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三節 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學習目標1.概述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2.舉例說明軟體動物、節肢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3.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歸納能力。核心素養1.通過兩類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關注我國的生物資源狀況。2.認同動物的結構特點與其功能相適應。3.形成保護環境的意識。教學重點: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軟體動物、節肢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教學難點:節肢動物的形態結構特點。準備相關課件、常見的雙殼類動物(河蚌、扇貝、文蛤、縊蟶等)、解剖的實驗器材、節肢動物(蝗蟲、七星瓢蟲、蝦、蜈蚣、蜘蛛等)的標本和蝗蟲模型。一、導入新課1.多媒體出示謎語:“沒有手,沒有腳,背著房子到處走,有誰把它碰一碰,趕緊縮到房里頭?!闭垖W生們猜一下這是什么動物?學生回答:蝸牛。2.利用多媒體展示幾種常見軟體動物的圖片,并讓學生進行識別,讓學生想一想,這幾種動物的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是否有相似性?學生觀察、思考、作出假設。教師進一步指出:這些動物盡管在形態、結構上存在著很大差異,但是它們卻都屬于軟體動物。為什么它們都屬于軟體動物?它們之間有哪些相同之處?它們的存在與人類有什么關系呢?今天,我們就通過實驗觀察和生活實例找到答案。二、探究新知探究一 軟體動物1.實驗——觀察縊蟶。教師引導學生分組進行。(也可播放解剖縊蟶的視頻)教師提問:貝殼的作用是什么?靠什么結構運動?靠什么結構呼吸?縊蟶如何獲取食物?學生觀察、思考、分析、交流、討論,完成討論題。提示:①依據經驗推測其具有保護作用。②靠足緩慢運動。③用鰓呼吸。④推測:在吸水和排水過程中攝取食物。2.在觀察雙殼類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進一步觀察教材P13圖5-15中石鱉、蝸牛和烏賊的圖片。教師提問:(1)石鱉貝殼是什么形狀?它靠什么運動?(2)蝸牛生活在什么環境中?貝殼是什么形狀的?它靠什么運動?(3)烏賊生活在什么環境中?貝殼有什么特點?它是如何捕食和運動的?學生討論、思考后回答。3.教師指導學生比較上面幾種軟體動物的相同點。師生共同總結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柔軟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4.教師展示相關圖片、文字或視頻資料,引導學生歸納軟體動物與人類的關系。探究二 節肢動物1.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14“觀察與思考”,出示蝗蟲、七星瓢蟲、蜘蛛、蜈蚣、蝦等標本,帶領學生觀察這幾種節肢動物。教師提問:(1)比較你所觀察的動物的形態結構特征,完成下面的表格。動物名稱 蝗蟲 七星瓢蟲 蜘蛛 蜈蚣 蝦體表是否較硬 較硬 硬 較硬 較硬 硬身體是否分節,不同體節有無差別 分節,有差別 分節,有差別 分節,有差別 分節,有差別 分節,有差別有無觸角,觸角是否分節 有觸角,分節 有觸角,分節 無觸角 有觸角,分節 有觸角,分節有無翅 有翅 有翅 無翅 無翅 無翅有幾對足,足是否分節 3對足,分節 3對足,分節 4對足,分節 21對步足,分節 5對步足,分節 (2)上表中哪些動物的形態結構比較相似?試著說說它們的共同特征。提示:蝗蟲和七星瓢蟲的形態結構比較相似,都具有以下特征:體表較硬;身體分節,不同體節有差異;具有觸角、翅、3對足,觸角和足都分節。(3)歸納出上表中所有動物的特征。提示:體表較硬;身體分節,不同體節有差別;具有分節的足。2.教師過渡:七星瓢蟲和蝗蟲是節肢動物中的昆蟲。昆蟲是節肢動物中種類最多的一個類群。我們常常在生活中看到的“蟲子”是不是就是昆蟲呢?昆蟲有哪些特征?下面我們以蝗蟲為例,來學習歸納昆蟲的特征。3.多媒體展示蝗蟲的結構示意圖, 并出示蝗蟲模型,帶領學生一起探究以下問題:(1)蝗蟲身體分哪三個部分?(2)頭部有哪些結構?(3)胸部有幾對足?幾對翅?各有什么特點?(4)腹部有什么結構?(5)體表堅硬對蝗蟲有什么意義?生長發育過程中是否受限制,如何解決?(6)蝗蟲是如何呼吸的?呼吸器官是什么?推測蝗蟲氣門的作用。教師帶領學生分部觀察,由前到后、由表及里,邊觀察邊討論。提示:(1)分為頭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2)頭部有感覺器官和口器。(3)胸部有三對分節的足,尤其是后足發達,善于跳躍;有兩對翅膀,適于飛行。(4)腹部集中容納內臟器官,還有聽覺器官和生殖器官。(5)外骨骼對昆蟲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還能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生長發育過程中外骨骼會限制其發育和長大,因此,其需要定期蛻皮。(6)體表有氣門,每個氣門都向內連通著氣管,氣門是氣體出入蝗蟲身體的門戶,氣管是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4.教師用模型和PPT進行整合,展示多種昆蟲圖片,引導學生討論,歸納出昆蟲的主要特征。討論回答,最后歸納出昆蟲的主要特征:有一對觸角、三對足,一般有兩對翅。5.多媒體展示其他類型的節肢動物圖片或標本,如蜘蛛、蝦、蜈蚣等。教師提問:它們是昆蟲嗎?引導學生將這些動物與昆蟲的主要特征進行比較,找出不同點和相同點,歸納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教師講述:節肢動物除了昆蟲外,還包括其他類群。例如,蜘蛛、蝦、蜈蚣等,雖然外形和結構有差別,但這些動物都有一定的共同特征: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因此,節肢動物就因為附肢分節而得名。6.教師提問:同學們結合生活經驗談談節肢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學生閱讀教材P16-17,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節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圖片,總結節肢動物對人有益及有害的方面。提示:①食用:蝦、蟹等提供了動物蛋白。②傳粉:蜜蜂等昆蟲為地球上幾十萬種開花植物傳播花粉。③藥用:蝎、蜈蚣、蟬蛻等可以入藥,治療疾病。④科研:果蠅是非常經典的遺傳學實驗材料。⑤仿生:模仿蜻蜓的翅痣用于消除飛機顫振,利用螢火蟲發出的冷光制作熒光燈等。⑥傳播疾病:蚊、蜱、螨。三、小結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動物界的第一和第二大類群——節肢動物和軟體動物,無論它們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有多少特性,我們依然可以根據其主要特征,判斷出一種動物屬于哪一類群,希望同學們今后在觀察其特征時,同時也要分析它是如何適應其生活環境的,體會生物之奧秘。見課件教學過程中有些離不開教材,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以更貼近學生的角度,將學生手中的教材作為重要的學習資源,引導學生閱讀、思考、討論教材中的相關信息,從而得出本節學生需要掌握的內容。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