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溫州市實驗中學龍港校區七上科學第一章知識要點整理材料班級 姓名 第1節 科學在我們身邊1.科學的本質——科學是一門研究各種 ,并尋找 的學科。科學離我們并不遙遠,它就在我們 。2.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是:多 、多 、多 。第2節 科學實驗室1. 和 是學習科學的基礎,實驗又是進行科學研究最重要的環節。要進行實驗,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儀器及其用途和實驗室的 規程。2.認識自然界的事物要從觀察開始。態度:認真 的觀察,目的明確;方法:操作和觀察要全面、細致、深刻,并用文字適當地描述;注意:操作要 , 各種 ,并 各種 和 3.實驗室常用儀器:試管、停表、天平和砝碼、電流表、電壓表、顯微鏡、酒精燈、玻璃棒、表面皿、藥匙、燒杯、量筒、量杯等。4.運用感覺器官的觀察——直接觀察往往不能對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斷。為了能正確地進行觀察,做出準確的判斷,我們可以借助 。 可以 觀察范圍。第3節 長度和體積的測量所謂測量是指將一個 和一個公認的 進行 的過程。(一)長度的測量1.國際公認的長度主單位是 ,單位符號是 。l千米(km)= 米(m);1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106微米(μm)=109納米(nm)(納米是長度單位) 2.測量長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 。正確使用刻度尺的方法:(1)了解刻度尺的構造測量前:三看:(1)零刻度線;(2)最小刻度值:讀出每一大格數值和單位,分析每一 所表示的長度和單位,即為最小刻度值;(3) 量程:所能測量的 長度。(2)測量時: *放正確:零刻度線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刻度尺的 緊靠被測量的物體(垂直于被測物體)。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測量結果是什么?(讀數 ) 零刻度線磨損了怎么辦? *看正確:眼睛的視線要與尺面 。思考:視線偏左讀數 ,視線偏右讀數 。 *讀正確:先讀被測物體長度的 值,即讀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讀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 。數值后面注明所用的 (否則數值沒有意義)。*記正確:記錄的數值=準確值+估計值+單位 例如:某同學記錄的測量數據為: 9. 4 5厘米 (厘米)(毫米:最小刻度值,倒數第2位) 可以看出他使用的刻度尺為 刻度尺(從數據的倒數第2位可以看出),準確值為: 厘米,估計值(數據倒數第1位)為: * 知道:測量所能達到的準確程度是由刻度尺的 值決定的。卷尺、皮尺的用途。指距、步長可以測量物體長度,聲納、雷達、激光也可以用來測距。(3)長度的特殊測量法。*積累取 法:利用積少成多,測多求少的方法來間接地測量。如:測量一張紙的 、一枚郵票的質量、細鐵絲的 等。*滾輪法:測花壇長度時,可先測出一個輪子的周長。當輪子沿著曲線從一端 滾到另一端時,記下輪子滾動的圈數。 長度= × 。如:測量操場的 長。*化曲為直法:測量一段較短曲線的長,可用一根沒有彈性或彈性不大的柔軟棉線一端放在曲線的一端處,逐步沿著曲線放置,讓它與曲線 ,在棉線上做出終點記號。用 量出兩點間的距離,即為曲線的長度。如:測量地圖上兩點間的距離。*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測量 。一班某男生的身高為1.72 ;課桌長度為0.7 ;指甲的寬度約為:0.8 ,我們1元硬幣的直徑約為:2 ;2班某同學投鉛球其成績是8.5 ;伸開雙臂的最大長度可達:14 (1.4米,一般人都可以達到1米)(二)體積的測量 1.體積是指物體占有的 大小。固體體積國際的單位是 符號 。 2.液體體積常用的單位有 ( )和 ( )。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米3 = 分米3 = 厘米3 = 毫米31升= 分米3 1毫升 = 厘米3 1升 = l分米3 = 毫升 = 厘米3一個標準集裝箱的體積為:32.69 ;一聽可樂約為350 ;一大瓶金龍魚色拉油約為5 ;教室一桶飲用水的體積約為:18.9 ;一瓶生理鹽水的約為:500毫升 ,一間教室的空間約為:250 。 3.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如 體、 體體積的測量,是建立在長度測量的基礎上,可以直接測量,利用公式求得。如果是測量液體體積,可用 或 直接測量。 4.量筒的使用方法:(1)放平穩:把量筒和量杯放在 桌面上。(2)觀察 和 。(3)讀正確:讀數時,視線要垂直于筒壁并與 處相平。俯視時,讀數偏 ;仰視時,讀數偏 。** 對于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如小石塊,則可利用量筒和量杯間接測量:這種方法是 (適用于不溶于水和不吸水的不規則物體)*3、面積的測量。 規則物體的面積測量與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一樣,是建立在長度測量的基礎上。不規則物體的面積測量有割補法、方格法(如用小方格測量樹葉的面積,方格 ,測出的值得越接近真實值)等。**方格法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面積:(1)測出每一方格的長和寬,并利用長和寬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積。(2)數出不規則物體所占的方格數: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3)面積=每一方格的面積×總的方格數。第4節 溫度的測量1.物體的 用溫度來表示。溫度的常用單位是 ,單位符號 。人為規定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 ℃,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為 ℃。在0℃和100℃之間分成100小格,則每一小格為 ℃。2.通常我們認為冷的物體溫度 ,熱的物體溫度 。但是光憑感覺來判斷物體的溫度高低容易發生錯誤,不能客觀地反映實際物體溫度的高低,這時需要借助 來測量。3.溫度計是根據 的原理制成的。上面有刻度,內徑很細,但粗細均勻。下有一個玻璃泡,裝有液體。常用的液體溫度計有 溫度計、 溫度計、 溫度計等。在使用液體溫度計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測量前,選擇合適的溫度計。切勿超過它的 。(2)測量時,手握在溫度計的上方。溫度計的玻璃泡要與被測物體充分 ,但不能碰到容器壁。溫度計的玻璃泡浸人被測液體后,不能立即讀數,待液柱 后(液面不再下降或上升)再讀數。(3)讀數時,不能將溫度計從被測液體中取出。視線應與溫度計內液面 。(4)記錄時,數據后面要寫上 。4.體溫計。測量范圍從 ℃~ ℃。玻璃泡容積大而內徑很細。當溫度有微小變化時,水銀柱的高度發生顯著變化。由于管徑中間有一段特別細的彎曲,體溫計離開人體后,細管中的水銀會斷開,所以它能離開人體讀數。使用體溫計后,要將體溫計用力甩幾下。(體溫計的最小刻度一般是 )5.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更先進的測溫儀器和方法也不斷出現。如 溫度計、金屬溫度計、色帶溫度計、光測溫度計(在SARS期間發揮巨大的作用)、輻射溫度計、衛星的遙感測溫、光譜分析等。第5節 科學探究1.理解科學的本質,它的核心是 。2.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 → → → → → 3.能完成簡單的科學探究方案設計和過程實施。第一章知識要點材料答案第1節 科學在我們身邊1.科學的本質——科學是一門研究各種 自然現象 ,并尋找 產生發展的原因 的學科。科學離我們并不遙遠,它就在我們 身邊 。2.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是:多 觀察 、多 思考 、多 實驗 。第2節 實驗和觀察1. 觀測 和 實驗 是學習科學的基礎,實驗又是進行科學研究最重要的環節。要進行實驗,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儀器及其用途和實驗室的 安全操作 規程。2.認識自然界的事物要從觀察開始。態度:認真 仔細 的觀察,目的明確;方法:操作和觀察要全面、細致、深刻,并用文字適當地描述;注意:操作要 認真 , 觀察 各種 實驗現象 ,并 記錄 各種 實驗現象 和 實驗數據 。3.實驗室常用儀器:試管、停表、天平和砝碼、電流表、電壓表、顯微鏡、酒精燈、玻璃棒、表面皿、藥匙、燒杯、量筒、量杯等。4.運用感覺器官的觀察——直接觀察往往不能對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斷。為了能正確地進行觀察,做出準確的判斷,我們可以借助 工具和儀器 。 天文望遠鏡和顯微鏡 可以 擴大 觀察范圍。第3節 長度和體積的測量 所謂測量是指將一個 待測的量 和一個公認的 標準量 進行比較的過程。(一)長度的測量。1.國際公認的長度主單位是 米 ,單位符號是 m 。l千米(km)= 1000 米(m)1米(m)= 10 分米(dm)= 100 厘米(cm)= 1000 毫米(mm)=106微米(μm)=109納米(nm)(納米是長度單位)2.測量長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 刻度尺 。正確使用刻度尺的方法:(1)了解刻度尺的構造。 測量前:三看:(1)零刻度線;(2)最小刻度值:讀出每一大格數值和單位,分析每一 小格 所表示的長度和單位,即為最小刻度值;(3)量程:所能測量的 最大 長度。(2)測量時: *放正確:零刻度線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刻度尺的 刻度線 緊靠被測量的物體(垂直于被測物體)。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測量結果是什么?(讀數 不準 ) 零刻度線磨損了怎么辦? 答案:(找一清晰的刻度線作為零刻度線,如圖所示,但讀數時要注意)*看正確:眼睛的視線要與尺面 垂直 。 思考:視線偏左讀數 偏大 ,視線偏右讀數 偏小 。 *讀正確:先讀被測物體長度的 準確 值,即讀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讀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 估計值 。數值后面注明所用的 單位 (否則數值沒有意義)。 *記正確:記錄的數值=準確值+估計值+單位 例如:某同學記錄的測量數據為: 9. 4 5厘米, (厘米)(毫米:最小刻度值,倒數第2位) 可以看出他使用的刻度尺為毫米刻度尺,(從數據的倒數第2位可以看出),準確值為:9.4厘米估計值(數據倒數第1位)為:0.05厘米。* 知道:測量所能達到的準確程度是由刻度尺的 最小刻度 值決定的。卷尺、皮尺的用途。指距、步長可以測量物體長度,聲納、雷達、激光也可以用來測距。(3)長度的特殊測量法。*積累取 平均值 法:利用積少成多,測多求少的方法來間接地測量。如:測量一張紙的 厚度 、一枚郵票的質量、細鐵絲的 直徑 等。*滾輪法:測花壇長度時,可先測出一個輪子的周長。當輪子沿著曲線從一端滾到另一端時,記下輪子滾動的圈數。 長度=周長×圈數。如:測量操場的 周 長。*化曲為直法:測量一段較短曲線的長,可用一根沒有彈性或彈性不大的柔軟棉線一端放在曲線的一端處,逐步沿著曲線放置,讓它與曲線 重合 ,在棉線上做出終點記號。用 刻度尺 量出兩點間的距離,即為曲線的長度。如:測量地圖上兩點間的距離。*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測量 乒乓球的直徑 。一班某男生的身高為1.72 米 ;課桌長度為0.7 米 ;指甲的寬度約為:0.8 厘米 ;我們1元硬幣的直徑約為:2 厘米 ;2班某同學投鉛球其成績是8.5 米 ;伸開雙臂的最大長度可達:14 分米 (1.4米,一般人都可以達到1米)。(二)體積的測量。1.體積是指物體占有的 空間 大小。 固體 體積國際的單位是 立方米 (m3)。2.液體體積常用的單位有升(L)和毫升(ml)。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米3 = 1000 分米3 = 1000000 厘米3 = 109 毫米31升= 1 分米3 1毫升 = 1 厘米3 1升 = l分米3 = 1000 毫升 = 1000 厘米33.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如 正方 體、 長方 體體積的測量,是建立在長度測量的基礎上,可以直接測量,利用公式求得。如果是測量液體體積,可用 量筒 或 量杯 直接測量。一個標準集裝箱的體積為:32.69 立方米(米3或m3) ;一聽可樂約為350毫升(mL);一大瓶魯花花生油約為5 升(L) 教室一桶飲用水的體積約為:18.9 升(L) ;一瓶生理鹽水的約為:500 毫升(ml) ,一間教室的空間約為:250 立方米(米3或m3) 。(1)放平穩:把量筒和量杯放在 水平 桌面上。(2)觀察 量程 和 最小刻度值 。(3)讀正確:讀數時,視線要垂直于筒壁并與 凹形液面中央最低 處相平。俯視時,讀數偏 大 ;仰視時,讀數偏 小 。** 對于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如小石塊,則可利用量筒和量杯間接測量:這種方法是排水法(適用于不溶于水和不吸水的不規則物體)*3、面積的測量。 規則物體的面積測量與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一樣,是建立在長度測量的基礎上。不規則物體的面積測量有割補法、方格法(如用小方格測量樹葉的面積,方格越小,測出的值得越接近真實值)等。**方格法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面積:(1)測出每一方格的長和寬,并利用長和寬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積。(2)數出不規則物體所占的方格數: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3)面積=每一方格的面積×總的方格數。第4節 溫度的測量1.物體的 冷熱程度 用溫度來表示。溫度的常用單位是 攝氏度 ,單位符號是℃。人為規定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 0 ℃,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為 100 ℃。在0℃和100℃之間平均分成100小格,則每一小格為 1 ℃。2.通常我們認為冷的物體溫度 低 ,熱的物體溫度 高 。但是光憑感覺來判斷物體的溫度高低容易發生錯誤,不能客觀地反映實際物體溫度的高低,這時需要借助 溫度計 來測量。3.溫度計是根據 液體熱脹冷縮 的原理制成的。上面有刻度,內徑很細,但粗細均勻。下有一個玻璃泡,裝有液體。常用的液體溫度計有 水銀 溫度計、 酒精 溫度計、 煤油 溫度計等。在使用液體溫度計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測量前,選擇合適的溫度計。切勿超過它的 量程 。(2)測量時,手握在溫度計的上方。溫度計的玻璃泡要與被測物體充分 接觸 ,但不能碰到容器壁。溫度計的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后,不能立即讀數,待液柱 穩定(靜止) 后(液面不再下降或上升)再讀數。(3)讀數時,不能將溫度計從被測液體中取出。視線應與溫度計內液面 相平 。(4)記錄時,數據后面要寫上 單位 。4.體溫計。測量范圍從 35 ℃~ 42 ℃。玻璃泡容積大而內徑很細。當溫度有微小變化時,水銀柱的高度發生顯著變化。由于管徑中間有一段特別細的彎曲,體溫計離開人體后,細管中的水銀會斷開,所以它能離開人體讀數。使用體溫計后,要將體溫計用力甩幾下。(體溫計的最小刻度一般是0.1℃)5.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更先進的測溫儀器和方法也不斷出現。如 電子 溫度計、金屬溫度計、色帶溫度計、光測溫度計(在SARS期間發揮巨大的作用)、輻射溫度計、衛星的遙感測溫、光譜分析等。第7節 科學探究1.理解科學的本質,它的核心是 探究 。2.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提出問題——建立猜測和假設——制定計劃——獲取事實和證據——檢驗與評價——合作與交流3.能完成簡單的科學探究方案設計和過程實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