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七節 哺乳動物學習目標 1.概述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 2.舉例說明哺乳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核心素養 1.關注哺乳動物的發展狀況及其保護。2.認同動物的結構特點與其功能相適應。3.形成保護環境的意識。教學重點: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哺乳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教學難點: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相關資料、多媒體課件等。一、導入新課展示各種各樣的哺乳動物的圖片,包括陸地上跑的、天上飛的、海里游的動物,質疑:這些動物的形態、生活環境各不相同,為什么都屬于哺乳動物呢?我們今天就一起來認識動物界最高等的一類動物——哺乳動物。二、探究新知探究一 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1.教師帶領學生觀察哺乳動物的圖片,思考:從體表來看,哺乳動物與其他類群的動物有什么區別?學生交流討論,回答幾種動物的區別。(教師可引導學生回答體表有毛)教師進一步提問:所有的哺乳動物體表都有毛嗎?學生回答:不是。教師講述:絕大多數哺乳動物體表被毛,但生活在不同環境里的動物體表的毛還是不同的。多媒體展示生活在非洲等熱帶地區的河馬和生活在北美北部的灰狼圖片,讓學生觀察圖片中的動物及其生存環境。思考:河馬和灰狼分別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為什么河馬幾乎無毛發,而灰狼在寒冷的冬季有厚厚的體毛,到夏天則變???哺乳動物的體毛起到怎樣的作用呢?(學生看圖,回答教師問題。)師生共同總結:除了鯨等少數水生種類的體毛退化以外,哺乳動物的體表都被毛,體毛有很好的保溫作用。2.多媒體展示袋鼠、熊貓、猴子哺乳的圖片,引導學生從生殖、發育等方面說出哺乳動物胎生、哺乳的特征。教師引導學生比較青蛙產小蝌蚪的數量和成活率,魚產魚仔的數量和成活率,以及哺乳動物產仔的數量和成活率,思考胎生、哺乳的優越性。為什么胎生、哺乳提高了哺乳動物后代的成活率?教師講述:優越性:胚胎在母體里發育,母體直接產出幼崽。胎生比卵生提高了后代的出生成活率。原因:母體都有乳腺,能分泌乳汁哺育幼崽,在短時間內解決了幼崽的溫飽和營養問題,因而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強了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3.與其他類群的動物相比,哺乳動物可以用牙齒撕咬、切斷和咀嚼食物。它們的牙齒有什么特點呢?請學生參與教材P38的“觀察與思考”活動,觀察教材上的圖片,比較兔、狼的牙齒,思考教材上的討論問題。(學生之間相互討論)教師講述:通過此活動,我們會發現哺乳動物的牙齒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請同學們互相看一下同桌的門齒、犬齒和臼齒,想一想:門齒、犬齒和臼齒各自有什么作用?學生可能會想到門齒撕咬或切斷食物,臼齒主要是磨碎食物,犬齒主要是撕裂肉食。牙齒的分化使得哺乳動物能更好地攝取和消化食物。4.提供捕食者獵豹,被捕食者牛、馬等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哺乳動物靈敏的動作,請學生思考:哺乳動物是靠哪個系統和器官對外界復雜多變的環境作出反應的?學生對比幾種圖片,聯系七年級下冊人體內容后思考、討論,教師引導學生答出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教師講述:哺乳動物具有高度發達的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此外,哺乳動物的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等都很發達。教師帶領學生一起總結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齒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探究二 哺乳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1.教師過渡:哺乳動物與人類共同生活在地球上,那么哺乳動物與人類生活有什么關系呢?學生閱讀教材,結合生活實際,舉例說明哺乳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從有益和有害兩個方面進行回答)提示:有益:食用、藥用、經濟價值、人類的幫手等。有害:傳播疾病,損害農、林、牧業等。2.有些哺乳動物對人類生活有害,我們是否應該徹底消滅它們呢?我國洞庭湖曾爆發“人鼠大戰”,想一想:鼠害成災的原因有哪些?人類應該怎樣將有害動物的數量控制在合理水平?為什么國家禁止施用“毒鼠強”等劇毒鼠藥滅鼠?你認為是否應該將鼠類徹底消滅?學生討論回答。3.技能訓練:綜合和概括動物的主要特征。學生閱讀教材P39“技能訓練”綜合和概括,認真思考還有什么需要修改和補充的?教師引導學生從細胞結構、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等方面思考,引導學生通過這一問題的思考對動物部分的學習進行提升和總結。三、小結本節學習了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生活的關系。請學生們談一談對本節課的收獲。見課件在進行胎生、哺乳和牙齒分化的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的觀察為主,先觀察,在觀察過程中學會分析討論,刨根問底,追本溯源。教師不能簡單地以講解為主,應該多引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