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教案一、教材分析通過前五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對生物界的概貌有了較全面的了解,對各類群有了許多感性認識,學生已經了解了植物、動物以及細菌和真菌的主要類群的特征,這就為學習生物的分類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根據生物的特征進行分類,既是對前面所學的生物圈中的各類生物的回顧、總結,讓學生對整個生物界的全貌有一個概括性的了解,從中學習科學的分類方法,同時也對后面將要學習的認識生物的多樣性的本質、意義打好了基礎。教材中并未全面而系統地介紹生物分類的方法,而是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生物的分類是根據不同生物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來進行的,并介紹了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二、教學目標1、知識:嘗試根據植物和動物的特征進行分類。列舉植物和動物的主要類群。2、能力:在嘗試分類活動中,對動物和植物的主要類群的有關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體驗分類的基本方法。3、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在生活和工作中樹立分類的意識。三、教學思路由于本節課涉及的植物和動物的類群較多,知識容量較大。在設計本節課時,把重點放在讓學生體驗基本的分類方法上,通過學生的分類活動來學習分類的方法,利用小組學習的優勢,組內互助,共同解決這些問題。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知道了按任何一個器官都可以對植物進行分類,進行科學分類主要是根據生殖器官進行分類。比如我們可以根據是否產生種子將植物分為有種子和無種子。根據有無花分為有花植物和無花植物。四、教學過程學習內容 學 生 活 動 教 師 活 動一、生物分類二、植物的分類三、動物的分類 學生通過猜物游戲,體驗分類的方法。 學生發表觀點。 學生看書。小組討論,復習這些植物的形態特征。 小組看圖討論,完成填空。匯報交流。 小組交流。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 學生觀看圖片,小組合作對動物進行分類。 學生討論,引導學生對比圖片上的動物,進行分析,得出多種分類方法:知道動物分類除了比較外部形態結構,還要比較內部結構和生理功能。 1、脊椎動物分為:魚 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2、無脊椎動物分為: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 演示課件示各種書,設疑:有一張非常漂亮的滇金絲猴圖片,藏在其中的一本書里。請你猜猜,最有可能在哪本書中? 提問:你根據什么選擇這本書?演示圖片。 全世界生物種類繁多,要了解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的多樣性,都需要對生物進行分類。下面,我們來學習 《第一節 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指導學生看書。觀察這些植物的形態結構有哪些特點? 出示討論題:1、菜豆、玉米種子的子葉片數一樣嗎?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如何區別?2、所有的植物都有種子嗎?3、所有植物都有根、莖、葉的分化嗎?4、假根有什么作用?5、平行脈和網狀脈有什么特點?6、種子外面都有果皮包被嗎?組織學生討論,看圖根據這些植物的形態結構方面的特征進行分類,完成填空。 在分類過程中遇到困難了嗎?是如何解決的?除了這些分類方法和依據,還有根據其他的方法分類的嗎? 出示思考題:1、有種子的植物可以分為哪些類群?2、無種子的植物可以分為那些類群?3、能否把這些植物按照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進行排列?4、把種子植物排在最高等的依據是什么?5、通過分類活動,你認為植物分類應考慮植物的哪些特征? 演示圖片示不同種類的動物,引導學生觀察,組織小組討論:如何對這些動物進行簡單的分類? 看起來分類的方法有多種多樣,目前生物學家普遍采用的是根據生物的相似性和親緣關系將生物歸入不同的類群,即通常根據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征進行分類。 出示思考題:1、對動物進行分類。 將不同的動物類群按照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排列起來。2、彈涂魚、蠑螈和蜥蜴都是外型相似的生物,可是彈涂魚是魚類、蠑螈是兩棲類、蜥蜴是爬行類。請用你所學過的生物學知識,說明生物學家是根據哪些特征把彈涂魚歸為魚類;蠑螈歸為兩棲類而蜥蜴歸為爬行類? 小結:科學家們按照動物分類的基本方法,依據外部形態結構、內部結構和生理功能等特征,已經發現和命名的動物有150萬種。五、教學評價在教學過程中,把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學習,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發展學生思維。然后通過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正確性和練習的準確程度來反饋信息進行評價與調節,針對反饋不理想的信息,教師再做啟發性指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