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3課 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學習目標】1.了解11世紀歐洲農村變化的概況,手工業變化的情況,富裕農民和市民階級的政治要求。2.通過分析農業、手工業所發生的變化,認識其體現的階級關系。3.通過富農與市民階級政治上的需求,明確經濟與政治的關系。【重點難點】難點:農業、手工業發生變化的表現,市民階級形成的影響。 重點:農業、手工業發生變化所體現的生產關系的性質,市民階級形成的影響。【自主學習】一: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1.農業:農奴用貨幣購買 豁免權,通過繳納 離開莊園,莊園逐漸衰落和瓦解;土地越來越集中,出租領主直營地達到高潮,富裕農民建立 農場;農產品和畜產品成為遠程貿易的主要商品。2.手工業:手工業者生產的目的更多的是為了適應 而勞動,開辦作坊,城市出現了 工場。工人成為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勞動者,與雇主形成 關系。集中的手工工場出現,雇工分工合作,體現了 生產關系。3.影響:推動了生產組織的資本主義化,改變了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二:富裕農民和市民階級1.富裕農民:富裕 、騎士、鄉紳不斷集中土地,建立新型地產,控制了鄉村行政事務,成為 的最早發起人。2.市民階級:城市中,手工業者、 成為城市居民,政治權利不斷擴大,13、14世紀,英、法等國市民階層作為 等級,不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合作探究】14﹣17世紀,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區出現了資本主義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手工工場是指經營者將生產者集中在一個場地內進行生產,他們提供生產工具和原材料,生產者成為完全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工人。最早的租地農場則出現于14世紀下半葉的英國,這是一種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農場,它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謀取利潤,以市場為生產的基本目的,主要依靠雇傭自由的工資勞動者。問題:概括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共同之處。它們的出現對歐洲經濟產生了什么影響?【當堂達標】1.假若你是16世紀初歐洲的一介平民。下面對其社會生活的描述,最有可能接近真實的是()①在莊園里有自己的份地②可以受雇于手工工場主③可以在自己家里為工廠主生產④租地建農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從14世紀到17世紀上半葉,地中海沿岸的手工工場孕育了資本主義社會形態的基本要素。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 )A.手工工場體現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雇傭關系B.手工工場的出現標志著進入了資本主義時代C.14世紀地中海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 D.手工工場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特征3.經濟學家羅斯托在《經濟成長的階段》中,把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甚至全世界的發展歷程劃分為六個階段:“傳統社會”、“為起飛創造前提”、“起飛階段”、“向成熟推進階段”、“高額消費階段”“追求生活質量階段”。其中“為起飛創造前提”大致相當于( ?。?br/>A.奴隸制經濟 B.封建經濟 C. 手工作坊 D.手工工場4.為了更好學習,小明做了如下筆記,據筆記內容看他學習的主題是( )A.采邑制 B.分封制 C.租地農場 D.手工工場5.下圖是英國某手工工場分工合作圖。對此解讀不正確的是( )A最早出現于14世紀 B.體現了封建性質的生產關系C.生產力發展的需要 D.受雇于工廠主6.16世紀初,英國伯克郡有一個著名商人,在他的工廠里,雇傭了200個織機匠,100個梳理工,200個紡織工,50個剪羊毛工,40個漂染工。上述材料最能說明( )A.工廠規模大 B.商人經營有方 C.織機匠效率低 D.工廠分工合作7.對于13、14世紀西歐市民階級的說法有誤的是( )A.包括手工業者、商人B.到鄉村置辦田產C. 不能與大貴族聯姻D.成為強化王權的政治力量8.下面是一首十七世紀末的英國民歌《呢絨商的快樂》(部分)我們聚集金銀千千萬都是榨自窮光蛋…….多虧廣大窮人早晚忙我們才能發家致富住高房梳匠,紡織工,漂匠排成行為了極少工資把活扛他們勞動我發財受到咒罵又何妨(1)如何理解“我們聚集金銀千千萬,都是榨自窮光蛋…….”? “梳匠,紡織工,漂匠排成行”體現了生產過程中什么特點?(2)呢絨商和“窮光蛋”是什么關系?歌曲體現了呢絨商怎樣的心態?【我的收獲】參考答案【自主學習】一:勞役、遷徙稅、租地、市場、手工、雇傭、資本主義二:農民、現代農業、商人、第三【合作探究】共同之處;都使用雇傭的勞動力,都出現了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影響: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產生了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當堂達標】1.C 2. A 3. D 4.D 5.B 6.D 7.C8. (1)呢絨商人的財富于對工人的剝削;分工合作。(2)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唯利是圖,貪婪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