具體措施來完善黨組織的發展,擴大了黨的規模和影響力,適應了國民革命的發展,D項正確;材料中共產黨的措施并不突出是針對農民的,排除A項;材料體現了共產黨自身的發展,沒有體現黨要團結一切革命進步的力量,排除B項;1927年國民革命失敗后,共產黨才著手探索農村革命的道路,排除C項。
14.[河北石家莊2022三模]1924年,國民黨開始重視民眾運動,廣東成為全國農民運動中心。1926年底到1927年上半年,湖南、湖北農民運動迅猛發展,而廣東農民運動卻停滯不前。這一現象說明
A.兩湖地區土地革命迅速發展 B.革命政權的群眾基礎得以擴大
C.農民運動推動了國民大革命 D.革命形勢的發展影響農民運動
【答案】D
【詳解】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伐戰爭進行到湖南、湖北,這些地方的農民運動就發展迅速,體現的是革命形勢對農民運動的影響,D項正確;土地革命是我黨在根據地進行的政策,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革命政權的基礎,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國民大革命對農民運動的影響,排除C項。
15.[湖北2022聯考]毛澤東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寫道:“中國的幾萬萬農民將沖決一切束縛他們的羅網,朝著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國主義、軍閥、貪官污吏、土豪劣紳,都將被他們葬入墳墓。一切革命的黨派、革命的同志,都將在他們面前受他們的檢驗而決定棄取。”這一論述
A.沖破了蘇俄革命道路的羈絆 B.旨在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C.開辟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 D.有利于農村革命運動的發展
【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中國的幾萬萬農民將沖決一切束縛他們的羅網,朝著解放的路上迅跑”可知,毛澤東認識到了農民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有利于促進農村革命運動的發展,故D項正確;材料中未涉及對蘇俄道路的改變,故A項錯誤;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于1927年10月,故B項錯誤;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這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正確的道路,故C項錯誤。
16.[湖南2022考前沖刺]1926年8月,瞿秋白在《國民革命之農民問題》中指出,解決農民問題需要在實現“耕地農有”的基礎上,把農民組織起來成立自己的武裝,建立農民政權。瞿秋白的這一思想
A.符合大革命時期中共的主張 B.推動了土地革命的順利開展
C.激發了農民階級的革命斗爭意識 D.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重要意義
【答案】D
【詳解】馬克思主義是工業社會下的產物,只有跟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才能推動中國革命的發展。瞿秋白的這一思想就是在中國的特殊背景下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D項正確;大革命時期中共并不主張建立武裝力量,排除A項;1926年還沒有進入土地革命時期,排除B項;這一思想在當時并沒有得到實踐,也沒有激發農民的革命斗爭意識,排除C項。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山县| 喜德县| 临颍县| 广西| 莎车县| 深圳市| 内乡县| 荆门市| 小金县| 万山特区| 田东县| 安康市| 高安市| 绥中县| 伊金霍洛旗| 宁津县| 彩票| 淮滨县| 沧源| 五寨县| 黎川县| 昭觉县| 牙克石市| 中牟县| 宜阳县| 江北区| 收藏| 外汇| 台中市| 宣威市| 达州市| 应城市| 普宁市| 嵊州市| 关岭| 新民市| 双鸭山市| 黄梅县| 惠水县| 栾城县| 锡林郭勒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