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 導學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 導學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單元概述
隋朝建立后,統一南北,結束了長時間政權分立的局面。隋朝開通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創立了科舉制,對后世有深遠影響。繼起的唐朝,前朝政治開明,經濟發展,在民族關系、對外交流、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樹,呈現出繁榮、富強的盛唐景象,成為當時世界上具有影響力的強大國家。但唐中期安史之亂后,唐朝由盛轉衰。至唐末五代,中國再次陷于割據勢力膨脹、社會動蕩不安的局面。
◆時間軸概覽
第1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
◆課程標準
  知道隋朝的統一;了解科舉取士制度的創建和大運河的開通;知道隋朝滅亡的原因。
◆知識梳練
一、隋的統一
1.建立:581年, 楊堅 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以 長安 為都城, 楊堅 就是隋文帝。
2.統一: 589 年,隋文帝滅掉陳朝,統一全國。
3.影響:隋的統一,結束了 長期分裂 的局面,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大趨勢。
4.鞏固:
(1)措施:①經濟上,編訂 戶籍 ,統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上,加強 中央集權 ,提高行政效率。
(2)影響: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使 人口數量 和墾田面積大幅度增長,隋朝成為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的王朝。
二、開通大運河
1.目的:為了加強 南北交通 ,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
2.時間: 隋煬帝 征發幾百萬人,從605年起,陸續開鑿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
3.概況:(1)三點:北抵 涿郡 (今北京),南至 余杭 (今杭州),中心是 洛陽 。
(2)四段:從北至南依次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3)五河: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4)地位:全長 2700 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4.影響: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 南北地區 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
三、開創科舉取士制度
1.創立:
(1)背景:魏晉以來,官員多從 世家大族 的子弟中選拔。
(2)創立: 隋文帝 即位后,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
(3)確立:隋煬帝時, 進士科 的創立,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
2.影響: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 選官 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同時也推動了 教育 的發展。科舉制成為歷朝 選拔官吏 的主要制度,一直維持了約1300年。
四、隋朝的滅亡
1.背景:
(1) 隋煬帝 在位期間,營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屢次發動戰爭,致使民不聊生,社會矛盾激化。
(2)在起義軍的打擊下,隋朝的統治面臨瓦解。
2.滅亡: 618 年,隋煬帝在江都被叛軍殺死,隋朝隨之滅亡。
◆難易解讀
1.評價隋朝大運河:
(1)積極影響:大運河貫通了南北交通,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
(2)消極影響:大運河的開鑿耗費了大量人力和財力,加重了人民負擔,激化了社會矛盾,是導致隋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2.秦朝和隋朝的相似之處:
(1)都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完成了全國統一。秦朝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分裂割據局面;隋朝結束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割據局面。
(2)都創立了對后世有重大影響的制度。秦朝創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隋朝創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度。
(3)都修建了偉大工程。秦朝修筑長城、靈渠;隋朝開鑿大運河。
(4)都是歷史上短命的王朝,都歷經二世而亡。
(5)都起了承上啟下的歷史作用。秦朝為西漢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隋朝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現創造了條件。
3.科舉制誕生于隋朝,隋煬帝設置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度的正式確立。科舉制完善于唐朝。
◆難易解讀
1.題型:文字材料情境型。
2.技巧點撥:(1)通過閱讀題干,確定歷史現象所涉及的歷史背景。
(2)根據題干情境,關聯相關歷史現象或歷史階段特征。
(3)分析各個備選項的內涵及其與題干情境的關系,運用歷史本質、歷史發展規律進行判斷和選擇。
3.例題:隋朝宰相楊尚希上表建議合郡為州,曰:“竊見當今郡縣,倍多于古。或地無百里,數縣立置。或戶不滿千,二郡分領。……今存要去閑,并小為大,國家則不虧粟帛,選舉則易得賢才。”由此可知他建議合郡為州的目的主要是(  )                                    
A.削弱地方,集權中央      B.加強地方,抵御外侮
C.精簡機構,節約開支      D.強化皇權,削弱相權
解析:根據“當今郡縣,倍多于古,或地無百里,數縣并置”可知,隋朝郡縣數量過多,根據“存要去閑,并小為大,國家則不虧粟帛,選舉則易得賢才”可知,合并郡縣為州則可以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故選A。
◆課時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自西晉滅亡后,“天下喪亂,四海不一”。長時期的分裂割據使得“戰爭相尋”“書軌不同,生人涂炭”。隋朝僅用數月滅陳,成功結束紛亂近400年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據此判斷隋朝統一的有利因素是(C)
A.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B.南北經濟差距縮小 C.廣大人民向往統一       D.南方陳朝統治腐朽
〔解析:題干材料反映了自西晉滅亡后天下割據戰亂、人民生活困苦的情形。而隋朝短短幾個月就滅陳朝,統一了全國,由此可見其有利因素是廣大人民向往統一,故選C〕
2.國家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589年,結束三國兩晉南北朝以來長期割據分裂的局面,使國家重新統一的皇帝是(C)
A.漢武帝      B.光武帝     C.隋文帝     D.隋煬帝
3.秦、隋兩代均“二世而亡”,存在的時間很短,但是都進行了重大的制度創新。下列能證明這一觀點的是(A)
A.皇帝制度 科舉制      B.郡縣制 行省制 C.獨尊儒術 科舉制      D.都江堰 大運河
4.根據題4圖,唐朝的一位商人販運一批物品走水路從余杭到洛陽,他的船依次經過運河哪幾段(A)
題4圖
A.江南河—邗溝—通濟渠 B.江南河—通濟渠—邗溝
C.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D.通濟渠—江南河—邗溝
5.“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詩中的“此河”開通最重要的意義是(A)
A.加強南北經濟交流 B.結束南北分裂局面 C.促進沿岸商業發展 D.灌溉沿岸大片良田
6.孟郊的《登科后》寫道:“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該詩體現了(B)
A.分封制度的血緣和等級特點      B.科舉制度的公平和機會均等
C.君主專制的首創和集權特點      D.焚書坑儒的腐朽和文化專制
〔解析:由題干的關鍵信息“登科后”及其詩句內容,聯想所學知識可知,科舉制不重家世門第,選拔標準是考試成績,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故選B〕
7.威爾·杜蘭特在《世界文明史》里寫道:“中國的科舉取士沒有操縱的提名,沒有偽君子卑鄙的爭奪……沒有混戰或腐化的選舉,沒有僅憑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現象……”威爾·杜蘭特主要是贊揚了中國科舉制度的(D)
A.自由性  B.廣泛性     C.民主性     D.公正性
〔解析:根據題干材料“五個沒有”中可以看出,材料的核心是體現科舉選官制度的公平和公正性。故選D〕
8.隋文帝末年,國家儲備的物資和糧食可以供應全國五六十年,但是,隋朝統治卻沒能持續這么長時間,其主要原因是(A)
A.隋煬帝統治殘暴         B.隋文帝不問政事
C.統治集團的內訌          D.遼東地區不穩定
9.《舊唐書·李密傳》中這樣描述隋末的社會狀況:“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棄于匡床,萬戶則城郭空虛,千里則煙火斷滅。”此材料表明(D)
A.西漢末年農民起義頻繁     
B.三國時期的戰亂不斷
C.隋朝末年自然災害嚴重       
D.隋朝末年的民不聊生
10.用曇花來形容隋王朝,一下子就抓住了隋朝的基本特征。這個統一中國不足30年的王朝,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起到了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隋朝的基本特征是(C)
A.經濟發展 B.二世而亡
C.短暫繁榮  D.節儉盛行
二、綜合題
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1分)
  材料一 (隋開皇)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
——《貞觀政要》
  材料二 煬帝此舉,為其國促數年之祚(國運),而后世開萬世之利,可謂不仁而有功者矣。
——明人《谷山筆麈》
  材料三 煬帝遂恣荒淫。登極之初,即建洛陽,每月役丁二百萬人。導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達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婦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杜佑《通典·歷代盛衰戶口》
(1)材料一說明隋朝時經濟的特點是怎樣的,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是什么?(4分)
特點:隋朝經濟繁榮。(1分)原因:①隋文帝勵精圖治,他在位時,改革制度,發展生產。②注重吏治,國家出現統一安定的局面。③人民負擔較輕,社會經濟繁榮。〔3分,一點1分〕 
(2)材料二評價的對象是什么?評價者持什么態度?(3分)
對象:隋朝大運河。(1分)態度:肯定大運河的作用。(2分) 
(3)材料三中列舉了哪些征發農民的史實?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隋朝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史實:建都、開渠。(2分)根本原因:隋煬帝的殘暴統治。(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山市| 通海县| 大洼县| 台安县| 卓尼县| 荃湾区| 襄汾县| 林芝县| 贵阳市| 平和县| 磐石市| 信宜市| 道真| 义马市| 察哈| 柳河县| 冕宁县| 平安县| 娄烦县| 郸城县| 石首市| 黔江区| 新宁县| 铜鼓县| 六安市| 长泰县| 饶河县| 汽车| 砚山县| 梅州市| 广昌县| 山西省| 昭觉县| 河曲县| 修武县| 柳州市| 凤庆县| 田东县| 仁怀市| 汨罗市| 石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