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案課題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描述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2、列舉細菌和真菌對動植物及人類的影響。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與思考活動,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2、通過交流討論提高學生的分析和評價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對本節的學習,培養學生辯證觀點,樹立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2、激發學生愛護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學情分析 學生已知道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但對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是如何促進物質循環的確不清楚。所以要求教師要注意從典型例題入手,通過分析學生熟知的事情,了解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學重點 知識點方面 1、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腐生)2、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可引起動物和人患病。(寄生)3、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可以與動物共生。方法技能方面 分組討論法、多媒體演示法、觀察法。難點 1、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2、細菌和真菌可以與動物、植物共生。預習提綱1、細菌和真菌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2、細菌和真菌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3、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共生教學設計 過程與方法教材分析: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創設情景,通過觀察思考、表達交流,達到突破重點、解決難點的目的,進而明白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導入揭題細菌和真菌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在生物圈中,如果沒有細菌和真菌將會是一個什么狀況?自然界中就可能會出現動植物的遺體堆積如山,人們就會沒有了生存的空間。二、出示課題:三、展示目標。【投影】1、描述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2、列舉細菌和真菌對動植物及人類的影響。四、引導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合作探究(一):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1、請同學們閱讀P79“觀察與思考”的有關內容,討論真菌和細菌是怎樣促進物質循環的?(引導分析圖形,學生交流討論)學生交流得出答案:在自然界的物質循環中,細菌和真菌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這些物質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進而制造有機物。細菌和真菌對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的循環起著重要的作用。自主探究(二)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閱讀教材P80,結合圖形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細菌和真菌使人患病的原因是什么?(寄生生活,吸收營養。)(2)舉例說明細菌使人患哪些病?(鏈球菌可使人患扁桃體炎、猩紅熱、丹毒等多種疾病。)(3)舉例說明真菌使人患哪些病?(足癬、扁桃體炎)(4)舉例說明真菌使植物患哪些病?(如棉花枯萎病、水稻瘟病、小麥葉銹病(左圖)和玉米瘤黑粉病(右圖)等,都是真菌引起的。)自主探究(三)與動植物共生請仔細閱讀P81,小組交流討論下列問題。(1)什么是共生?細菌和真菌與動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一旦分開,兩者都不能獨立生活,這種現象叫做共生。(2)找出共生的例子,并說明它們是怎樣共生在一起的?學生通過閱讀教材,交流討論得出:1、地衣是真菌與藻類共生2、根瘤菌(固氮)與植物共生3、細菌、真菌與動物共生拓展題:小貓把魚內臟埋在土里,過一段日子,小貓再挖開泥土,內臟不見了。你能告訴小貓,這是怎么回事呢?這種現象對自然界有何意義?(答案:在適宜條件下,內臟被土壤中腐生細菌分解了。細菌把內臟分解成CO2、H2O和無機鹽,這些物質又被植物體所吸收和利用進而制造有機物,有機物又可被動物所利用。可見,這種現象對于自然界中CO2等物質的循環起重要作用。)課堂小結 交流: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板書設計 第一節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1、枯草桿菌使梨或蘋果腐爛2、真菌和細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對于自然界中CO2等物質的循環起重要作用。二、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1、細菌可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2、真菌可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三、與動植物共生:1、地衣——真菌和藻類共生。2、豆科植物根瘤——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3、動物胃腸中的某些細菌和該動物共生。教后反思 本節課通過學生參與不同形式的多個活動,來學習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體現著新課標所倡導的學生主體參與、探究及合作式等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時,也引導學生如何去預防某些疾病,學會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