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3.2世界是永恒發展的 學案一學科核心素養政治認同:培養堅定的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立場,自覺反對和抵制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科學精神:深刻理解事物發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總趨勢是前進的,明確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把握事物發展的兩種狀態,提高哲學思辨力,全力打贏新冠疫情防疫戰。法治意識:提高哲學思辨力,學會理性地對待各種事物。二學習重難點學習重點:發展的實質。學習難點: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三課前預習1.在社會歷史領域中,新事物符合社會歷史發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的__________,反映社會進步的基本要求,符合___________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眾的___________。因此,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是宇宙間不可抗拒的________。21cnjy.com2.量變與質變的關系原理(1)事物的發展總是從( )開始,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變是質變的必要( ),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 )。21·cn·jy·com(2)質變又為新的量變( )道路,使事物在( )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3)事物的發展就是這樣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前進。3.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的原因:(1)新事物是符合( )、具有強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 )和遠大的( )的事物,它在舊事物的母體中孕育產生,并增添了為舊事物所不能容納的新內容,因而具有舊事物所不可比擬的優越性。(2)舊事物違背事物發展的( ),因而最終會走向滅亡。(3)在社會歷史領域中,新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符合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反映了社會進步的( ),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2·1·c·n·j·y(4)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是宇宙間不可抗拒的( )。4.量變與質變的關系原理的方法論:(1)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重視( ),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2)在量變已經達到一定程度,要果斷地抓住時機,促成( ),實現事物的飛躍。5.新事物是符合___________、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發展前途的事物,它在舊事物的母體中孕育產生,克服了舊事物中_______、過時的、腐朽的東西,汲取了其中積極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為舊事物所不能容納的新內容。因而具有舊事物所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四自我檢測1.經過長期努力,我國已順利完成載人航天工 ( http: / / www.21cnjy.com )程“三步走”發展戰略中第一步、第二步的任務。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空間站是實現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中第三步的重要目標。2021年4月29日,我國第一個空間站核心艙——天和核心艙發射升空,標志著我國空間站建造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根據任務安排,2022年前后,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這表明( )21教育網①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與舊事物的滅亡 ②發展的狀態是漸進性與飛躍性的統一③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④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倘若細細觀察,一個人對待生活的度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對待人生的態度。遇事沉著冷靜,不走極端,也不被情緒所左右,把握好度其實就是在把握人生,看似一個簡單的字,但其背后的意義遠遠不止這些。下列對“度”的含義表述正確的有( )【來源:21·世紀·教育·網】①度是一事物實現自身質變的前提 ②度是事物保持自身質的量的界限③度是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規定性 ④度是引起事物變化發展的臨界點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夕,黨 ( http: / / www.21cnjy.com )領導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斗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也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下列對材料中的“舊世界”與“新世界”認識正確的是( )21·世紀*教育網①新世界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發展前途②判定新、舊世界的標準是其出現時間的先后和力量強弱③新世界取代舊世界的變化方向是曲折的④新世界在舊世界的母體中孕育,是對舊世界的辯證否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蓖苿影l展,需要根據時與勢作出反應,找準有效節點、把握適當節奏,把握好政策的“時度效”。把握住每個節點,錨定時機、精調刻度,就能在前進節奏中找準發展方位,為下一棒奔跑鉚勁蓄力。找準有效節點( )www-2-1-cnjy-com①能避免事物的相持和平衡被打破②需要正確把握量變和質變的關系③要善于抓住機遇贏得主動和優勢④要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Z縣有“中國青梅之鄉”的美譽。該縣 ( http: / / www.21cnjy.com )瞄準這一產業優勢,聯合高等院校與科研機構,建立產品研發體系,完成了由青梅原料提供者到使用者的轉變,在青梅精深加工上發力,走出了一條生態經濟發展“高素質”的特色脫貧之路。由此可見( )2-1-c-n-j-y①我們應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 ②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與發展的條件③人們建立自在事物的聯系都是有條件的 ④把握聯系的多樣性是實踐成功的重要前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近年來,隨著農業科技水平不斷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以及電商、物流等產業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食物消費需求正在發生變化,食物品種更豐富,結構需求更優化。從“滿足量”加快轉向“提升質”,百姓餐桌更豐富、吃得更健康,創新技術穩穩地托起了“舌尖上的幸?!?。這表明(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①打破事物原有平衡,就能促成其質變②要積極創造條件,促進事物向前發展③實現“舌尖上的幸?!比Q于人們的需求④事物的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引起質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華為公司作為在5G通信設備核心技 ( http: / / www.21cnjy.com )術方面擁有多項專利的中國明星企業,頻頻被美國制裁。華為的發展雖充滿挑戰,但是它不僅沒有倒在美國全面封鎖的牢籠中,反而爆發了更強大的戰斗力,實現逆勢上漲,目前,華為已經與全球50家商用伙伴簽訂了5G合同,而華為的5G專利也高居榜首。華為的發展表明( )www.21-cn-jy.com①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②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不是一帆風順的③新出現的事物,一定是擁有光明的發展前途④要對未來充滿信心,還要勇敢面對挫折考驗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8.2022年7月24日問天實驗艙成功 ( http: / / www.21cnjy.com )發射,這是中國天宮空間站建設又一重要里程碑。我國的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強,歷經幾代人的不懈奮斗。特別是載人航天這樣的系統工程,更是匯聚了眾多科研部門的智慧,在這個過程中也形成了載人航天精神,勇于攀登,敢于創新,進而推動我國的航天事業不斷發展。從辯證唯物論的角度分析正確的是( )A.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是推動航天事業發展的前提B.堅持正確的科研創新意識對航天事業有促進作用C.航天事業的發展需要充分發揮各級各部門的合力D.航天事業從無到有的歷程體現了量變到質變發展9.習近平主席在企業家座 ( http: / / www.21cnjy.com )談會上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這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21*cnjy*com①聯系具有普遍性,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國②我國與國際市場的聯系作為人為事物的聯系受人的意識控制③重視外部聯系,發揮外部聯系的作用就能實現系統優化④部分影響整體,部分的發展有利于推動整體的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在2022女足亞洲杯決賽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國隊時隔16年再奪亞洲杯冠軍?!澳憧梢杂肋h相信中國女足”的呼聲一度“刷屏”。《人民日報》盛贊:“水”到渠成的背后,是教練組指揮若定,是女足姑娘永不放棄。沒有頑強拼搏,就沒有一次次逆風翻盤;沒有咬牙堅持,也不可能笑到最后。中國女足再次奪冠印證了( )【來源:21cnj*y.co*m】①事物發展的狀態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有機統一②人的意識有時能夠決定事物發展的方向和進程③高昂的精神狀態能夠給予人體生理活動以積極影響④事物的量變只有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會導致質變發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參考答案:三課前預習1. 必然趨勢 人民群眾 支持和擁護 規律2.(1) 量變 準備 結果(2) 開辟 新質(3)3.(1) 客觀規律 生命力 發展前途(2)必然趨勢(3)基本要求(4)規律4.(1)量的積累(2)質變5. 客觀規律 消極的四自我檢測1.D2.D3.B4.C5.D6.C7.D8.B9.B10.D( http: / / 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