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2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一學科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2.科學精神: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宗教。3.公共參與:明確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都要遵守憲法和法律,以憲法為根本活動準則。4.法治意識:在日常生活中,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堅持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宗教,反對邪教。二學習重難點學習重點:1.我國始終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內容以及如何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學習難點: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一項基本的政治制度2.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三課前預習 1.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1)民族特點: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2)我國行政區域的類型:包括 、 和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 。(3)中國的 不可分割。2.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1)民族關系:形成了 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2)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我國始終堅持 、 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3)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地位 是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我國的一項 。含義 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設立 ,依法行使自治權的制度。原因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證。它增強了 ,使各族人民特別是少數民族人民把 與 結合起來,更加自覺地擔負起捍衛祖國統一、保衛邊疆的光榮職責。要求 一方面,要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 ,切實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積極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另一方面,必須堅定不移地 ,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關系的 ,依法打擊 ,堅決反對和有力回擊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問題進行的滲透、破壞活動。必須 ,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鑄牢 ,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繁榮發展。3.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內容:包括兩個方面,既保護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護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②地位:是憲法規定的公民的 ,是我國 的重要體現,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①含義:政府依法對涉及 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 ②目的:保護宗教界的 和 ,制止和打擊利用宗教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抵御境外勢力利用宗教進行的滲透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①要求:任何 不得干預我國的宗教事務。 ②態度: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抵制境外勢力利用宗教對我國進行滲透,堅決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①含義:一個“不是”+兩個“要求”+兩個“支持” ②必要性:既是社會主義社會對我國宗教的客觀要求,也是我國各宗教自身的要求四自我檢測1.目前,我國民族地區3121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民族自治地方420個貧困縣全部摘帽,歷史性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各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民族地區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提升。這表明在我國( )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具一項具有明顯優越性的根本政治制度②中華民族日益發展成為更具包容性、凝聚力、統一性的命運共同體③對民族地區實施差別化支持政策,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內生動力④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包括少數民族在內的各民族的共同復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于2021年8月27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必須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支持各民族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實現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在于( )①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法行使更多自治權②可以鞏固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③有助于做到共同性和差異性的辯證統一,保護民族主義④能夠把少數民族的特殊利益與國家的整體利益協調起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間62.8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西藏人民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西藏這一成果的取得( )①彰顯了人民民主具有全民性和管用性②是西藏人民實現當家作主的重要標志③彰顯了我國人民民主是最真實的民主④得益于我國堅持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習近平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綱”,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 )①不斷增進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異性②進一步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③以同步富裕奠定民族團結物質基礎④保證民族地區各級政府的自治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和百萬農奴解放63周年。63載風雨兼程,喜獲新生的西藏各族兒女在黨中央的領導關懷下,團結一心銳意進取,經濟社會實現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極大改善,創造了社會制度偉大變革、歷史性消除絕對貧困的人間奇跡。西藏63年的偉大跨越,充分證明了( )①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可比擬的巨大優越性②民族區域自治是促進西藏發展的根本動力③民主改革是造福西藏各族人民的偉大壯舉④民族團結為西藏繁榮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6.2022年“壯族三月三”期間,廣西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項計劃”(“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宣傳月活動,引導各族群眾互嵌式居住生活,建設和諧社區,依托自然人文景觀、各級各類基地等載體開展民族團結奮斗宣傳教育。這一活動的開展可以( )①保障自治權行使,維護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②增強民族凝聚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③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④推動各民族在共同繁榮基礎上實現民族平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2022年,國家民委將會同有關部委組織實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推動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國家實施上述三項計劃意在( )①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②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共同富裕。③落實民族政策,逐步消除民族發展差異④協調少數民族特殊利益與國家整體利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全國各地“齊心協力建包鋼”,結束內蒙古不產寸鐵的歷史;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三千孤兒入內蒙”,草原母親們以博大的胸懷精心撫育孤兒成長成為新中國民族團結的歷史佳話。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各民族始終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創美好未來。這給我們帶來的啟示主要是( )①牢記歷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②堅持和完善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③加強各民族間的相互尊重和文化交融④不斷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1年9月13—16日,某省委統戰部舉辦了省宗教界中青年骨干培訓班。培訓班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以及宗教政策法規開展教學。對宗教界中青年骨干開展培訓旨在( )①增強宗教界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的自覺性 ②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更好地適應③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重新闡釋宗教教義 ④增強對宗教的認同,促進宗教事業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西藏和平解放70多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眾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經濟社會實現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極大改善,城鄉面貌今非昔比。西藏和平解放70多年來取得的這些成就,得益于( )①民族自治地方的繁榮發展是中華民族振興的前提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為中國發展提供根本制度保障③黨的治藏方略為西藏的發展提供正確的政治方向④民族團結為西藏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保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判斷題11.我國民族自治地方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自治鄉。( )1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依法審結該區首例巨額“染色茶”案,行使了自治權。( )13.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 )14.民族自治地方的政府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行使自治權。( )15.命運共同體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 )三課前預習多元一體 一般行政地方 民族區域地方 特別行政區 行使自治權 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 平等團結互助和諧 民族平等 民族團結2.基本政治制度 自治機關 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熱愛本民族 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依法行使自治權 維護國家尊嚴 各種矛盾和問題 民族分裂勢力及其活動 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共同團結奮斗3.一項基本權利 尊重和保障人權 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合法權益 正常的宗教活動 境外組織和個人 打擊宗教極端勢力四自我檢測1.D2.C3.D4.A5.A6.C7.A8.B9.A10.D11.錯誤12.錯誤13.錯誤14.錯誤15.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