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年級歷史上冊高效培優同步精品學案第9課 《秦統一中國》【新課標】2022年課程標準:通過了解秦朝統一,知道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和早期發展的過程。【學習目標】1.結合秦朝統一的過程及意義,從“時空觀念”的角度了解秦朝統一的業績。2.結合秦代的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和對秦始皇的評價,從“唯物史觀”的角度分析秦始皇的功過3.結合秦始皇鞏固統一的舉措,從“家國情懷”的角度認識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及其意義。重點: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及作用。難點:理解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1.時空觀念:在分析秦統一中國影響這一環節時,展示了“春秋形勢圖”、“戰國形勢圖”、“秦朝疆域圖”,讓學生對比這三幅圖,歸納出秦統一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分裂割據的局面,建立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2.唯物史觀:教學“秦統一中國原因分析”這以環節中,特別強調“商鞅變法對秦統一中國的作用?!鄙眺弊兎ㄖ小皬U除井田,允許土地自由買賣”激勵了新興地主開墾荒地的積極性,也維護了他們開墾荒地的利益,使得秦國國土面積在戰國后期接近東方六國之和”,同時商鞅變法中“獎勵耕織”的政策極大地激發了秦國農民生產的積極性,為秦與六國交戰儲備了大量的物資。有了物質基礎,秦國才有可能統一全國。3.家國情懷:注重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傳承的認同感。在“統一文字”這一環節中,我展示了漢字從“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印刷字體”的發展歷程,引導學生認識到中華文化的生生不息和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在課堂小結時,我進一步強調:秦朝的統一不僅僅是在地理上的合并,國家的統一,更是在政治、經濟、文化的融合給人民心理上的強烈認同感和凝聚力。正是有了這種情感和力量,在以后的歲月中,哪怕更多的正確更迭,再亂的局勢,再強的外敵都無法中華民族分割開來。。1.線索法——梳理知識線索。秦滅六國→建立統一國家→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統一國家→北筑長城、開發南疆,維護國家統一。2.列表法——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軍事等方面列表歸納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3.感悟法——升華歷史知識。秦始皇為鞏固和維護統一采取的措施,有利于國家統一,有利于各地經濟文化交流,對中國文字、貨幣和計量單位產生了重大影響。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秦滅六國1.背景:戰國時期的連年戰爭,影響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各諸侯國的人民希望 ,過上安定的生活。秦國經過 ,實力超過東方六國,具備了統一六國的條件。2.過程:秦王 即位后,為滅亡六國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公元前年,秦國發動強大的攻勢,開始了滅六國、統一全國的戰爭。公元前 年,秦國完成統一大業,建立,定都 。3.影響: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爭戰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 。確立中央集權制度1.中央:為加強對全國的統治,秦朝創立了大一統的 。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稱為 ,贏政自稱“始皇帝”,史稱“ ”皇帝之下,設有中央政權機構,由 、 、 統領,分別掌管行政、軍事和監察事務,最后的決斷權由 掌控。2.地方:秦朝進一步廢除西周以來實行的 ,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 。 的實行,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鞏固統一的措施1.統一文字:秦始皇命 等人統一文字,制定筆畫規整的 ,作為通用文字頒行全國。文字的統一,使政令能夠在全國各地順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夠順暢溝通,有利于文化的 。2.統一貨幣:秦始皇下令廢除六國的貨幣,以秦國的 作為標準貨幣,在全國流通。這就改變了以往幣制混亂的狀況,有利于國家對 的管理,促進各地經濟的交流。3.統一 制度,便利了經濟的發展。4.統一 的寬窄,并修筑貫通全國的道路。5.開鑿 ,統一嶺南及 地區。6.派大將 北擊匈奴,并修筑長城。西起 東至 ,這就是舉世聞名的“ ”。7.秦朝的疆域:東至 ,西到 ,北至 ,南達 ,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國之一?!?br/>材料 秦滅六國之戰又稱秦朝統一之戰,指戰國末期七大諸侯國之一的秦國進行消滅其他六個諸侯國、完成中國統一的戰爭。具體的措施是: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公元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10年的時間,先后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國家,即秦朝。探究 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概括秦統一的歷史意義。【例1】秦的統一所起的歷史作用有( )①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 ②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 ③摧毀了奴隸制的統治 ④使郡縣制能在全國推廣,加強了中央集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此題實質上考查的是學生對秦滅六國的識記和理解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題可采用直接認定法。早在戰國時期奴隸制就已經瓦解了,因此,“摧毀了奴隸制的統治”不是本題的答案。答案:D跟蹤訓練1.下列有關秦統一的敘述,錯誤的一項是( )A.秦朝的建立者是贏政B.從公元前260年到公元前221年,贏政陸續滅掉六國C.秦朝定都在咸陽D.秦的統一對歷史起了促進作用2.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節目備受人們的歡迎。節目曾對下圖中的歷史人物進行過評述,下面說法最適合他的是( )A.他統一六國,建立起中央集權制度 B.他英勇善戰,領兵伐封C.他治國有方,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D.他推行改革,為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3.秦朝能夠統一的主要原因是( )。A.商鞅變法后,秦國成為戰國后期最強大的國家B.秦王贏政采取遠交近攻和各個擊破的戰略,先后滅掉六國C.秦王贏政尊重賢才,任用能人D.采納了韓非的法家思想治理國家材料 公元前221年,贏政結束了戰國以來封建諸侯長期割據的局面,統一了全中國,建立了一個以成陽為都城的幅員遼闊的國家。這個國家的疆域,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一帶,南達南海。為了統治這個前所未有的封建大國,秦始皇贏政創建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樹立了絕對皇權,鞏固了統一。秦始皇贏政的這些活動,把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推進到一個新階段。探究 秦始皇為了確立中央集權制度都采取了哪些措施?【例2】下列措施屬于秦始皇首創的是( )A.修筑長城 B.確立縣制 C.使用圓形方孔半兩錢 D.規定最高統治者稱皇帝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秦始皇鞏固統一措施的掌握情況。解題的關鍵是抓住題中的限定語“首創”二字,因此在秦統一六國前出現的就不能選擇了。對于A項,雖有“秦長城”之說,但秦長城是將原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所筑的城墻連接起來再向東北擴展而成,故實非秦始皇首創。而B項中“確立縣制”則是商鞅變法時推行的,亦不能作為正確選項。C項中“圓形方孔半兩錢”是戰國時期秦國通用的錢幣,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以圓形方孔半兩錢為統一的貨幣,在全國使用,也不能說是秦始皇的首創。而“秦始皇”三字顧名思義——中國的第一個皇帝,所以D項是正確的答案。答案:D跟蹤訓練4.秦朝負責監察百官的中央官吏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大學士5.20世紀90年代,陜西章臺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書時加蓋了印章的泥塊),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鄲等郡名和藍田等縣名。這一發現可以印證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實 B.出現了造紙業的事實C.用泥制陶的事實 D.實行了郡縣制度的事實6.有學者指出:“古來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統,正統、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國家政體并善以此治國、王而不藩者,不過秦皇、漢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這里的“國家政體”是指( )A.王位世襲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權制對比分析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縣制項目 分封制 郡縣制內容 以血緣關系為基礎,諸侯爵位世襲,擁有獨立封地 以地域關系為基礎,郡縣長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官位概不世襲,只有俸祿沒有封地,郡縣只是中央的地方行政機構作用 前期鞏固了周王室的統治,但隨著諸侯勢力的壯大,諸侯國對周王室的權威形成挑戰,諸侯國為爭奪利益彼此爭戰不已,造成極大危害 中央直接管理地方,不容易出現地方割據勢力,從而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目的 都是為了維護最高統治者的利益,加強統治者對地方的統治和管理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分封制與縣鄧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襲的,而縣、郡長官由國君任免,直接聽命于國君,領取棒祿,概不世襲……秦始皇統一全國后……全面推行郡縣制度既是適應政治統治的需要,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摘自趙毅、趙鐵峰《中國古代史》根據材料,概括分封制與郡縣制的不同。依據材料并結合當時的時代特征,分析秦朝全面推行郡縣制的原因。根據材料可知,分封制與郡縣制的不同是諸侯是世襲的,而鄧縣長官是由中央任免的。秦朝統一以后,為了適應統一的形勢,加強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實行了郡縣制。不同:諸侯是世襲的,而郡縣長官是由中央任免的。原因:加強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也符合從分裂到統一的歷史趨勢。秦朝在我國歷史上的貢獻列表歸納秦始皇鞏固統一、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類別 措施 作用政治方面 (1)(2) 建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我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經濟方面 (1)(2) 促進了各地的經濟交流,鞏國了國家統一思想文化方面 (1)(2) 促進了各地的文化交流,鞏固了國家統一;鉗制了思想,推殘了文化軍事方面 (1)(2)派兵南征百越,興修靈渠,開發南疆 保護了中原農業生產的發展,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統治階級中的一位杰出人物。下列成就或措施與秦始皇有關的是( )①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的大一統國家 ②采用“皇帝”稱號 ③開創了中央集權制度 ④實行三省六部制 ⑤統一文字 ⑥“罷點百家,獨尊儒術”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結合所學知識,秦滅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的大一統國家秦朝,故①符合題意。秦始皇首創皇帝制度,最高統治者采用“立帝”稱號,故②符合題意。秦始皇開創了一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為后世沿用,故③符合題意。實行三省六部制是在隋唐時期,故④不符合題意。秦始皇下令統一文字,以小篆為通行全國的官方字體,故⑤符合題意?!傲T慰百家,獨尊儒術”是在西漢漢武帝時期,故⑥不符合題意。①②③⑤符合題意,故選C。C1973年,在今威海市菏山鎮發現了一個秦代鐵權(見下圖),上有銘文:“廿六年,皇帝盡并兼天下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指隗狀)、縮(指王館),法度量則不壹(指‘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睆倪@篇銘文中可以得到的正確信息是秦( )①統一了六國 ②統一了度量衡 ③用楷書書寫 ④確立了皇帝稱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本題考查秦統一六國的史實和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廿六年,皇帝盡并兼天下諸侯”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六國,①符合題意;“立號為皇帝”指的是確立了皇帝稱號,④符合題意;“法度量則不壹(指‘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指的是統一了度量街,②符合題意。綜上所述可知,①②④正確,B項符合題意。③“用楷書書寫”在材料中沒有提及,也不符合秦朝統一使用的文字是小篆(后來,社會上又流行隸書)的史實,因而包含③的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B1.“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崩畎自谠娭谐浞挚隙ǖ那厥蓟实墓兪牵? )A.統一全國 B.統一文字 C.實行分封 D.建立郡縣2.有學者指出,秦始皇所創造的事業,不僅為中國設立了以后版圖的基本框架,也為中國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礎。秦始皇開創的制度是( )A.王位世襲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權制3.我國幅員遼闊,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地區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從未間斷,形成了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這得益于( )A.秦朝疆域遼闊 B.秦朝統一貨幣 C.秦朝統一文字 D.秦朝統一度量衡4.歷史小組的同學以“中央集權制度”為主題進行研究性學習。下圖是他們正在編制的“秦朝行政機構示意圖”,請按圖意給空白處選擇正確的內容( )A.諸侯 B.丞相 C.卿大夫 D.士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皆舉親也。——《左傳》材料二 這位新皇帝開始將早先在本國取得輝煌成功的法家學說應用到全中國……將廣闊的國土劃分為若干郡縣,每一郡縣都配備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負責的官員。——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材料二分別反映了中國古代的哪一政治制度?(2)上述兩種政治制度有何顯著區別?1.右圖的秦代磚文為“海內皆臣,歲登成熟,道毋饑人,踐此萬歲”。其中“海內皆臣”所反映的歷史信息主要是( )A.疆域遼闊,人口眾多B.國家統一,中央集權C.法律嚴苛,覆蓋全國D.交通發達,經貿昌盛2.在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中,成為維系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重要因素的是( )A.大修馳道,使車輛在全國暢行無阻 B.“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C.統一文字,推行全國 D.建立皇帝制度,加強中央集權3.秦始皇統一全國后,先后設立了40多個郡,郡下設縣,由中央直接進行管轄。該措施的主要作用是( )A.形成了森嚴的等級制度 B.專制主義集權達到頂峰C.解除諸侯王國對中央的威脅 D.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4.圖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識系統化,直觀地呈現整個知識骨架。下列圖示體現的中心主題是( )A.加強文化控制 B.加強經濟管理 C.加速國家統一進程 D.鞏固國家統一5.中國封建社會歷史悠久,歷代封建統治者都積極采取措施鞏固封建統治,影響深遠。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誰?他在中國歷史上作出的最突出的歷史功績是什么?(2)材料二中結構圖反映的是秦朝首創的哪一制度?從圖中可以看出中央政府設置了“三公”,其中分管行政的是哪一職位?為加強中央集權,秦朝在地方上實行了哪一行政制度?(3)為了鞏固封建統治,該統治者在經濟、文化上分別采取了什么措施?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年級歷史上冊高效培優同步精品學案第9課 《秦統一中國》【新課標】2022年課程標準:通過了解秦朝統一,知道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和早期發展的過程。【學習目標】1.結合秦朝統一的過程及意義,從“時空觀念”的角度了解秦朝統一的業績。2.結合秦代的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和對秦始皇的評價,從“唯物史觀”的角度分析秦始皇的功過3.結合秦始皇鞏固統一的舉措,從“家國情懷”的角度認識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及其意義。重點: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及作用。難點:理解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1.時空觀念:在分析秦統一中國影響這一環節時,展示了“春秋形勢圖”、“戰國形勢圖”、“秦朝疆域圖”,讓學生對比這三幅圖,歸納出秦統一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分裂割據的局面,建立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2.唯物史觀:教學“秦統一中國原因分析”這以環節中,特別強調“商鞅變法對秦統一中國的作用。”商鞅變法中“廢除井田,允許土地自由買賣”激勵了新興地主開墾荒地的積極性,也維護了他們開墾荒地的利益,使得秦國國土面積在戰國后期接近東方六國之和”,同時商鞅變法中“獎勵耕織”的政策極大地激發了秦國農民生產的積極性,為秦與六國交戰儲備了大量的物資。有了物質基礎,秦國才有可能統一全國。3.家國情懷:注重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傳承的認同感。在“統一文字”這一環節中,我展示了漢字從“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印刷字體”的發展歷程,引導學生認識到中華文化的生生不息和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在課堂小結時,我進一步強調:秦朝的統一不僅僅是在地理上的合并,國家的統一,更是在政治、經濟、文化的融合給人民心理上的強烈認同感和凝聚力。正是有了這種情感和力量,在以后的歲月中,哪怕更多的正確更迭,再亂的局勢,再強的外敵都無法中華民族分割開來。。1.線索法——梳理知識線索。秦滅六國→建立統一國家→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統一國家→北筑長城、開發南疆,維護國家統一。2.列表法——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軍事等方面列表歸納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3.感悟法——升華歷史知識。秦始皇為鞏固和維護統一采取的措施,有利于國家統一,有利于各地經濟文化交流,對中國文字、貨幣和計量單位產生了重大影響。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秦滅六國1.背景:戰國時期的連年戰爭,影響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各諸侯國的人民希望 結束戰亂 ,過上安定的生活。秦國經過 商鞅變法 ,實力超過東方六國,具備了統一六國的條件。2.過程:秦王 嬴政 即位后,為滅亡六國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公元前年,秦國發動強大的攻勢,開始了滅六國、統一全國的戰爭。公元前 230 年,秦國完成統一大業,建立,定都 咸陽 。3.影響: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爭戰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 封建國家 。確立中央集權制度1.中央:為加強對全國的統治,秦朝創立了大一統的 中央集權制度 。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稱為 皇帝 ,贏政自稱“始皇帝”,史稱“ 秦始皇 ”皇帝之下,設有中央政權機構,由 丞相 、太尉 、 御史大夫 統領,分別掌管行政、軍事和監察事務,最后的決斷權由 皇帝 掌控。2.地方:秦朝進一步廢除西周以來實行的 分封制 ,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 郡縣制 。 郡縣制 的實行,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鞏固統一的措施1.統一文字:秦始皇命 丞相李斯 等人統一文字,制定筆畫規整的 小篆 ,作為通用文字頒行全國。文字的統一,使政令能夠在全國各地順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夠順暢溝通,有利于文化的 交流與發展 。2.統一貨幣:秦始皇下令廢除六國的貨幣,以秦國的 圓形方孔錢 作為標準貨幣,在全國流通。這就改變了以往幣制混亂的狀況,有利于國家對 經濟 的管理,促進各地經濟的交流。3.統一 度量衡 制度,便利了經濟的發展。4.統一 車輛和道路 的寬窄,并修筑貫通全國的道路。5.開鑿 靈渠 ,統一嶺南及 東南沿海 地區。6.派大將 蒙恬 北擊匈奴,并修筑長城。西起 臨洮 東至 遼東 ,這就是舉世聞名的“ 萬里長城 ”。7.秦朝的疆域:東至 東海 ,西到 隴西 ,北至 長城一帶 ,南達 南海 ,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國之一。“材料 秦滅六國之戰又稱秦朝統一之戰,指戰國末期七大諸侯國之一的秦國進行消滅其他六個諸侯國、完成中國統一的戰爭。具體的措施是: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公元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10年的時間,先后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國家,即秦朝。探究 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概括秦統一的歷史意義。提示 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爭戰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例1】秦的統一所起的歷史作用有( )①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 ②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 ③摧毀了奴隸制的統治 ④使郡縣制能在全國推廣,加強了中央集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此題實質上考查的是學生對秦滅六國的識記和理解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題可采用直接認定法。早在戰國時期奴隸制就已經瓦解了,因此,“摧毀了奴隸制的統治”不是本題的答案。答案:D跟蹤訓練1.下列有關秦統一的敘述,錯誤的一項是( )A.秦朝的建立者是贏政B.從公元前260年到公元前221年,贏政陸續滅掉六國C.秦朝定都在咸陽D.秦的統一對歷史起了促進作用2.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節目備受人們的歡迎。節目曾對下圖中的歷史人物進行過評述,下面說法最適合他的是( )A.他統一六國,建立起中央集權制度 B.他英勇善戰,領兵伐封C.他治國有方,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D.他推行改革,為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3.秦朝能夠統一的主要原因是( )。A.商鞅變法后,秦國成為戰國后期最強大的國家B.秦王贏政采取遠交近攻和各個擊破的戰略,先后滅掉六國C.秦王贏政尊重賢才,任用能人D.采納了韓非的法家思想治理國家材料 公元前221年,贏政結束了戰國以來封建諸侯長期割據的局面,統一了全中國,建立了一個以成陽為都城的幅員遼闊的國家。這個國家的疆域,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一帶,南達南海。為了統治這個前所未有的封建大國,秦始皇贏政創建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樹立了絕對皇權,鞏固了統一。秦始皇贏政的這些活動,把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推進到一個新階段。探究 秦始皇為了確立中央集權制度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提示 可以從皇帝、中央政權機構、地方政權機構方面進行回答。【例2】下列措施屬于秦始皇首創的是( )A.修筑長城 B.確立縣制 C.使用圓形方孔半兩錢 D.規定最高統治者稱皇帝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秦始皇鞏固統一措施的掌握情況。解題的關鍵是抓住題中的限定語“首創”二字,因此在秦統一六國前出現的就不能選擇了。對于A項,雖有“秦長城”之說,但秦長城是將原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所筑的城墻連接起來再向東北擴展而成,故實非秦始皇首創。而B項中“確立縣制”則是商鞅變法時推行的,亦不能作為正確選項。C項中“圓形方孔半兩錢”是戰國時期秦國通用的錢幣,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以圓形方孔半兩錢為統一的貨幣,在全國使用,也不能說是秦始皇的首創。而“秦始皇”三字顧名思義——中國的第一個皇帝,所以D項是正確的答案。答案:D跟蹤訓練4.秦朝負責監察百官的中央官吏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大學士5.20世紀90年代,陜西章臺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書時加蓋了印章的泥塊),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鄲等郡名和藍田等縣名。這一發現可以印證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實 B.出現了造紙業的事實C.用泥制陶的事實 D.實行了郡縣制度的事實6.有學者指出:“古來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統,正統、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國家政體并善以此治國、王而不藩者,不過秦皇、漢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边@里的“國家政體”是指( )A.王位世襲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權制對比分析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縣制項目 分封制 郡縣制內容 以血緣關系為基礎,諸侯爵位世襲,擁有獨立封地 以地域關系為基礎,郡縣長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官位概不世襲,只有俸祿沒有封地,郡縣只是中央的地方行政機構作用 前期鞏固了周王室的統治,但隨著諸侯勢力的壯大,諸侯國對周王室的權威形成挑戰,諸侯國為爭奪利益彼此爭戰不已,造成極大危害 中央直接管理地方,不容易出現地方割據勢力,從而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目的 都是為了維護最高統治者的利益,加強統治者對地方的統治和管理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分封制與縣鄧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襲的,而縣、郡長官由國君任免,直接聽命于國君,領取棒祿,概不世襲……秦始皇統一全國后……全面推行郡縣制度既是適應政治統治的需要,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摘自趙毅、趙鐵峰《中國古代史》根據材料,概括分封制與郡縣制的不同。依據材料并結合當時的時代特征,分析秦朝全面推行郡縣制的原因。根據材料可知,分封制與郡縣制的不同是諸侯是世襲的,而鄧縣長官是由中央任免的。秦朝統一以后,為了適應統一的形勢,加強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實行了郡縣制。不同:諸侯是世襲的,而郡縣長官是由中央任免的。原因:加強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也符合從分裂到統一的歷史趨勢。秦朝在我國歷史上的貢獻(1)秦滅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它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爭戰混亂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心愿。在以后我國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里,統一始終是歷史的主流。(2)秦朝創立的皇帝制和郡縣制在我國沿襲了2000多年,影響十分深遠。(3)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對我國以后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維護國家統一,有極為重要的影響。(4)秦朝修筑了萬里長城和靈渠等著名工程。列表歸納秦始皇鞏固統一、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類別 措施 作用政治方面 (1)確立皇權的至高無上(2)確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機構 建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我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經濟方面 (1)統一度量衡(2)統一貨幣 促進了各地的經濟交流,鞏國了國家統一思想文化方面 (1)統一文字(2)“焚書坑儒” 促進了各地的文化交流,鞏固了國家統一;鉗制了思想,推殘了文化軍事方面 (1)派兵北擊匈奴,修筑長城(2)派兵南征百越,興修靈渠,開發南疆 保護了中原農業生產的發展,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統治階級中的一位杰出人物。下列成就或措施與秦始皇有關的是( )①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的大一統國家 ②采用“皇帝”稱號 ③開創了中央集權制度 ④實行三省六部制 ⑤統一文字 ⑥“罷點百家,獨尊儒術”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結合所學知識,秦滅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的大一統國家秦朝,故①符合題意。秦始皇首創皇帝制度,最高統治者采用“立帝”稱號,故②符合題意。秦始皇開創了一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為后世沿用,故③符合題意。實行三省六部制是在隋唐時期,故④不符合題意。秦始皇下令統一文字,以小篆為通行全國的官方字體,故⑤符合題意?!傲T慰百家,獨尊儒術”是在西漢漢武帝時期,故⑥不符合題意。①②③⑤符合題意,故選C。C1973年,在今威海市菏山鎮發現了一個秦代鐵權(見下圖),上有銘文:“廿六年,皇帝盡并兼天下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指隗狀)、縮(指王館),法度量則不壹(指‘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睆倪@篇銘文中可以得到的正確信息是秦( )①統一了六國 ②統一了度量衡 ③用楷書書寫 ④確立了皇帝稱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本題考查秦統一六國的史實和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柏チ?,皇帝盡并兼天下諸侯”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六國,①符合題意;“立號為皇帝”指的是確立了皇帝稱號,④符合題意;“法度量則不壹(指‘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指的是統一了度量街,②符合題意。綜上所述可知,①②④正確,B項符合題意。③“用楷書書寫”在材料中沒有提及,也不符合秦朝統一使用的文字是小篆(后來,社會上又流行隸書)的史實,因而包含③的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B1.“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崩畎自谠娭谐浞挚隙ǖ那厥蓟实墓兪牵? )A.統一全國 B.統一文字 C.實行分封 D.建立郡縣2.有學者指出,秦始皇所創造的事業,不僅為中國設立了以后版圖的基本框架,也為中國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礎。秦始皇開創的制度是( )A.王位世襲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權制3.我國幅員遼闊,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地區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從未間斷,形成了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這得益于( )A.秦朝疆域遼闊 B.秦朝統一貨幣 C.秦朝統一文字 D.秦朝統一度量衡4.歷史小組的同學以“中央集權制度”為主題進行研究性學習。下圖是他們正在編制的“秦朝行政機構示意圖”,請按圖意給空白處選擇正確的內容( )A.諸侯 B.丞相 C.卿大夫 D.士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皆舉親也。——《左傳》材料二 這位新皇帝開始將早先在本國取得輝煌成功的法家學說應用到全中國……將廣闊的國土劃分為若干郡縣,每一郡縣都配備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負責的官員。——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材料二分別反映了中國古代的哪一政治制度?(2)上述兩種政治制度有何顯著區別?1.右圖的秦代磚文為“海內皆臣,歲登成熟,道毋饑人,踐此萬歲”。其中“海內皆臣”所反映的歷史信息主要是( )A.疆域遼闊,人口眾多B.國家統一,中央集權C.法律嚴苛,覆蓋全國D.交通發達,經貿昌盛2.在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中,成為維系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重要因素的是( )A.大修馳道,使車輛在全國暢行無阻 B.“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C.統一文字,推行全國 D.建立皇帝制度,加強中央集權3.秦始皇統一全國后,先后設立了40多個郡,郡下設縣,由中央直接進行管轄。該措施的主要作用是( )A.形成了森嚴的等級制度 B.專制主義集權達到頂峰C.解除諸侯王國對中央的威脅 D.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4.圖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識系統化,直觀地呈現整個知識骨架。下列圖示體現的中心主題是( )A.加強文化控制 B.加強經濟管理 C.加速國家統一進程 D.鞏固國家統一5.中國封建社會歷史悠久,歷代封建統治者都積極采取措施鞏固封建統治,影響深遠。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誰?他在中國歷史上作出的最突出的歷史功績是什么?(2)材料二中結構圖反映的是秦朝首創的哪一制度?從圖中可以看出中央政府設置了“三公”,其中分管行政的是哪一職位?為加強中央集權,秦朝在地方上實行了哪一行政制度?(3)為了鞏固封建統治,該統治者在經濟、文化上分別采取了什么措施?基礎通關1.A【解析】“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戰!”的意思是“秦始皇掃滅六國,虎視天下,(這樣的氣勢)是何等英雄啊”。由此可知,李白在詩中充分肯定了秦始立統一全國的功績。2.D【解析】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統一的國家。為了更好地對全國進行統治,建立了中央集權制,此后歷代王朝都實行中央集權制度。D項符合題意。3.C【解析】秦統一六國后,為消除文字的差異,統一文字,使政令能夠在全國各地順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城的人民能夠順暢溝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發展,C項符合題意。題干反映的是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形成了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A項不符合題意;秦朝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街是經濟方面的措施,促進了經濟的發展,B、D兩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項。4.B【解析】秦統一六國后,秦始皇建立了一整套封建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中央政府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事務;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故B項符合題意。5.(1)材料一:分封制;材料二:郡縣制。(2)顯著區別:分封制以血緣關系為基礎,諸侯的爵位世襲;郡縣的官吏由皇帝或中央政府任免,官吏的官位不能世襲。能力提升1.B 【解析】本題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解答本題只需把握題干中“海內皆臣”的主旨即可。2.D【解析】秦統一六國后,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這一制度對后世影響深遠,沿用了2000多年,成為維系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重要因素。3.D 【解析】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在地方推行郡縣制,郡縣的長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調動,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鄧縣制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于國家統一,這一制度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故D項符合題意。4.D 【解析】圖中所示是秦始皇為鞏固統一在文化和經濟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即統一文字和貨幣。5.(1)秦始皇。結束自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爭戰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2)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丞相??たh制。(3)經濟上: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文化上:統一文字,“焚書坑儒”。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9課 《秦統一中國》(高效培優同步精品學案) (原卷版).doc 第9課 《秦統一中國》(高效培優同步精品學案) (答案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