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二節 細菌學習目標 1.知道細菌發現經歷了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代表人物是誰 2通過觀察并能區分不同細菌種類的形態、特征和大小 3說出細菌的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并知道不同細菌其營養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差異核心素養 1.通過推測細菌的營養方式,提高邏輯推理能力。2.認同科學發展與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教學重點:細菌的形態、結構和生殖方式。教學難點:推測細菌的營養方式。教學課件、相關資料和視頻。一、導入新課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提出相關問題:我們為什么吃飯前總是要洗手呢?由此引入課題。二、探究新知探究一 細菌的發現1.教師提問:細菌是怎樣被發現的呢?教師展示教學課件,介紹列文虎克發現細菌的過程。2.播放巴斯德鵝頸瓶實驗的視頻,介紹巴斯德的鵝頸瓶實驗,明確細菌的由來: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由原來已經存在的細菌產生的。教師進一步點撥:巴斯德是綜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用縝密的思維和精細的實驗來揭示真理。學生閱讀教材,了解巴斯德的生平事跡,教師簡單介紹巴氏消毒法。探究二 細菌的形態和結構1.多媒體展示電子顯微鏡下幾種細菌的形態,教師講述幾種細菌的形態,學生要能夠根據名稱判斷細菌的形態。2.閱讀教材P73“觀察與思考”,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認識和繪制細菌的結構,回憶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結構,探討細菌與動物細胞、植物細胞的異同,一起完成表格。比較項目 細菌 動物細胞 植物細胞基本 結構 細胞壁 有 無 有細胞膜 有 有 有細胞質 有 有 有細胞核 無成形的細胞核 有 有特有結構 莢膜、鞭毛 - 葉綠體、液泡 教師補充:莢膜和鞭毛屬于細菌的特殊結構,有的細菌有莢膜,有的細菌有鞭毛,有的二者都有,有的二者都沒有。3.嘗試讓學生根據細菌的結構推測,細菌能夠像植物那樣自己制造有機物嗎?為什么?學生思考后回答。提示:由于細菌的細胞內沒有葉綠體,所以不能像綠色植物那樣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只能依靠現成的有機物生活。教師講述:細菌沒有葉綠體,大多數細菌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并把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它們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探究三 細菌的生殖1.播放細胞分裂的視頻,展示細胞分裂的過程圖片。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正在分裂的細菌和已經完成分裂的細菌,了解細菌的分裂生殖。(引導學生完成教材P74“技能訓練”,出示計算細菌個數的公式:1個細菌分裂n次后的數量為2n個)2.教師展示芽孢的圖片,結合教材內容,講述:芽孢不是細菌的生殖細胞。在惡劣環境下,一個細菌產生一個芽孢,條件適宜時重新成為一個新細胞,在數量上無變化。3.教師總結:細菌的生殖特點:細菌個體小,易攜帶;繁殖方式為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能形成芽孢,度過不良環境。三、小結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師生共同構建本節課的知識框架,完成當堂演練。見課件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多采用對比與分析,特別是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通過對比加深學生的認識。由舊的知識通過分析得出新知,如由細菌的結構推出細菌的營養方式。學生在獲得新知的同時,能力也得到了提升。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