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動物細胞教學目標1.認識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并使用顯微鏡觀察。3.說明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基本結構的異同點。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認識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并使用顯微鏡觀察。【教學難點】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并使用顯微鏡觀察。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 知識回顧 導入新課 【復習回顧】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回憶鞏固,完成連線題。 鞏固舊知,引發思考,進行對比學習。【提出問題】植物是由植物細胞構成的,那動物是由什么構成的呢?【過渡】我們通過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認識了植物細胞的結構,接下來我們通過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來認識動物細胞。環節二 講授新課: 實驗: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展示視頻】實驗: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學生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實驗視頻操作。 視頻激發興趣,初步了解操作步驟。【自主學習】閱讀教材P46-47,鞏固了解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實驗的操作方法和步驟。 學生閱讀教材,了解實驗操作的方法和步驟。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閱讀能力,鞏固認知。【講解】逐一講解每個步驟的要點和技巧,注意操作細節。 用潔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 拭干凈。 用干凈的水漱口,清潔口腔。 用吸管吸取生理鹽水,滴一滴在載玻片中央。思考:為什么滴加的是生理鹽水。 用牙簽的鈍端輕輕刮口腔內壁2-3下。提醒注意安全。 將刮取物涂到載玻片中央的生理鹽水中。 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生理鹽水,然后緩緩地、斜放下蓋玻片。提醒強調蓋蓋玻片的方法,避免產生氣泡。 吸取少量稀碘液,在蓋玻片的一端滴加碘液。 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引,使染液浸潤標本的全部。 明確過程,規范操作,明晰原理,加深理解。【活動】學生動手進行實驗操作并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教師進行巡視、指導和糾正。 學生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并使用顯微鏡進行觀察。 練習使用顯微鏡以及制作臨時裝片,提高實驗技能。【總結】概括實驗步驟:擦、滴、刮、涂、蓋、染、吸。 學生交流討論,自主梳理總結。 總結提升,形成技能。【表格展示】對比制作動物細胞臨時裝片和制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的方法和過程,強調區別。 學生思考并完成表格內容。 對比學習,加深理解。【圖片展示】展示老師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口腔上皮細胞,對比不同學生所制作的口腔上皮細胞(細胞重疊、染色過深、染色過淺等),分析討論出現問題的原因。 學生思考并分析問題原因。 提高學生推斷辨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環節三 講授新課: 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圖片展示】不同形態的動物細胞,展示細胞形態的多樣性。 學生觀察圖片。 感知不同形態的動物細胞,激發興趣,引導學習。【強調】雖然形態不同,但是基本結構相同。【講解】展示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講解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及功能(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認識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圖片展示】動物細胞的結構模式圖,強調線粒體的結構及功能。環節四 講授新課: 繪制動物細胞結構簡圖 【活動】學生繪制動物細胞的結構簡圖,教師巡視、指導,注意生物圖的繪制要求,展示學生的繪制作品。 學生繪制動物細胞結構簡圖。 培養學生生物繪圖能力。環節五 講授新課: 動、植物細胞結構對比 【圖片展示】展示動、植物細胞的結構模式圖,區分二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強調共同具有的結構和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 觀察圖片并能夠區分動植物的異同點。 對比分析,強化學習,認同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結構。【強調】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結構。環節六 拓展延伸 【視頻展示】制作動物細胞模型。 學生觀看視頻。 知識拓展。環節七 總結 【概念圖】動物細胞的相關知識。 學生歸納總結梳理知識框架。 系統總結歸納本節所學,形成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思想。環節八 隨堂練習 【例題講解】講解兩道課堂練習。 學生思考作答。 鞏固練習。2 / 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