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高效培優同步精品學案) (原卷版+答案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高效培優同步精品學案) (原卷版+答案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七年級歷史上冊高效培優同步精品學案
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
【新課標】
2022年課程標準:
通過了解陳勝和吳廣等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知道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和早期發展的過程。
【學習目標】
1.通過歸納秦朝的暴政,從“史料實證”的角度了解秦朝滅亡的原因。
2.了解秦朝的社會矛盾和農民起義,從“歷史解釋”的角度認識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及啟示。
3.認識到秦的暴政是激發農民大起義的根本原因,從“家國情懷”的角度,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重點:理解秦的暴政與陳勝、吳廣起義的因果關系;
難點:探究秦朝滅亡的原因;理解陳勝、吳廣起義失敗的原因。
1.“唯物史觀”素養:通過學習農民起義推翻暴秦的史實,學生初步形成人民群眾是歷史真正的主宰者,是歷史進步的推動力的唯物史觀。
2.“時空觀念”素養:學生識讀《秦末農民起義形勢圖》《楚漢之爭形勢圖》,培養空間觀念和基本識圖能力;通過動畫演示,培養學生按時間先后順序梳理歷史線索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
3.“史料實證”素養:學生經過對“秦朝成年男子服役比例餅圖”、摘自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史記·項羽本紀》等史料的研習,初步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歷史學科素養。
1.要素學習法——農民戰爭是第一次學習的課題,在學習中要注意把握五要素(時間、地點、領導人、事件、影響或意義)和三部曲(原因、經過、結果),訓練系統、有序地掌握知識,逐步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2.圖片描述法——結合“秦末農民起義形勢圖”,運用簡練的語言,簡單敘述整個農民起義的過程。
3.成語故事講述法——本課涉及的成語、典故較多,可組織講故事,歸納成語、典故,感悟其深刻含義,加強歷史與現實的聯系。
秦的暴政
1.秦始皇的暴政
(1)賦稅沉重:迫使農民將 的收獲物上繳國家。
(2)繁重的徭役:連年在全國大規模地征調民力府 和 ,如修建驪山和阿房宮,修筑長城。
(3)刑罰殘酷:法律 ,刑罰極為殘酷。一人犯法,親族和鄰里都要受到牽連,單是死刑就有車裂、腰斬、活埋等十多種。
2.秦二世的暴政
秦二世更加殘暴,殘殺大批宮女和工匠,為其 ,兇殘地殺死自己的兄弟姐妹,對民眾的剝削更為殘酷,恣意揮霍,窮奢極欲,使人民陷入無法生活的境地。
陳勝、吳廣起義
1.原因:
(1)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直接原因:戍守長城遇雨誤期,按律要被處死。
2.概況。
(1)時間: 年。
(2)地點: 。
(3)發展:攻占 縣, 稱王,建立 政權。
(4)結果:起義失敗,吳廣、陳勝被部下殺害。
3.地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 。
項羽劉邦起義:
(1)項羽:在 中以少勝多,殲滅秦軍主力。
(2)劉邦:率軍直抵秦都咸陽, 年,秦朝統治者投降,秦朝滅亡。
楚漢之爭
1.性質:統治階級為 ,展開的爭戰。
2.雙方:西楚霸王 和漢王 。
3.逆轉:勢力強大的項羽,剛愎自用,一味依賴武力;處于弱勢的劉邦收攬民心,善用人才,雙方力量逐漸逆轉。
4.結果:劉邦軍隊將項羽包圍在 ,項羽兵敗自刎,劉邦取得最終勝利。
材料 秦律繁雜,刑罰殘酷。一人犯罪,株連親族、鄰里。百姓坐罪者極多,以致“豬衣(穿囚服者)塞路,圖圈成市”,恐怖萬狀。大量農民“亡逃山林,轉為盜賊”。
探究 以上材料說明了什么?除了上述原因外,秦末農民起義爆發的原因還有哪些?
【例1】秦始皇統治時期,市場上鞋子沒人買,拐杖卻是搶手貨,這說明了( )
A.秦朝人民習俗,不喜歡穿鞋子,喜歡住拐杖 B.秦朝刑罰殘酷
C.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 D.拐杖是外來品
解析:A項是明顯的錯誤答案。C項鞋子和拐杖之間不存在市場競爭。D項,鞋子和拐杖都是中國固有的商品,不是外來品。B項,秦朝刑罰殘酷,很多人都受到了砍腳的處罰,因此,拐杖就顯得比較緊缺。
答案:B
跟蹤訓練
1.秦朝政府剝削農民的主要方式有( )
①農民繳納大部分收獲物作為賦稅 ②征調民去服兵役 ③征調農民去服徭役 ④農民繳農納一定數量的秦半兩錢作為賦稅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從修建驪山陵、長城和阿房宮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現是( )
A.繁重的謠役 B.沉重的賦稅 C.殘酷的刑罰 D.可怕的殉葬
3.秦始皇死后,繼位的是( )
A.李冰 B.秦孝公 C.李斯 D.秦二世
材料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探究 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請寫出該事件發生的時間、歷史地位。
【例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秦朝刑罰殘酷,一人犯法,親族和鄰里都要受到牽連
B.秦朝末年先后發生了陳勝、吳廣和項羽、劉邦兩次農民起義
C.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
D.秦末農民起義的決定性戰役是巨鹿之戰,此后秦朝一畈不振
解析:此題是一道否定式選擇題,旨在考查學生再認、再現歷史知識的能力和分析選擇的能力。本題在解答時關鍵要審清題干要求,即要求選擇說法有誤的選項。結合教材分析可知,A項是秦暴政的內容之一,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要求,故不選。C、D兩項都是秦末農民起義的史實,說法正確,也在不選之列。在B項中陳勝、吳廣和項羽、劉邦所領導的農民起義,應屬于秦末農民起義的兩個階段,而不是兩次農民起義,說法錯誤,所以應選B項。
答案:B
跟蹤訓練
4.大澤鄉起義的領導者是( )
①陳勝 ②項羽 ③吳廣 ④劉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陳勝建立的政權名稱是( )
A.“張楚” B.“大楚” C.“楚” D.“漢”
6.下列對陳勝、吳廣起義的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
A.爆發于大澤鄉 B.建立過農民政權 C.推翻了秦朝統治 D.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
秦末農民起義爆發的原因及認識
原因
秦帝國建立不久,有一塊隕石從天而降,有人便趁機在上面刻了詛咒秦始皇的話:“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派御史嚴查,未果,便將隕石附近的住戶全部處死,但這絲毫不能挽救秦朝滅亡的命運。導致秦朝滅亡的原因有( )
①濫用民力,賦役沉重 ②刑罰嚴苛 ③長年征戰,兵役繁重 ④沉重的賦稅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①②④
秦始皇窮兵贖武,好大喜功,濫用民力,大興土木,“焚書坑儒”,禁鉬人們的思想;沉重的賦稅、繁重的往役和兵役;大量的農民被征發修筑長城、宮殿、馳道、建陵墓;其刑法極其嚴酷。秦二世的統治更加殘暴。秦的暴政導致了秦末農民起義,秦朝滅亡。秦的暴政是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①②③④均符合題意。
B
秦朝滅亡前后,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
楚漢之爭的性質是( )
A.漢取代秦的戰爭 B.項羽和劉邦爭奪農民起義領導權的戰爭
C.秦末農民戰爭的繼續 D.項羽和劉邦爭奪帝位的戰爭
本題為判斷型選擇題,考查楚漢之爭的性質。性質要從戰爭所呈現的目的以及劉邦、項羽的身份兩個方面分析。楚漢之爭是指從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劉邦和項羽所進行的戰爭。這一時期,秦朝已經滅亡。項羽和劉邦的身份從農民起義軍的領袖變成了西楚霸王和漢王。他們之間的戰爭是以爭奪帝位為目的的,屬于統治集團內部爭奪帝位的斗爭,故選D項。
D
1.有人曾形容秦朝是“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擠滿了穿囚衣的犯人,監獄里關滿了人,如同集市一樣。這些現象說明秦朝時期( )
A.社會治安混亂 B.法律非常嚴苛 C.人們的法治觀念淡薄 D.國民素質不高
2.從修建驪山陵墓、長城和馳道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現在于( )
A.繁重的徭役 B.沉重的賦稅 C.殘酷的刑罰 D.可怕的殉葬
3.《正說中國歷代末帝之胡亥》中記述了被逼無奈的農民揭竿舉事,發動起義,使者把這個消息奏報給二世,二世并不重視,反而將使者下獄的一段歷史。這次農民起義的領導者是( )
①陳勝 ②項羽 ③吳廣 ④劉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搜集和整理資料、制作知識卡片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學整理的秦末農民起義的資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原因 B.爆發時間 C.領導者 D.歷史意義
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秦朝時,農民每年要將收成的2/3上繳國家。當時,全國人口約2000萬,被征發去打仗、服勞役的有二三百萬,連婦女也被迫轉運軍糧,許多服役的人被活活累死。
材料二 秦朝時,死刑種類多,共有十多種,如腰斬、車裂等。犯罪的人,輕者罰作苦役,重者動輒處死。一人犯法,親族都得處死;一家犯法,鄰里都受牽連。
材料三 他們斬木為兵,揭竿為旗,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在大澤鄉爆發了。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會現象?
(2)材料二中“親族都得處死”“鄰里都受牽連”的刑罰當時分別稱作什么?
(3)材料三中農民起義的領袖是誰?他們為什么要發動起義?
(4)材料一、材料二與材料三之間有無聯系?為什么?
1.古人的詩詞歌賦往往也是歷史史實的見證史料,能從中窺見歷史中的點點痕跡。“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其中反映的兩個重大歷史事件是( )
①大禹治水 ②秦末農民戰爭 ③北魏孝文帝遷都 ④“焚書坑儒”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假如時光倒流,你回到了公元前3世紀晚期的中國。你有可能遇到下列哪些事情?( )
①分封諸侯②“焚書坑儒”③最高統治者稱作“皇帝”④通行全國的標準文字是小篆⑤項羽、劉邦起義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3.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以方士盧生、侯生妖言惑眾、誹謗皇帝為由,牽連坑殺儒生四百六十多人。今人在事發地立有石碑“秦坑儒谷”,以示紀念。該石碑的位置可能在今( )
A.陜西臨潼 B.江蘇南京 C.河南洛陽 D.四川成都
4.《史記》記載,陳勝、吳廣前往戊邊,為大雨所阻,按法律應該斬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據1975年湖北云夢出土秦簡記載,因大雨延期,根本不會斬首。由此可見( )
A.史學研究需要多重證據 B.《史記》內容均需考古證實
C.歷史真相永遠無法還原 D.秦簡記載內容完全真實可信
5.觀察圖片,回答問題。
圖1 圖2項羽 圖3 劉邦
(1)圖1再現的是我國歷史上哪一事件?這一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歷史意義?
(2)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三幅圖片中的主要人物在推翻秦朝統治的斗爭中,各起了什么作用。
(3)以下是同學們搜集的一些同本課有關的成語,根據所學知識按照因果關系進行重新排序。
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破釜沉舟
約法三章 族誅連坐
(4)強大的秦朝只存在了十幾年就滅亡了,它給我們什么深刻的啟示?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七年級歷史上冊高效培優同步精品學案
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
【新課標】
2022年課程標準:
通過了解陳勝和吳廣等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知道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和早期發展的過程。
【學習目標】
1.通過歸納秦朝的暴政,從“史料實證”的角度了解秦朝滅亡的原因。
2.了解秦朝的社會矛盾和農民起義,從“歷史解釋”的角度認識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及啟示。
3.認識到秦的暴政是激發農民大起義的根本原因,從“家國情懷”的角度,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重點:理解秦的暴政與陳勝、吳廣起義的因果關系;
難點:探究秦朝滅亡的原因;理解陳勝、吳廣起義失敗的原因。
1.“唯物史觀”素養:通過學習農民起義推翻暴秦的史實,學生初步形成人民群眾是歷史真正的主宰者,是歷史進步的推動力的唯物史觀。
2.“時空觀念”素養:學生識讀《秦末農民起義形勢圖》《楚漢之爭形勢圖》,培養空間觀念和基本識圖能力;通過動畫演示,培養學生按時間先后順序梳理歷史線索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
3.“史料實證”素養:學生經過對“秦朝成年男子服役比例餅圖”、摘自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史記·項羽本紀》等史料的研習,初步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歷史學科素養。
1.要素學習法——農民戰爭是第一次學習的課題,在學習中要注意把握五要素(時間、地點、領導人、事件、影響或意義)和三部曲(原因、經過、結果),訓練系統、有序地掌握知識,逐步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2.圖片描述法——結合“秦末農民起義形勢圖”,運用簡練的語言,簡單敘述整個農民起義的過程。
3.成語故事講述法——本課涉及的成語、典故較多,可組織講故事,歸納成語、典故,感悟其深刻含義,加強歷史與現實的聯系。
秦的暴政
1.秦始皇的暴政
(1)賦稅沉重:迫使農民將 三分之二 的收獲物上繳國家。
(2)繁重的徭役:連年在全國大規模地征調民力府 徭役 和 兵役 ,如修建驪山和阿房宮,修筑長城。
(3)刑罰殘酷:法律 非常嚴苛 ,刑罰極為殘酷。一人犯法,親族和鄰里都要受到牽連,單是死刑就有車裂、腰斬、活埋等十多種。
2.秦二世的暴政
秦二世更加殘暴,殘殺大批宮女和工匠,為其 殉葬 ,兇殘地殺死自己的兄弟姐妹,對民眾的剝削更為殘酷,恣意揮霍,窮奢極欲,使人民陷入無法生活的境地。
陳勝、吳廣起義
1.原因:
(1)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直接原因:戍守長城遇雨誤期,按律要被處死。
2.概況。
(1)時間: 公元前209 年。
(2)地點: 大澤鄉 。
(3)發展:攻占 陳 縣, 陳勝 稱王,建立 張楚 政權。
(4)結果:起義失敗,吳廣、陳勝被部下殺害。
3.地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 農民大起義 。
項羽劉邦起義:
(1)項羽:在 巨鹿之戰 中以少勝多,殲滅秦軍主力。
(2)劉邦:率軍直抵秦都咸陽, 公元前207 年,秦朝統治者投降,秦朝滅亡。
楚漢之爭
1.性質:統治階級為 爭奪帝位 ,展開的爭戰。
2.雙方:西楚霸王 項羽 和漢王 劉邦 。
3.逆轉:勢力強大的項羽,剛愎自用,一味依賴武力;處于弱勢的劉邦收攬民心,善用人才,雙方力量逐漸逆轉。
4.結果:劉邦軍隊將項羽包圍在 垓下 ,項羽兵敗自刎,劉邦取得最終勝利。
材料 秦律繁雜,刑罰殘酷。一人犯罪,株連親族、鄰里。百姓坐罪者極多,以致“豬衣(穿囚服者)塞路,圖圈成市”,恐怖萬狀。大量農民“亡逃山林,轉為盜賊”。
探究 以上材料說明了什么?除了上述原因外,秦末農民起義爆發的原因還有哪些?
提示 秦朝法律嚴苛,刑罰殘酷。可以從沉重的賦稅、大規模的征調民力服往役和兵役、秦二世更加殘暴等方面進行考慮。
【例1】秦始皇統治時期,市場上鞋子沒人買,拐杖卻是搶手貨,這說明了( )
A.秦朝人民習俗,不喜歡穿鞋子,喜歡住拐杖 B.秦朝刑罰殘酷
C.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 D.拐杖是外來品
解析:A項是明顯的錯誤答案。C項鞋子和拐杖之間不存在市場競爭。D項,鞋子和拐杖都是中國固有的商品,不是外來品。B項,秦朝刑罰殘酷,很多人都受到了砍腳的處罰,因此,拐杖就顯得比較緊缺。
答案:B
跟蹤訓練
1.秦朝政府剝削農民的主要方式有( )
①農民繳納大部分收獲物作為賦稅 ②征調民去服兵役 ③征調農民去服徭役 ④農民繳農納一定數量的秦半兩錢作為賦稅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從修建驪山陵、長城和阿房宮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現是( )
A.繁重的謠役 B.沉重的賦稅 C.殘酷的刑罰 D.可怕的殉葬
3.秦始皇死后,繼位的是( )
A.李冰 B.秦孝公 C.李斯 D.秦二世
材料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探究 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請寫出該事件發生的時間、歷史地位。
提示 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0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
【例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秦朝刑罰殘酷,一人犯法,親族和鄰里都要受到牽連
B.秦朝末年先后發生了陳勝、吳廣和項羽、劉邦兩次農民起義
C.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
D.秦末農民起義的決定性戰役是巨鹿之戰,此后秦朝一畈不振
解析:此題是一道否定式選擇題,旨在考查學生再認、再現歷史知識的能力和分析選擇的能力。本題在解答時關鍵要審清題干要求,即要求選擇說法有誤的選項。結合教材分析可知,A項是秦暴政的內容之一,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要求,故不選。C、D兩項都是秦末農民起義的史實,說法正確,也在不選之列。在B項中陳勝、吳廣和項羽、劉邦所領導的農民起義,應屬于秦末農民起義的兩個階段,而不是兩次農民起義,說法錯誤,所以應選B項。
答案:B
跟蹤訓練
4.大澤鄉起義的領導者是( )
①陳勝 ②項羽 ③吳廣 ④劉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陳勝建立的政權名稱是( )
A.“張楚” B.“大楚” C.“楚” D.“漢”
6.下列對陳勝、吳廣起義的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
A.爆發于大澤鄉 B.建立過農民政權 C.推翻了秦朝統治 D.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
秦末農民起義爆發的原因及認識
原因
(1)根本原因:秦的殘暴統治,主要表現在秦始皇實行沉重的賦稅、繁重的謠役和兵役,嚴酷的刑罰以及秦二世更加殘暴的統治。
(2)直接原因:陳勝、吳廣等在大澤鄉遇大雨,到漁陽去成守長城誤期,按照秦律,戊守誤期要被處死。認識封建王朝爆發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一般是王朝統治者實行的腐朽殘暴的統治;統治者應體察民情、愛惜民力,以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謹記“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秦帝國建立不久,有一塊隕石從天而降,有人便趁機在上面刻了詛咒秦始皇的話:“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派御史嚴查,未果,便將隕石附近的住戶全部處死,但這絲毫不能挽救秦朝滅亡的命運。導致秦朝滅亡的原因有( )
①濫用民力,賦役沉重 ②刑罰嚴苛 ③長年征戰,兵役繁重 ④沉重的賦稅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①②④
秦始皇窮兵贖武,好大喜功,濫用民力,大興土木,“焚書坑儒”,禁鉬人們的思想;沉重的賦稅、繁重的往役和兵役;大量的農民被征發修筑長城、宮殿、馳道、建陵墓;其刑法極其嚴酷。秦二世的統治更加殘暴。秦的暴政導致了秦末農民起義,秦朝滅亡。秦的暴政是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①②③④均符合題意。
B
秦朝滅亡前后,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
秦朝滅亡前后,劉邦、項羽所領導的戰爭的性質發生了變化。
(1)秦朝滅亡前,劉邦、項羽有共同的敵人—秦統治者。項羽的軍隊在巨鹿打敗了秦軍主力,劉邦進逼咸陽。他們的目的是推翻殘暴的秦朝,所以屬于農民起義,其性質是推翻秦朝的農民戰爭。
(2)秦朝滅亡以后,項羽、劉邦的共同敵人不存在了,他們雙方戰爭的目的是爭奪帝位。此時的戰爭,不再是農民戰爭,而屬于統治階級爭奪帝位的斗爭。
楚漢之爭的性質是( )
A.漢取代秦的戰爭 B.項羽和劉邦爭奪農民起義領導權的戰爭
C.秦末農民戰爭的繼續 D.項羽和劉邦爭奪帝位的戰爭
本題為判斷型選擇題,考查楚漢之爭的性質。性質要從戰爭所呈現的目的以及劉邦、項羽的身份兩個方面分析。楚漢之爭是指從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劉邦和項羽所進行的戰爭。這一時期,秦朝已經滅亡。項羽和劉邦的身份從農民起義軍的領袖變成了西楚霸王和漢王。他們之間的戰爭是以爭奪帝位為目的的,屬于統治集團內部爭奪帝位的斗爭,故選D項。
D
1.有人曾形容秦朝是“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擠滿了穿囚衣的犯人,監獄里關滿了人,如同集市一樣。這些現象說明秦朝時期( )
A.社會治安混亂 B.法律非常嚴苛 C.人們的法治觀念淡薄 D.國民素質不高
2.從修建驪山陵墓、長城和馳道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現在于( )
A.繁重的徭役 B.沉重的賦稅 C.殘酷的刑罰 D.可怕的殉葬
3.《正說中國歷代末帝之胡亥》中記述了被逼無奈的農民揭竿舉事,發動起義,使者把這個消息奏報給二世,二世并不重視,反而將使者下獄的一段歷史。這次農民起義的領導者是( )
①陳勝 ②項羽 ③吳廣 ④劉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搜集和整理資料、制作知識卡片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學整理的秦末農民起義的資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原因 B.爆發時間 C.領導者 D.歷史意義
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秦朝時,農民每年要將收成的2/3上繳國家。當時,全國人口約2000萬,被征發去打仗、服勞役的有二三百萬,連婦女也被迫轉運軍糧,許多服役的人被活活累死。
材料二 秦朝時,死刑種類多,共有十多種,如腰斬、車裂等。犯罪的人,輕者罰作苦役,重者動輒處死。一人犯法,親族都得處死;一家犯法,鄰里都受牽連。
材料三 他們斬木為兵,揭竿為旗,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在大澤鄉爆發了。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會現象?
(2)材料二中“親族都得處死”“鄰里都受牽連”的刑罰當時分別稱作什么?
(3)材料三中農民起義的領袖是誰?他們為什么要發動起義?
(4)材料一、材料二與材料三之間有無聯系?為什么?
1.古人的詩詞歌賦往往也是歷史史實的見證史料,能從中窺見歷史中的點點痕跡。“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其中反映的兩個重大歷史事件是( )
①大禹治水 ②秦末農民戰爭 ③北魏孝文帝遷都 ④“焚書坑儒”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假如時光倒流,你回到了公元前3世紀晚期的中國。你有可能遇到下列哪些事情?( )
①分封諸侯②“焚書坑儒”③最高統治者稱作“皇帝”④通行全國的標準文字是小篆⑤項羽、劉邦起義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3.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以方士盧生、侯生妖言惑眾、誹謗皇帝為由,牽連坑殺儒生四百六十多人。今人在事發地立有石碑“秦坑儒谷”,以示紀念。該石碑的位置可能在今( )
A.陜西臨潼 B.江蘇南京 C.河南洛陽 D.四川成都
4.《史記》記載,陳勝、吳廣前往戊邊,為大雨所阻,按法律應該斬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據1975年湖北云夢出土秦簡記載,因大雨延期,根本不會斬首。由此可見( )
A.史學研究需要多重證據 B.《史記》內容均需考古證實
C.歷史真相永遠無法還原 D.秦簡記載內容完全真實可信
5.觀察圖片,回答問題。
圖1 圖2項羽 圖3 劉邦
(1)圖1再現的是我國歷史上哪一事件?這一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歷史意義?
(2)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三幅圖片中的主要人物在推翻秦朝統治的斗爭中,各起了什么作用。
(3)以下是同學們搜集的一些同本課有關的成語,根據所學知識按照因果關系進行重新排序。
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破釜沉舟
約法三章 族誅連坐
(4)強大的秦朝只存在了十幾年就滅亡了,它給我們什么深刻的啟示?
基礎通關
1.B 【解析】秦朝的法律非常嚴苛,民眾稍有不慎即觸犯法律,且刑罰極為殘酷,因此使得監獄里人滿為患。故選B項。
2.A【解析】驪山陵墓、長城、馳道等工程屬于土木工程,修建它們必須大量役使民力,這屬于搖役的范疇。故選A。
3.C【解析】由“被逼無奈的農民揭竿舉事”“二世”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二世時,陳勝、吳廣不滿秦的暴政,揭竿起義的史實。故應選C項。
4.B【解析】本題是一道逆向型選擇題。秦末農民起義爆發于公元前209年,故爆發時間錯誤,選B。
5.(1)反映了秦朝賦稅、徭役、兵役繁重;刑罰殘酷。
(2)“族誅”“連坐”。
(3)陳勝、吳廣。為了推翻實行殘暴統治的秦朝。
(4)有聯系。正是由于秦朝統治殘暴,激化了社會矛盾,陳勝、吳廣才號召大家舉行起義,推翻秦朝的統治。
能力提升
1.B 【解析】據“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可知,書中提到的兩個重大歷史事件是秦末農民戰爭和“焚書坑儒”。“坑灰”是指秦始皇實行的“焚書坑儒”,“劉項”是指劉邦、項羽,他們是秦末農民起義的代表,所以詩中提到的重大歷史事件有“焚書坑儒”、秦末農民戰爭。B項符合題意。
2.A【解析】抓住題干中“公元前3世紀晚期”可知這一時間限制,可知這一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的秦朝時期。秦朝時期,秦始皇“焚書坑儒”、建立封建帝制、統一文字等;而分封諸侯是西周時期的制度,在秦朝時期已經廢除。故選A。
3.A【解析】秦朝的都城是陜西咸陽,“秦坑儒谷”應在成陽附近,故A項符合題意。
4.A【解析】由材料“《史記》記載,陳勝、吳廣前往戍邊為大雨所阻,按法律應該斬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據1975年湖北云夢出土秦簡記載,因大雨延期,根本不會斬首”可知,《史記》的記載與湖北云夢出土秦簡記載的內容是不一致的,這說明史學研究需要多重證據。故選A。
5.(1)大澤鄉起義(陳勝、吳廣起義)。秦朝的暴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
(2)陳勝、吳廣:發動大澤鄉起義,掀起轟轟烈烈的反抗秦朝統治的農民起義。項羽:在巨鹿之戰中消滅了秦軍主力,加速了秦朝的滅亡。劉邦:直接推翻了秦朝的統治。
(3)族誅連坐——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破釜沉舟——約法三章。
(4)任何政策的推行,必須考慮到人民的承受能力,從人民的利益出發;統治者要愛惜民力。(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时尚| 柳江县| 林甸县| 龙江县| 吉安市| 咸丰县| 台山市| 乌拉特中旗| 繁峙县| 徐闻县| 卢龙县| 平武县| 亳州市| 苗栗市| 海城市| 长泰县| 桃源县| 故城县| 安吉县| 上栗县| 巨野县| 仁寿县| 弥渡县| 郯城县| 涟源市| 抚州市| 五台县| 大厂| 合江县| 天门市| 苏尼特右旗| 保亭| 寻乌县| 纳雍县| 沙雅县| 柳林县| 集贤县| 宿迁市| 新民市| 涞源县| 斗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