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高中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上)》同步學案(時空坐標+知識梳理+重難突破+模擬測試)第24課 全民族浴血奮戰 與抗日戰爭的勝利(一) 學 生 版【時空坐標 】【知識梳理】 一、局部抗戰1.五次會戰① 會戰:粉碎了日軍“三個月亡華”的狂妄企圖。最后,日軍占領上海。②忻口會戰:八路軍參加忻口會戰,取得 大捷。③徐州會戰:中國軍隊取得 大捷,這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勝利。④武漢會戰:是抗戰以來規模 的一次戰役。⑤長沙會戰:最終取得勝利,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军c撥】太原會戰屬于正面戰場的抗戰。八路軍參加了忻口會戰,并取得了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平型關大捷。太原會戰是國共合作抗日的典范。2.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1)背景:抗戰開始以來,國內存在“中國必亡論”和“中國速勝論”(2)內容:總結抗戰開始以來的戰爭形勢,科學論證了中國必須通過持久作戰贏得對日作戰最后勝利的戰略指導理論。(3)意義: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3..抗戰期間的西遷(1)背景:中國的經濟實力、軍事能力與技術水平遠落后于日本,難以抵擋日軍,但人民的抗敵意志高昂(2)表現①工業內遷:東部沿海工業大規模向 大后方遷移.。②高校西遷:華北、華東各名校師生長途取涉,遷到西南、西北大后方。(3)影響: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信心,為抗戰勝利打下物質和精神基礎。二、敵后戰場的抗戰 建立了多個鞏固的敵后抗日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表現晉察冀、晉冀豫、 、陜甘寧等戰法 戰、地雷戰、麻雀戰、夜襲戰等意義戰略上配合了正面戰場作戰,牽制了在華日軍一半以上的兵力。發動了“ ”,打破了日軍的“囚籠政策”。(1)時間:1940年下半年(2)背景:日軍圖謀以“因籠政策”消滅敵后根據地。(3)戰果:八路軍發動大規模的以破襲日軍華北交通線為主的進攻,參戰部隊最終達到105個團、20余萬人,傷日、偽軍2萬多人。(4)意義:打破了日軍“囚籠”。3.堅持團結抗戰(1)背景:國民黨消極抗戰,反共傾向日益增長。(2)表現:1941年1月,國民黨頑固派制造了震驚中外的“ ”。(3)對策: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團結、進步的方針,一面從政治上堅決打退國民黨的反共高潮,一面堅持艱苦的敵后抗日游擊戰爭。4.加強根據地建設【點撥】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作戰方式和路線截然不同:正面戰場單純依靠政府和軍隊,進行以陣地防御為主的正規戰;敵后戰場動員全民族一切力量,開展廣泛的游擊戰爭。三、東方主戰場 1.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1941年6月22日, 戰爭爆發。(2)1941年12月7日, 戰爭爆發?!军c撥】 太平洋戰爭 ( https: / / www. / s wd=%E5%A4%AA%E5%B9%B3%E6%B4%8B%E6%88%98%E4%BA%89&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_blank )爆發后,美國對日宣戰,這是戰爭規模繼蘇德戰爭 ( https: / / www. / s wd=%E8%8B%8F%E5%BE%B7%E6%88%98%E4%BA%89&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_blank )開始后的進一步擴大,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 ( https: / / www. / s wd=%E7%AC%AC%E4%BA%8C%E6%AC%A1%E4%B8%96%E7%95%8C%E5%A4%A7%E6%88%98&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_blank )達到了真正的世界規模。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的標志是太平洋戰爭爆發。(3)1942年1月1日,26個同盟國家在華盛頓簽署《 》,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军c撥】 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后,中國戰場是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4)1942年,中國遠征軍 作戰,救援在日軍追擊下倉皇撤退的英軍,戰績名揚海外。(5)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國政府首腦在埃及開羅舉行會議,通過了《 》,決定了對日作戰以及戰后處分日本的基本策略,規定日本所竊取的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地區、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6)1943年,通過談判,中國與美、英達成協議,廢除不平等條約,取消在華特權,訂立新的條約;接著又與10余個西方國家廢除舊約。2.中國戰場的貢獻——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1)中國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所抗擊的日軍兵力,遠遠超過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投入的兵力總和。(2)中國戰場協助和配合了盟軍作戰,給予盟軍以戰略上和資源、情報上的重大支持(3)中國積極倡導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實際上參與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謀劃和指揮。四、抗日戰爭的勝利 1.背景:中共七大召開(1)目的:為了系統的總結中國革命的基本經驗,為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建設新中國做準備。(2)內容:①提出黨的最終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 的中國。②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③選舉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委員會。(3)意義:中共七大使全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2.標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 投降,9月2日正式簽署投降書。3.意義:①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經了民族磨難與犧牲,經過全民族英勇、頑強的奮斗贏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②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 勝利,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使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③這一偉大勝利,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點撥】全民族抗戰并不單指國共兩黨合作,而是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抗日團體、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和海外僑胞共同參加的抗戰行為。 【圖解】《論持久戰》【比較】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敵后戰場正面戰場領導中國共產黨國民政府方式獨立自主的游擊戰陣地防御的陣地戰路線全面抗戰路線片面抗戰路線地位相持階段后逐漸成為主戰場在防御階段是主戰場【圖解】兩個抗戰戰場的關系【釋義】革命根據地與敵后抗日根據地革命根據地是1927—1937年間中國共產黨控制下的地區。主要分布在南方;敵后抗日根據地是1937—1945年間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控制下的地區。主要分布在北方?!緢D解】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創造的一種革命精神。主要內容包括: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本質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圖解】偉大的抗戰精神偉大的抗戰精神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8A%97%E6%88%98%E7%B2%BE%E7%A5%9E" \t "_blank ),是一種偉大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愛國主義在抗日戰爭中的錘煉和升華。這種精神,來自中華兒女內心深處對祖國的無比熱愛。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圖解】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中國遠征軍是抗日戰爭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8A%97%E6%97%A5%E6%88%98%E4%BA%89 / 128498" \t "_blank )時期中國 (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8%AD%E5%9B%BD / 1122445" \t "_blank )入緬對日作戰部隊,亦稱“中國赴緬遠征軍”。遠征軍受盟軍中國戰區 (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8%AD%E5%9B%BD%E6%88%98%E5%8C%BA" \t "_blank )參謀長史迪威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F%B2%E8%BF%AA%E5%A8%81" \t "_blank )中將和羅卓英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BD%97%E5%8D%93%E8%8B%B1 / 8493506" \t "_blank )司令長官指揮。中國遠征軍是中國與盟國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9B%9F%E5%9B%BD" \t "_blank )直接進行軍事合作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6%9B%E4%BA%8B%E5%90%88%E4%BD%9C" \t "_blank )的典范,也是甲午戰爭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94%B2%E5%8D%88%E6%88%98%E4%BA%89" \t "_blank )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收復滇西失地8.3萬平方公里,殲滅日軍4.9萬余人。中國傷亡官兵約6.7萬人。【圖解】日本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14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21日今井武夫飛抵芷江請降。9月2日上午9時,在停泊于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舉行向同盟國投降的簽降儀式。9月9日上午,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中國首都南京中央軍校大禮堂舉行?!厩捎洃洝咳媪私饪谷諔馉?br/>【重難突破】重點1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特點(1)全民性:以國共合作為基礎,包括了全國各階級、各民族的一場民族戰爭。(2)雙重性:從斗爭性質來看,既是反法西斯戰爭,又是民族解放戰爭。(3)兩個戰場、兩條路線并存:兩個戰場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貫穿始終。(4)中共是中流砥柱:由中國共產黨倡導并形成的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制訂并貫徹了全面抗戰路線持久抗戰的方針,決定性的消耗了日軍的力量。以斗爭求團結,始終高舉抗日大旗,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存在。(5)以弱勝強:是中國人民近百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帝斗爭的完全勝利。(6)持久性??谷諔馉幗洑v了長達14年持久性反侵略戰爭,是所有反法西斯戰場戰爭時間持續最長的國家。(7)國際性: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典例1[湖南衡陽2022模擬]圖1、圖2是來源于抗戰時期兩次重大戰役的著名歷史照片。其背后的事件反映了A.局部抗戰到全民族抗戰的轉變 B.抗戰的主戰場發生了明顯變化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逐步建立 D.抗戰由戰略防御轉向戰略反攻【答案】B【詳解】圖1是臺兒莊戰役,處于抗戰防御階段,正面戰場是主戰場,而圖2對應的是百團大戰,處于相持階段,敵后戰場是主戰場,B項正確;兩圖對應的都是全面抗戰時期,排除A項;兩圖所處的時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已經建立,排除C項;兩圖都在反攻階段之前,排除D項。重點2 全民族抗戰的具體表現1.旗幟: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2.地域:真正的全國抗戰,前線是軍民抗日,后方是全國救亡。3.參戰:工農兵學商各界、各族人民、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和海外僑胞共同參加。4.團結:國共兩黨以民族存亡為重,結束分裂對抗,求同存異,在抗日的基礎上團結一致,集中力量爭取民族解放戰爭的勝利。5.合作:全國軍隊,包括國民黨軍隊和共產黨軍隊,主力軍和游擊隊,一致抗日,形成了既統一又獨立的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兩者相互配合,共同抗日。6.基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是抗日戰爭有了雄厚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典例2[天津部分區2022二模]近代中國人民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一名革命者賦詩曰:“誓志為國不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兒豈是全都好,女子緣何分外差?一世忠貞興故國,滿腔熱血沃中華。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這首詩反映了A.北洋軍閥基本被推翻 B.全民族人民的團結抗戰C.國共兩黨的戰略決戰 D.民主革命新道路的開辟【答案】B【詳解】根據“誓志為國不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兒豈是全都好,女子緣何分外差?一世忠貞興故國,滿腔熱血沃中華。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可得出反映出在民族危機之下,全民族團結抗戰,民族意識空前高漲,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抗戰,而不是國民革命,也不是國共內戰,排除AC項;材料與民主革命新道路無關,排除D項。重點3 甲午中日戰爭和抗日戰爭不同結局的原因比較①戰爭領導:甲午戰爭時,清政府腐敗無能,慈禧太后置民族和國家的安危于不顧;抗日戰爭中,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分別開辟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共同對敵。 ②民眾動員:甲午戰爭中,清政府壓制民眾的抗日熱情;抗戰時期,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 ③戰略戰術:甲午戰爭中,李鴻章采取避戰自保、消極應戰的方針,導致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抗日戰爭中,兩大戰場互相配合,中共制定了持久抗戰的方針,并把游擊戰爭提高到戰略地位,最后贏得了勝利。④國際環境:甲午戰爭時,西方列強綏靖政策,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無恐;抗日戰爭時期,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形成,中國抗戰得到了蘇、美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典例3[河南信陽2022模擬]下圖為發表于1941年名為《抗戰歌謠》的宣傳畫,畫中文字為“江豆花,菀豆藤,要我逃難萬不能,連個家鄉保不住,還算什么中國人”。該作品反映了當時A.敵后戰場逐漸成為抗戰主戰場 B.中國人民抗戰到底的堅定決心C.輿論宣傳左右人們的抗戰情緒 D.中日矛盾開始上升為主要矛盾【答案】B【詳解】據材斜可知,宣傳畫名為《抗戰歌謠》,宣傳畫右側歌謠為“要我逃難萬不能……還算什么中國人”,再結合宣傳畫中一人身穿軍裝的情形,可知當時人們積極參軍抗戰,B項正確;宣傳畫中沒有強調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后戰場,排除A項;輿論宣傳有利于激發人們的抗戰情緒,但不能左右人們的情緒,排除C項;華北事變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宣傳畫發表于1941年,時間不符,排除D項。【模擬測試】1.[清華大學中學生標準學術能力2022診斷]1936年,上海漫畫家們舉辦了第一次全國性的漫畫展覽,并于1937年春成立中華全國漫畫作家協會。下圖是他們創作的兩幅關于抗戰的宣傳漫畫。這些漫畫A.反映了侵略者厭戰狀態 B.意在激發國人抗戰斗志C.有力地抨擊了亡國論者 D.印證了持久抗戰合理性2.[湖北2022考前押題密卷]1938年,抗日救亡漫畫宣傳隊在武漢創辦了《抗戰漫畫》半月刊?!犊箲鹇嫛吩谖錆h出版了12期,武漢失守后,在重慶又出版了3期,后來由于經費困難終止了出版。如圖所示是刊發于《抗戰漫畫》第8期的一幅漫畫《反攻》。對該漫畫解讀正確的是A.中國軍隊進人局部反攻作戰 B.日軍逐漸喪失在華作戰優勢C.正面戰場取得一次較大勝利 D.八路軍在敵后大量消滅日軍3.[浙江寧波2022考前]“會戰開始前,中國方面及時發現了日軍企圖,正確判斷了日軍進攻方向,采取了相應的部署準備。在平漢路武勝關、廣水段先發制敵,襲擾日軍后方,威脅武漢,對日軍進行戰役偵察,破壞其企圖……會戰結束后,日軍認為確保對該城的占領,可給重慶蔣政權以更大的威脅,這有利于推進政治謀略,從而也就有利于及早解決中國問題,戰略價值極大?!边@次會戰A.取得了全面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B.使中國的抗日戰爭進入了相持階段C.取得了抗戰以來正面戰場的最大勝利D.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壯烈殉國4.[河南頂級名校2022聯考]1939年1月,毛澤東在為《八路軍軍政雜志》撰寫《發刊詞》時明確肯定:“八路軍的這些成績從何而來?由于上級領導的正確,由于指戰員的英勇,由于人民的擁護,由于友軍的協助,這四者是八路軍所以獲得成績的原因。其中友軍的協助是明顯的……”據此可知,毛澤東A.強調了國共兩黨在抗戰初期已經實現全方位合作B.肯定了國民黨正面抵抗客觀上支持中共敵后戰場C.認為抗日戰爭初期的敵后戰場是抗戰主戰場D.旨在突出國際社會對中國抗日戰爭做出卓越貢獻5.[遼寧2022模擬]徐州會戰開始后,八路軍各部對于配合魯南的正面作戰貢獻了相當大的力量。武漢會戰期間,八路軍主動出擊,進行大小戰斗約千次,斃敵二萬余人,使日軍不能抽調更多的兵力用于華中方面。在華中,新四軍的作戰對國民黨第三戰區的正面作戰,也起了相當大的配合作用。據此可知,這一時期A.抗日戰爭轉入相持階段 B.敵后戰場已成主要戰場C.國共合作抗日戰績斐然 D.敵后戰場作用不可忽視6.[重慶2022聯考(二)]《邊區政報》是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編輯出版的政府公報,于1941年11月15日創刊,每月一期,遇政事繁多,改出半月刊。如圖為其第二十四期目次。由此可見《邊區政報》A.彰顯了敵后戰場的巨大作用 B.密切了國共兩黨的關系C.體現了革命統一戰線的鞏固 D.引導了社會輿論的方向7.[山西呂梁2022三模]抗戰時期,陜甘寧邊區在政治上建立民主政治,實行普選;在經濟上積極恢復發展生產;在文化教育上開展文化運動,創辦多所學校,實行國防教育,還發行了《新中華報》(后改為《解放日報》)《團結》《祖國呼聲》等。陜甘寧邊區的這些做法旨在A.反擊國民黨政府的一黨專制 B.推動革命統一戰線的形成C.鞏固并擴大全民族抗戰局面 D.堅持推廣井岡山革命道路8.[湖南202模擬(二)]下圖為中國抗戰時期兩次戰役形勢圖。據此判斷,這反映了A.局部抗戰向全民族抗戰的轉變 B.抗戰的主戰場發生根本變化C.抗戰由戰略防御轉向戰略反攻 D.中共堅持抗戰力量逐步壯大9.[廣東珠海2022四模]日本《朝日新聞》刊發電訊:“華北軍發表昭和十八年(1943年)年度綜合戰果,充分說明了過去以重慶軍為對手的華北軍,在今天已完全轉變為以掃共戰為中心的事實……敵大半為中共軍.……交戰回數一萬五千次,與中共軍的作戰占七成五。”這從側面反映當時A.抗日戰爭進入反攻階段 B.敵后戰場漸成抗戰中流砥柱C.國民黨軍隊已全部敗退 D.在華日軍試圖激化國共矛盾10.[遼寧沈陽2022三模]如圖是一部圖書的封面。它涉及的歷史事件A.有利于近代民族工業合理布局 B.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C.體現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為抗戰勝利奠定了精神基礎11.[湖北宜昌2022模擬]1941年12月23日,中英兩國在重慶簽訂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緬路協定》,事實上締結了中英軍事同盟。1942年3月,日軍大舉進犯緬甸,英軍兵敗如山倒,急向中國求援,國民政府根據《中英共同防御滇緬路協定》的基本精神,組建遠征軍,馳援緬甸。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的根本目的是( )A.承擔反法西斯主力軍的重任B.盡世界反法西斯盟國的義務C.盡力確保國際援華通道安全D.保衛中國西南大后方的安全符合史實,排除A項;B項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項;C項是目的,但不是根本目的,排除C項。12.[湖南湘西2022三模]如表為陜甘寧邊區景家溝1942年與1934年各階層負擔占收入百分比表。據表可知,這一時期年份 地主(%) 富農(%) 中農(%) 貧農(%) 平均(%)1934 55 53 44 35 431942 24.8 21 15 6 13A.國民黨政府的經濟封鎖被突破 B.中共的階級基礎進一步擴大C.土地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進步 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得到了貫徹13.[湖南2022終極押題]如圖是著名漫畫家蔡若虹的作品。該漫畫A.體現了國共兩黨政治分歧的消弭B.昭示了中國抗戰必將取得最后勝利C.反映了國人的民族意識開始覺醒D.旨在號召人民進行獨立自主的斗爭14.[內蒙古赤峰2022模擬]全面抗戰爆發后,國民政府于1940年開始控制鐵路調度權,并于1943年接管了滇越鐵路的滇段,事實上收回了全部路權。1946年,國民政府與法國簽訂了《中法關于中越關系之協定》,在法律層面收回了路權。對此解讀正確的是A.中國與歐美實現地位平等 B.抗戰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C.官僚資本迎來“發展春天” D.二戰使歐美國力迅速下降15.[天津2022考前押題密卷]閱讀下面關于中國遠征軍著名將領戴安瀾的文字記述,可以形成的結論是1942年1月,日軍進攻英國殖民地緬甸,企圖切斷滇緬公路。3月,戴安瀾師長率中國遠征軍的先遣部隊赴緬配合英軍對日作戰。4月,在東枝地區戰斗中,他親自乘坦克沖鋒,一舉克服重鎮。5月,戴安瀾在北撤途中遭日軍伏擊,身負重傷,隨后在緬北茅邦村殉國。A.中國戰場是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B.中國共產黨始終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C.全民族團結抗戰是抗戰勝利的根本保障 D.中國軍隊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貢獻16.[遼寧2022預測]下圖是日本設計師福田繁雄創作的《1945年的勝利》,該漫畫A.譴責美國對日本廣島和長崎的摧殘 B.凸顯了20世紀現代主義繪畫特色C.表達了對雅爾塔體系強權的不滿 D.諷刺侵略戰爭的結果是自取滅亡【模擬測試】答案與解析1.【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漫畫可知,上圖中國代表楓葉,日本代表蟲子,象征中國被日本蠶食,而下圖中國變成雄雞,日本變成蟲子,象征中國抗戰必將勝利,能夠激發國人抗戰的斗志,B項正確;日本并沒有厭戰,而且A項不是漫畫的目的,排除A項;材料沒有關于對亡國論者的抨擊,排除C項;材料和“持久抗戰”無關,排除D項。2.【答案】C【詳解】通過觀察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抗日救亡漫畫宣傳隊在1938年秋武漢失守前,于《抗戰漫畫》第8期上刊發的《反攻》中,宣傳日軍在“徐州”一帶,被中國軍隊打得狼狽不堪,反映的是徐州會戰中的臺兒莊戰役,該戰役是正面戰場取得的一次較大勝利,C項正確;直到1944年中國軍隊才進入局部反攻時期,排除A項;日軍逐漸喪失在華作戰優勢與武漢失守前的抗戰史實不符,排除B項;徐州會戰是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組織的會戰,排除D項。3.【答案】D【詳解】由材料“會戰結束后,日軍認為確保對該城的占領,可給重慶蔣政權以更大的威脅,”可知這場會戰是棗宜會戰,在棗宜會戰中,國民黨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殉國,D項正確;取得了全面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是平型關大捷,屬于太原會戰,排除A項;使中國的抗日戰爭進入了相持階段的是武漢會戰,排除B項;取得了抗戰以來正面戰場的最大勝利是臺兒莊戰役,屬于徐州會戰,排除C項。4.【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由于上級領導的正確,由于指戰員的英勇,由于人民的擁護,由于友軍的協助,這四者是八路軍所以獲得成績的原因。其中友軍的協助是明顯的”可分析出毛澤東肯定了友軍的協助,B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已經實現全方位合作,排除A項;材料沒有提到敵后戰場是抗戰主戰場,排除C項;材料沒有提到國際社會,排除D項。5.【答案】D【詳解】題干中主要強調的是抗日戰爭中敵后戰場對正面戰場的配合作用,D項正確;強調的是抗日戰爭中敵后戰場對正面戰場的配合作用,沒有體現抗日戰爭轉入相持階段,排除A項;B項與史實不符,材料中所述事件仍屬于防御階段,此時主戰場是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排除B項;C項不符合題干的主旨,題干主旨是敵后戰場對正面戰場的配合,排除C項。6.【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和圖片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邊區政報》介紹了邊區政府民主政治的建設情況,彰顯了敵后戰場的巨大作用,A項正確;從材料和圖片信息無法看出《邊區政報》密切了國共兩黨的關系,排除B項;革命統一戰線發生在國民革命時期,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邊區政報》對社會輿論產生影響,排除D項。7.【答案】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陜甘寧邊區采取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項措施,意在鞏固并擴大全民族抗戰局面,C項正確;A項表述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D兩項表述均不是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排除BD項。8.【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左圖是平型關大捷示意圖,中國取得抗戰以來的首次勝利;右圖是百團大戰示意圖,中共在敵后根據地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勢力,振奮了全國人民抗戰必勝的信心;故上面兩次戰役反映了中共堅持抗戰,力量逐步壯大,D項正確;左圖是平型關大捷,已經是全面抗戰,排除A項;兩幅圖示沒有體現抗戰的主戰場發生根本變化,排除B項;左圖是戰略防御階段,右圖是戰略相持階段,排除C項。9.【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3年,華北日軍不再“以重慶軍為對手”,“完全轉變為以掃共戰為中心”,“與中共軍的作戰占七成五”等,從側面反映出中共領導的敵后戰場逐漸成為了抗戰的中流砥柱,B項正確;1943年中國人民的抗戰尚未進入反攻,仍處于相持階段,排除A項;國民黨軍隊已全部“敗退”說法絕對,且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C項;華北日軍主要“對手”的變化不能說明其在試圖激化國共矛盾,D項排除。10.【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尋找西南聯大”和所學知識可知,該著作主要涉及高校內遷,為延續和保存教育文化命脈作了重大貢獻,為抗戰勝利奠定了精神基礎,D項正確;材料是高校內遷,不是民族工業布局,排除A項;高校內遷的作用,沒有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排除B項;高校內遷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無關,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時間是1942年,排除C項。11.【答案】D【詳解】根據“1942年3月,日軍大舉進犯緬甸,英軍兵敗如山倒,急向中國求援,國民政府根據《中英共同防御滇緬路協定》的基本精神,組建遠征軍,馳援緬甸?!笨傻贸鲋袊h征軍入緬作戰的根本目的是要保衛中國西南大后方的安全,防止日本切斷后方,D項正確;A項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B項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項;C項是目的,但不是根本目的,排除C項。12.【答案】D【詳解】從材料可得出,全面抗戰時期,陜甘寧邊區景家溝各階層的賦稅負擔都有所下降,這有利于緩和矛盾,團結一致抗戰,鞏固統一戰線,D項正確;當時國共合作,排除A項;材料不能說明階級基礎擴大,排除B項;當時沒有土地革命,排除C項。13.【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此畫中全民抗戰,及圖片中將高舉刺刀、手榴彈和拳頭憤怒吶喊的中國抗日軍民比作洶涌澎湃的巨浪,而頭上長角的日寇勢必被強大的巨浪所吞沒,反映了當時全國人民空前高漲的抗日熱情和爭取抗戰勝利的堅強決心和信心,指出了侵略者必敗,抗日軍民必勝的必然前景,B項正確;材料中雖隱含國共聯合抗日,但是兩黨政治分歧并未消弭,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畫面的左上角有一道閃電劃破黑暗的長空,象征著中華民族精神的覺醒,但不是開始覺醒,排除C項;作品反映不出人民獨立自主的斗爭,排除D項。14.【答案】B【詳解】由材料“國民政府于1940年開始控制鐵路調度權,并于1943年接管了滇越鐵路的滇段,事實上收回了全部路權。1946年,國民政府與法國簽訂了《中法關于中越關系之協定》,”可知這一時期中國能夠收回路權主要是因為抗戰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B項正確;材料沒有提中國與歐美的地位問題,排除A項;材料說的是國民政府,不是官僚資本,排除C項;二戰后美國成為世界上的最大債權國,因此,二戰使歐美國力迅速下降說法錯誤,排除D項。15.【答案】D【詳解】根據圖片內容可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派出遠征軍抗擊日軍,戴安瀾也壯烈殉國,這說明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貢獻,D項正確;材料內容僅體現了中國遠征軍的相關內容,不能說明中國戰場是東方主戰場,排除A項;材料內容不能體現中國共產黨的作用和中國抗戰勝利的根本保障,排除B、C項。16.【答案】D【詳解】漫畫是日本設計師創作的《1945年的勝利》,1945年是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戰敗之年,漫畫中射出的子彈飛回了自己的槍口,諷刺戰爭的結果是自取滅亡,警醒世人反對戰爭,珍愛和平,D項正確;美國向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雖發生在1945年,但漫畫中是子彈并非原子彈,排除A項;現代主義繪畫風格以夸張、扭曲、變形為特征,不符合本漫畫的風格,排除B項;雅爾塔體系中有對日本的制裁,但這并不是強權的體現,而是正義對邪惡的審判,所以漫畫無法表達是對強權的不滿,排除C項。(二)教 師 版【時空坐標 】【知識梳理】 一、局部抗戰1.五次會戰①淞滬會戰:粉碎了日軍“三個月亡華”的狂妄企圖。最后,日軍占領上海。②忻口會戰:八路軍參加忻口會戰,取得平型關大捷。③徐州會戰:中國軍隊取得臺兒莊大捷,這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勝利。④武漢會戰:是抗戰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⑤長沙會戰:最終取得勝利,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點撥】太原會戰屬于正面戰場的抗戰。八路軍參加了忻口會戰,并取得了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平型關大捷。太原會戰是國共合作抗日的典范。2.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1)背景:抗戰開始以來,國內存在“中國必亡論”和“中國速勝論”(2)內容:總結抗戰開始以來的戰爭形勢,科學論證了中國必須通過持久作戰贏得對日作戰最后勝利的戰略指導理論。(3)意義: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3..抗戰期間的西遷(1)背景:中國的經濟實力、軍事能力與技術水平遠落后于日本,難以抵擋日軍,但人民的抗敵意志高昂(2)表現①工業內遷:東部沿海工業大規模向西南大后方遷移.。②高校西遷:華北、華東各名校師生長途取涉,遷到西南、西北大后方。(3)影響: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信心,為抗戰勝利打下物質和精神基礎。二、敵后戰場的抗戰 建立了多個鞏固的敵后抗日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表現晉察冀、晉冀豫、冀魯豫、陜甘寧等戰法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夜襲戰等意義戰略上配合了正面戰場作戰,牽制了在華日軍一半以上的兵力。發動了“百團大戰”,打破了日軍的“囚籠政策”。(1)時間:1940年下半年(2)背景:日軍圖謀以“因籠政策”消滅敵后根據地。(3)戰果:八路軍發動大規模的以破襲日軍華北交通線為主的進攻,參戰部隊最終達到105個團、20余萬人,傷日、偽軍2萬多人。(4)意義:打破了日軍“囚籠”。3.堅持團結抗戰(1)背景:國民黨消極抗戰,反共傾向日益增長。(2)表現:1941年1月,國民黨頑固派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3)對策: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團結、進步的方針,一面從政治上堅決打退國民黨的反共高潮,一面堅持艱苦的敵后抗日游擊戰爭。4.加強根據地建設【點撥】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作戰方式和路線截然不同:正面戰場單純依靠政府和軍隊,進行以陣地防御為主的正規戰;敵后戰場動員全民族一切力量,開展廣泛的游擊戰爭。三、東方主戰場 1.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2)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军c撥】 太平洋戰爭 ( https: / / www. / s wd=%E5%A4%AA%E5%B9%B3%E6%B4%8B%E6%88%98%E4%BA%89&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_blank )爆發后,美國對日宣戰,這是戰爭規模繼蘇德戰爭 ( https: / / www. / s wd=%E8%8B%8F%E5%BE%B7%E6%88%98%E4%BA%89&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_blank )開始后的進一步擴大,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 ( https: / / www. / s wd=%E7%AC%AC%E4%BA%8C%E6%AC%A1%E4%B8%96%E7%95%8C%E5%A4%A7%E6%88%98&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_blank )達到了真正的世界規模。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的標志是太平洋戰爭爆發。(3)1942年1月1日,26個同盟國家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军c撥】 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后,中國戰場是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4)1942年,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救援在日軍追擊下倉皇撤退的英軍,戰績名揚海外。(5)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國政府首腦在埃及開羅舉行會議,通過了《開羅宣言》,決定了對日作戰以及戰后處分日本的基本策略,規定日本所竊取的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地區、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6)1943年,通過談判,中國與美、英達成協議,廢除不平等條約,取消在華特權,訂立新的條約;接著又與10余個西方國家廢除舊約。2.中國戰場的貢獻——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1)中國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所抗擊的日軍兵力,遠遠超過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投入的兵力總和。(2)中國戰場協助和配合了盟軍作戰,給予盟軍以戰略上和資源、情報上的重大支持(3)中國積極倡導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實際上參與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謀劃和指揮。四、抗日戰爭的勝利 1.背景:中共七大召開(1)目的:為了系統的總結中國革命的基本經驗,為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建設新中國做準備。(2)內容:①提出黨的最終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②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③選舉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委員會。(3)意義:中共七大使全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2.標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簽署投降書。3.意義:①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經了民族磨難與犧牲,經過全民族英勇、頑強的奮斗贏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②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使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③這一偉大勝利,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军c撥】全民族抗戰并不單指國共兩黨合作,而是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抗日團體、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和海外僑胞共同參加的抗戰行為。 【圖解】《論持久戰》【比較】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敵后戰場正面戰場領導中國共產黨國民政府方式獨立自主的游擊戰陣地防御的陣地戰路線全面抗戰路線片面抗戰路線地位相持階段后逐漸成為主戰場在防御階段是主戰場【圖解】兩個抗戰戰場的關系【釋義】革命根據地與敵后抗日根據地革命根據地是1927—1937年間中國共產黨控制下的地區。主要分布在南方;敵后抗日根據地是1937—1945年間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控制下的地區。主要分布在北方?!緢D解】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創造的一種革命精神。主要內容包括: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本質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圖解】偉大的抗戰精神偉大的抗戰精神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8A%97%E6%88%98%E7%B2%BE%E7%A5%9E" \t "_blank ),是一種偉大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愛國主義在抗日戰爭中的錘煉和升華。這種精神,來自中華兒女內心深處對祖國的無比熱愛。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圖解】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中國遠征軍是抗日戰爭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8A%97%E6%97%A5%E6%88%98%E4%BA%89 / 128498" \t "_blank )時期中國 (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8%AD%E5%9B%BD / 1122445" \t "_blank )入緬對日作戰部隊,亦稱“中國赴緬遠征軍”。遠征軍受盟軍中國戰區 (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8%AD%E5%9B%BD%E6%88%98%E5%8C%BA" \t "_blank )參謀長史迪威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F%B2%E8%BF%AA%E5%A8%81" \t "_blank )中將和羅卓英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BD%97%E5%8D%93%E8%8B%B1 / 8493506" \t "_blank )司令長官指揮。中國遠征軍是中國與盟國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9B%9F%E5%9B%BD" \t "_blank )直接進行軍事合作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6%9B%E4%BA%8B%E5%90%88%E4%BD%9C" \t "_blank )的典范,也是甲午戰爭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94%B2%E5%8D%88%E6%88%98%E4%BA%89" \t "_blank )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收復滇西失地8.3萬平方公里,殲滅日軍4.9萬余人。中國傷亡官兵約6.7萬人。【圖解】日本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14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21日今井武夫飛抵芷江請降。9月2日上午9時,在停泊于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舉行向同盟國投降的簽降儀式。9月9日上午,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中國首都南京中央軍校大禮堂舉行?!厩捎洃洝咳媪私饪谷諔馉?br/>【重難突破】重點1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特點(1)全民性:以國共合作為基礎,包括了全國各階級、各民族的一場民族戰爭。(2)雙重性:從斗爭性質來看,既是反法西斯戰爭,又是民族解放戰爭。(3)兩個戰場、兩條路線并存:兩個戰場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貫穿始終。(4)中共是中流砥柱:由中國共產黨倡導并形成的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制訂并貫徹了全面抗戰路線持久抗戰的方針,決定性的消耗了日軍的力量。以斗爭求團結,始終高舉抗日大旗,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存在。(5)以弱勝強:是中國人民近百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帝斗爭的完全勝利。(6)持久性??谷諔馉幗洑v了長達14年持久性反侵略戰爭,是所有反法西斯戰場戰爭時間持續最長的國家。(7)國際性: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典例1[湖南衡陽2022模擬]圖1、圖2是來源于抗戰時期兩次重大戰役的著名歷史照片。其背后的事件反映了A.局部抗戰到全民族抗戰的轉變 B.抗戰的主戰場發生了明顯變化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逐步建立 D.抗戰由戰略防御轉向戰略反攻【答案】B【詳解】圖1是臺兒莊戰役,處于抗戰防御階段,正面戰場是主戰場,而圖2對應的是百團大戰,處于相持階段,敵后戰場是主戰場,B項正確;兩圖對應的都是全面抗戰時期,排除A項;兩圖所處的時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已經建立,排除C項;兩圖都在反攻階段之前,排除D項。重點2 全民族抗戰的具體表現1.旗幟: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2.地域:真正的全國抗戰,前線是軍民抗日,后方是全國救亡。3.參戰:工農兵學商各界、各族人民、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和海外僑胞共同參加。4.團結:國共兩黨以民族存亡為重,結束分裂對抗,求同存異,在抗日的基礎上團結一致,集中力量爭取民族解放戰爭的勝利。5.合作:全國軍隊,包括國民黨軍隊和共產黨軍隊,主力軍和游擊隊,一致抗日,形成了既統一又獨立的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兩者相互配合,共同抗日。6.基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是抗日戰爭有了雄厚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典例2[天津部分區2022二模]近代中國人民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一名革命者賦詩曰:“誓志為國不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兒豈是全都好,女子緣何分外差?一世忠貞興故國,滿腔熱血沃中華。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這首詩反映了A.北洋軍閥基本被推翻 B.全民族人民的團結抗戰C.國共兩黨的戰略決戰 D.民主革命新道路的開辟【答案】B【詳解】根據“誓志為國不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兒豈是全都好,女子緣何分外差?一世忠貞興故國,滿腔熱血沃中華。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可得出反映出在民族危機之下,全民族團結抗戰,民族意識空前高漲,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抗戰,而不是國民革命,也不是國共內戰,排除AC項;材料與民主革命新道路無關,排除D項。重點3 甲午中日戰爭和抗日戰爭不同結局的原因比較①戰爭領導:甲午戰爭時,清政府腐敗無能,慈禧太后置民族和國家的安危于不顧;抗日戰爭中,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分別開辟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共同對敵。 ②民眾動員:甲午戰爭中,清政府壓制民眾的抗日熱情;抗戰時期,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 ③戰略戰術:甲午戰爭中,李鴻章采取避戰自保、消極應戰的方針,導致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抗日戰爭中,兩大戰場互相配合,中共制定了持久抗戰的方針,并把游擊戰爭提高到戰略地位,最后贏得了勝利。④國際環境:甲午戰爭時,西方列強綏靖政策,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無恐;抗日戰爭時期,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形成,中國抗戰得到了蘇、美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典例3[河南信陽2022模擬]下圖為發表于1941年名為《抗戰歌謠》的宣傳畫,畫中文字為“江豆花,菀豆藤,要我逃難萬不能,連個家鄉保不住,還算什么中國人”。該作品反映了當時A.敵后戰場逐漸成為抗戰主戰場 B.中國人民抗戰到底的堅定決心C.輿論宣傳左右人們的抗戰情緒 D.中日矛盾開始上升為主要矛盾【答案】B【詳解】據材斜可知,宣傳畫名為《抗戰歌謠》,宣傳畫右側歌謠為“要我逃難萬不能……還算什么中國人”,再結合宣傳畫中一人身穿軍裝的情形,可知當時人們積極參軍抗戰,B項正確;宣傳畫中沒有強調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后戰場,排除A項;輿論宣傳有利于激發人們的抗戰情緒,但不能左右人們的情緒,排除C項;華北事變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宣傳畫發表于1941年,時間不符,排除D項。【模擬測試】1.[清華大學中學生標準學術能力2022診斷]1936年,上海漫畫家們舉辦了第一次全國性的漫畫展覽,并于1937年春成立中華全國漫畫作家協會。下圖是他們創作的兩幅關于抗戰的宣傳漫畫。這些漫畫A.反映了侵略者厭戰狀態 B.意在激發國人抗戰斗志C.有力地抨擊了亡國論者 D.印證了持久抗戰合理性【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漫畫可知,上圖中國代表楓葉,日本代表蟲子,象征中國被日本蠶食,而下圖中國變成雄雞,日本變成蟲子,象征中國抗戰必將勝利,能夠激發國人抗戰的斗志,B項正確;日本并沒有厭戰,而且A項不是漫畫的目的,排除A項;材料沒有關于對亡國論者的抨擊,排除C項;材料和“持久抗戰”無關,排除D項。2.[湖北2022考前押題密卷]1938年,抗日救亡漫畫宣傳隊在武漢創辦了《抗戰漫畫》半月刊?!犊箲鹇嫛吩谖錆h出版了12期,武漢失守后,在重慶又出版了3期,后來由于經費困難終止了出版。如圖所示是刊發于《抗戰漫畫》第8期的一幅漫畫《反攻》。對該漫畫解讀正確的是A.中國軍隊進人局部反攻作戰 B.日軍逐漸喪失在華作戰優勢C.正面戰場取得一次較大勝利 D.八路軍在敵后大量消滅日軍【答案】C【詳解】通過觀察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抗日救亡漫畫宣傳隊在1938年秋武漢失守前,于《抗戰漫畫》第8期上刊發的《反攻》中,宣傳日軍在“徐州”一帶,被中國軍隊打得狼狽不堪,反映的是徐州會戰中的臺兒莊戰役,該戰役是正面戰場取得的一次較大勝利,C項正確;直到1944年中國軍隊才進入局部反攻時期,排除A項;日軍逐漸喪失在華作戰優勢與武漢失守前的抗戰史實不符,排除B項;徐州會戰是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組織的會戰,排除D項。3.[浙江寧波2022考前]“會戰開始前,中國方面及時發現了日軍企圖,正確判斷了日軍進攻方向,采取了相應的部署準備。在平漢路武勝關、廣水段先發制敵,襲擾日軍后方,威脅武漢,對日軍進行戰役偵察,破壞其企圖……會戰結束后,日軍認為確保對該城的占領,可給重慶蔣政權以更大的威脅,這有利于推進政治謀略,從而也就有利于及早解決中國問題,戰略價值極大?!边@次會戰A.取得了全面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B.使中國的抗日戰爭進入了相持階段C.取得了抗戰以來正面戰場的最大勝利D.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壯烈殉國【答案】D【詳解】由材料“會戰結束后,日軍認為確保對該城的占領,可給重慶蔣政權以更大的威脅,”可知這場會戰是棗宜會戰,在棗宜會戰中,國民黨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殉國,D項正確;取得了全面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是平型關大捷,屬于太原會戰,排除A項;使中國的抗日戰爭進入了相持階段的是武漢會戰,排除B項;取得了抗戰以來正面戰場的最大勝利是臺兒莊戰役,屬于徐州會戰,排除C項。4.[河南頂級名校2022聯考]1939年1月,毛澤東在為《八路軍軍政雜志》撰寫《發刊詞》時明確肯定:“八路軍的這些成績從何而來?由于上級領導的正確,由于指戰員的英勇,由于人民的擁護,由于友軍的協助,這四者是八路軍所以獲得成績的原因。其中友軍的協助是明顯的……”據此可知,毛澤東A.強調了國共兩黨在抗戰初期已經實現全方位合作B.肯定了國民黨正面抵抗客觀上支持中共敵后戰場C.認為抗日戰爭初期的敵后戰場是抗戰主戰場D.旨在突出國際社會對中國抗日戰爭做出卓越貢獻【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由于上級領導的正確,由于指戰員的英勇,由于人民的擁護,由于友軍的協助,這四者是八路軍所以獲得成績的原因。其中友軍的協助是明顯的”可分析出毛澤東肯定了友軍的協助,B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已經實現全方位合作,排除A項;材料沒有提到敵后戰場是抗戰主戰場,排除C項;材料沒有提到國際社會,排除D項。5.[遼寧2022模擬]徐州會戰開始后,八路軍各部對于配合魯南的正面作戰貢獻了相當大的力量。武漢會戰期間,八路軍主動出擊,進行大小戰斗約千次,斃敵二萬余人,使日軍不能抽調更多的兵力用于華中方面。在華中,新四軍的作戰對國民黨第三戰區的正面作戰,也起了相當大的配合作用。據此可知,這一時期A.抗日戰爭轉入相持階段 B.敵后戰場已成主要戰場C.國共合作抗日戰績斐然 D.敵后戰場作用不可忽視【答案】D【詳解】題干中主要強調的是抗日戰爭中敵后戰場對正面戰場的配合作用,D項正確;強調的是抗日戰爭中敵后戰場對正面戰場的配合作用,沒有體現抗日戰爭轉入相持階段,排除A項;B項與史實不符,材料中所述事件仍屬于防御階段,此時主戰場是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排除B項;C項不符合題干的主旨,題干主旨是敵后戰場對正面戰場的配合,排除C項。6.[重慶2022聯考(二)]《邊區政報》是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編輯出版的政府公報,于1941年11月15日創刊,每月一期,遇政事繁多,改出半月刊。如圖為其第二十四期目次。由此可見《邊區政報》A.彰顯了敵后戰場的巨大作用 B.密切了國共兩黨的關系C.體現了革命統一戰線的鞏固 D.引導了社會輿論的方向【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和圖片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邊區政報》介紹了邊區政府民主政治的建設情況,彰顯了敵后戰場的巨大作用,A項正確;從材料和圖片信息無法看出《邊區政報》密切了國共兩黨的關系,排除B項;革命統一戰線發生在國民革命時期,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邊區政報》對社會輿論產生影響,排除D項。7.[山西呂梁2022三模]抗戰時期,陜甘寧邊區在政治上建立民主政治,實行普選;在經濟上積極恢復發展生產;在文化教育上開展文化運動,創辦多所學校,實行國防教育,還發行了《新中華報》(后改為《解放日報》)《團結》《祖國呼聲》等。陜甘寧邊區的這些做法旨在A.反擊國民黨政府的一黨專制 B.推動革命統一戰線的形成C.鞏固并擴大全民族抗戰局面 D.堅持推廣井岡山革命道路【答案】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陜甘寧邊區采取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項措施,意在鞏固并擴大全民族抗戰局面,C項正確;A項表述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D兩項表述均不是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排除BD項。8.[湖南202模擬(二)]下圖為中國抗戰時期兩次戰役形勢圖。據此判斷,這反映了A.局部抗戰向全民族抗戰的轉變 B.抗戰的主戰場發生根本變化C.抗戰由戰略防御轉向戰略反攻 D.中共堅持抗戰力量逐步壯大【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左圖是平型關大捷示意圖,中國取得抗戰以來的首次勝利;右圖是百團大戰示意圖,中共在敵后根據地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勢力,振奮了全國人民抗戰必勝的信心;故上面兩次戰役反映了中共堅持抗戰,力量逐步壯大,D項正確;左圖是平型關大捷,已經是全面抗戰,排除A項;兩幅圖示沒有體現抗戰的主戰場發生根本變化,排除B項;左圖是戰略防御階段,右圖是戰略相持階段,排除C項。9.[廣東珠海2022四模]日本《朝日新聞》刊發電訊:“華北軍發表昭和十八年(1943年)年度綜合戰果,充分說明了過去以重慶軍為對手的華北軍,在今天已完全轉變為以掃共戰為中心的事實……敵大半為中共軍.……交戰回數一萬五千次,與中共軍的作戰占七成五?!边@從側面反映當時A.抗日戰爭進入反攻階段 B.敵后戰場漸成抗戰中流砥柱C.國民黨軍隊已全部敗退 D.在華日軍試圖激化國共矛盾【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3年,華北日軍不再“以重慶軍為對手”,“完全轉變為以掃共戰為中心”,“與中共軍的作戰占七成五”等,從側面反映出中共領導的敵后戰場逐漸成為了抗戰的中流砥柱,B項正確;1943年中國人民的抗戰尚未進入反攻,仍處于相持階段,排除A項;國民黨軍隊已全部“敗退”說法絕對,且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C項;華北日軍主要“對手”的變化不能說明其在試圖激化國共矛盾,D項排除。10.[遼寧沈陽2022三模]如圖是一部圖書的封面。它涉及的歷史事件A.有利于近代民族工業合理布局 B.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C.體現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為抗戰勝利奠定了精神基礎【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尋找西南聯大”和所學知識可知,該著作主要涉及高校內遷,為延續和保存教育文化命脈作了重大貢獻,為抗戰勝利奠定了精神基礎,D項正確;材料是高校內遷,不是民族工業布局,排除A項;高校內遷的作用,沒有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排除B項;高校內遷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無關,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時間是1942年,排除C項。11.[湖北宜昌2022模擬]1941年12月23日,中英兩國在重慶簽訂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緬路協定》,事實上締結了中英軍事同盟。1942年3月,日軍大舉進犯緬甸,英軍兵敗如山倒,急向中國求援,國民政府根據《中英共同防御滇緬路協定》的基本精神,組建遠征軍,馳援緬甸。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的根本目的是( )A.承擔反法西斯主力軍的重任B.盡世界反法西斯盟國的義務C.盡力確保國際援華通道安全D.保衛中國西南大后方的安全【答案】D【詳解】根據“1942年3月,日軍大舉進犯緬甸,英軍兵敗如山倒,急向中國求援,國民政府根據《中英共同防御滇緬路協定》的基本精神,組建遠征軍,馳援緬甸。”可得出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的根本目的是要保衛中國西南大后方的安全,防止日本切斷后方,D項正確;A項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B項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項;C項是目的,但不是根本目的,排除C項。12.[湖南湘西2022三模]如表為陜甘寧邊區景家溝1942年與1934年各階層負擔占收入百分比表。據表可知,這一時期年份 地主(%) 富農(%) 中農(%) 貧農(%) 平均(%)1934 55 53 44 35 431942 24.8 21 15 6 13A.國民黨政府的經濟封鎖被突破 B.中共的階級基礎進一步擴大C.土地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進步 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得到了貫徹【答案】D【詳解】從材料可得出,全面抗戰時期,陜甘寧邊區景家溝各階層的賦稅負擔都有所下降,這有利于緩和矛盾,團結一致抗戰,鞏固統一戰線,D項正確;當時國共合作,排除A項;材料不能說明階級基礎擴大,排除B項;當時沒有土地革命,排除C項。13.[湖南2022終極押題]如圖是著名漫畫家蔡若虹的作品。該漫畫A.體現了國共兩黨政治分歧的消弭B.昭示了中國抗戰必將取得最后勝利C.反映了國人的民族意識開始覺醒D.旨在號召人民進行獨立自主的斗爭【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此畫中全民抗戰,及圖片中將高舉刺刀、手榴彈和拳頭憤怒吶喊的中國抗日軍民比作洶涌澎湃的巨浪,而頭上長角的日寇勢必被強大的巨浪所吞沒,反映了當時全國人民空前高漲的抗日熱情和爭取抗戰勝利的堅強決心和信心,指出了侵略者必敗,抗日軍民必勝的必然前景,B項正確;材料中雖隱含國共聯合抗日,但是兩黨政治分歧并未消弭,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畫面的左上角有一道閃電劃破黑暗的長空,象征著中華民族精神的覺醒,但不是開始覺醒,排除C項;作品反映不出人民獨立自主的斗爭,排除D項。14.[內蒙古赤峰2022模擬]全面抗戰爆發后,國民政府于1940年開始控制鐵路調度權,并于1943年接管了滇越鐵路的滇段,事實上收回了全部路權。1946年,國民政府與法國簽訂了《中法關于中越關系之協定》,在法律層面收回了路權。對此解讀正確的是A.中國與歐美實現地位平等 B.抗戰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C.官僚資本迎來“發展春天” D.二戰使歐美國力迅速下降【答案】B【詳解】由材料“國民政府于1940年開始控制鐵路調度權,并于1943年接管了滇越鐵路的滇段,事實上收回了全部路權。1946年,國民政府與法國簽訂了《中法關于中越關系之協定》,”可知這一時期中國能夠收回路權主要是因為抗戰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B項正確;材料沒有提中國與歐美的地位問題,排除A項;材料說的是國民政府,不是官僚資本,排除C項;二戰后美國成為世界上的最大債權國,因此,二戰使歐美國力迅速下降說法錯誤,排除D項。15.[天津2022考前押題密卷]閱讀下面關于中國遠征軍著名將領戴安瀾的文字記述,可以形成的結論是1942年1月,日軍進攻英國殖民地緬甸,企圖切斷滇緬公路。3月,戴安瀾師長率中國遠征軍的先遣部隊赴緬配合英軍對日作戰。4月,在東枝地區戰斗中,他親自乘坦克沖鋒,一舉克服重鎮。5月,戴安瀾在北撤途中遭日軍伏擊,身負重傷,隨后在緬北茅邦村殉國。A.中國戰場是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B.中國共產黨始終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C.全民族團結抗戰是抗戰勝利的根本保障 D.中國軍隊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貢獻【答案】D【詳解】根據圖片內容可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派出遠征軍抗擊日軍,戴安瀾也壯烈殉國,這說明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貢獻,D項正確;材料內容僅體現了中國遠征軍的相關內容,不能說明中國戰場是東方主戰場,排除A項;材料內容不能體現中國共產黨的作用和中國抗戰勝利的根本保障,排除B、C項。16.[遼寧2022預測]下圖是日本設計師福田繁雄創作的《1945年的勝利》,該漫畫A.譴責美國對日本廣島和長崎的摧殘 B.凸顯了20世紀現代主義繪畫特色C.表達了對雅爾塔體系強權的不滿 D.諷刺侵略戰爭的結果是自取滅亡【答案】D【詳解】漫畫是日本設計師創作的《1945年的勝利》,1945年是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戰敗之年,漫畫中射出的子彈飛回了自己的槍口,諷刺戰爭的結果是自取滅亡,警醒世人反對戰爭,珍愛和平,D項正確;美國向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雖發生在1945年,但漫畫中是子彈并非原子彈,排除A項;現代主義繪畫風格以夸張、扭曲、變形為特征,不符合本漫畫的風格,排除B項;雅爾塔體系中有對日本的制裁,但這并不是強權的體現,而是正義對邪惡的審判,所以漫畫無法表達是對強權的不滿,排除C項。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