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2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一學科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依法治國,堅持人民主體地位。2.科學精神:堅持依法治國,要立足國情、從實際出發。3.法治意識:全民尊法、守法、用法,推動依法治國進程。二學習重難點1.學習重點: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學習難點:明確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的含義,堅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信念。三課前預習1.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法律規范體系(1)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的原因:法律是 ,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 。要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必須全面推進 。(2)總目標:是建設 、建設 。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 、高效的 、嚴密的 、有力的 ,形成完善的 ,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3)要求: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 ,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 ,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全黨和全國人民必須更加自覺地堅持依法治國、更加扎實推進依法治國,努力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向著建設法治中國的目標不斷前進。2.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 統一起來。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必須切實 ,模范遵守憲法法律,堅持依憲執政和依法執政。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國的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 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 、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 。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 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憑借形式以言代法、以權正法、徇私枉法。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 共同發揮作用。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既重視發揮 ,又重視發揮 ,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必須從我國 ,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 、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四自我檢測1.不能讓做好事的人吃虧。我國民法典規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可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 )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②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堅持人民主體地位④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在信息化時代,個人信息保護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之一。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在有關法律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完善個人信息保護應遵循的原則和個人信息處理規則,明確個人信息處理活動中的權利義務邊界,健全個人信息保護工作體制機制。可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制定( )①切實維護了公民基本的民主權利②為個人信息保護提供了法律保障③堅持了公民權利與義務的相統一④完善了以民法為核心的法律體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會與津冀人大同步通過的《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條例》,是我國第一個同步起草、同步調研、同步審議、同步制定的區域協同立法,為冬奧籌辦營造良好生態環境。區域協同立法( )①擴大了地方人大的立法權,有助于實現區域法治的統一②旨在協調地方法制的差異,破解區域發展中的共性難題③降低立法成本、減少立法沖突、理順區域法律體系④通過立法方式創新,徹底消除區域法制缺位和法制沖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諸多積極因素,對我國的現代法治建設有借鑒意義。以下關于法律的名言與其寓意對應正確的是( )①“疏法勝于密心,寬令勝于嚴主”——人治勝于法治②“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要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③“法不阿貴,繩不撓曲”——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④“制禮以崇敬,立刑以明威”——治國要堅持德治與法治相結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 )①保證人民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②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③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④使黨的主張上升為國家意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某市積極加強群眾訴求服務中心建設,搭建“區、街道、社區、流動服務站點”四級群眾訴求服務平臺,推動基層矛盾糾紛“發現在早、化解在小、預防在先”。截至目前,共建成群眾訴求服務大廳579個、服務站點226個、組建了28萬余人的平安志愿者隊伍,織牢了基層社會治理防控網。上述做法( )①不斷完善法律法規,為基層社會治理提供法治保障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性質③搭建多種智慧平臺,以促進基層智慧治理能力建設④創新治理模式,提高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7.2022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正式施行。該法規定,英雄烈士近親屬為維護英雄烈士的人格權益、當事人因見義勇為行為主張相關民事權益等情形申請法律援助,不受經濟困難條件限制。上述規定有利于( )①凝聚正能量,為正風揚善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社會公平正義③完善我國法治體系,保證我國法治建設方向④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維護民法典權威的有效手段。由此可見( )①政府部門要依法履行法定職責②司法機關要加強民事司法工作,提高辦案質量③社會公眾要自覺遵守法律④行政機關要加強民事立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黨領導人民通過國家權力機關制定憲法和各項法律,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嚴格依法辦事,保證法律的實施,從而使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由此可知( )①依法治國需要協調黨和人民以及各國家機關的行為②依法治國目的是讓人民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③依法治國需要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④依法治國能夠促進公民學法、懂法、守法、用法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0.“夫刑賞之本,在乎勸善而懲惡.帝王所與天下劃一,不以親疏貴賤而輕重者也。”下列名言所蘊含的道理和材料相一致的是( )①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②善為天下者,計大而不計小,務德而不務刑③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④夫治國之本有二:刑也,德也。二者相須而行,相待而成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判斷題11.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 )12.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 )13.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屬性,但是平等允許合理的差別,針對特定群體,應給予特殊的優待和保護。( )14.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 )15.《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條例》的出臺,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三課前預習1治國之重器 重要依托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法治實施體系 法治監督體系 法治保障體系 黨內法規體系 系統工程 廣泛而深刻的革命2.最本質的特征 依法治國與依法執政 尊重憲法法律權威 主體和力量源泉 人民根本權益 廣泛的權利和自由 基本屬性 憲法法律范圍內 法律和道德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法律的規范作用 道德的教化作用 基本國情出發 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四自我檢測1.D2.C3.C4.D5.C6.B7.A8.A9.A10.B11.錯誤12.正確13.正確14.正確15.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