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節 胚胎工程第一課時 胚胎工程的理論基礎(一)教學目標1.簡述受精前精子和卵子的準備以及受精的過程。2.簡述胚胎早期發育的過程及其主要特點。(二)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1 )受精的基本過程。(2)胚胎早期發育的基本過程。2.教學難點受精過程中精子和卵子的生理變化。(三)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展示瀕危野生動物的圖片和相關資料。創設保護瀕危野生動物的情境,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二、胚胎工程的概念學生思考討論:用什么方法來拯救北方白犀牛,擴大其種群數量呢 結合動物細胞工程相關的知識,說出可采用體細胞核移植技術繁育北方白犀牛。“克隆”屬于無性生殖,后代的遺傳多樣性低,要想獲得在遺傳多樣性上具有更大優勢的后代低,可以進行體外受精,培育試管動物。引出胚胎工程的概念,指出培育試管動物屬于胚胎工程的范疇。讓學生閱讀教材中胚胎工程的概念,并強調胚胎工程的操作對象及胚胎工程用到的技術。三、受精前的準備闡明胚胎工程實際上是在體外對動物自然受精和早期胚胎發育條件進行的模擬操作。展示展示成熟精子的結構示意圖,讓學生觀察并思考以下問題:精子由哪些部分組成 精子的結構特點與其功能有什么相關性 展示卵子的結構示意圖,同時介紹卵子是哺乳動物體內最大的細胞,直徑約140um ;精子比卵子小得多,它頭部的長度只有4~5 um。學生思考:這有什么意義呢 讓學生了解精子和卵子的結構以及這些結構具有的功能,幫助他們形成結構與功能觀。PPT展示資料:自然條件下, 哺乳動物的受精是在輸卵管內完成的。科學研究發現,剛剛排出的精子不能立即與卵子受精;動物排出的卵子成熟程度不同,可能是初級卵母細胞,也可能是次級卵母細胞,它們需要成熟后才具備受精的能力。引導學生思考:在進行體外受精操作時,需要對精子和卵母細胞進行怎樣的處理 學生閱讀教材“受精階段”部分的內容,思考、回答以下問題。1.受精時,精子依次穿過了哪些結構 2.防止多精入卵的機制有哪些 3.精子入卵后,它的結構發生了哪些變化 四、胚胎早期發育過程及其主要特點受精完成后,受精卵開始分裂和發育。讓學生閱讀教材“胚胎早期發育"的內容。當卵裂產生的子細胞逐漸形 成致密的細胞團,形似桑葚時,這時的胚胎稱為桑葚胚。隨著胚胎的進一步發育,胚胎的內部出現了含有液體的腔一一囊胚腔, 這個時期的胚胎叫作囊胚。囊胚孵化后,將發育形成原腸胚。引導學生列表歸納胚胎早期發育各階段的特點。不同動物受精卵發育及其進入子宮的時間有明顯的差異。利用教材中的思考題,深化學生對胚胎早期發育過程的理解和認識。四、歸納總結本節所學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