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7.2《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一學科核心素養政治認同:認同中華文化,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意識,保持民族氣節,維護民族尊嚴,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科學精神: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等認識、分析、對待中華傳統文化。公共參與素養:增強文化自覺、文化自信,主動擔當時代大任。1、必備知識:了解中華文化的產生、發展,闡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明確對待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2、關鍵能力:培養學生實踐研學的參與能力,達到實踐研學與課堂探究的結合。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提升學生獲取信息和探究論證的能力,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二學習重難點重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難點:對待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三思維導圖四課前預習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及特點。(1)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自強不息創造得來的。中華文化是我國各民族在______中發展起來的,也是在與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鋒中發展起來的。一方面,各民族的文化______,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另一方面,中華文化注重______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斷增強其包容性,促進了自身的發展。(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核心思想理念、______、中華人文精神等。①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講仁愛、重民本、______、崇正義、尚和合、______等;②中華傳統美德包括自強不息、敬業樂群、______、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③中華人文精神包括促進社會和諧、鼓勵人們______的思想文化內容。(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______。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連續性,是中華民族共同文化特質的體現,是世界文明古國中唯一沒有中斷而延續至今的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也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2.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多年連綿不斷的( ),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自強不息創造得來的。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1)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①在當代中國,學習、研究、應用傳統文化,既是一個“______”,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也是一個“______”,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②今天,我們要堅持______,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批判地予以繼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2)當代價值:①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______才能更好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辦好今天的事情,推動國家發展。②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______,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______。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統一,鑄牢中華民族的共同體意識。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諸如______、與時俱進的思想,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能夠為解決當代中國和世界發展中的許多問題提供有益借鑒。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強調______、和而不同、和平發展,這些思想和理念有助于正確認識和處理國際關系,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4.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1)、( )理念包括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2)、中華傳統美德包括( )、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 )等。(3)中華人文精神包括促進( )、鼓勵人們( )的思想文化內容等。五自我檢測1.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最早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商代的甲骨刻辭和青銅器題銘。漢字書寫最初以書面交流的實用性為目的,但在書寫過程中,人們發現了漢字書寫所表現出來的美感,由此把它發展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在其發展過程中,書法形成了篆、隸、草、楷、行五種書體以及手札、手卷、扇面、條幅、對聯等多種形式。對于漢字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漢字是文明的重要見證,對傳承世界文明發揮了巨大作用②漢字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是中華文明的標志③漢字書寫中華文化,它的發明標志著人類進入了文明時代④漢字在中華文化的交流傳承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探文明之源,尋民族之魂。“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這使我們對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發展的歷史脈絡,對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對中華文明的特點及其形成原因等,都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這一研究成果( )①顯示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有助于發揮以史育人作用②穿越歷史時空,能夠解決當代中國和世界發展中的許多問題③能夠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④有利于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取自于中國傳統文化寶庫,大意是“只有堅守本心信條,才能德行圓滿”。習近平總書記在多種場合告誡全黨,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這在今天更有分量也更有意義。這表明( )A.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B.優秀傳統文化為解決當代中國發展中的問題提供有益借鑒C.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促進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D.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傳統文化是財富,要全面承襲4.中國面塑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早期作為供奉神靈、祈求風調雨順之用,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步演變成了工藝精湛、千姿百態的面塑工藝品。山東面塑色彩單純艷麗,造型簡練生動;山西面塑造型整潔,內蘊飽滿豐富,又有飽含秦漢遺風的適合紋樣;河北面塑將人物的肌肉、骨骼、毛發、神韻都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嘆為觀止。我國風格各異的面塑文化( )①表明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共同熔鑄了中華文明②展現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③折射著我國的地域差異和社會歷史變遷④驗證了文化統一性對區域文化多樣性的支撐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1年9月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意見》提出:多層級多要素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2025年初步構建,系統完整的城鄉歷史文化傳承體系2035年全面建成。建成城鄉歷史文化傳承體系主要基于( )①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②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③城鄉建設首先要培育發展好當地歷史文化④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6.在世界傳統建筑體系中,中國的木結構建筑發展最早也最為成熟,影響深遠,其營造技藝一直傳承至今。改革開放以來,各類旅游景區大量修建微縮建筑和仿古建筑,對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的需求開始增多。這些景區的需求,成為近幾十年來傳統木結構建筑營造技藝實踐與傳承的重要推動力量。但是,如何傳承營造技藝,值得人們思考。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筑營造技藝( )①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②它的傳承和進一步發揚光大,還需要更多的智慧③需求的增多,反映了文化給予經濟以重大的影響④借助景區需求這一載體,傳承和表現了文化內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傳統村寨潑水、人象狂歡潑水、電音潑水……今年云南的潑水節在“云”上開潑!人們可以通過網絡直達“云”現場,也可以通過彈幕刷出“水滴”在線“云”過節。“云上過節”以不同的視角和形式展示了傳統節日的魅力。“云過潑水節”體現了( )①傳統節日要符合年輕人需求②文化創新能賦予文化新的活力③要挖掘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④文化表現形式要堅持與時俱進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北京稻香村牛舌餅味奶茶實現了傳統糕點與年輕茶飲的碰撞,同仁堂借著新品牌“知嘛健康”的熬夜水、蟲草咖啡進入咖啡領域,吳裕泰的茶冰淇淋、抹茶奶酪已是年輕人的心頭好。京城老字號正用自己的方式跟上城市的前進步伐。老字號( )A.承載城市文化記憶,以創新賦能傳統商業 B.將傳統與現代的統一作為發展的源泉和動力C.傳承民族文化要以市場經濟為前提 D.需改變固有的品牌形象,加大跨界產品的生產3.有人認為,中國傳統社會中只有刑法,沒有民法。其實在不同社會,民事法律規范的表現形式和發揮作用的方式各不相同。我國古代主張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禮法合治、德主刑輔,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這些為我國民法典編纂提供了豐厚滋養。這說明( )A.傳統文化是財富,維系著今天的社會秩序B.中華法系因其包容性,促進了自身的發展C.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實現了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D.從延續民族文化的血脈中前進,能推動良法善治10.從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再到《禮記·禮運》所描繪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理想,千百年來,小康一直是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希冀。“大同”寄托了人民對幸福生活的無限向往,其動力來自每個中國人的追求。這說明( )①傳統思想是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②傳統思想對中國人的價值觀念具有重要的影響③“求大同”等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中華民族發展的優勢④對待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四課前預習1.(1) 交流、碰撞、交鋒 相互交融、相互促進 吸收和借鑒(2) 中華傳統美德 守誠信 求大同 扶危濟困 向上向善(3)源遠流長、博大精深2.文明歷史3.(1)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古為今用、推陳出新(2) 繼承 精神標識 價值觀 革故鼎新 求同存異4.(1)核心思想(2) 自強不息 孝老愛親(3) 社會和諧 向上向善五自我檢測1.C2.B3.B4.C5.C6.A7.C8.A9.D10.C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