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用機械種莊稼【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讓學生了解美國中部大平原農業的兩大特色──高度機械化和商品性農業,以及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和對比,讓學生嘗試用辯證眼光來看待問題,增強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小組討論等形式,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學會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學會相互合作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認識到不同的區域具有不同的生產生活方式從而形成因地制宜的觀念【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美國中部大平原農業的兩大特色──高度機械化和商品性農業,及其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教學難點對美國中部大平原商品性農業所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的綜合性分析;初步形成因地制宜、根據本地自然條件和區域特色選擇發展道路的觀念【教學方法】合作探究、對比分析【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科書【教學實施過程】(導入)觀察圖片,這張圖片所在地區在進行農業生產時有什么特點?明確:機械化這幅圖片顯示的是美國的中部大平原,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美國中部大平原,來了解為什么該地區要用機械進行農業生產,而這種生產方式又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新授)了解一個地區,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了解?明確:海陸位置地理位置經緯度地形地區 自然 氣候水文資源生產人文生活一、地理位置1、我們先來看地理位置,要找到美國中部大平原,我們得先找到美國這個國家,觀察圖,請同學為我們描述一下美國的地理位置明確:主要領土位于北美洲中部,以及北美洲西北方的阿拉斯加地區和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島;北半球、西半球;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西經70-130,北緯30-50;中緯度、北溫帶2、把圖放大,我們來看看美國有哪些主要山脈與河流?明確:西部 落基山脈 中部 密西西比河 東部 阿巴拉契亞山脈而美國中部大平原的位置就在這兩條山脈之間,課件上紅色區域顯示的位置二、自然環境1、了解完一個地區的地理位置后,我們接下來要了解的是一個地區的自然環境。請同學們閱讀書本P61的內容,概括美國大平原的自然環境特點明確:地形 平原,地勢低平 氣候 主要是溫帶大陸性氣候水文 分布有密西西比河,水源充足 資源 土壤肥沃2、結合上節課的內容,對比湄公河平原與美國中部大平原,兩個地區在自然環境特點上有何異同?(可以從地形氣候、地理位置等角度考慮)明確:同:都是平原,地勢低平,土壤肥沃;都有河網分布,有利于灌溉。不同:美國中部平原地處中緯度地區,熱量和降水都不如湄公河平原。湄公河平原屬于熱帶季風氣候,而美國中部大平原主要是溫帶大陸性氣候三、人文環境1、因為自然環境不同,受到自然環境影響,兩個區域的農業生產也各有特點。對比湄公河平原,美國大平原的農業生產有什么特點?完成表格明確:農業生產特點 湄公河平原 美國中部大平原主要農作物 水稻 大豆、玉米、小麥生產規模 小 大產量 低 高生產效率 低 高生產方式 人工勞作為主 機械化2、為什么美國大平原的農業生產會以機械化為特點? 同桌之間可以相互討論明確:土地平整,旱田為主地廣人稀,勞動力缺乏科技發達3、機械化的農業生產使得美國中部大平原成為重要的農產品產區,這么多的農產品在生產出來后,人們又是怎么去處理的呢? 閱讀課件上這則材料明確:美國絕大部分農產品是作為商品出口4、這種農業就叫做商品性農業,將農產品作為商品進行出售。觀察這幅圖片,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在美國中部大平原發展商品性農業的過程中,什么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明確:便利的交通5、接下來,請同學分組合作討論,結合本課知識,思考:美國中部大平原發展商品性農業還有哪些有利的條件呢?明確:地廣人稀,地勢平坦;大型機械化作業,效率高,產量高;儲存條件好;經濟發達,商品化程度高6、可見,該地區的商品性農業發展受到的自然環境的影響,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那么,對于當地人們的生活,又會有怎樣的影響呢?(從飲食、住房、交通、娛樂等角度考慮)明確:①生活水平高,吃的東西以動物性食物為主②住房寬敞,還有很大的糧倉和農用機械房;人與人之間居住分散③出行都要依靠汽車等交通工具,農莊位于公路附近④咖啡館,快餐店開設在鄉村,人們享受著現代化的生活看來,在商品性農業的帶動下,該地區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有人就在想,我們浙江地區是不是也可以發展機械化為特點的商品性農業?(小結)每一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自然環境,也使得該地區有著與眾不同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因此,在發展的道路上,每個地區都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環境,選擇適合自身的發展方向。(練習)課件上的選擇題(課后拓展)為我們當地的發展提出一些建議【板書設計】海陸位置地理位置經緯度地形地區 自然 氣候水文資源生產人文生活【作業布置】利用課余時間找找我國東北平原的資料,對比美國中部大平原,進行簡要分析【教學反思】自然環境的特點,用表格歸納呈現會更加容易讓學生接受板書簡單,沒有體現本節課的內容美國中部大平原對生活的影響這個環節時間花費多提問還需要有針對性上課狀態不夠激情,有些平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