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五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學習目標 1.舉例說出發酵技術在食品制作中的應用及其原理 2.說明食品腐敗的原因,學會運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3.舉例說出細菌和真菌與人類防治疾病的關系及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核心素養 1.通過推測微生物的應用,提高邏輯推理能力。2.認同科學發展與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教學重點:了解細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應用;食品腐敗的原因和食品保鮮的方法。教學難點:利用發酵技術制作食品。多媒體課件、相關圖片和視頻、演示實驗的材料、一些食品的包裝袋(盒)等。一、導入新課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生活中?;嫉囊恍┘膊?,比如肺炎、咽炎、腳癬等,都是由細菌和真菌造成的。可是,你知道嗎?細菌和真菌不只是對人類有害,小小的細菌和真菌也大有用處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二、探究新知探究一 細菌、真菌與食品的制作1.教師提問: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我們生活中的很多食品都離不開細菌和真菌的發酵作用。什么是發酵呢?學生分小組演示“發酵現象”的實驗(也可播放視頻《發酵現象》),觀看發酵現象,想一想:為什么瓶中的液體會冒出氣泡?氣球為什么脹大了?學生討論交流后回答。提示:酵母菌將糖類物質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在瓶中看到氣泡的產生,擠癟的氣球會脹大。2.教師講述:細菌和真菌將糖類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這就是發酵。很多食品都是利用發酵技術制作而成的。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84內容,你能說出下列食品應用到了哪些細菌或真菌呢?(多媒體展示酸奶、泡菜、饅頭、面包、葡萄酒的圖片)學生閱讀教材并討論后回答。教師講述:酸奶和泡菜都用到了乳酸菌。乳酸菌可以將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制成美味的酸奶和泡菜。(展示乳酸菌圖片)乳酸菌廣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動植物、乳制品和發酵食品中,而且大多數是人體的正常菌群,被稱為“益生菌”,在多種領域都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我們平時所見到的乳酸飲料及奶酪都要用到乳酸菌。教師講述:饅頭、面包和葡萄酒用到了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將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為什么饅頭和面包松軟多孔而且沒有酒味呢?學生思考后回答:酵母菌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在面團中形成許多小孔,使饅頭和面包松軟。酒精在蒸烤過程中揮發掉了。3.多媒體展示醋、醬油、腐乳、黃豆醬的圖片,教師提出問題:下面這些食品呢?又用到了哪些細菌和真菌?學生思考后回答:制作醋用到了醋酸菌,做醬、醬油、腐乳用到霉菌。教師講述:不僅如此,做味精會用到棒狀桿菌。而且,現在還出現了很多新型的發酵食品,比如:果蔬發酵飲料、發酵豆粉等,市場前景非常廣闊?,F在我們釀酒可以用酒曲,做饅頭可以直接用干酵母,非常方便。我們自己也可以利用發酵技術來制作美味的食品,比如,米酒。多媒體播放制作米酒的過程視頻(也可以閱讀教材P85~86制作米酒的過程),思考討論下面問題。(1)加入酒曲前,為什么要將煮熟的糯米飯冷卻到常溫?(2)加入酒曲的目的是什么?(3)天氣冷時,為什么要保溫?(4)釀酒過程中,為什么要將器皿密封?學生討論交流后回答。提示:(1)為了避免酒曲中的酵母菌等微生物在高溫下死亡。(2)通過酵母菌等微生物,先將糯米飯中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然后再將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3)為酵母菌等微生物發酵提供適宜的溫度。(4)提供無氧的環境。教師鼓勵學生回家后在父母的幫助之下自己嘗試制作米酒。探究二 細菌、真菌與食品的保存1.多媒體展示食品腐敗的圖片。教師講述:在夏天,食品如果保存不當,就會腐敗變質。食品為什么會腐敗呢?19世紀60年代,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進行了著名的鵝頸瓶實驗。將鵝頸瓶內肉湯煮沸,一年后,瓶中肉湯仍然新鮮,將瓶頸打破之后,肉湯很快變質了。從這個現象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是什么使食品腐敗變質了?學生回憶之前學過的知識回答:是空氣中的細菌和真菌使食品腐敗變質了。教師進一步引發學生的思考:那如果我們把食品內的細菌和真菌殺死或抑制它們的生長和繁殖,就可以保存食品了。回憶一下我們曾經學過的知識,細菌和真菌生存的條件是什么?學生回答: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等。教師提問:根據細菌和真菌的生存條件,想一想,我們應該如何保存食物?學生思考后回答。(提示:可以干燥保存、破壞它們生存的溫度、隔絕空氣等。)2.多媒體展示教材P86“觀察與思考”,思考:圖片上展示的這些食品,分別用到哪些保存方法?原理是什么?學生思考討論。師生共同總結:鮮牛奶——巴氏消毒法(高溫短時間加熱法),采用加熱殺滅細菌的原理;蘑菇——脫水法,去除水分;咸菜、咸蛋——腌制法;原理是去除水分防止細菌和真菌生長;肉腸——真空包裝法,采用真空包裝隔絕空氣抑制細菌和真菌生長的原理;罐頭——罐藏法,采用高溫消毒和隔絕空氣的原理。教師補充:還可以采用滲透保存法,利用食鹽或糖,用滲透的原理,造成食品脫水,比如蜜餞、果脯;還可以添加防腐劑等。防腐劑只要添加量在國家要求范圍內,對人體是無害的。但是,很多不法商販為了延長食品的保存期,超量添加防腐劑及其他添加劑,對人體造成很大的危害。此外,購買罐頭時要注意,凹的、生銹的或鼓起的罐頭都是已經變質的,不可以購買。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樹立食品安全意識。你們還知道哪些保存食品的方法?(展示一些食品包裝袋或包裝盒,引導學生閱讀包裝說明上的貯存方法)學生各抒己見。探究三 細菌、真菌與疾病防治教師過渡: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細菌和真菌會使人和動植物患病。其實,有些細菌和真菌還能治病,比如,抗生素。我們把那些可以產生殺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細菌的真菌稱為抗生素。比如,我們生病時醫生常用的頭孢、羅紅霉素、阿莫西林等。你們用過抗生素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介紹自己生病用抗生素的經歷。教師提問:我們哪些病真的必須要用抗生素來治療?對抗生素的使用,你有什么想法?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教師講述抗生素的基本情況,并簡要補充:抗生素的使用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比如:可不用的盡量不用;嚴格根據抗生素的適應癥用藥;用藥量要足,要保障堅持按療程用藥;如果用某種抗生素療效不好時,不要頻繁更換藥物;不要隨意把抗生素當做預防感染的藥使用?,F在,科學家還利用轉基因技術,將一些生物的某種基因轉入一些細菌內部,使細菌能夠生產藥物,比如,胰島素。你知道胰島素的制取利用了哪種細菌嗎?學生閱讀教材可知:利用了大腸桿菌。把控制合成胰島素的基因轉入大腸桿菌內,對大腸桿菌進行培養,從而產生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探究四 細菌與清潔能源和環境保護教師提問:哪些細菌可以制造清潔能源?細菌怎樣保護環境?學生閱讀教材并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回答:利用甲烷菌和二氧化碳合成甲烷,可以用來做飯、照明;還有一些細菌可以用來凈化污水。教師講述:甲烷是沼氣的主要成分,是利用甲烷菌分解農作物秸稈及禽畜類糞尿中的有機物而形成的,即節能又環保。很多細菌可以處理污水,為環保在悄悄地作著貢獻。除此之外,科學家利用微生物,將甘蔗、甜菜等制成酒精,用其稀釋汽油制成“乙醇汽油”,功效可提高15%左右,大大緩解了燃油危機。三、小結回顧梳理本節課所學知識:很多細菌和真菌對人類有益:細菌、真菌與食品的制作;細菌、真菌與食品的保存;細菌、真菌與疾病防治;細菌與清潔能源和環境保護。見課件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貼近生活實際,通過讓學生觀察演示實驗,以及動手制作,認識發酵現象、分析發酵原理,體會生物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通過實踐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意識到,在生活中要應用生物學知識和生物技術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學生對生物科學具有重要社會價值的認識。本節課存在的不足之處:在課堂教學中由于時間關系、切入點的不合適,或者銜接方式生硬不易理解等原因,沒有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本節課的內容。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