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新知講解新知導入思考:五名未成年少女受到何種懲罰,她們的行為屬于那種違法行為?此案例對我們有何啟示?刑罰處罰;刑事違法行為。啟示我們要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人教版 八年級上第二單元 遵守社會規則第五課 做守法的公民第2課時 預防犯罪合作探究核心素養1、知道犯罪的危害性,懂得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2、能夠分辨是非、辨別善惡,學會自我控制、及時約束自己的不良行為。3、加強自身修養,增強法治觀念,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合作探究運用你的經驗我國刑法對四百多種犯罪行為分別規定了刑罰。查閱刑法,分析圖片中行為的性質和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圖一:盜竊罪圖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圖三、非法拘禁罪合作探究第一目了解罪與罰合作探究新知講解1.刑法的作用和內容刑法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刑法犯罪刑罰合作探究探究分享毆打他人,造成輕微傷害的,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屬于一般違法行為。試對比分析上述行為。你還能舉出類似的例子嗎?毆打他人,導致其重傷甚至死亡的,觸犯了刑法,屬于犯罪行為。合作探究新知講解毆打他人,造成輕微傷害的治安管理處罰法一般違法行為毆打他人而導致他人重傷甚至死亡刑法犯罪行為違反屬于觸犯屬于合作探究新知講解2.犯罪的含義及基本特征犯罪是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特征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刑罰處罰性(最本質特征)(法律標志)(必然法律后果)三個基本特征相互聯系、不可分割。合作探究探究與分享在我國,廣大人民警察處于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第一線,時常面臨各種危險。社會生活中,有的人法律意識淡薄,或者存在“法不責眾”心理,他們采用恐嚇、拳打腳踢,甚至駕車沖撞等方式侵襲民警,嚴重危及民警人身安全,嚴重挑戰國家法律權威。《中華人民共和國警察法》規定:“人民警察依法執行公務,受法律保護。”我國刑法第277條規定,暴力襲擊正在依法執行職務的人民警察的,從重處罰。為什么要對暴力襲擊人民警察的行為從重處罰?人民警察是人民利益的保護神。暴力襲警,嚴重危及民警人身安全,嚴重挑戰國家法律權威,挑戰社會秩序,理應從重處罰。合作探究新知講解3.刑罰的含義犯罪行為法律后果受法律的制裁刑罰,又叫刑事處罰、刑事處分,是指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分子適用的最嚴厲的強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剝奪犯罪人權益為主要內容。合作探究新知講解4.刑罰的種類刑罰主刑附加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主刑只能單獨使用附加刑可以同時使用拓展提升合作探究探究與分享15歲的中學生陳某原本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自從結識了社會上一群游手好閑的“朋友”,他逐漸無心學習經常曠課。他開始還有些自責,覺得對不起父母和老師,后來便放縱自己,并因偷東西、打罵同學等受到學校紀律處分。他非但沒有接受教訓,反而經常偷竊財物等,因此被公安機關拘留。但他仍不悔改。為了搞錢去網吧玩游戲,他和另外兩個“朋友”竟攔路搶劫,在短短幾天內多次作案,最終因犯搶劫罪被判刑。陳某是怎樣走上犯罪道路的?合作探究探究與分享品學兼優——結識游手好閑的“朋友”——無心學習、曠課——自責——放縱偷東西、打罵同學(學校紀律處分)——經常偷竊”(公安機關拘留)——網吧玩游戲——攔路搶劫——判刑不加以改正不良行為違 紀一般違法犯 罪合作探究探究與分享交損友曠課偷東西、打罵同學偷竊財物攔路搶劫被判刑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一般違法行為犯罪陳某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合作探究相關鏈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合作探究新知講解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次審議稿規定,已滿十二周歲未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應當負刑事責任。近幾年來,未成年人犯罪逐漸傾向于惡性化、低齡化,尤其是有關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人的惡性犯罪案件屢屢出現于輿論焦點,社會影響較大。此次刑事責任年齡下調是基于民眾呼吁和我國未成年人犯罪的客觀形勢,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科學立法理念,具有較大合理性和進步意義。那種認為年齡小與犯罪無關,年齡小犯罪不受處罰的想法是不對的。合作探究第二目加強自我防范合作探究新知講解1.為什么要加強自我防范?(原因)犯罪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兇險的陷阱。——盡管法律規定人到了一定年齡實行嚴重危害社會行為才可能構成犯罪,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年齡小實施犯罪行為也不要緊。犯罪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兇險的陷阱。盡管法律規定人到了一定年齡實行嚴重危害社會行為才可能構成犯罪,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年齡小實施犯罪行為也不要緊。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合作探究新知講解2.如何加強自我防范?(要求)⑴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⑵杜絕不良行為。⑶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⑷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對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作了明確的規定,給我們劃清了明確的是非界限,標示了生活中的“雷區”。生活在法治社會,我們應該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合作探究新知講解《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為:曠課、夜不歸宿;攜帶管制刀具;打架斗毆、辱罵他人;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偷竊、故意毀壞財物;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制品、讀物等;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條規定本法所稱“嚴重不良行為”,是指下列嚴重危害社會,尚不夠刑事處罰的違法行為:糾集他人結伙滋事,擾亂治安;攜帶管制刀具,屢教不改;多次攔截毆打他人或者強行索要他人財物;傳播淫穢讀物或者音像制品等;進行淫亂或者色情、賣淫活動;多次偷竊;參與賭博,屢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合作探究拓展空間不良行為,如曠課、夜不歸宿、辱罵他人、強行索要財物、打架、賭博、偷竊等,嚴重影響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污染校園的清新空氣。讓我們尋找身邊存在的不良行為,共同制定整改措施。讓我們遠離不良行為小組以多種形式展示搜集到的不良行為或相關案例。針對不良行為制定整改措施,并填寫在下表中。不良行為 產生原因 整改措施調節情緒,自覺遵紀守法杜絕不良誘惑改變學習方法、補交損友厭學、交友不慎盲目從眾、好奇沾染不良習氣、沖動曠課抽煙打架斗毆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未成年人容易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原因⑴家庭:家庭教育觀念和方法不當、父母離異或品行不端、家庭關系不和諧等,容易導致未成年人形成自卑和怨恨心理,自暴自棄,也可能受到其他方面的誘惑而失足犯錯。⑵學校:學校保護不到位,有的學校重成績輕德育,管理不到位,教育方法不當等,使學生產生強烈挫敗感,導致學生情感變得空虛,性格變得怪癖,容易產生違法和犯罪心理。⑶社會:社會治安和秩序整治不力,不良社會風氣和文化的盛行,易使未成年人滋生厭世情緒和報復心理,或染上不良行為,從而導致違法犯罪。⑷自身:自身素質不高、法律意識淡薄、抵御不良誘惑能力差,存在過激情緒以及盲目好奇心理、消極模仿心理、盲目攀比和嫉妒心理、逞強好勝心理、從眾結伙心理、報復心理、反社會心理等。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未成年人沾染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的危害⑴對個人:使未成年人失去人生理想,荒廢學業,甚至會誘發違法犯罪。⑵對家庭:破壞家庭和睦,引發矛盾,對家庭成員造成經濟和精神損失。⑶對社會:敗壞社會風氣,擾亂社會秩序,危害社會治安,誘發刑事犯罪,危害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請你就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提幾條合理化建議⑴國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加強治安管理,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⑵學校:加強對未成年人的道德和法治教育,科學管理,注重引導未成年人遵紀守法。⑶家庭:要以健康的思想和良好的品行教育影響未成年子女。⑷自身: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合作探究少年宣誓今天,我們許下青春的誓言:珍惜當下,認清危害;明辨是非,杜絕不良;學法用法,依法自律;預防犯罪,重在預防;請黨放心,守法有我!請黨放心,強國有我!宣誓人:合作探究拓展提升未成年犯罪是否會受到處罰?1.滿16周歲就要負完全刑事責任(和成年人無異)2.滿14周歲相對負刑事責任3.未滿14周歲做出違法行為也會受校規等處罰合作探究本課小結預防犯罪了 解罪與罰刑法的作用和內容犯罪的含義及特征刑罰的含義加強自我防范原因要求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刑罰的類型犯罪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兇險的陷阱杜絕不良行為。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合作探究課堂練習B合作探究課堂練習B新知導入課堂練習3、有期徒刑( ) ①是法院對犯罪分子實行懲罰的一種強制方法 ②是主刑的一種③是附加刑的一種④是對犯罪分子實行的最嚴厲的制裁方法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③B新知導入課堂練習4、在法律家族中,刑法是比較特別的一種法律。下列對刑法認識正確的是( )①刑法和憲法處于同等地位,一樣重要 ②刑法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③刑法明確規定了什么行為是犯罪 ④刑法規定了對犯罪應當判處什么樣的刑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D合作探究案例分析5.某縣未滿18周歲的學生阿斌等三人,因父母工作忙,疏于管教,平時在校不認真學習,常與社會上的閑散青年交往,沉迷網絡游戲。為了獲得上網的費用,他們在某茶記附近多次對路過行人持刀搶劫。該縣人民法院依法分別判處三人有期徒刑二年三個月,緩刑三年,并處罰金20000元。(1)阿斌等三人的持刀搶劫行為屬于哪一種性質的行為 請結合材料寫出你的判斷理由。(2)為避免類似案件的發生,請你分別向學校和同齡人提兩點建議(1)屬于刑事違法行為,判處三人有期徒刑二年三個月,緩刑三年,并處罰金20000元。(2)①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的危害,遠離犯罪。②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③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④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5.2預防犯罪2022.pptx 未成年人犯罪刑罰有明確年齡規定.mp4 認識刑罰.mp4 預 防 犯 罪.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