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高中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上)》同步學案(時空坐標+知識梳理+重難突破+模擬測試)第27課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兩課時)(一) 學 生 版【時空坐標 】【知識梳理】【知識梳理】 一、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 1.正確的探索(1)1956年,毛澤東作了《 》報告。【拓展】《論十大關系》:即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9B%BD%E9%98%B2%E5%BB%BA%E8%AE%BE"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8%AE%BA%E5%8D%81%E5%A4%A7%E5%85%B3%E7%B3%BB / _blank )的關系;國家、生產單位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94%9F%E4%BA%A7%E5%8D%95%E4%BD%8D"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8%AE%BA%E5%8D%81%E5%A4%A7%E5%85%B3%E7%B3%BB / _blank )和生產者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94%9F%E4%BA%A7%E8%80%85"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8%AE%BA%E5%8D%81%E5%A4%A7%E5%85%B3%E7%B3%BB / _blank )個人的關系;中央和地方的關系;漢族與少數民族的關系;黨和非黨的關系;革命和反革命的關系;是非關系;中國和外國的關系。(2)中共八大召開①時間:1956年9月②內容:國內 的變化;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③意義:是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中共八大前后,中國的建設和探索都取得重大成就。【點撥】八大提出的社會主義時期主要矛盾的新思想,突出了我國生產力發展還很落后這一基本國情,將發展生產力放在第一位,這是中共對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后主要矛盾的新認識。(3)1957年春,毛澤東提出關于正確處理 的重要思想①內容: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②意義:這個論述為認識中國基本國情奠定了理論基礎。接著,全黨整風運動和全國反右派斗爭開展起來。2.失誤的探索(1)總路線: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 地建設社會主義”。【點撥】總路線正確的一面是反映了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后狀況的普遍愿望,也極大地調動了全國人民生產建設的積極性;錯誤的一面是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2)“大躍進”:提出農業“以糧為綱”,工業“ ”。片面追求工農業生產和建設的高速度。(3)人民公社化運動:建立以“ ”為特點的人民公社,片面追求生產資料公有化程度。 【點撥】“大躍進”屬于生產力領域,人民公社化運動屬于生產關系領域。“大躍進”違背了客觀經濟規律。人民公社化運動違背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基本原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反映了廣大農民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后狀況的愿望,但它忽視了客觀規律,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改變了中共八大提出的正確方針。3.調整國民經濟(1)原因: 1959—1961年,我國經濟發生了嚴重困難。(2)措施:1960年冬,中共中央開始糾正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提出“調整、鞏固、 ”的八字方針。(3)結果:從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國民經濟穩步增長,接近并超過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高水平。【點撥】八字方針主要調整農、輕、重工業之間的比例和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但政治和根源上的失誤仍沒有從根本上得到糾正。二、 文化大革命 1.原因:20世紀60年代中期,毛澤東認為黨和國家面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現實危險。2.過程: 。(1)1966年春夏全面發動。(2)1967年年初,“全面奪權”的“ ”發生。(3)二月抗爭:動亂局面引起老一輩革命家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憂慮和憤怒。(4)1969年4月中共九大之后,全國范圍內普遍開展了“斗、批、改”運動。(5)1970—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團陰謀奪取最高權力被粉碎。(6)1972年 和1975年,周恩來和鄧小平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領導進行了各方面的整頓,批判極左思潮,經濟形勢明顯好轉。【點撥】“文革”動亂由思想文化領域、政治領域擴展到經濟領域,給國民經濟發展造成嚴重破壞。(7)1976年10月,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結束了“文化大革命”這場災難。【點撥】黨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兩個核心問題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速度、規模與比例問題;社會主義條件下的階級斗爭問題。“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只是冒進行為,并沒有偏離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文革”不僅是嚴重的“左”傾錯誤,而且偏離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三、 偉大的建設成就 巨大成就(1)工業:“一五”到“四五”時期,逐步建成了一批門類比較齊全的基礎工業項目,為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科技:中國成功地爆炸了 和氫彈,試制并成功發射了中遠程導彈和 。(3)農業:通過興修水利、開展農田基本建設、培育推廣良種,提倡科學種田,我國較大幅度的提高了糧食生產水平和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4)文教:教育事業取得長足進步,醫療衛生事業也得到蓬勃發展。(5)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打開了新局面,迎來了建國以來第二次建交高潮。①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 在聯合國一切合法權利。②1976年,與111個國家建交。【點撥】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應用“恢復”一詞,而不能用“加入”。因為中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之一,也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新中國成立后,按照國際慣例,應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取代臺灣國民黨集團,享有在聯合國的一切權利。③1972年,中美關系正常化【易混】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中美建交:1972年中美《聯合公報》的發表是中美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的標志,而不是中美正式建交的標志。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關系實現完全正常化,但并不意味著美國放棄壓制中國的政策④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點撥】中美關系的緩和是中日關系正常化的關鍵,但不是根本原因,關系正常化符合中日雙方的利益是根本原因。2.涌現出無數先進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先進典型:王進喜、 、雷鋒著名科學家:李四光、 鄧稼先華羅庚3.意義:這些成就在新中國歷史上都具有開創性、奠基性的意義,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物質基礎、寶貴經驗和理論準備。【拓展】我國對外關系的原則(1)根本原則:獨立自主。(2)根本出發點:國家利益。(3)宗旨: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4)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5)基本立足點: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 【圖說】《論十大關系》 1956 年12 月26 日,毛澤東在《人民日報》發表《論十大關系》。【圖說】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圖說】三面紅旗【圖說】“大躍進”宣傳畫【易混】“文革”≠文革時期“文革”指由毛澤東 ( https: / / www. / s wd=%E6%AF%9B%E6%B3%BD%E4%B8%9C&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_blank )錯誤發動和領導、被林彪 ( https: / / www. / s wd=%E6%9E%97%E5%BD%AA&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_blank )和江青 ( https: / / www. / s wd=%E6%B1%9F%E9%9D%92&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_blank )兩個反革命集團利用、給中華民族帶來嚴重災難的政治運動。“文革時期”是一個歷史時期,我們國家的性質沒有變,在軍事、外交、科技等領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否定“文革”,但不能否定文革時期。【圖說】聯合國聯合國是二戰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AC%AC%E4%BA%8C%E6%AC%A1%E4%B8%96%E7%95%8C%E5%A4%A7%E6%88%98" \t "_blank )后成立的國際組織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9B%BD%E9%99%85%E7%BB%84%E7%BB%87" \t "_blank ),是一個由主權國家 (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8%BB%E6%9D%83%E5%9B%BD%E5%AE%B6" \t "_blank )組成的國際組織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9B%BD%E9%99%85%E7%BB%84%E7%BB%87" \t "_blank )。總部設在紐約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BA%BD%E7%BA%A6 / 6230" \t "_blank )。五大常任理事國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B8%B8%E4%BB%BB%E7%90%86%E4%BA%8B%E5%9B%BD" \t "_blank )是美國、俄羅斯聯邦 (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F%84%E7%BD%97%E6%96%AF%E8%81%94%E9%82%A6" \t "_blank )、英國、法國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B3%95%E5%85%B0%E8%A5%BF%E5%85%B1%E5%92%8C%E5%9B%BD" \t "_blank )和中國 (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8%AD%E5%8D%8E%E4%BA%BA%E6%B0%91%E5%85%B1%E5%92%8C%E5%9B%BD" \t "_blank )。【圖說】中美上海《聯合公報》中美上海聯合公報是1972年2月28日簽訂的《上海公報》 ( https: / / www. / s wd=%E3%80%8A%E4%B8%8A%E6%B5%B7%E5%85%AC%E6%8A%A5%E3%80%8B&from=1012015a&fenlei=mv6quAkxTZn0IZRqIHckPjm4nH00T1dBuWFWPAnkrAc4uW0zn1K90ZwV5Hcvrjm3rH6sPfKWUMw85HfYnjn4nH6sgvPsT6KdThsqpZwYTjCEQLGCpyw9Uz4Bmy-bIi4WUvYETgN-TLwGUv3EnHRLP1fYnWfsnjn1njf1PjRYn0" \t "_blank )、1978年12月15日的《中美建交公報》 ( https: / / www. / s wd=%E3%80%8A%E4%B8%AD%E7%BE%8E%E5%BB%BA%E4%BA%A4%E5%85%AC%E6%8A%A5%E3%80%8B&from=1012015a&fenlei=mv6quAkxTZn0IZRqIHckPjm4nH00T1dBuWFWPAnkrAc4uW0zn1K90ZwV5Hcvrjm3rH6sPfKWUMw85HfYnjn4nH6sgvPsT6KdThsqpZwYTjCEQLGCpyw9Uz4Bmy-bIi4WUvYETgN-TLwGUv3EnHRLP1fYnWfsnjn1njf1PjRYn0" \t "_blank )和1982年8月17日簽訂的《八一七公報》 ( https: / / www. / s wd=%E3%80%8A%E5%85%AB%E4%B8%80%E4%B8%83%E5%85%AC%E6%8A%A5%E3%80%8B&from=1012015a&fenlei=mv6quAkxTZn0IZRqIHckPjm4nH00T1dBuWFWPAnkrAc4uW0zn1K90ZwV5Hcvrjm3rH6sPfKWUMw85HfYnjn4nH6sgvPsT6KdThsqpZwYTjCEQLGCpyw9Uz4Bmy-bIi4WUvYETgN-TLwGUv3EnHRLP1fYnWfsnjn1njf1PjRYn0" \t "_blank )組成。三個聯合公報均強調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 https: / / www. / s wd=%E4%B8%80%E4%B8%AA%E4%B8%AD%E5%9B%BD%E5%8E%9F%E5%88%99&from=1012015a&fenlei=mv6quAkxTZn0IZRqIHckPjm4nH00T1dBuWFWPAnkrAc4uW0zn1K90ZwV5Hcvrjm3rH6sPfKWUMw85HfYnjn4nH6sgvPsT6KdThsqpZwYTjCEQLGCpyw9Uz4Bmy-bIi4WUvYETgN-TLwGUv3EnHRLP1fYnWfsnjn1njf1PjRYn0" \t "_blank ),這是中美兩國關于兩國關系以及我國臺灣問題 ( https: / / www. / s wd=%E5%8F%B0%E6%B9%BE%E9%97%AE%E9%A2%98&from=1012015a&fenlei=mv6quAkxTZn0IZRqIHckPjm4nH00T1dBuWFWPAnkrAc4uW0zn1K90ZwV5Hcvrjm3rH6sPfKWUMw85HfYnjn4nH6sgvPsT6KdThsqpZwYTjCEQLGCpyw9Uz4Bmy-bIi4WUvYETgN-TLwGUv3EnHRLP1fYnWfsnjn1njf1PjRYn0" \t "_blank )的重要歷史文件。【圖說】雷鋒精神 雷鋒精神的實質和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了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它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精神文明的同義語、先進文化的表征。周總理把雷鋒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為“愛憎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斗志”。【圖說】大慶鐵人精神鐵人精神的核心價值指 “愛國創業我最認真,求實奉獻我最根本!”。大慶精神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A4%A7%E5%BA%86%E7%B2%BE%E7%A5%9E" \t "_blank )概括為愛國,創業,求實,奉獻。 【圖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重難突破】重點1 如何理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社會主義探索時期的重大失誤?中國共產黨發動大躍進運動的出發點是好的,它表明黨力圖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中打開新局面,表現了長期受帝國主義列強欺凌的中國人民站起來后渴望求強求富的心理。但它卻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憑熱情和蠻干、 瞎指揮,夸大了人的主觀意志和主觀能動性的作用,更在宣傳和實踐中不恰當地強調了“快”,片面追求高速度。 其直接后果是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人民生活水平嚴重下降,農業、輕工業生產大幅度下降,只有重工業在冒進。大躍進運動背離了“八大”關于綜合平衡地發展國民經濟的方針,使中國共產黨的探索實踐走向了本來愿望的反面。所以說是我國建設及發展中的一次重大失誤和挫折。人民公社最突出特點是“一大二公”,實際上是搞平均主義。具體表現是:①規模大;②公有化程度高;③組織軍事化、行動戰斗化、生活集體化;④強調公社生活自給,取締集市貿易和家庭副業;⑤實行供給 制和工資制相結合的分配制度。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實質是企圖在生產力不發達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平等、平均、公平合理的社會。這只能是一種超階段的空想,給中國帶來了嚴重的后果,它降低了共產主義的標準,助長了平均主義的傾向,不利于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極大地破壞了農業生產,所以說是中國共產黨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的一次嚴重失誤。典例1[云南昆明2022適應性(七)]《見證: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口述史》記載:“1980年8月……動員的時候,我就說,我們現在生產隊都包產了,公社有名無實,不存在了,通過領導批準,要把公社的牌子換成鄉政府的牌子,過去公社的主任就作廢了、沒得了。”這口述的內容A.符合史實,印證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B.符合史實,印證了人民公社體制的改革C.不符合史實,廢除人民公社是在1978年D.不符合史實,當時的人們是反對包產的【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以及所學可知,題干中的口述史應當是符合史實,見證了人民公社體制的改革與廢除的歷史,B項正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早在1978年實施,排除A項;1980年四川省廣漢縣的向陽公社第一個在全國重建了鄉政府,取消了人民公社,排除C項;當時的人們并不反對包產到組、到戶的現象,排除D項。重點2 1957--1976年,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及其經驗教訓事 件 特 征 影 響總路線 多快好省 導致片面追求經濟發展的高速度“大躍進” 大煉鋼鐵 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生態環境嚴重破壞人民公社化 “一大二公” 人民群眾積極性嚴重挫傷“文革” 階級斗爭為綱 國民經濟受到嚴重影響經驗教訓:⑴經濟建設必須從基本國情出發,實事求是,不能照搬外國經驗;⑵遵循客觀規律,按經濟規律辦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⑶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⑷保持社會安定團結,抓住發展機遇,調動一切積極因素;⑸生產關系的調整應適應生產力發展狀況。典例2[天津部分區2022二模]歷史影像是歷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下列圖片A.宣傳了開展工業化建設的方針政策 B.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C.反映了經濟建設領域中的曲折探索 D.見證了我國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答案】C【詳解】材料反映的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一五計劃、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等,既有成就也有失誤,反映出探索的曲折歷程,C項正確;工業化只針對一五計劃,排除A項;B項不全面,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恢復,排除D項。【模擬測試】1.下圖為1959年彩色連環畫《人民公社多么好》的一頁,該頁中的注解寫道:“哨子 響,大家進食堂,飯菜香噴噴,吃飯不要錢。”這說明人民公社( )A.使農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B.建設農村的探索存在艱難曲折C.成功實現了向共產主義過渡 D.極大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2.人民公社集體生產組織下的勞動時間與收入之間幾乎沒有多少關聯性,或者說在大規模組織的生產中,一個人所掙得的工分數與其付出的勞動時間有直接關系,但與其努力程度的關聯則很小。這表明A.農業生產監督與計量成本高昂B.理想化制度設計導致公社運行效率低C.多勞多得分配方案得以貫徹落實D.公社體制點燃了民眾的理想主義激情3.下表為我國1953—1968年經濟周期波動特征分析表。對此理解正確的是起止年份 峰位(%) 谷位(%) 平均增長率(%)1953—1957 15.6 4.2 9341958—1962 213 -273 -0.601963—1968 18.3 -5.7 7.73A.人民公社化運動推動了經濟的發展B.新中國成立初期產業結構不斷優化C.自然災害是經濟下滑的主要原因D.經濟增速與國家政策有密切關系4.1959年6月,中共中央指出:大集體中的小私有在一個長時期內是必要的,它并不是“發展資本主義”。9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出《關于組織農村集市貿易的指示》,規定公社、生產隊生產的物資,在完成國家任務后,可拿到集市上交易,社員家庭生產的產品亦可在集市上出售。這表明( )A.基層利益受到了一定重視 B.農村商品性生產快速發展C.多種所有制并存成為事實 D.人民公社化運動基本結束5.[浙江稽陽聯誼學校2022聯考]1956毛澤東總結了經濟建設的一些經驗,提出“農業、輕工業的比例要加重一點”,后來,重工業與輕工業的投資比例從8:1略微減到7:1;9月為第二個五年計劃提出的建議稍微增加了農業的投資,與第一個五年計劃相比,從7%增加到10%。這說明( )A.農業輕工業的衰退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問題 B.國民經濟比例失調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視C.生產關系的變革阻礙農業、輕工業的發展 D.蘇聯的經濟模式嚴重地破壞了社會生產力6.[江蘇蘇州2022考前模擬]1962年,在大力壓縮各項生產指標的同時,對工業企業進行關廠并廠,縮小規模,使全國的企業數由1959年的31.8萬個減少到1962年的19.7萬個,減少了38%。這一變化出反映當時A.“八字方針”開始推行 B.國民經濟比例失調C.“左”傾思潮影響巨大 D.經濟建設趨于理性7.中共八屆九中全會號召全國集中力量加強農業戰線,貫徹執行國民經濟以農業為基礎,全黨全民大辦農業、大辦糧食的方針,同時改進商業工作,活躍農村初級市場。這一號召旨在A.加快農業合作化進程 B.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C.進行國民經濟調整 D.深化經濟體制改革8.[湖南2022 模擬]如表所列活動時間 活動名 主要獲獎或展演(展出)作品1956年8月 第一屆全國音樂周 《廣陵散》《陽關三疊》《嘉陵江號子》《祖國頌》《長征大合唱》等1957年1月 第一次群眾性電影評獎 《董存瑞》《家》《為了和平》《平原游擊隊》《祝福》1957年12月 第一屆全國攝影藝術展 292位作者的321幅作品,有的反映人民群眾現實生活,有的反映祖國江山秀麗、欣欣向榮,還有的以人像、靜物、花卉及鳥、獸、魚、蟲等為題材A.凸顯新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B.推動“雙百”方針的提出C.表明文藝領域出現“左”的傾向D.反映我國傳統文化仍占主流9.[湖北武漢2022模擬(一)]據新華社報道,2021年1月14日,“新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機手”我國第三套人民幣壹元錢上的標志性人物梁軍在黑龍江哈爾濱逝世,享年90歲。如圖是梁軍登上第三套人民幣(1962年4月開始發行)的場景。材料典型說明了A.社會主義工業化基礎初步奠定B.“雙百”方針深刻影響了繪畫藝術C.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基本完成D.人民參與社會主義建設熱情高漲10.[山西太原2022二模]圖1、圖2是中國兩個不同歷史時期的主要新建工業分布示意圖。這兩幅圖反映當時我國( )A.工業的區域分布重心已經發生轉移B.致力于奠定國家工業化的初步基礎C.實行重大戰略調整以應對嚴峻國際形勢D.落實了中央調整國民經濟的“八字方針”11.[安徽合肥2022最后一卷]1973年初,國家計委向國務院提交了《關于增加設備進口、擴大經濟交流的請示報告》、建議在今后三五年內引進43億美元的成套設備,引進重點是解決吃穿用的問題,加強支農工業和基礎工業,史稱“四三方案”。這一方案A.基本克服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技術引進問題B.充分利用西方經濟發展“黃金”時期的成果C.反映中國已基本解決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D.是國際局勢變化中國外交政策調整的結果12.由于“大躍進”和“反右傾”的錯誤,加上當時的自然災害和蘇聯政府背信棄義地撕毀合同,我國國民經濟出現嚴重困難,為此中共中央A.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B.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C.開展全黨整風和反右派斗爭D.提出“備戰、備荒、為人民”經濟發展方針13.[湖北武漢2022壓軸調研]下圖為1960年與1962年國家支付工資的職工人數與全國城鎮人口變化示意圖,這一變化A.緣于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 B.引發“上山下鄉”運動C.體現國民經濟調整成效初顯 D.反映城市經濟遭到破壞14.[福建泉州2022模擬]1963~1964年,中國與當時尚未建立外交關系的阿根廷、烏拉圭、巴西3個國家開展了足球交流活動。1964年10月,墨西哥體聯主席兼奧委會主席何塞赫蘇斯克拉克率團訪問北京、廣州,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副總理接見了代表團。該時期我國的體育交流活動( )A.有利于改善當時中國外交環境 B.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奠基礎C.客觀上推動了中美關系正常化 D.體現了“一邊倒”的外交原則15.[江蘇鹽城2022全真模擬(一)]鐵人王進喜是新中國第一代石油工人的杰出代表。1960年4月,在大慶油田打井時突然出現井噴現象,危機關頭王進喜和同事們冒著嚴寒跳進泥漿池清理被堵住的水泵口,一起用身體攪拌泥漿,最終制服了井噴。由此可以看出當時( )A.國民經濟調整基本完成 B.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實現C.艱苦奮斗的時代精神 D.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16.[廣東肇慶2022二模]1963年,著名畫家周瑞莊繪制了年畫(如圖)。該作品A.說明國民經濟調整任務的基本完成 B.倡導了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社會風尚C.體現出人們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D.助推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代的到來【模擬測試】1.【答案】B【詳解】聯系所學知識可知,人民公社成立初期舉辦公共食堂,農民吃飯不要錢,但實踐證明這一做法脫離生產力發展水平和農民生活的實際,后來被取消。這一舉措是黨領導人民群眾建設新農村的探索,反映了創建新農村的曲折艱難,B項正確;食堂吃飯不要錢,但很快陷入饑餓,后來解散,反映不了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排除A項;C項與史實不符,排除;D項材料不能體現,排除。2.【答案】B【詳解】本根據材料“一個人所掙得的工分數與其付出的勞動時間有直接關系,但與其努力程度的關聯則很小”以及所學知識可知人民公社體制存在某些缺陷,為贏得“工分數”,一些農民盡可能地“偷懶”而“出工不出力”,生產效率大大降低,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農業生產監督與計量成本問題,排除A項;人民公社體系下突出的是平均主義分配原則,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人民公社體制點燃了民眾的理想主義激情,排除D項。3.【答案】D【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1953—1957年我國進行了三大改造和一五計劃,這促進了經濟的發展,1958—1962年間出現了經濟的“左”傾錯誤,導致經濟增長率減緩;1963—1968年經濟調整成效顯現,使得經濟再次得到發展,由此可知,我國經濟的增速與國家政策有著密切關系,D項正確;人民公社在當時阻礙了經濟發展,排除A項;新中國成立初期主要是生產資料所有制發生變化,并不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排除B項;自然災害是經濟下滑的部分原因,而非主要原因,排除C項。4.【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材料反映出1958年和1959年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探索中,在某些方面片面強調公有制的程度,對當時經濟建設造成一些不利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中共中央看到問題,指出了部分程度“私有制”是符合但是中國現狀的,有助于基層經濟的恢復發展,A項正確;B選項“快速發展”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1959年此時我國已經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排除C項,人民公社化運動于1978年改革開放后才結束,排除D項。5.【答案】B【詳解】根據題干可知,毛澤東提出農業和輕工業的比重要增加一些,重工業的比重要減少一些,是為了改變農輕重工業比例嚴重失衡的問題,吸取了蘇聯過于偏重重工業的教訓。中央覺察到了農輕重比例失調的危害,所以才及時調整,B項正確;材料中并不能體現出現嚴重的社會問題,排除A項;生產關系的變革使生產資料私有制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可以促進生產力發展,排除C項;材料中無法汲取到生產力遭到了破壞的信息,排除D項。6.【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1962年,在大力壓縮各項生產指標的同時,對工業企業進行關廠并廠,縮小規模”,結合所學,可知這一時期是對國民經濟的調整時期,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是我們在探索時期比較大的失誤,經過對國民經濟的調整,經濟建設趨于理性,D項正確;開始推行是在1960年,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比例失調問題,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左”傾思潮,排除C項。7.【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全黨全民大辦農業、大辦糧食的方針,同時改進商業工作,活躍農村初級市場”并結合所學可知,1961年召開的中共八屆九中全會提出集中力量加強農業戰線,全民大辦農業,其目的是糾正之前國民經濟比例失調的情況,進行國民經濟調整,C項正確;1956年底完成農業合作化改造,與會議召開時間不符合,排除A項;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是1958年,與會議召開時間不符合,排除B項;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是1992年南方談話以后,與會議召開時間不符合,排除D項。8.【答案】A【詳解】從材料的作品名稱“《祖國頌》《長征大合唱》”“《家》《為了和平》《平原游擊隊》《祝福》”以及“有的反映人民群眾現實生活,有的反映祖國江山秀麗、欣欣向榮,還有的以人像、靜物、花卉及鳥、獸、魚、蟲等為題材”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的作品主要反映出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祖國的贊美與歌頌,因此反映出這一時期的作品凸顯新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A正確;“雙百”方針1956年提出,排除B;材料不能體現“左”的傾向,排除C;材料有涉及到傳統文化,但不能說明以傳統文化為主,排除D。9.【答案】D【詳解】根據圖示和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社會主義建設,涌現出許多勞動模范,梁軍就是其中代表,D項正確;一五計劃初步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基礎,但與材料時間1962年不符,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繪畫的內容為女拖拉機手,而且從圖中并看不出“雙百”方針深刻影響了繪畫藝術,排除B項;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是農業、輕工業、重工業的比重差距縮小,但材料強調的是典型人物的宣傳,排除C項。10.【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可知,由材料信息比較得知50年代的新建工業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而60、70年代的新建工業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華中地區;結合所學,60年代中蘇關系惡化,為加強國防力量,國家實施“三線建設”,在西南、西北等地大力開展國防工業建設,是應對國際形勢進行的重大戰略調整,C項正確;“重心已經發生轉移”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一五計劃奠定了國家工業化的初步基礎,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B項;“八字方針”是為了應對嚴重的經濟困難,與工業分布無關,排除D項。11.【答案】D【詳解】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我國已經同125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并且同其中38個國家簽訂了政府間的貿易協定。1972年尼克松訪華、田中角榮訪華,這以后出現了很多國家同中國建交的熱潮,外部封鎖被逐漸突破。利用這一時期外部政治環境的改善,中國不斷擴大對外經濟聯系,四三方案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臺的。D項正確;A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1973年處于西方經濟發展的“滯漲”時期,而非“黃金時期”,排除B項;C項在材料中無法找到依據,排除C項。12.【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由于“大躍進”和“反右傾”的錯誤,加上當時的自然災害和蘇聯政府背信棄義地撕毀合同,我國國民經濟出現嚴重困難。為了克服困難中共中央提出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B項正確;為了克服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經濟困難,中共中央提出的是八字方針,ACD項都與這一內容不符,排除。13.【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可知,與1960年相比,1962年國家支付工資的職工人數在減少,全國城鎮人口數量在減少。結合所學可知,當時為了克服經濟困難,國家調整經濟政策,1960年提出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壓縮工業建設投資規模,精簡下放干部和職工,材料所述變化正是貫徹八字方針的成果,故C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對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反思和調整,不是“緣于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故A項錯誤;“上山下鄉”運動主要是在“文革”時期,與材料時間不符,故B項錯誤;材料的變化,是調整的結果,不是城市經濟遭到破壞的表現,故D項錯誤。14.【答案】A【詳解】根據“中國與當時尚未建立外交關系的阿根廷、烏拉圭、巴西3個國家開展了足球交流活動。”可得出通過體育的交流,可以促進中國對外關系的發展,改善外部環境,A項正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于1953年,排除B項;材料與美國無關,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不是一邊倒,排除D項。15.【答案】C【詳解】鐵人王進喜在大慶油田井噴時,和同事冒著生命危險用身體去制服井噴,結合1960年我國工業水平還處于相對較低水平,可以看出當時人民為了社會主義工業化,所體現的艱苦奮斗的時代精神,C項正確;A對應的時間是1952年,排除A項;1960年社會主義工業化還沒有實現,排除B項;材料所示與勤儉節約關系不大,排除D項。16.【答案】B【詳解】11963年的年畫,反映了這一時期人民應該堅持艱苦奮斗的精神,進行社會主義建設,B項正確;國民經濟調整任務的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排除A項;C選項表述內容無法通過材料獲取,排除;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代的到來是在1956年,排除D項。(二)教 師 版【時空坐標 】【知識梳理】 一、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 1.正確的探索(1)1956年,毛澤東作了《論十大關系》報告。【拓展】《論十大關系》:即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9B%BD%E9%98%B2%E5%BB%BA%E8%AE%BE"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8%AE%BA%E5%8D%81%E5%A4%A7%E5%85%B3%E7%B3%BB / _blank )的關系;國家、生產單位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94%9F%E4%BA%A7%E5%8D%95%E4%BD%8D"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8%AE%BA%E5%8D%81%E5%A4%A7%E5%85%B3%E7%B3%BB / _blank )和生產者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94%9F%E4%BA%A7%E8%80%85"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8%AE%BA%E5%8D%81%E5%A4%A7%E5%85%B3%E7%B3%BB / _blank )個人的關系;中央和地方的關系;漢族與少數民族的關系;黨和非黨的關系;革命和反革命的關系;是非關系;中國和外國的關系。(2)中共八大召開①時間:1956年9月②內容: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③意義:是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中共八大前后,中國的建設和探索都取得重大成就。【點撥】八大提出的社會主義時期主要矛盾的新思想,突出了我國生產力發展還很落后這一基本國情,將發展生產力放在第一位,這是中共對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后主要矛盾的新認識。(3)1957年春,毛澤東提出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重要思想①內容: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②意義:這個論述為認識中國基本國情奠定了理論基礎。接著,全黨整風運動和全國反右派斗爭開展起來。2.失誤的探索(1)總路線: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點撥】總路線正確的一面是反映了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后狀況的普遍愿望,也極大地調動了全國人民生產建設的積極性;錯誤的一面是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2)“大躍進”:提出農業“以糧為綱”,工業“以鋼為綱”。片面追求工農業生產和建設的高速度。(3)人民公社化運動:建立以“一大二公”為特點的人民公社,片面追求生產資料公有化程度。 【點撥】“大躍進”屬于生產力領域,人民公社化運動屬于生產關系領域。“大躍進”違背了客觀經濟規律。人民公社化運動違背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基本原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反映了廣大農民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后狀況的愿望,但它忽視了客觀規律,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改變了中共八大提出的正確方針。3.調整國民經濟(1)原因: 1959—1961年,我國經濟發生了嚴重困難。(2)措施:1960年冬,中共中央開始糾正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3)結果:從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國民經濟穩步增長,接近并超過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高水平。【點撥】八字方針主要調整農、輕、重工業之間的比例和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但政治和根源上的失誤仍沒有從根本上得到糾正。二、 文化大革命 1.原因:20世紀60年代中期,毛澤東認為黨和國家面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現實危險。2.過程: 。(1)1966年春夏全面發動。(2)1967年年初,“全面奪權”的“一月風暴”發生。(3)二月抗爭:動亂局面引起老一輩革命家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憂慮和憤怒。(4)1969年4月中共九大之后,全國范圍內普遍開展了“斗、批、改”運動。(5)1970—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團陰謀奪取最高權力被粉碎。(6)1972年 和1975年,周恩來和鄧小平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領導進行了各方面的整頓,批判極左思潮,經濟形勢明顯好轉。【點撥】“文革”動亂由思想文化領域、政治領域擴展到經濟領域,給國民經濟發展造成嚴重破壞。(7)1976年10月,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結束了“文化大革命”這場災難。【點撥】黨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兩個核心問題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速度、規模與比例問題;社會主義條件下的階級斗爭問題。“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只是冒進行為,并沒有偏離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文革”不僅是嚴重的“左”傾錯誤,而且偏離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三、 偉大的建設成就 巨大成就(1)工業:“一五”到“四五”時期,逐步建成了一批門類比較齊全的基礎工業項目,為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科技:中國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彈和氫彈,試制并成功發射了中遠程導彈和人造衛星。(3)農業:通過興修水利、開展農田基本建設、培育推廣良種,提倡科學種田,我國較大幅度的提高了糧食生產水平和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4)文教:教育事業取得長足進步,醫療衛生事業也得到蓬勃發展。(5)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打開了新局面,迎來了建國以來第二次建交高潮。①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一切合法權利。②1976年,與111個國家建交。【點撥】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應用“恢復”一詞,而不能用“加入”。因為中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之一,也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新中國成立后,按照國際慣例,應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取代臺灣國民黨集團,享有在聯合國的一切權利。③1972年,中美關系正常化【易混】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中美建交:1972年中美《聯合公報》的發表是中美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的標志,而不是中美正式建交的標志。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關系實現完全正常化,但并不意味著美國放棄壓制中國的政策④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點撥】中美關系的緩和是中日關系正常化的關鍵,但不是根本原因,關系正常化符合中日雙方的利益是根本原因。2.涌現出無數先進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先進典型:王進喜、焦裕祿、雷鋒著名科學家:李四光、錢學森鄧稼先華羅庚3.意義:這些成就在新中國歷史上都具有開創性、奠基性的意義,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物質基礎、寶貴經驗和理論準備。【拓展】我國對外關系的原則(1)根本原則:獨立自主。(2)根本出發點:國家利益。(3)宗旨: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4)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5)基本立足點: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 【圖說】《論十大關系》 1956 年12 月26 日,毛澤東在《人民日報》發表《論十大關系》。【圖說】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圖說】三面紅旗【圖說】“大躍進”宣傳畫【易混】“文革”≠文革時期“文革”指由毛澤東 ( https: / / www. / s wd=%E6%AF%9B%E6%B3%BD%E4%B8%9C&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_blank )錯誤發動和領導、被林彪 ( https: / / www. / s wd=%E6%9E%97%E5%BD%AA&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_blank )和江青 ( https: / / www. / s wd=%E6%B1%9F%E9%9D%92&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_blank )兩個反革命集團利用、給中華民族帶來嚴重災難的政治運動。“文革時期”是一個歷史時期,我們國家的性質沒有變,在軍事、外交、科技等領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否定“文革”,但不能否定文革時期。【圖說】聯合國聯合國是二戰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AC%AC%E4%BA%8C%E6%AC%A1%E4%B8%96%E7%95%8C%E5%A4%A7%E6%88%98" \t "_blank )后成立的國際組織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9B%BD%E9%99%85%E7%BB%84%E7%BB%87" \t "_blank ),是一個由主權國家 (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8%BB%E6%9D%83%E5%9B%BD%E5%AE%B6" \t "_blank )組成的國際組織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9B%BD%E9%99%85%E7%BB%84%E7%BB%87" \t "_blank )。總部設在紐約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BA%BD%E7%BA%A6 / 6230" \t "_blank )。五大常任理事國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B8%B8%E4%BB%BB%E7%90%86%E4%BA%8B%E5%9B%BD" \t "_blank )是美國、俄羅斯聯邦 (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F%84%E7%BD%97%E6%96%AF%E8%81%94%E9%82%A6" \t "_blank )、英國、法國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B3%95%E5%85%B0%E8%A5%BF%E5%85%B1%E5%92%8C%E5%9B%BD" \t "_blank )和中國 (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8%AD%E5%8D%8E%E4%BA%BA%E6%B0%91%E5%85%B1%E5%92%8C%E5%9B%BD" \t "_blank )。【圖說】中美上海《聯合公報》中美上海聯合公報是1972年2月28日簽訂的《上海公報》 ( https: / / www. / s wd=%E3%80%8A%E4%B8%8A%E6%B5%B7%E5%85%AC%E6%8A%A5%E3%80%8B&from=1012015a&fenlei=mv6quAkxTZn0IZRqIHckPjm4nH00T1dBuWFWPAnkrAc4uW0zn1K90ZwV5Hcvrjm3rH6sPfKWUMw85HfYnjn4nH6sgvPsT6KdThsqpZwYTjCEQLGCpyw9Uz4Bmy-bIi4WUvYETgN-TLwGUv3EnHRLP1fYnWfsnjn1njf1PjRYn0" \t "_blank )、1978年12月15日的《中美建交公報》 ( https: / / www. / s wd=%E3%80%8A%E4%B8%AD%E7%BE%8E%E5%BB%BA%E4%BA%A4%E5%85%AC%E6%8A%A5%E3%80%8B&from=1012015a&fenlei=mv6quAkxTZn0IZRqIHckPjm4nH00T1dBuWFWPAnkrAc4uW0zn1K90ZwV5Hcvrjm3rH6sPfKWUMw85HfYnjn4nH6sgvPsT6KdThsqpZwYTjCEQLGCpyw9Uz4Bmy-bIi4WUvYETgN-TLwGUv3EnHRLP1fYnWfsnjn1njf1PjRYn0" \t "_blank )和1982年8月17日簽訂的《八一七公報》 ( https: / / www. / s wd=%E3%80%8A%E5%85%AB%E4%B8%80%E4%B8%83%E5%85%AC%E6%8A%A5%E3%80%8B&from=1012015a&fenlei=mv6quAkxTZn0IZRqIHckPjm4nH00T1dBuWFWPAnkrAc4uW0zn1K90ZwV5Hcvrjm3rH6sPfKWUMw85HfYnjn4nH6sgvPsT6KdThsqpZwYTjCEQLGCpyw9Uz4Bmy-bIi4WUvYETgN-TLwGUv3EnHRLP1fYnWfsnjn1njf1PjRYn0" \t "_blank )組成。三個聯合公報均強調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 https: / / www. / s wd=%E4%B8%80%E4%B8%AA%E4%B8%AD%E5%9B%BD%E5%8E%9F%E5%88%99&from=1012015a&fenlei=mv6quAkxTZn0IZRqIHckPjm4nH00T1dBuWFWPAnkrAc4uW0zn1K90ZwV5Hcvrjm3rH6sPfKWUMw85HfYnjn4nH6sgvPsT6KdThsqpZwYTjCEQLGCpyw9Uz4Bmy-bIi4WUvYETgN-TLwGUv3EnHRLP1fYnWfsnjn1njf1PjRYn0" \t "_blank ),這是中美兩國關于兩國關系以及我國臺灣問題 ( https: / / www. / s wd=%E5%8F%B0%E6%B9%BE%E9%97%AE%E9%A2%98&from=1012015a&fenlei=mv6quAkxTZn0IZRqIHckPjm4nH00T1dBuWFWPAnkrAc4uW0zn1K90ZwV5Hcvrjm3rH6sPfKWUMw85HfYnjn4nH6sgvPsT6KdThsqpZwYTjCEQLGCpyw9Uz4Bmy-bIi4WUvYETgN-TLwGUv3EnHRLP1fYnWfsnjn1njf1PjRYn0" \t "_blank )的重要歷史文件。【圖說】雷鋒精神 雷鋒精神的實質和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了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它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精神文明的同義語、先進文化的表征。周總理把雷鋒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為“愛憎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斗志”。【圖說】大慶鐵人精神鐵人精神的核心價值指 “愛國創業我最認真,求實奉獻我最根本!”。大慶精神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A4%A7%E5%BA%86%E7%B2%BE%E7%A5%9E" \t "_blank )概括為愛國,創業,求實,奉獻。 【圖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重難突破】重點1 如何理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社會主義探索時期的重大失誤?中國共產黨發動大躍進運動的出發點是好的,它表明黨力圖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中打開新局面,表現了長期受帝國主義列強欺凌的中國人民站起來后渴望求強求富的心理。但它卻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憑熱情和蠻干、 瞎指揮,夸大了人的主觀意志和主觀能動性的作用,更在宣傳和實踐中不恰當地強調了“快”,片面追求高速度。 其直接后果是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人民生活水平嚴重下降,農業、輕工業生產大幅度下降,只有重工業在冒進。大躍進運動背離了“八大”關于綜合平衡地發展國民經濟的方針,使中國共產黨的探索實踐走向了本來愿望的反面。所以說是我國建設及發展中的一次重大失誤和挫折。人民公社最突出特點是“一大二公”,實際上是搞平均主義。具體表現是:①規模大;②公有化程度高;③組織軍事化、行動戰斗化、生活集體化;④強調公社生活自給,取締集市貿易和家庭副業;⑤實行供給 制和工資制相結合的分配制度。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實質是企圖在生產力不發達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平等、平均、公平合理的社會。這只能是一種超階段的空想,給中國帶來了嚴重的后果,它降低了共產主義的標準,助長了平均主義的傾向,不利于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極大地破壞了農業生產,所以說是中國共產黨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的一次嚴重失誤。典例1[云南昆明2022適應性(七)]《見證: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口述史》記載:“1980年8月……動員的時候,我就說,我們現在生產隊都包產了,公社有名無實,不存在了,通過領導批準,要把公社的牌子換成鄉政府的牌子,過去公社的主任就作廢了、沒得了。”這口述的內容A.符合史實,印證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B.符合史實,印證了人民公社體制的改革C.不符合史實,廢除人民公社是在1978年D.不符合史實,當時的人們是反對包產的【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以及所學可知,題干中的口述史應當是符合史實,見證了人民公社體制的改革與廢除的歷史,B項正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早在1978年實施,排除A項;1980年四川省廣漢縣的向陽公社第一個在全國重建了鄉政府,取消了人民公社,排除C項;當時的人們并不反對包產到組、到戶的現象,排除D項。重點2 1957--1976年,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及其經驗教訓事 件 特 征 影 響總路線 多快好省 導致片面追求經濟發展的高速度“大躍進” 大煉鋼鐵 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生態環境嚴重破壞人民公社化 “一大二公” 人民群眾積極性嚴重挫傷“文革” 階級斗爭為綱 國民經濟受到嚴重影響經驗教訓:⑴經濟建設必須從基本國情出發,實事求是,不能照搬外國經驗;⑵遵循客觀規律,按經濟規律辦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⑶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⑷保持社會安定團結,抓住發展機遇,調動一切積極因素;⑸生產關系的調整應適應生產力發展狀況。典例2[天津部分區2022二模]歷史影像是歷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下列圖片A.宣傳了開展工業化建設的方針政策 B.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C.反映了經濟建設領域中的曲折探索 D.見證了我國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答案】C【詳解】材料反映的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一五計劃、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等,既有成就也有失誤,反映出探索的曲折歷程,C項正確;工業化只針對一五計劃,排除A項;B項不全面,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恢復,排除D項。【模擬測試】1.下圖為1959年彩色連環畫《人民公社多么好》的一頁,該頁中的注解寫道:“哨子 響,大家進食堂,飯菜香噴噴,吃飯不要錢。”這說明人民公社( )A.使農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B.建設農村的探索存在艱難曲折C.成功實現了向共產主義過渡 D.極大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答案】B【詳解】聯系所學知識可知,人民公社成立初期舉辦公共食堂,農民吃飯不要錢,但實踐證明這一做法脫離生產力發展水平和農民生活的實際,后來被取消。這一舉措是黨領導人民群眾建設新農村的探索,反映了創建新農村的曲折艱難,B項正確;食堂吃飯不要錢,但很快陷入饑餓,后來解散,反映不了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排除A項;C項與史實不符,排除;D項材料不能體現,排除。2.人民公社集體生產組織下的勞動時間與收入之間幾乎沒有多少關聯性,或者說在大規模組織的生產中,一個人所掙得的工分數與其付出的勞動時間有直接關系,但與其努力程度的關聯則很小。這表明A.農業生產監督與計量成本高昂B.理想化制度設計導致公社運行效率低C.多勞多得分配方案得以貫徹落實D.公社體制點燃了民眾的理想主義激情【答案】B【詳解】本根據材料“一個人所掙得的工分數與其付出的勞動時間有直接關系,但與其努力程度的關聯則很小”以及所學知識可知人民公社體制存在某些缺陷,為贏得“工分數”,一些農民盡可能地“偷懶”而“出工不出力”,生產效率大大降低,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農業生產監督與計量成本問題,排除A項;人民公社體系下突出的是平均主義分配原則,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人民公社體制點燃了民眾的理想主義激情,排除D項。3.下表為我國1953—1968年經濟周期波動特征分析表。對此理解正確的是起止年份 峰位(%) 谷位(%) 平均增長率(%)1953—1957 15.6 4.2 9341958—1962 213 -273 -0.601963—1968 18.3 -5.7 7.73A.人民公社化運動推動了經濟的發展B.新中國成立初期產業結構不斷優化C.自然災害是經濟下滑的主要原因D.經濟增速與國家政策有密切關系【答案】D【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1953—1957年我國進行了三大改造和一五計劃,這促進了經濟的發展,1958—1962年間出現了經濟的“左”傾錯誤,導致經濟增長率減緩;1963—1968年經濟調整成效顯現,使得經濟再次得到發展,由此可知,我國經濟的增速與國家政策有著密切關系,D項正確;人民公社在當時阻礙了經濟發展,排除A項;新中國成立初期主要是生產資料所有制發生變化,并不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排除B項;自然災害是經濟下滑的部分原因,而非主要原因,排除C項。4.1959年6月,中共中央指出:大集體中的小私有在一個長時期內是必要的,它并不是“發展資本主義”。9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出《關于組織農村集市貿易的指示》,規定公社、生產隊生產的物資,在完成國家任務后,可拿到集市上交易,社員家庭生產的產品亦可在集市上出售。這表明( )A.基層利益受到了一定重視 B.農村商品性生產快速發展C.多種所有制并存成為事實 D.人民公社化運動基本結束【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材料反映出1958年和1959年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探索中,在某些方面片面強調公有制的程度,對當時經濟建設造成一些不利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中共中央看到問題,指出了部分程度“私有制”是符合但是中國現狀的,有助于基層經濟的恢復發展,A項正確;B選項“快速發展”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1959年此時我國已經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排除C項,人民公社化運動于1978年改革開放后才結束,排除D項。5.[浙江稽陽聯誼學校2022聯考]1956毛澤東總結了經濟建設的一些經驗,提出“農業、輕工業的比例要加重一點”,后來,重工業與輕工業的投資比例從8:1略微減到7:1;9月為第二個五年計劃提出的建議稍微增加了農業的投資,與第一個五年計劃相比,從7%增加到10%。這說明( )A.農業輕工業的衰退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問題 B.國民經濟比例失調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視C.生產關系的變革阻礙農業、輕工業的發展 D.蘇聯的經濟模式嚴重地破壞了社會生產力【答案】B【詳解】根據題干可知,毛澤東提出農業和輕工業的比重要增加一些,重工業的比重要減少一些,是為了改變農輕重工業比例嚴重失衡的問題,吸取了蘇聯過于偏重重工業的教訓。中央覺察到了農輕重比例失調的危害,所以才及時調整,B項正確;材料中并不能體現出現嚴重的社會問題,排除A項;生產關系的變革使生產資料私有制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可以促進生產力發展,排除C項;材料中無法汲取到生產力遭到了破壞的信息,排除D項。6.[江蘇蘇州2022考前模擬]1962年,在大力壓縮各項生產指標的同時,對工業企業進行關廠并廠,縮小規模,使全國的企業數由1959年的31.8萬個減少到1962年的19.7萬個,減少了38%。這一變化出反映當時A.“八字方針”開始推行 B.國民經濟比例失調C.“左”傾思潮影響巨大 D.經濟建設趨于理性【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1962年,在大力壓縮各項生產指標的同時,對工業企業進行關廠并廠,縮小規模”,結合所學,可知這一時期是對國民經濟的調整時期,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是我們在探索時期比較大的失誤,經過對國民經濟的調整,經濟建設趨于理性,D項正確;開始推行是在1960年,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比例失調問題,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左”傾思潮,排除C項。7.中共八屆九中全會號召全國集中力量加強農業戰線,貫徹執行國民經濟以農業為基礎,全黨全民大辦農業、大辦糧食的方針,同時改進商業工作,活躍農村初級市場。這一號召旨在A.加快農業合作化進程 B.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C.進行國民經濟調整 D.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全黨全民大辦農業、大辦糧食的方針,同時改進商業工作,活躍農村初級市場”并結合所學可知,1961年召開的中共八屆九中全會提出集中力量加強農業戰線,全民大辦農業,其目的是糾正之前國民經濟比例失調的情況,進行國民經濟調整,C項正確;1956年底完成農業合作化改造,與會議召開時間不符合,排除A項;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是1958年,與會議召開時間不符合,排除B項;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是1992年南方談話以后,與會議召開時間不符合,排除D項。8.[湖南2022 模擬]如表所列活動時間 活動名 主要獲獎或展演(展出)作品1956年8月 第一屆全國音樂周 《廣陵散》《陽關三疊》《嘉陵江號子》《祖國頌》《長征大合唱》等1957年1月 第一次群眾性電影評獎 《董存瑞》《家》《為了和平》《平原游擊隊》《祝福》1957年12月 第一屆全國攝影藝術展 292位作者的321幅作品,有的反映人民群眾現實生活,有的反映祖國江山秀麗、欣欣向榮,還有的以人像、靜物、花卉及鳥、獸、魚、蟲等為題材A.凸顯新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B.推動“雙百”方針的提出C.表明文藝領域出現“左”的傾向D.反映我國傳統文化仍占主流【答案】A【詳解】從材料的作品名稱“《祖國頌》《長征大合唱》”“《家》《為了和平》《平原游擊隊》《祝福》”以及“有的反映人民群眾現實生活,有的反映祖國江山秀麗、欣欣向榮,還有的以人像、靜物、花卉及鳥、獸、魚、蟲等為題材”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的作品主要反映出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祖國的贊美與歌頌,因此反映出這一時期的作品凸顯新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A正確;“雙百”方針1956年提出,排除B;材料不能體現“左”的傾向,排除C;材料有涉及到傳統文化,但不能說明以傳統文化為主,排除D。9.[湖北武漢2022模擬(一)]據新華社報道,2021年1月14日,“新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機手”我國第三套人民幣壹元錢上的標志性人物梁軍在黑龍江哈爾濱逝世,享年90歲。如圖是梁軍登上第三套人民幣(1962年4月開始發行)的場景。材料典型說明了A.社會主義工業化基礎初步奠定B.“雙百”方針深刻影響了繪畫藝術C.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基本完成D.人民參與社會主義建設熱情高漲【答案】D【詳解】根據圖示和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社會主義建設,涌現出許多勞動模范,梁軍就是其中代表,D項正確;一五計劃初步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基礎,但與材料時間1962年不符,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繪畫的內容為女拖拉機手,而且從圖中并看不出“雙百”方針深刻影響了繪畫藝術,排除B項;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是農業、輕工業、重工業的比重差距縮小,但材料強調的是典型人物的宣傳,排除C項。10.[山西太原2022二模]圖1、圖2是中國兩個不同歷史時期的主要新建工業分布示意圖。這兩幅圖反映當時我國( )A.工業的區域分布重心已經發生轉移B.致力于奠定國家工業化的初步基礎C.實行重大戰略調整以應對嚴峻國際形勢D.落實了中央調整國民經濟的“八字方針”【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可知,由材料信息比較得知50年代的新建工業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而60、70年代的新建工業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華中地區;結合所學,60年代中蘇關系惡化,為加強國防力量,國家實施“三線建設”,在西南、西北等地大力開展國防工業建設,是應對國際形勢進行的重大戰略調整,C項正確;“重心已經發生轉移”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一五計劃奠定了國家工業化的初步基礎,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B項;“八字方針”是為了應對嚴重的經濟困難,與工業分布無關,排除D項。11.[安徽合肥2022最后一卷]1973年初,國家計委向國務院提交了《關于增加設備進口、擴大經濟交流的請示報告》、建議在今后三五年內引進43億美元的成套設備,引進重點是解決吃穿用的問題,加強支農工業和基礎工業,史稱“四三方案”。這一方案A.基本克服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技術引進問題B.充分利用西方經濟發展“黃金”時期的成果C.反映中國已基本解決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D.是國際局勢變化中國外交政策調整的結果【答案】D【詳解】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我國已經同125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并且同其中38個國家簽訂了政府間的貿易協定。1972年尼克松訪華、田中角榮訪華,這以后出現了很多國家同中國建交的熱潮,外部封鎖被逐漸突破。利用這一時期外部政治環境的改善,中國不斷擴大對外經濟聯系,四三方案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臺的。D項正確;A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1973年處于西方經濟發展的“滯漲”時期,而非“黃金時期”,排除B項;C項在材料中無法找到依據,排除C項。12.由于“大躍進”和“反右傾”的錯誤,加上當時的自然災害和蘇聯政府背信棄義地撕毀合同,我國國民經濟出現嚴重困難,為此中共中央A.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B.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C.開展全黨整風和反右派斗爭D.提出“備戰、備荒、為人民”經濟發展方針【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由于“大躍進”和“反右傾”的錯誤,加上當時的自然災害和蘇聯政府背信棄義地撕毀合同,我國國民經濟出現嚴重困難。為了克服困難中共中央提出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B項正確;為了克服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經濟困難,中共中央提出的是八字方針,ACD項都與這一內容不符,排除。13.[湖北武漢2022壓軸調研]下圖為1960年與1962年國家支付工資的職工人數與全國城鎮人口變化示意圖,這一變化A.緣于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 B.引發“上山下鄉”運動C.體現國民經濟調整成效初顯 D.反映城市經濟遭到破壞【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可知,與1960年相比,1962年國家支付工資的職工人數在減少,全國城鎮人口數量在減少。結合所學可知,當時為了克服經濟困難,國家調整經濟政策,1960年提出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壓縮工業建設投資規模,精簡下放干部和職工,材料所述變化正是貫徹八字方針的成果,故C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對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反思和調整,不是“緣于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故A項錯誤;“上山下鄉”運動主要是在“文革”時期,與材料時間不符,故B項錯誤;材料的變化,是調整的結果,不是城市經濟遭到破壞的表現,故D項錯誤。14.[福建泉州2022模擬]1963~1964年,中國與當時尚未建立外交關系的阿根廷、烏拉圭、巴西3個國家開展了足球交流活動。1964年10月,墨西哥體聯主席兼奧委會主席何塞赫蘇斯克拉克率團訪問北京、廣州,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副總理接見了代表團。該時期我國的體育交流活動( )A.有利于改善當時中國外交環境 B.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奠基礎C.客觀上推動了中美關系正常化 D.體現了“一邊倒”的外交原則【答案】A【詳解】根據“中國與當時尚未建立外交關系的阿根廷、烏拉圭、巴西3個國家開展了足球交流活動。”可得出通過體育的交流,可以促進中國對外關系的發展,改善外部環境,A項正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于1953年,排除B項;材料與美國無關,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不是一邊倒,排除D項。15.[江蘇鹽城2022全真模擬(一)]鐵人王進喜是新中國第一代石油工人的杰出代表。1960年4月,在大慶油田打井時突然出現井噴現象,危機關頭王進喜和同事們冒著嚴寒跳進泥漿池清理被堵住的水泵口,一起用身體攪拌泥漿,最終制服了井噴。由此可以看出當時( )A.國民經濟調整基本完成 B.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實現C.艱苦奮斗的時代精神 D.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答案】C【詳解】鐵人王進喜在大慶油田井噴時,和同事冒著生命危險用身體去制服井噴,結合1960年我國工業水平還處于相對較低水平,可以看出當時人民為了社會主義工業化,所體現的艱苦奮斗的時代精神,C項正確;A對應的時間是1952年,排除A項;1960年社會主義工業化還沒有實現,排除B項;材料所示與勤儉節約關系不大,排除D項。16.[廣東肇慶2022二模]1963年,著名畫家周瑞莊繪制了年畫(如圖)。該作品A.說明國民經濟調整任務的基本完成 B.倡導了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社會風尚C.體現出人們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D.助推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代的到來【答案】B【詳解】11963年的年畫,反映了這一時期人民應該堅持艱苦奮斗的精神,進行社會主義建設,B項正確;國民經濟調整任務的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排除A項;C選項表述內容無法通過材料獲取,排除;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代的到來是在1956年,排除D項。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