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湟里高級中學高一學案第6課 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課程目標】了解隋唐時期封建社會的高度繁榮【素養目標】1.立足于時空觀念,了解隋朝統一的過程,多角度對隋亡唐興的原因作出歷史解釋。2.從唯物史觀的角度理解唐朝“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出現,認識唐朝民族政策的積極影響。3.理解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客觀分析唐朝滅亡的原因,培養歷史解釋等學科核心素養。【重點難點】1.重點:隋朝統一;“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民族交融。2.難點:隋朝滅亡的原因;藩鎮割據。【知識結構】一、隋朝興亡1、隋朝的建立與統一581年,北周外戚楊堅代周稱帝建立隋朝。589年,隋滅陳,結束了南北近400年的分裂局面。文帝死后次子楊廣即位,就是隋煬帝。2、隋朝的建設隋朝各項建設較多,規模擴大。隋煬帝興建的洛陽城,宏偉壯麗,聞名于世;開通的大運河,貫通南北,對鞏固統一、促進南北經濟交流以及運河沿岸城市發展,起了重要作用。3、隋朝的滅亡: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知識拓展] 比較秦朝和隋朝的相同點(1)都是在長期分裂之后統一中國的封建王朝。(2)都建立了一些開創性的政治制度并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如秦朝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3)都有舉世矚目的偉大工程,如秦朝萬里長城,隋朝大運河。(4)統治者都重視邊疆地區、加強同少數民族的關系。如秦朝加強對南方越族地區的管轄和開發,隋朝派人去流求和西域。(5)都因大興土木,實行暴政,導致大規模農民大起義,二世而亡。(6)都為繼起的封建王朝提供了教訓。西漢吸取秦亡教訓,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唐朝吸取隋亡教訓,出現繁榮局面。二、唐朝的統治1、唐朝的建立與統一留守太原的隋朝貴族李淵趁機起兵。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隨后,唐軍消滅各支起義軍和割據勢力,唐朝統一全國。2、貞觀之治在唐朝建立和統一的過程里,李淵的次子__李世民___功勞卓著,后繼帝位,是為__唐太宗___。他吸取隋亡的教訓,輕徭薄賦,勸課農桑,戒奢從簡;知人善任,虛懷納諫。唐太宗統治時期,出現了少有的開明政治局面,史稱“貞觀之治”。3、武周政治唐太宗之子高宗在位時,皇后武則天參與朝政,高宗死后不久,她廢唐稱帝,改國號為_周_。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她當權期間,盡管政局紛紜,但唐朝社會經濟持續發展。4、開元盛世武周政權結束后不久,唐高宗之孫李隆基即位,是為唐玄宗_。他具有革新魄力,最終將唐朝統治推向歷史上的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這是我國歷史上繼西漢前期之后又一個盛世局面。這一時期,經濟有很大發展,社會空前繁榮。5、唐朝的民族關系(1)突厥①東突厥與唐朝的關系:唐太宗統治時期,對周邊各族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貞觀初年,唐朝大敗東突厥。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為“天可汗”。②西突厥與唐朝的關系:唐高宗聯合回紇滅西突厥。唐朝中央政權加強對西域管理,先后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統轄天山南北。(2)吐蕃①吐蕃的統一:7世紀前期,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②吐蕃與唐朝的關系:唐太宗把宗室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時帶去大批手工藝品和多種技術、醫藥書籍等。唐蕃和親,促進了漢藏的友好關系和經濟文化交流。[知識拓展] 唐蕃會盟發生于821年,會盟雙方重申了歷史上“和同為一家”的甥舅親誼,決心今后“社稷如一”,永遠和好,互相援助,充分表達了藏漢兩族人民要求友好相處的共同愿望。記載這次會盟內容的“唐蕃會盟碑”現仍立于拉薩大昭寺前。(3)靺鞨:唐玄宗統治時期,東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強大起來。唐玄宗封其首領大祚榮為渤海郡王。6、安史之亂(1)背景:唐玄宗統治后期,沉于享樂,朝政腐敗。開元年間,唐玄宗在邊境重地增置軍鎮,設節度使_加強邊防。節度使兵力隨之擴大,至唐玄宗統治后期,國家出現外重內輕的局面。(2)經過:755年,身兼三個節度使的安祿山在范陽起兵,發動叛亂,歷時8年,史稱“安史之亂”。(3)影響:在平叛過程中,唐軍許多將領擁兵自重,中央集權被削弱;邊防空虛,吐蕃占領河西隴右地區,邊疆頻頻告急。從此以后,唐朝由盛而衰。7、藩鎮割據:安史之亂期間和以后,唐朝陸續增設藩鎮。節度使管轄地區,大者十余州,小者三四州。有些藩鎮獨立性很強,形成 藩鎮割據的局面。8、黃巢起義唐朝后期,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進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統治。唐末爆發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起義軍橫掃大半個中國,一度攻占長安,沉重地打擊了唐朝的統治。黃巢起義軍的將領朱溫降唐,被封為節度使。他與其他藩鎮聯合鎮壓黃巢起義,逐漸控制政權。[知識拓展] 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1)唐玄宗后期,宦官逐步參政。唐肅宗即位,宦官李輔國因擁立有功,參與機要,統領禁軍,任免宰相。宦官的權力越來越大,甚至國策的制定,朝臣、節度使的任免,皇帝的廢立,幾乎都由他們把持。唐朝后期的宦官專權遠甚于東漢。(2)唐朝后期,朝廷的高官相互結成朋黨,排斥異己,出現了朋黨之爭。(3)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進一步削弱唐朝統治力量,促使唐朝衰落。三、五代十國(1)五代十國更替907年,朱溫廢唐稱帝,國號梁,史稱后梁。唐朝滅亡。此后50多年間,黃河流域先后經歷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5個短命王朝,稱為“五代”。五代除后唐定都洛陽外,其余都定都開封。與五代同時,南方各地先后出現吳越、南唐等9個割據政權,連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漢,稱為“十國”。(2)后周的崛起到五代十國后期,后周世宗柴榮順應當時形勢,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后周實力逐漸增強,為后來的_北宋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礎。[思維點撥] 唐朝中后期政局變化及其內在聯系(1)唐玄宗統治后期政治腐敗和兵力內輕外重,釀成安史之亂,安史之亂造成唐朝由盛轉衰。(2)安史之亂后,唐朝統治更加腐朽,具體表現在唐朝統治集團內部的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加劇,地方上出現藩鎮林立、割據一方的局面。(3)唐朝后期從中央到地方,一百余年的腐敗政治以及封建地主階級對農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終于引發了農民大起義。(4)在唐末農民起義的沉重打擊下,唐朝政權瓦解。【本課小結】【課后檢測】1.唐朝詩人皮日休贊頌大運河:“北通琢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由此可得出隋朝開鑿大運河的作用是( )A.鞏固了隋朝的統治 B.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C.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 D.加強了民族融合2.“自從貴主和親后,一半胡風似漢家”是《隴西行四首》中的一句詩,它反映了當時的漢藏關系。下列對詩句的理解符合史實的是( )A.金城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B.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C.藏族的社會風俗完全漢化 D.吐蕃歸屬唐朝3.強盛的大唐王朝,無論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都享有崇高的地位。造成大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歷史事件是( )A.安史之亂 B.黃巢起義 C.藩鎮割據 D.朱溫建梁4.“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詩中的“千里賴通波”指的是大運河( )A.發揮灌溉作用 B.有千里之長 C.成為南北交通樞紐 D.發揮防洪作用5.唐太宗在《帝范》中明確指出:“國之匡輔,必待忠良,任使得其人,天下自治。”對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重視人才,任用賢能 B.裁撤冗官,整頓吏治C.廢除苛捐雜稅,減輕農民負擔 D.合并州縣,考核官員6.武則天遺言:“死后在她墓前立無字碑”表示一生是非功過由后人評說。當代史學家肯定武則天者居多,主要是因為( )A.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執政時期社會經濟持續發展C.創立科舉制度,重視人才 D.重文輕武,強化了中央集權7.“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這首詩反映了唐朝哪一位皇帝統治時的盛世景象( )A.唐太宗 B.唐玄宗 C.武則天 D.唐高宗8.“萬國盡征戍,烽火被岡巒。積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這是杜甫在《垂老別》一詩中對“安史之亂”的描繪。造成這一動亂的原因有( )①唐玄宗朝政腐敗 ②地方節度使勢力膨脹 ③藩鎮割據局面的形成 ④農民起義的打擊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9.唐太宗曾說:“自古皆貴中 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唐朝統治者的這種“撫九族以仁”的做法,說明當時( )A.統治者放棄了對邊疆用兵 B.“和親”是當時最有效的策略C.各族之間關系自古一直非常和睦 D.統治者實行了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10.唐代詩人王建在詩歌《涼州行》中描繪到:“蕃人舊日不耕犁,相學如今種禾黍。……城頭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詩中所反映的盛唐氣象為( )A.經濟發展,國力強盛 B.民族交融更進一步C.中外文化交流頻繁 D.社會風氣昂揚進取11.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自貞觀以后,太宗勵精為理。至八年、九年,頻至豐稔,米斗四五錢,馬牛布野,外戶動則數月不閉。至十五年,米每斗值兩錢。”材料二:“蕃人舊日不耕犁,相學如今種禾黍。……城頭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王建《涼州行》)“女為胡婦學胡妝,伎進胡音務胡樂。……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競紛泊。”(元稹《法曲》)請回答:(1)材料一中所敘述的社會狀況是怎樣的?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2)材料二詩句中的“蕃”“胡”指的是什么?(3)材料二詩句反映出怎樣的社會情況?(4)唐太宗得到周邊各族的擁戴,他被當時北方和西北地區的各族首領尊奉為什么?唐太宗得到周邊各族擁戴和尊敬的原因是什么?(5)唐太宗時把哪位公主嫁入吐蕃,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答案】(1)糧食連年豐收,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向外的幾個月不關閉,米價便宜,反映了當時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社會秩序安定的狀況。唐太宗精心治理國家,勤于政事,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改革弊政,減輕人民負擔,鼓勵農業生產。因此,唐太宗統治時期,出現了材料中描述的狀況。(2)“蕃”是我國古代對外族或異國人的泛稱;“胡”是中國古代對北方和西方各族的稱呼。(3)唐代周邊少數民族向漢族學習農業耕作技術,種植谷物,同時少數民族的音樂、飲食、服裝、騎馬等也在唐代廣為流傳,各民族相互影響、不斷交融,共同發展。(4)“天可汗”;實行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5)文成公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