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中歷史《綱要(上)》同步學案( 第十單元)學生版+教師版(知識框架+階段特征+重點梳理+單元測試)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中歷史《綱要(上)》同步學案( 第十單元)學生版+教師版(知識框架+階段特征+重點梳理+單元測試)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高中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上)》同步學案(知識框架+階段特征+重點梳理+單元測試)
《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十單元知識總結(兩課時)
(第十單元: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一)學 生 版
【知識框架】
【階段特征】
1.總體特征: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今(1978年至今),是全面改革開放時期,也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成就最突出的時期。這時期,黨和政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祖國統一大業取得突破性進展,同時致力于維護世界和平與國際環境的穩定,國際影響力大大增強。
2.具體表現
(1)政治上: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得到恢復和發展,“一國兩制”促進了祖國統一大業的發展;外交領域成就突出,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國際環境。
(2)經濟上: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逐漸形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外開放起步并取得突破,逐漸形成了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
(3)思想文化上: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代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思想指南;國防和軍隊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教育、文藝、科技等全面繁榮,生活時尚、思想開放成為新時期人們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
【重點梳理】
重點1 改革開放新時期的時代特征
1.政治方面: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逐步開創并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國兩制”促進了祖國統一大業的發展;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2.經濟方面:實現黨的工作中心的轉移,實行改革開放,對內進行經濟體制改革,逐步形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外開放范圍不斷擴大,中國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大幅提升。
3.思想方面:形成了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代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4.國際地位方面: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
重點2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1.含義:所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它包括三層含義: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提升為理論。
(3)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植根于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
2.一條主線:實事求是
3.兩次飛躍:第一次飛躍一毛澤東思想,產生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第二次飛躍一鄧小平理論,產生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
4.三個轉變: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向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轉變、從建設社會主義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轉變。
5.五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單元測試】
選擇題(共24小題,每題2分,共48分)
1.[山西太原2022三模]1978年3月-11月,國內召開了一系列重要會議。會議一方面意識到中國同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管理等方面差距拉大;另一方面也提出“既要大幅度改變目前落后的生產力,也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變生產關系、改變上層建筑”。這些會議
A.貫徹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 B.推動了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
C.為重大決策出臺準備了條件 D.標志著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
2.[福建泉州2022三模]1978年9月,鄧小平視察東北三省工業重鎮及大型企業,發表了“北方談話”,強調“思想僵化,就不能實現四個現代化”“我們現在必須發展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條件”“我們的上層建筑非改不行”……“北方談話”立即在廣大干部群眾中激起巨大反響。這
A.完成了思想解放任務 B.啟動了國企全面改革
C.指明了改革開放方向 D.宣告了新時期的到來
3.[江蘇南京2022模擬最后一卷]如圖為1978年全國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語文試卷第一題,由此可知當時人們已經意識到
給下面文字加_上標點實現機械化要靠人的思想革命化有了革命化才有機械化機械化不是一口氣吹出來的要經過--番艱苦奮戰才能成功要把揭批四人幫的斗爭進行到底要肅清他們的流毒促進人民的思想革命化一個軟懶散的領導班子是挑不起這付重擔的
A.政治變革是經濟發展的保障 B.思想解放是經濟進步的前提
C.實現工業化是改革最終目標 D.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必然性
4.[湖南2022四大名校名師團隊猜題卷(A)]農村企業的創辦是從1958年開始的,1976年企業總產值272億元,而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1258億元。1990年,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8461億元,占農村社會生產總值的53.9%。帶來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體制改革發揮農民的創造性 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廣
C.堅持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方針 D.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
5.[福建廈門2022考前熱身]“城鄉居民收入比”反映了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比值越大,差距越大,反之越小。觀察下面曲線圖中②的部分,出現這種趨勢的原因是
A.農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 B.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逐漸深入發展
C.對外開放邁出重大步伐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開始建立
6.[山東淄博2022二模]如表為中國八十年代鄉鎮企業行業分布表(單位:萬個)。表中數據說明當時中國
年份 農業 工業 建筑業 交通運輸業 商、飲、服務業
1982 29.28 74.92 5.38 9.58 17.01
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
A.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卓有成效 B.市場經濟體制已建立
C.國民經濟結構日漸趨于合理 D.城鄉一體化已經實現
7.[山東濟南2022考前打靶]1995年6月《太原日報》刊登了山西機床廠的通知∶凡我廠在冊職工,務于6月28 日前回廠簽訂勞動合同或辦理調離手續,逾期不辦理者,按自動離職處理,請相互轉告。在同一時期,山西機床廠勞動服務公司也登載了類似的通知。這一現象表明
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確立 B.廣大職工的勞動積極性受到沖擊
C.新型用工制度適應現代企業要求 D.新聞媒體推動了國有企業的改革
8.[江西2023第一次摸底]從1979年9月頒布新中國第一部生態環境保護單項法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之后,我國陸續頒布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森林法、草原法、水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以上事實說明,我國( )
A.借鑒了國外環境治理法律和法規 B.逐步深化了對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認識
C.形成了完善的環境保護法律體系 D.逐漸深化了經濟發展與科學發展的關系
9.[江蘇南通如皋2022臨門一腳]1991年1月底至2月中旬鄧小平同志在上海過春節,與前幾次過春節不同,這一次他視察工廠、參觀企業、聽取有關浦東開發的匯報,發表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講話,他強調說:“改革開放還要講……光我一個人講還不夠,我們黨要講話,要講幾十年”。鄧小平同志此行
A.開啟上海浦東地區的開發開放 B.推動經濟體制改革重心轉移到城市
C.屬于“南方談話”的組成部分 D.希望突破改革開放面臨的重重阻力
10.[河北2022考前押題密卷]1984年初,石家莊造紙廠陷入困境,連上級下達的年17萬元的利潤指標都沒人敢接。這時候,銷售科長馬勝利提出自己可以用承包的形式完成利潤。他率先在國營企業里打破“鐵飯碗”,并且開發出很多適銷對路的新產品。結果造紙廠當年實現利潤140萬元,以后連年翻番。這說明
A.國營企業發展突破了計劃經濟的困境
B.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助推國企改革
C.經濟體制改革增了強企業活力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得到認可
11.[湖北龍泉荊州四校2022模擬聯考(一)]下面為我國城市私營企業和個體經營戶就業人數占城市就業人口比重(%)圖。圖中數據的變化反映了我國
A.非公有制經濟成為市場主體 B.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探索成就
C.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呈多樣化 D.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初步形成
12.[黑龍江哈爾濱2022四模]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完善經濟法治為龍頭,拓展到各個社會關系領域,贏得了公眾的認可與支持,依法行政全面推進。并且行政執法體制基本建立,行政監督制度和機制基本完善。這些成就的取得
A.說明黨開始認識到法治建設的價值
B.體現了我國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的普及
C.成為社會主義建設持續推進的保障
D.表明了法治建設是經濟建設的有力補充
13.[江蘇南通2022四模]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上強調,必須牢牢把握“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要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大膽地試,大膽地闖,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前進。據此判斷,這次會議的主題應是
A.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B.推動黨的工作重點的轉移
C.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D.學習鄧小平南方談話精神
14.[山東濰坊2022模擬(一)]據如圖可知,我國在90年代末以后
A.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B.注重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C.中西部的經濟總量超過東部 D.城鄉間經濟差距逐步縮小
15.[河北2022猜題信息卷(一)]據中國個體勞動者協會統計.1978年全國個體經營者只有11萬人,1989年私營企業的總數也不過9.05萬戶。到2018年10月底,全國實有個體工商戶7137.2萬戶、私營企業3067.4萬戶,分別增長了500多倍和338倍。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黨的工作重心轉移 B.資源配置方式發生重大變化
C.工業結構日趨合理 D.城鄉經濟發展水平趨于均衡
16.[重慶八中2022全真模擬]自籌辦北京冬奧會以來,我國完成了12個主競賽場館建設,并通過了國際冬季單項體育組織認證;京張高鐵、京禮高速等基礎設施投入運營;我國組建了場館醫療救治團隊,建立賽時交通運行指揮中心,積極推進氫燃料、5G通信、云轉播、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示范應用,北京、張家口實現全部場館綠色電網全覆蓋。北京冬奧會的高效籌辦主要得益于
A.“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 B.冰雪運動的建設和推廣
C.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D.大力推行綠色經濟模式
17.[山東威海2022二模]下表為上海市部分年份經濟發展情況。表中數據發生變化的原因是
年份 GDP(億元) 第三產業(億元) 第二產業(億元) 第一產業(億元)
1952 36.66 15.27 19.22 2.17
1978 272.81 50.76 211.05 11
2002 5408.76 2755.83 2564.69 88.24
A.國家經濟戰略的調整 B.對外開放進程的加快
C.上海經濟地位的提升 D.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
18.[浙江2022預測]1979年,鄧小平說:“到了1997年,香港問題不管如何解決,香港的特殊地位都可以得到保證,就是在本世紀和下世紀初相當長的時間內,香港可以搞它的資本主義,我們搞我們的社會主義,因此請各國投資者放心?!边@表明
A.中國已經收回香港主權 B.鄧小平主張和平解決香港問題
C.“一國兩制”構想已有醞釀 D.香港問題由國際社會商量解決
19.[江蘇徐州新沂2022模擬]鄧小平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尖銳地指出:“現在有一個問題電視一打開,盡是會議。會議多,文章太長,講話也太長,而且內容重復,新的語言并不很多?!编囆∑降倪@番講話旨在(  )
A.確立經濟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 B.批評很多會議的內容不切實際
C.強調深化改革必須有開拓精神 D.告誡全黨要重視黨內腐敗問題
20.[重慶2022模擬調研(五)]下圖是1995年和2003年中國進口初級產品的構成
這一變化表明我國
A.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形成 B.對外開放新格局已形成
C.工業生產水平不斷提高 D.對外貿易順差不斷擴大
21.[重慶八中2022全真模擬]自籌辦北京冬奧會以來,我國完成了12個主競賽場館建設,并通過了國際冬季單項體育組織認證;京張高鐵、京禮高速等基礎設施投入運營;我國組建了場館醫療救治團隊,建立賽時交通運行指揮中心,積極推進氫燃料、5G通信、云轉播、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示范應用,北京、張家口實現全部場館綠色電網全覆蓋。北京冬奧會的高效籌辦主要得益于
A.“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 B.冰雪運動的建設和推廣
C.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D.大力推行綠色經濟模式
22.[安徽滁州2022全真模擬]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和它所產生的中央委員會為中國共產黨最高領導機關。每五年舉行一次(1982年黨的十二大上,寫進黨章),由中央委員會召集。如無非常情況,不會延期舉行。下列不同歷史時期召開的黨代會都
A.作出了黨的工作重心轉移的決定 B.把“三農問題”當成重要的議題
C.不斷探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 D.在黨的指導思想上有重大創新
23.[北京昌平2022二模]新中國成立后,迎來了第一次建交高潮,至1951年5月,與19個國家建交。20世紀六七十年代,新中國迎來了第二次建交高潮,至1976年,已經與111個國家建交。兩次建交高潮反映了新中國( )
A.沒有與資本主義國家建立外交關系 B.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
C.積極參與了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與建設 D.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格局形成
24.[福建2022考前押題(一)]2011年11月,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之后,許多省份和城市推出了自己本地的“精神名片”:
北京市 “愛國、創新、包容、厚德”
上海市 “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
鄭州市 “博大、開放、創新、和諧”
武漢市 “敢為人先,追求卓越”
這些“精神名片”的推出( )
A.目的是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 B.旨在推動社會價值體系重建
C.適應了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 D.有利于傳統文化價值的彰顯
二、材料解析題
25.[浙江2022三模]長線索觀察、大視角分析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禮記·禮運》
材料二 40年春風化雨、春華秋實,……前進道路上,我們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有機統一?!袊嗣裼瓉砹藦臏仫柌蛔愕叫】蹈辉5膫ゴ箫w躍!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2018年12月18日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材料三 習近平以人類向往的“天下大同”為核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認為當今世界,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立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各個國家應當在追求本國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的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唯有如此,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才能夠實現。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1)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學者將“大同”社會視作一個逝去的理想型社會。根據材料一,概括儒家所提倡的“大同”社會的特點,并結合所學分析儒家這一政治理想形成的背景。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寫出推動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兩個“宣言書”,并結合這兩個宣言書的內容,概述實現共同富裕的路徑。
(3)閱讀材料三,結合所學,請選擇闡述:①分析以習近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背景,并用一句話概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地位。②以新型國際關系和大國關系為視角,概述十八大以來中國政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作出的努力。
26.[廣東2022預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與蘇聯不完全一樣,開始就有區別,中國建國以來就有自己的特點。我們對資本家的社會主義改造,是采取贖買政策,不是剝奪的政策。毛澤東主席提出的中國要形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紀律又有自由,既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也與蘇聯不同。但是,我們有些經濟制度,特別是企業的管理、企業的組織這些方面,受蘇聯影響比較大。這些方面資本主義國家先進的經營方法、管理方法、發展科學的方法,我們社會主義應該繼承。在這些方面我們改革起來還有許多困難……說市場經濟只存在于資本主義社會,只有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這肯定是不正確的。市場經濟在封建社會時期就有了萌芽,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但我們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
——《鄧小平文選——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1979年11月26日鄧小平同志會見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出版公司編委會副主席吉布尼等時的談話
(1)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概述鄧小平談話的時代背景。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鄧小平對改革開放后中國發展道路的探索做出的貢獻。
三、論述題
27.[安徽2022教育教學質量監控]材料 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黨的靈魂和旗幟。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實事求是,從中國實際出發,洞察時代大勢,把握歷史主動,進行艱辛探索,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指導中國人民不斷推進偉大社會革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請根據以上材料,圍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自擬一個論題,并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論證充分,邏輯清晰。)
【單元測試】答案與解析
一、選擇題(共24小題,每題2分,共48分)
1.【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底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會上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在此之前的一系列重要會議為重大決策出臺準備了條件,C項正確;此時十一屆三中全會還未召開,排除A項;1992年黨的十四大報告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新的目標,排除B項;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標志著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排除D項。
2.【答案】C
【詳解】十一屆三中全會前,鄧小平在東北視察的重要談話,涉及對未來變革的思考,從實踐上看為改革開放指明了方向,十一屆三中全會標志新時期的到來,C項正確,排除D項;改革開放前掀起的真理標準大討論,解放了人們思想,但未徹底根除“左”的錯誤,排除A項;國企全面改革是從1984年開始的,排除B項。
3.【答案】B
【詳解】材料認為思想革命化之后才有機械化,只有肅清思想流毒才能促進人們思想革命化,這說明當時思想解放是經濟進步的前提,B項正確;材料未提到政治變革,排除A項;材料并未提出最終目標,排除C項;材料沒有強調經濟建設的中心地位,排除D項。
4.【答案】A
【詳解】上世紀后期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農村企業顯著發展,其產值在農村社會生產總值中逐漸占據主導,主要是因為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極大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和自主性,發揮了農民的創造性,A項正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主要影響農業生產,對鄉鎮企業發展的影響不是最主要的,排除B項;1958年提出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方針強調“多、快”,具有“左”傾傾向,并非1990年代前后中國農村鄉鎮企業發展的主要原因,排除C項;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不是農村“鄉鎮企業總產值”增長的主要原因,排除D項。
5.【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城鄉居民收入比在1980年到1985年不斷下降,說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反映了農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農民收入增加,A項正確;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開始于1984年,排除B項;對外開放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C項;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時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到21世紀初,基本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②部分時間不符合,排除D項。
6.【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鄉鎮企業分布在不同行業,而且數量在不斷增加,這說明作為農村經濟體制改革重要組成部分的鄉鎮企業得到了發展,改革卓有成效,A項正確;21世紀初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排除B項;材料體現不了整個國民經濟結構問題,排除C項;材料只描述了鄉村,無法看出城市發展情況,排除D項。
7.【答案】C
【詳解】依據材料“1995年6月《太原日報》刊登了山西機床廠的通知”、“簽訂勞動合同或辦理調離手續,逾期不辦理者,按自動離職處理,請相互轉告”可知國企改革應用新型的用工制度,C項正確;材料不能說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確立,排除A項;材料不能反映勞動者的積極性問題,排除B項;材料僅是一則報道,不能反映新聞媒體對改革的推動,排除D項。
8.【答案】D
【詳解】I在改革開放當中,我國逐漸建立起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而只有科學發展,才會引導經濟走向良性發展的軌道,D項正確;材料本身無法體現我國環境法的發展對外國先進環境法律、法規的借鑒,排除A項;材料與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理念無直接關系,排除B項;從以上法律、法規的制定來看,并沒有形成完善的法律體系,只是初步地形成了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框架,還需要不斷調整和完善,排除C項。
9.【答案】D
【詳解】依據材料“發表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講話”表明改革開放面臨的阻力很大,希望突破改革開放面臨的重重阻力,D項正確;“開啟”表述錯誤,排除A項;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已經全面展開,時間不符,排除B項;1992年南方談話,時間不符,排除C項。
10.【答案】C
【詳解】材料反映了石家莊造紙廠實行承包制后實現企業利潤的大幅度增長,這說明企業經營體制改革,增強了企業活力,提高了經濟效率,C項正確;1984年開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國營企業發展還未突破困境,排除A項;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助推國企改革未體現,排除B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1992年提出的,排除D項。
11.【答案】B
【詳解】根據圖中數據可知,1980—2005年城市非公有制經濟的就業人口比重不斷提升,說明非公有制經濟日益發展,體現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探索成就,B項正確;A項從表格中無法得出,且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材料所示的不是公有制經濟排除,無法得出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多樣化,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非公有制經濟的就業人口比重,排除D項。
12.【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完善經濟法治為龍頭,拓展到各個社會關系領域,贏得了公眾的認可與支持,依法行政全面推進”可知,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成熟有利于社會主義經濟和社會建設的持續推進,成為社會主義建設持續推進的重要保障,C項正確;A項錯在“開始”,排除A項;B項錯在“普及”,排除B項;法治建設和經濟建設都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構成部分,并且材料內容沒有強調法治建設和經濟建設之間的關系,排除D項。
13.【答案】D
【詳解】根據“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要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大膽地試,大膽地闖,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前進?!笨傻贸鲞@是1992年南方談話的內容,南方談話提出要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進一步深化改革,D項正確;AB項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排除AB項;C項是中共十三大的內容,排除C項。
14.【答案】B
【詳解】根據圖示信息可知,1978-2014年我國四大區域人均GDP增長率由東部高于其它三個地區到中、西、東北部均高于東部,反映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國家注重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B項正確;21世紀初,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材料不存在各個區域經濟總量的比較,而是人均GDP的變化,排除C項;城鄉間經濟差距逐步縮小是指城市和鄉村的經濟發展差距縮小,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
15.【答案】B
【詳解】考查現代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根據表格信息可知,20世紀70~80年代中國城鄉登記注冊個體工商戶和從業人員雖有增加,但增長幅度不大,材料中數據發生較大變化的主要原因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開,沖破“計劃經濟崇拜”的束縛,我國資源配置方式發生重大變化,B項正確;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停止“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這與題干主旨不符,排除A項,工業結構日趨合理與個體商戶無關,排除C項;城鄉經濟發展水平趨于均衡不符合史實,且與題干主旨不符,排除D項。
16.【答案】C
【詳解】冬奧會籌辦的過程可以體現踐行“科教興國”戰略,冰雪運動的推廣和綠色經濟發展的新理念。但冬奧會的舉辦、科技的發展、經濟理念的更新從根源上來講,都是由于改革開放以來,綜合國力的提升,因此C項正確,排除ABD項。
17.【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從1952年到2002年上海市GDP迅速增長,尤其是1978年改革開放之后,呈現高速增長;且上海第三產業發達,第三產業的增長總值要遠遠高于第一、二產業,主要是得益于國家經濟戰略的調整,A項正確;B項只符合1978年的信息,且對外開放只是國家政策的一部分,不能完整解讀材料,排除B項;C項是影響,但設問強調原因,排除C項;21世紀初,我國初步建立市場經濟體制,排除D項。
18.【答案】C
【詳解】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再根據材料“1979年”“香港可以搞它的資本主義,我們搞我們的社會主義”可得出,當時雖然還沒有正式提出“一國兩制”構想,但該構想已有醞釀,C項正確;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排除A項;由材料看不出解決香港問題的方式,排除B項;香港問題是中國的內政,排除D項。
19.【答案】C
【詳解】材料“現在有一個問題電視一打開,盡是會議。會議多,文章太長,講話也太長,而且內容重復,新的語言并不很多”體現了強調深化改革必須有開拓精神,C項正確;經濟體制目標確立于1992年的十四大,排除A項;BD項都不是南方談話的主旨,排除BD項。
20.【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可以看出1995年和2003年中國進口初級產品的構成變化主要是礦物金屬和燃料比列上升,農業原材料和食品比列下降,這說明,中國的初級產品進口主要是工業生產的原來,說明工業生產水平不斷提高 ,C項正確;材料主要體現工業生產水平不斷提高,無法得出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形成,排除A項;材料主要體現工業生產水平不斷提高,無法得出對外開放新格局己形成,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工業生產水平不斷提高,無法得出對外貿易順差不斷擴大,排除D項。
21.【答案】C
【詳解】冬奧會籌辦的過程可以體現踐行“科教興國”戰略,冰雪運動的推廣和綠色經濟發展的新理念。但冬奧會的舉辦、科技的發展、經濟理念的更新從根源上來講,都是由于改革開放以來,綜合國力的提升,因此C項正確,排除ABD項。
22.【答案】C
【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中共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思想,制定了當時黨的總任務;中共八大正確分析了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中共十五大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因此它們的共同點是都在不斷探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C項正確;這些大會都沒有做出黨的工作重心轉移的決定,排除A項;中共七大和中共八大召開時還沒有出現三農問題,排除B項;中共八大和中共十四大都沒有在黨的指導思想上有重大創新,排除D項。
23.【答案】B
【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新中國成立后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兩次建交高潮的出現說明中國的外交政策得到其他國家的認可,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表現,B項正確;A項不符合史實,排除;這兩次建交高潮只能說明其他國家對中國的認可,不能說明中國積極參與了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與建設以及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格局形成,排除CD項。
24.【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各地“精神名片”的推出,有利于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表達和精神的召喚,是社會主流人群的合力訴求,推動社會價值體系重建,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城鄉關系,得不出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排除A項;材料中的“精神名片”是社會精神價值,不是經濟建設,排除C項;材料中的“精神名片”是利用傳統文化闡釋時代精神,構建社會主義價值觀,不是傳統文化價值的彰顯,排除D項。
二、材料解析題
25.【答案】(1)特點:“天下為公”的政治原則;“選賢與能”的人才選拔體制;“講信修睦”的人際關系:各得其所的社會保障;人人為公的社會道德;安定有序的社會秩序。(任答3點6分)
背景:春秋戰國時期,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壞,統治秩序禮崩樂壞:諸侯爭霸,戰亂不斷,社會動蕩,人民渴望安定生活:土地私有制不斷發展,社會貧富差距加大。(任答2點4分)
(2)宣言書:《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南方談話。(2分)
路徑:解放、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示范帶動其他人、其他地區。(任答3點5分)
(3)選擇①:背景: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國依存度日益提高;環境污染、人口爆炸、傳染病橫行等問題日益突出,直接危及人類的生存發展;不合理的國際秩序的存在,使南北差距日益拉大;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國際力量對比更趨平衡,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任答3點6分)
地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分)
選擇②:十八以來,中國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中國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推動大國協調和合作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框架。(分)
【解析】(1)特點:根據“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得出“天下為公”的政治原則;“選賢與能”的人才選拔體制;根據“講信修睦”得出“講信修睦”的人際關系;根據“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得出各得其所的社會保障;根據“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得出人人為公的社會道德;根據“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钡贸霭捕ㄓ行虻纳鐣刃?。背景:結合春秋戰國時期的的社會背景概括得出。春秋戰國時期,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壞,統治秩序禮崩樂壞:諸侯爭霸,戰亂不斷,社會動蕩,人民渴望安定生活:土地私有制不斷發展,社會貧富差距加大。
(2)宣言書:根據所學可得出是1978年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以及1992年的南方談話。路徑:結合改革開放的內容可得出主要是解放、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示范帶動其他人、其他地區。
(3)選擇①:背景:結合所學可得出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國依存度日益提高;環境污染、人口爆炸、傳染病橫行等問題日益突出,直接危及人類的生存發展;不合理的國際秩序的存在,使南北差距日益拉大;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國際力量對比更趨平衡,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地位:根據所學得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6.
【答案】(1)1978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1979年中美建交“文革”以來,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進一步拉大蘇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陷入停滯。(7分)
(2)為改革開放指明方向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辟奠定基礎。豐富和發展了鄧小平理論,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提供了思想引領,有利于引進外資。(8分)
【詳解】(1)根據材料出處《鄧小平文選——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1979年11月26日鄧小平同志會見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出版公司編委會副主席吉布尼等時的談話,可知這是在中美建交的國際背景下發表的,當時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改革開放的大幕剛剛拉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革”以來,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進一步拉大蘇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陷入停滯。
(2)根據材料“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與蘇聯不完全一樣,一開始就有區別,中國建國以來就有自己的特點”可知,其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辟奠定基礎豐富和發展了鄧小平理論;根據材料“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但我們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可知,其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提供了思想引領;根據材料“1979年11月26日鄧小平同志會見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出版公司編委會副主席吉布尼等時的談話”可知,鄧小平會見外國友人的此番談話意在擴大改革開放的世界影響力,有利于讓世界更了解中國,吸引外資。
三、論述題
27.
【答案】答案示例:
論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動了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不斷前進。(2分)
論述:土地革命時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工農武裝割據思想”,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指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抗戰時期,新民主主義理論,毛澤東思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改革開放探索,鄧小平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建設巨大成就;“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動中國發展;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偉大復興。(8分)
結論:革命建設實踐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推動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馬克思主義是活的理論。(2分)
【詳解】論題:根據材料“指導中國人民不斷推進偉大社會革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可以得出觀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動了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不斷前進。
論述:根據所學知識,列舉馬克思主義在不同時期對中國的指導以及取得勝利的過程。革命時期,可以列舉土地革命、抗戰,建設時期可以列舉改革開放。具體而言,土地革命時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工農武裝割據思想”,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指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抗戰時期,新民主主義理論,毛澤東思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改革開放探索,鄧小平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建設巨大成就;“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動中國發展;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偉大復興。
最后得出結論:結論:革命建設實踐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推動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馬克思主義是活的理論。
(二)教 師 版
【知識框架】
【階段特征】
1.總體特征: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今(1978年至今),是全面改革開放時期,也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成就最突出的時期。這時期,黨和政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祖國統一大業取得突破性進展,同時致力于維護世界和平與國際環境的穩定,國際影響力大大增強。
2.具體表現
(1)政治上: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得到恢復和發展,“一國兩制”促進了祖國統一大業的發展;外交領域成就突出,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國際環境。
(2)經濟上: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逐漸形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外開放起步并取得突破,逐漸形成了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
(3)思想文化上: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代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思想指南;國防和軍隊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教育、文藝、科技等全面繁榮,生活時尚、思想開放成為新時期人們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
【重點梳理】
重點1 改革開放新時期的時代特征
1.政治方面: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逐步開創并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國兩制”促進了祖國統一大業的發展;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2.經濟方面:實現黨的工作中心的轉移,實行改革開放,對內進行經濟體制改革,逐步形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外開放范圍不斷擴大,中國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大幅提升。
3.思想方面:形成了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代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4.國際地位方面: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
重點2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1.含義:所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它包括三層含義: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提升為理論。
(3)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植根于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
2.一條主線:實事求是
3.兩次飛躍:第一次飛躍一毛澤東思想,產生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第二次飛躍一鄧小平理論,產生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
4.三個轉變: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向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轉變、從建設社會主義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轉變。
5.五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單元測試】
一、選擇題(共24小題,每題2分,共48分)
1.[山西太原2022三模]1978年3月-11月,國內召開了一系列重要會議。會議一方面意識到中國同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管理等方面差距拉大;另一方面也提出“既要大幅度改變目前落后的生產力,也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變生產關系、改變上層建筑”。這些會議
A.貫徹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 B.推動了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
C.為重大決策出臺準備了條件 D.標志著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
【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底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會上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在此之前的一系列重要會議為重大決策出臺準備了條件,C項正確;此時十一屆三中全會還未召開,排除A項;1992年黨的十四大報告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新的目標,排除B項;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標志著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排除D項。
2.[福建泉州2022三模]1978年9月,鄧小平視察東北三省工業重鎮及大型企業,發表了“北方談話”,強調“思想僵化,就不能實現四個現代化”“我們現在必須發展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條件”“我們的上層建筑非改不行”……“北方談話”立即在廣大干部群眾中激起巨大反響。這
A.完成了思想解放任務 B.啟動了國企全面改革
C.指明了改革開放方向 D.宣告了新時期的到來
【答案】C
【詳解】十一屆三中全會前,鄧小平在東北視察的重要談話,涉及對未來變革的思考,從實踐上看為改革開放指明了方向,十一屆三中全會標志新時期的到來,C項正確,排除D項;改革開放前掀起的真理標準大討論,解放了人們思想,但未徹底根除“左”的錯誤,排除A項;國企全面改革是從1984年開始的,排除B項。
3.[江蘇南京2022模擬最后一卷]如圖為1978年全國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語文試卷第一題,由此可知當時人們已經意識到
給下面文字加_上標點實現機械化要靠人的思想革命化有了革命化才有機械化機械化不是一口氣吹出來的要經過--番艱苦奮戰才能成功要把揭批四人幫的斗爭進行到底要肅清他們的流毒促進人民的思想革命化一個軟懶散的領導班子是挑不起這付重擔的
A.政治變革是經濟發展的保障 B.思想解放是經濟進步的前提
C.實現工業化是改革最終目標 D.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必然性
【答案】B
【詳解】材料認為思想革命化之后才有機械化,只有肅清思想流毒才能促進人們思想革命化,這說明當時思想解放是經濟進步的前提,B項正確;材料未提到政治變革,排除A項;材料并未提出最終目標,排除C項;材料沒有強調經濟建設的中心地位,排除D項。
4.[湖南2022四大名校名師團隊猜題卷(A)]農村企業的創辦是從1958年開始的,1976年企業總產值272億元,而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1258億元。1990年,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8461億元,占農村社會生產總值的53.9%。帶來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體制改革發揮農民的創造性 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廣
C.堅持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方針 D.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
【答案】A
【詳解】上世紀后期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農村企業顯著發展,其產值在農村社會生產總值中逐漸占據主導,主要是因為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極大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和自主性,發揮了農民的創造性,A項正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主要影響農業生產,對鄉鎮企業發展的影響不是最主要的,排除B項;1958年提出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方針強調“多、快”,具有“左”傾傾向,并非1990年代前后中國農村鄉鎮企業發展的主要原因,排除C項;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不是農村“鄉鎮企業總產值”增長的主要原因,排除D項。
5.[福建廈門2022考前熱身]“城鄉居民收入比”反映了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比值越大,差距越大,反之越小。觀察下面曲線圖中②的部分,出現這種趨勢的原因是
A.農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 B.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逐漸深入發展
C.對外開放邁出重大步伐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開始建立
【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城鄉居民收入比在1980年到1985年不斷下降,說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反映了農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農民收入增加,A項正確;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開始于1984年,排除B項;對外開放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C項;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時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到21世紀初,基本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②部分時間不符合,排除D項。
6.[山東淄博2022二模]如表為中國八十年代鄉鎮企業行業分布表(單位:萬個)。表中數據說明當時中國
年份 農業 工業 建筑業 交通運輸業 商、飲、服務業
1982 29.28 74.92 5.38 9.58 17.01
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
A.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卓有成效 B.市場經濟體制已建立
C.國民經濟結構日漸趨于合理 D.城鄉一體化已經實現
【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鄉鎮企業分布在不同行業,而且數量在不斷增加,這說明作為農村經濟體制改革重要組成部分的鄉鎮企業得到了發展,改革卓有成效,A項正確;21世紀初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排除B項;材料體現不了整個國民經濟結構問題,排除C項;材料只描述了鄉村,無法看出城市發展情況,排除D項。
7.[山東濟南2022考前打靶]1995年6月《太原日報》刊登了山西機床廠的通知∶凡我廠在冊職工,務于6月28 日前回廠簽訂勞動合同或辦理調離手續,逾期不辦理者,按自動離職處理,請相互轉告。在同一時期,山西機床廠勞動服務公司也登載了類似的通知。這一現象表明
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確立 B.廣大職工的勞動積極性受到沖擊
C.新型用工制度適應現代企業要求 D.新聞媒體推動了國有企業的改革
【答案】C
【詳解】依據材料“1995年6月《太原日報》刊登了山西機床廠的通知”、“簽訂勞動合同或辦理調離手續,逾期不辦理者,按自動離職處理,請相互轉告”可知國企改革應用新型的用工制度,C項正確;材料不能說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確立,排除A項;材料不能反映勞動者的積極性問題,排除B項;材料僅是一則報道,不能反映新聞媒體對改革的推動,排除D項。
8.[江西2023第一次摸底]從1979年9月頒布新中國第一部生態環境保護單項法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之后,我國陸續頒布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森林法、草原法、水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以上事實說明,我國( )
A.借鑒了國外環境治理法律和法規 B.逐步深化了對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認識
C.形成了完善的環境保護法律體系 D.逐漸深化了經濟發展與科學發展的關系
【答案】D
【詳解】I在改革開放當中,我國逐漸建立起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而只有科學發展,才會引導經濟走向良性發展的軌道,D項正確;材料本身無法體現我國環境法的發展對外國先進環境法律、法規的借鑒,排除A項;材料與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理念無直接關系,排除B項;從以上法律、法規的制定來看,并沒有形成完善的法律體系,只是初步地形成了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框架,還需要不斷調整和完善,排除C項。
9.[江蘇南通如皋2022臨門一腳]1991年1月底至2月中旬鄧小平同志在上海過春節,與前幾次過春節不同,這一次他視察工廠、參觀企業、聽取有關浦東開發的匯報,發表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講話,他強調說:“改革開放還要講……光我一個人講還不夠,我們黨要講話,要講幾十年”。鄧小平同志此行
A.開啟上海浦東地區的開發開放 B.推動經濟體制改革重心轉移到城市
C.屬于“南方談話”的組成部分 D.希望突破改革開放面臨的重重阻力
【答案】D
【詳解】依據材料“發表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講話”表明改革開放面臨的阻力很大,希望突破改革開放面臨的重重阻力,D項正確;“開啟”表述錯誤,排除A項;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已經全面展開,時間不符,排除B項;1992年南方談話,時間不符,排除C項。
10.[河北2022考前押題密卷]1984年初,石家莊造紙廠陷入困境,連上級下達的年17萬元的利潤指標都沒人敢接。這時候,銷售科長馬勝利提出自己可以用承包的形式完成利潤。他率先在國營企業里打破“鐵飯碗”,并且開發出很多適銷對路的新產品。結果造紙廠當年實現利潤140萬元,以后連年翻番。這說明
A.國營企業發展突破了計劃經濟的困境
B.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助推國企改革
C.經濟體制改革增了強企業活力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得到認可
【答案】C
【詳解】材料反映了石家莊造紙廠實行承包制后實現企業利潤的大幅度增長,這說明企業經營體制改革,增強了企業活力,提高了經濟效率,C項正確;1984年開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國營企業發展還未突破困境,排除A項;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助推國企改革未體現,排除B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1992年提出的,排除D項。
11.[湖北龍泉荊州四校2022模擬聯考(一)]下面為我國城市私營企業和個體經營戶就業人數占城市就業人口比重(%)圖。圖中數據的變化反映了我國
A.非公有制經濟成為市場主體 B.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探索成就
C.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呈多樣化 D.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初步形成
【答案】B
【詳解】根據圖中數據可知,1980—2005年城市非公有制經濟的就業人口比重不斷提升,說明非公有制經濟日益發展,體現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探索成就,B項正確;A項從表格中無法得出,且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材料所示的不是公有制經濟排除,無法得出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多樣化,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非公有制經濟的就業人口比重,排除D項。
12.[黑龍江哈爾濱2022四模]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完善經濟法治為龍頭,拓展到各個社會關系領域,贏得了公眾的認可與支持,依法行政全面推進。并且行政執法體制基本建立,行政監督制度和機制基本完善。這些成就的取得
A.說明黨開始認識到法治建設的價值
B.體現了我國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的普及
C.成為社會主義建設持續推進的保障
D.表明了法治建設是經濟建設的有力補充
【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完善經濟法治為龍頭,拓展到各個社會關系領域,贏得了公眾的認可與支持,依法行政全面推進”可知,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成熟有利于社會主義經濟和社會建設的持續推進,成為社會主義建設持續推進的重要保障,C項正確;A項錯在“開始”,排除A項;B項錯在“普及”,排除B項;法治建設和經濟建設都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構成部分,并且材料內容沒有強調法治建設和經濟建設之間的關系,排除D項。
13.[江蘇南通2022四模]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上強調,必須牢牢把握“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要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大膽地試,大膽地闖,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前進。據此判斷,這次會議的主題應是
A.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B.推動黨的工作重點的轉移
C.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D.學習鄧小平南方談話精神
【答案】D
【詳解】根據“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要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大膽地試,大膽地闖,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前進?!笨傻贸鲞@是1992年南方談話的內容,南方談話提出要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進一步深化改革,D項正確;AB項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排除AB項;C項是中共十三大的內容,排除C項。
14.[山東濰坊2022模擬(一)]據如圖可知,我國在90年代末以后
A.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B.注重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C.中西部的經濟總量超過東部 D.城鄉間經濟差距逐步縮小
【答案】B
【詳解】根據圖示信息可知,1978-2014年我國四大區域人均GDP增長率由東部高于其它三個地區到中、西、東北部均高于東部,反映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國家注重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B項正確;21世紀初,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材料不存在各個區域經濟總量的比較,而是人均GDP的變化,排除C項;城鄉間經濟差距逐步縮小是指城市和鄉村的經濟發展差距縮小,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
15.[河北2022猜題信息卷(一)]據中國個體勞動者協會統計.1978年全國個體經營者只有11萬人,1989年私營企業的總數也不過9.05萬戶。到2018年10月底,全國實有個體工商戶7137.2萬戶、私營企業3067.4萬戶,分別增長了500多倍和338倍。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黨的工作重心轉移 B.資源配置方式發生重大變化
C.工業結構日趨合理 D.城鄉經濟發展水平趨于均衡
【答案】B
【詳解】考查現代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根據表格信息可知,20世紀70~80年代中國城鄉登記注冊個體工商戶和從業人員雖有增加,但增長幅度不大,材料中數據發生較大變化的主要原因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開,沖破“計劃經濟崇拜”的束縛,我國資源配置方式發生重大變化,B項正確;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停止“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這與題干主旨不符,排除A項,工業結構日趨合理與個體商戶無關,排除C項;城鄉經濟發展水平趨于均衡不符合史實,且與題干主旨不符,排除D項。
16.[重慶八中2022全真模擬]自籌辦北京冬奧會以來,我國完成了12個主競賽場館建設,并通過了國際冬季單項體育組織認證;京張高鐵、京禮高速等基礎設施投入運營;我國組建了場館醫療救治團隊,建立賽時交通運行指揮中心,積極推進氫燃料、5G通信、云轉播、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示范應用,北京、張家口實現全部場館綠色電網全覆蓋。北京冬奧會的高效籌辦主要得益于
A.“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 B.冰雪運動的建設和推廣
C.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D.大力推行綠色經濟模式
【答案】C
【詳解】冬奧會籌辦的過程可以體現踐行“科教興國”戰略,冰雪運動的推廣和綠色經濟發展的新理念。但冬奧會的舉辦、科技的發展、經濟理念的更新從根源上來講,都是由于改革開放以來,綜合國力的提升,因此C項正確,排除ABD項。
17.[山東威海2022二模]下表為上海市部分年份經濟發展情況。表中數據發生變化的原因是
年份 GDP(億元) 第三產業(億元) 第二產業(億元) 第一產業(億元)
1952 36.66 15.27 19.22 2.17
1978 272.81 50.76 211.05 11
2002 5408.76 2755.83 2564.69 88.24
A.國家經濟戰略的調整 B.對外開放進程的加快
C.上海經濟地位的提升 D.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
【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從1952年到2002年上海市GDP迅速增長,尤其是1978年改革開放之后,呈現高速增長;且上海第三產業發達,第三產業的增長總值要遠遠高于第一、二產業,主要是得益于國家經濟戰略的調整,A項正確;B項只符合1978年的信息,且對外開放只是國家政策的一部分,不能完整解讀材料,排除B項;C項是影響,但設問強調原因,排除C項;21世紀初,我國初步建立市場經濟體制,排除D項。
18.[浙江2022預測]1979年,鄧小平說:“到了1997年,香港問題不管如何解決,香港的特殊地位都可以得到保證,就是在本世紀和下世紀初相當長的時間內,香港可以搞它的資本主義,我們搞我們的社會主義,因此請各國投資者放心?!边@表明
A.中國已經收回香港主權 B.鄧小平主張和平解決香港問題
C.“一國兩制”構想已有醞釀 D.香港問題由國際社會商量解決
【答案】C
【詳解】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再根據材料“1979年”“香港可以搞它的資本主義,我們搞我們的社會主義”可得出,當時雖然還沒有正式提出“一國兩制”構想,但該構想已有醞釀,C項正確;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排除A項;由材料看不出解決香港問題的方式,排除B項;香港問題是中國的內政,排除D項。
19.[江蘇徐州新沂2022模擬]鄧小平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尖銳地指出:“現在有一個問題電視一打開,盡是會議。會議多,文章太長,講話也太長,而且內容重復,新的語言并不很多。”鄧小平的這番講話旨在(  )
A.確立經濟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 B.批評很多會議的內容不切實際
C.強調深化改革必須有開拓精神 D.告誡全黨要重視黨內腐敗問題
【答案】C
【詳解】材料“現在有一個問題電視一打開,盡是會議。會議多,文章太長,講話也太長,而且內容重復,新的語言并不很多”體現了強調深化改革必須有開拓精神,C項正確;經濟體制目標確立于1992年的十四大,排除A項;BD項都不是南方談話的主旨,排除BD項。
20.[重慶2022模擬調研(五)]下圖是1995年和2003年中國進口初級產品的構成
這一變化表明我國
A.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形成 B.對外開放新格局已形成
C.工業生產水平不斷提高 D.對外貿易順差不斷擴大
【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可以看出1995年和2003年中國進口初級產品的構成變化主要是礦物金屬和燃料比列上升,農業原材料和食品比列下降,這說明,中國的初級產品進口主要是工業生產的原來,說明工業生產水平不斷提高 ,C項正確;材料主要體現工業生產水平不斷提高,無法得出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形成,排除A項;材料主要體現工業生產水平不斷提高,無法得出對外開放新格局己形成,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工業生產水平不斷提高,無法得出對外貿易順差不斷擴大,排除D項。
21.[重慶八中2022全真模擬]自籌辦北京冬奧會以來,我國完成了12個主競賽場館建設,并通過了國際冬季單項體育組織認證;京張高鐵、京禮高速等基礎設施投入運營;我國組建了場館醫療救治團隊,建立賽時交通運行指揮中心,積極推進氫燃料、5G通信、云轉播、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示范應用,北京、張家口實現全部場館綠色電網全覆蓋。北京冬奧會的高效籌辦主要得益于
A.“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 B.冰雪運動的建設和推廣
C.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D.大力推行綠色經濟模式
【答案】C
【詳解】冬奧會籌辦的過程可以體現踐行“科教興國”戰略,冰雪運動的推廣和綠色經濟發展的新理念。但冬奧會的舉辦、科技的發展、經濟理念的更新從根源上來講,都是由于改革開放以來,綜合國力的提升,因此C項正確,排除ABD項。
22.[安徽滁州2022全真模擬]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和它所產生的中央委員會為中國共產黨最高領導機關。每五年舉行一次(1982年黨的十二大上,寫進黨章),由中央委員會召集。如無非常情況,不會延期舉行。下列不同歷史時期召開的黨代會都
A.作出了黨的工作重心轉移的決定 B.把“三農問題”當成重要的議題
C.不斷探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 D.在黨的指導思想上有重大創新
【答案】C
【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中共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思想,制定了當時黨的總任務;中共八大正確分析了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中共十五大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因此它們的共同點是都在不斷探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C項正確;這些大會都沒有做出黨的工作重心轉移的決定,排除A項;中共七大和中共八大召開時還沒有出現三農問題,排除B項;中共八大和中共十四大都沒有在黨的指導思想上有重大創新,排除D項。
23.[北京昌平2022二模]新中國成立后,迎來了第一次建交高潮,至1951年5月,與19個國家建交。20世紀六七十年代,新中國迎來了第二次建交高潮,至1976年,已經與111個國家建交。兩次建交高潮反映了新中國( )
A.沒有與資本主義國家建立外交關系 B.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
C.積極參與了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與建設 D.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格局形成
【答案】B
【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新中國成立后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兩次建交高潮的出現說明中國的外交政策得到其他國家的認可,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表現,B項正確;A項不符合史實,排除;這兩次建交高潮只能說明其他國家對中國的認可,不能說明中國積極參與了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與建設以及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格局形成,排除CD項。
24.[福建2022考前押題(一)]2011年11月,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之后,許多省份和城市推出了自己本地的“精神名片”:
北京市 “愛國、創新、包容、厚德”
上海市 “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
鄭州市 “博大、開放、創新、和諧”
武漢市 “敢為人先,追求卓越”
這些“精神名片”的推出( )A.目的是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 B.旨在推動社會價值體系重建
C.適應了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 D.有利于傳統文化價值的彰顯
【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各地“精神名片”的推出,有利于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表達和精神的召喚,是社會主流人群的合力訴求,推動社會價值體系重建,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城鄉關系,得不出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排除A項;材料中的“精神名片”是社會精神價值,不是經濟建設,排除C項;材料中的“精神名片”是利用傳統文化闡釋時代精神,構建社會主義價值觀,不是傳統文化價值的彰顯,排除D項。
二、材料解析題
25.(25分)[浙江2022三模]長線索觀察、大視角分析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禮記·禮運》
材料二 40年春風化雨、春華秋實,……前進道路上,我們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有機統一?!袊嗣裼瓉砹藦臏仫柌蛔愕叫】蹈辉5膫ゴ箫w躍!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2018年12月18日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材料三 習近平以人類向往的“天下大同”為核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認為當今世界,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立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各個國家應當在追求本國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的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唯有如此,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才能夠實現。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1)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學者將“大同”社會視作一個逝去的理想型社會。根據材料一,概括儒家所提倡的“大同”社會的特點,并結合所學分析儒家這一政治理想形成的背景。(10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寫出推動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兩個“宣言書”,并結合這兩個宣言書的內容,概述實現共同富裕的路徑。(7分)
(3)閱讀材料三,結合所學,請選擇闡述:①分析以習近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背景,并用一句話概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地位。②以新型國際關系和大國關系為視角,概述十八大以來中國政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作出的努力。(8分)
【答案】(1)特點:“天下為公”的政治原則;“選賢與能”的人才選拔體制;“講信修睦”的人際關系:各得其所的社會保障;人人為公的社會道德;安定有序的社會秩序。(任答3點6分)
背景:春秋戰國時期,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壞,統治秩序禮崩樂壞:諸侯爭霸,戰亂不斷,社會動蕩,人民渴望安定生活:土地私有制不斷發展,社會貧富差距加大。(任答2點4分)
(2)宣言書:《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南方談話。(2分)
路徑:解放、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示范帶動其他人、其他地區。(任答3點5分)
(3)選擇①:背景: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國依存度日益提高;環境污染、人口爆炸、傳染病橫行等問題日益突出,直接危及人類的生存發展;不合理的國際秩序的存在,使南北差距日益拉大;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國際力量對比更趨平衡,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任答3點6分)
地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分)
選擇②:十八以來,中國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中國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推動大國協調和合作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框架。(分)
【解析】(1)特點:根據“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得出“天下為公”的政治原則;“選賢與能”的人才選拔體制;根據“講信修睦”得出“講信修睦”的人際關系;根據“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得出各得其所的社會保障;根據“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钡贸鋈巳藶楣纳鐣赖?;根據“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钡贸霭捕ㄓ行虻纳鐣刃?。背景:結合春秋戰國時期的的社會背景概括得出。春秋戰國時期,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壞,統治秩序禮崩樂壞:諸侯爭霸,戰亂不斷,社會動蕩,人民渴望安定生活:土地私有制不斷發展,社會貧富差距加大。
(2)宣言書:根據所學可得出是1978年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以及1992年的南方談話。路徑:結合改革開放的內容可得出主要是解放、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示范帶動其他人、其他地區。
(3)選擇①:背景:結合所學可得出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國依存度日益提高;環境污染、人口爆炸、傳染病橫行等問題日益突出,直接危及人類的生存發展;不合理的國際秩序的存在,使南北差距日益拉大;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國際力量對比更趨平衡,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地位:根據所學得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6.(15分)[廣東2022預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與蘇聯不完全一樣,開始就有區別,中國建國以來就有自己的特點。我們對資本家的社會主義改造,是采取贖買政策,不是剝奪的政策。毛澤東主席提出的中國要形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紀律又有自由,既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也與蘇聯不同。但是,我們有些經濟制度,特別是企業的管理、企業的組織這些方面,受蘇聯影響比較大。這些方面資本主義國家先進的經營方法、管理方法、發展科學的方法,我們社會主義應該繼承。在這些方面我們改革起來還有許多困難……說市場經濟只存在于資本主義社會,只有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這肯定是不正確的。市場經濟在封建社會時期就有了萌芽,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但我們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
——《鄧小平文選——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1979年11月26日鄧小平同志會見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出版公司編委會副主席吉布尼等時的談話
(1)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概述鄧小平談話的時代背景。(7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鄧小平對改革開放后中國發展道路的探索做出的貢獻。(8分)
【答案】(1)1978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1979年中美建交“文革”以來,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進一步拉大蘇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陷入停滯。(7分)
(2)為改革開放指明方向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辟奠定基礎。豐富和發展了鄧小平理論,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提供了思想引領,有利于引進外資。(8分)
【詳解】(1)根據材料出處《鄧小平文選——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1979年11月26日鄧小平同志會見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出版公司編委會副主席吉布尼等時的談話,可知這是在中美建交的國際背景下發表的,當時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改革開放的大幕剛剛拉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革”以來,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進一步拉大蘇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陷入停滯。
(2)根據材料“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與蘇聯不完全一樣,一開始就有區別,中國建國以來就有自己的特點”可知,其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辟奠定基礎豐富和發展了鄧小平理論;根據材料“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但我們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可知,其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提供了思想引領;根據材料“1979年11月26日鄧小平同志會見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出版公司編委會副主席吉布尼等時的談話”可知,鄧小平會見外國友人的此番談話意在擴大改革開放的世界影響力,有利于讓世界更了解中國,吸引外資。
三、論述題
27.(12分)[安徽2022教育教學質量監控]材料 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黨的靈魂和旗幟。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實事求是,從中國實際出發,洞察時代大勢,把握歷史主動,進行艱辛探索,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指導中國人民不斷推進偉大社會革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請根據以上材料,圍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自擬一個論題,并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論證充分,邏輯清晰。)
【答案】答案示例:
論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動了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不斷前進。(2分)
論述:土地革命時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工農武裝割據思想”,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指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抗戰時期,新民主主義理論,毛澤東思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改革開放探索,鄧小平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建設巨大成就;“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動中國發展;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偉大復興。(8分)
結論:革命建設實踐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推動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馬克思主義是活的理論。(2分)
【詳解】論題:根據材料“指導中國人民不斷推進偉大社會革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可以得出觀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動了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不斷前進。
論述:根據所學知識,列舉馬克思主義在不同時期對中國的指導以及取得勝利的過程。革命時期,可以列舉土地革命、抗戰,建設時期可以列舉改革開放。具體而言,土地革命時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工農武裝割據思想”,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指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抗戰時期,新民主主義理論,毛澤東思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改革開放探索,鄧小平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建設巨大成就;“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動中國發展;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偉大復興。
最后得出結論:結論:革命建設實踐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推動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馬克思主義是活的理論。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陵水| 岳阳市| 镇宁| 吉隆县| 辽源市| 昆山市| 武清区| 金平| 忻城县| 罗源县| 怀安县| 潼关县| 东莞市| 焦作市| 临洮县| 金乡县| 东乡| 扶余县| 德州市| 南溪县| 桃园市| 迁安市| 白城市| 长兴县| 邓州市| 宾阳县| 于都县| 临沭县| 鹤岗市| 昌吉市| 横峰县| 张家口市| 富民县| 冷水江市| 芮城县| 博爱县| 洛宁县| 德安县| 中山市| 梓潼县| 射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