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四課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 學案2023屆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統編版必修二經濟與社會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四課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 學案2023屆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統編版必修二經濟與社會

資源簡介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復習學案
【課標要求】
1.了解我國個人收入的方式與合法途徑,解釋個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
2.評析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政策,列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措施。
【必背考點】
我國的分配制度。
(2)按勞分配的性質、內容和要求、作用、原因。
(3)按要素分配的內容、意義。
(4)收入來源的分類(如何區分勞動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與轉移性收入)
崇尚勞動的原因、要求。
(6)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原因、要求。
(7)多種多樣的社會保障的原因、內容、體系。
(8)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措施。
【難點突破】
1. 按勞分配
①存在的范圍: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
②【特別提醒】△1尺度: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
△2實現形式(了解):①工資、獎金、津貼(國家機關、公有事業單位、公有或公有控股企業中);
②農民承包土地獲得的經營性收入(農業集體經濟中)。
△3并不是公有制中的任何分配都是按勞分配,按勞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經濟中,但公有制經濟中除了按勞分配,還存在按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等;
△4按勞分配并不意味著等量勞動一定會獲得等量報酬,因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貫徹按勞分配原則必然涉及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企業的效率問題,按勞分配的實現程度與這些因素密切相關。
2.全面認識我國現階段的居民收入類型
按性質 按勞分配(國有企業、集體企業或國有、集體控股企業的工資、獎金、津貼收入;股份合作制企業;農村的聯產計酬收入) 勞動性收入
按要素分配(股息收入;利息收入;科技入股收入;租金收入;私營企業工資獎金津貼;非公有資本控股企業的工資獎金津貼收入;稿酬收入;個體經濟收入;) 勞動性收入、財產性收入或經營性收入
獲取途徑 勞動性收入 通過勞動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工資、獎金、津貼;個體收入等 按勞分配和按要素分配均有
財產性收入 通過自己所擁有的各類財產獲得的收入,包括銀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 一般是按要素分配
其他收入 經營性收入 通過生產經營活動所獲得的收入 屬于初次分配
轉移性收入 指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住戶的各種經常性轉移支付和住戶間的經常性收入轉移,包括養老金、社會救濟和補助、政策性生產補貼、政策性生活補貼、救災款等。 屬于再分配
◆總結:我國現階段的分配方式:①按勞分配;②按要素分配;③其它:公有制經濟中的福利性分配、社會保障收入、偶然所得等。
【易混易錯】
⑴區分按勞分配、按勞動要素分配、勞動收入
①按勞分配與按勞動要素分配兩者都屬于勞動收入。
②按勞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經濟中,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分配;按勞動要素分配存在于非公有制經濟中,是非社會主義性質的分配。
③按勞分配屬于勞動收入,但并非勞動收入就是按勞分配,只有公有制經濟中的勞動收入才是按勞分配,非公有制經濟中的勞動收入不屬于按勞分配。
⑵合法收入:①合法的勞動收入(主要有:按勞分配、勞動要素收入);
②合法的非勞動收入(資本要素收入、知識、技術要素收入、管理要素收入、信息要素收入、土地要素收入、數據要素收入等)。
3.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比較初次分配與再分配
初次分配 再分配
范圍 物質生產部門內部 全社會
主體 主要是企業 國家、政府
手段 市場機制決定 政府宏觀調控(稅收、社會保障、等)
目的 提高效率,體現公平 更加體現公平
舉例 企業職工工資、按勞分配收入和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獲得的收入,都屬于初次分配 事業單位工資,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障制度等轉移支付、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和社會優撫
4.【知識拓展】轉移支付
⑴含義:又稱無償支付,主要是指政府或企業無償支付財物給其他經濟主體以增加其收入,是收入再分配的一種形式。
⑵主要形式:①政府向個人的轉移支付大都具有社會保障性質。
②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轉移支付主要是為了平衡各地區的政府收入差距。
③企業對非營利組織的捐贈也是一種重要的轉移支付。
【知識拓展】個人所得稅
⑴含義: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個人所得征收的一種稅種。
⑵作用:是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
⑶應納稅所得額: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①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準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位房公積金等
②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賠養老人等支出。
⑷應稅項目: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稿費;特許權使用費;經營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
一、選擇題訓練
1.(2021年高考.山東卷):在脫貧攻堅實踐中,我國出臺了許多惠及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政策措施,不僅直接幫扶了貧困群眾,而且提高了市場機制的益貧性,2013-2020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比全國農村高2.3個百分點、分析表中各類幫扶政策,對實現市場機制益貧性路徑描述正確的是( )
表國家貧困縣建檔立卡戶享受的各類幫扶政策
幫扶政策 產業幫扶 就業幫扶 健康幫扶 教育幫扶 最低生活保障 殘疾人幫扶 生態幫扶
幫扶數量 1465.8萬戶 1390.6萬戶 1476.6萬戶 807.1萬戶 1109.0萬人 338.3萬戶 1111.3萬戶
①初次分配注重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就業率 ②通過再分配引導市場配置資源,實現共建共享③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發展社會公益事業 ④加大政府財政補貼力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按勞分配是我國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下列收入中屬于按勞分配的是(  )
①外資企業勞動者的工資收入 ②村民承包集體魚塘的收入
③銀行儲蓄存款獲得的利息收入 ④國有企業職工獎金、津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8年高考·海南卷)現階段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企業里工人的工資收入屬于按勞分配所得
②公有制經濟中職工的收入屬于按勞分配所得
③工程師提供新技術獲得的收入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所得
④農民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獲得的收入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所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小明的母親在村集體企業上班,每月工資 6 000 元,同時,家里有一套房用于出租,每月獲得租金 3 000 元。對小明母親的收入構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小明母親的工資收入屬于按勞分配 ②出租房屋的租金收入屬于勞動性收入
③小明母親的工資收入屬于按要素分配 ④出租房屋的租金收入屬于財產性收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2020年高考·全國Ⅰ卷)信息時代,數據在經濟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2019年10月,《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將數據與勞動、資本、土地等并列,將其列為生產要素。數據被列為生產要素是因為(  )
①數據廣泛融入生產過程,具有獨特創造力 ②數據是最具流動性的基礎性資源
③數據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可以分離 ④數據對提高生產效率的作用日益凸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14年高考·全國卷)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必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是( )
A.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 B.調高國有企業利潤上繳比例
C.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 D.建立健全工資正常增長機制
7.(2020年高考·海南卷)2019年我國政府通過一系列惠民舉措,切實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不斷增強,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扣除價格因素,比上年實際增長5.8%。下列屬于能夠直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惠民舉措是( )
A.調節過高收入 B.取締非法收入
C.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D.實行減稅降費等普惠性政策
8. 第三次分配被稱為“溫柔之手”,是在道德、文化、習慣等影響下,社會力量自愿通過民間捐贈、慈善事業、志愿行動等方式濟困扶弱的行為,是對再分配的有益補充。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有利于(  )
①大大促進現代服務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②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③加強宏觀調控,增加低收入群體的收入 ④培育健康財富觀,提升公眾社會責任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當前提振內需的重要途徑在于優化收入分配格局。以下舉措有助于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是(  )
①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 ②堅持消除貧困,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
③堅持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提高
④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調節過高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1·安徽·二模)財產性收入指通過資本、技術和管理等要素參與社會生產和生活活動所產生的收入。我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農民獲得更多的財產性收入。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當前農民的財產性收入是其收入的主要來源 ②財產性收入屬于按要素分配方式獲得的收入
③農民獲得更多財產性收入可以促進共同富裕 ④在土地流轉中,農民出讓的是土地的所有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22·遼寧·二模)2022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破解農村發展用地難題,通過村莊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將節余的村集體建設用地優先用于發展鄉村產業項目。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影響路徑正確的是( )
A.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一一土地規模經營一一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B.創新土地流轉經營模式——發展鄉村產業一一增加農民經營收入
C.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一一提高農業效益——助力集體經濟發展
D.深化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盤活土地資源——增強農業農村活力
12.(2022·遼寧鞍山·一模)“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提出,在“十四五”期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基本同步。要讓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就要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下列措施有利于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的有( )
①統籌城鄉就業政策,積極引導農村勞動力就業 ②完善劃轉國有資本,增加社保基金額度
③完善政策,提高農民土地增值收益分享比例 ④創新更多金融產品,適應家庭財富管理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2·山東聊城·一模)下表為2021年山東省居民人均收入情況。
指標 絕對量(元) 比上年增長(%)
可支配收入 35705 8.6
工資性收入 20413 9.1
經營凈收入 7593 9.0
財產凈收入 2441 3.6
轉移凈收入 5257 8.4
分析表中各項收入指標,若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山東省( )
①居民收入快速增長,生活質量穩步提升
②勞動性收入占比高,財產性收入減少
③工資性收入為主體,按勞分配方式不斷完善
④居民收入以初次分配所得為主,收入來源多樣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2022·北京石景山·一模)某國有釀酒食品有限責任公司2018年啟動混合所有制改革。企業分別引入一家行業上游民營企業投資3300萬元,持股15%;引入兩家員工持股平臺,投資金額合計近4400萬元,持股比例合計為20%。2021年該公司實現2.36億元銷售收入、2005萬元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大增109%和547%。混合所有制改革對該企業影響的路徑是( )
①引入民營企業投資→整合上下游資源→擴大企業規模→降低市場競爭風險
②引入民營企業投資→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增強市場競爭力→實現跨越式發展
③引入員工持股平臺→增加員工轉移性收入→激勵員工創造業績→增強企業活力
④引入員工持股平臺→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調動員工積極性→提高企業效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22·浙江·高考真題)如果把社會財富比作一個蛋糕,“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就形象地表達了( )
①生產與分配的關系②生產與消費的關系 ③投入與產出的關系④發展與共享的關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2022·山東青島·模擬預測)目前,我國已有22個省份于2021年或2022年初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從調整幅度看,各地情況各不相同,但大部分漲幅在每月80-300元區間,上海、北京、天津等地月最低工資標準在2000元以上。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的傳導路徑成立的是( )
A.勞動者收入增長→企業生產積極性提高→企業活力增強
B.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縮小收入差距→促進社會公平
C.企業用工成本上漲→勞動力供求關系調整→企業經濟效益提高
D.增加居民收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拉動經濟增長
17.(2022·山東濱州·二模)2022年山東省“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加快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實施中等收入群體倍增行動計劃。下列措施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的是( )
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促進城鄉區域的協調發展
②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
③健全要素按貢獻參與收入分配的基本制度,進一步促進社會公平
④鞏固政府舉辦慈善事業的主體地位,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22·遼寧鞍山·模擬預測)1978年以來收入分配政策改革歷程
時間段 重點
1978-1992 按勞分配,先富帶動后富
1992-2002 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
2002-2012 逐步強調公平問題
2012-2020 提低擴中,兼顧效率和公平
2020-至今 更重視公平和共同富裕
上述表格信息說明,在我國( )
A.分配制度的確定歸根到底是由共同富裕的目標決定的
B.國民收入分配已經處理好公平與效率兩者之間的關系
C.收入分配改革始終圍繞按勞分配原則的完善這一主線展開
D.第三次分配將逐漸成為個人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和途徑
19.(2022·山東日照·二模)社會保障是民生安全網、社會穩定器,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十三五”期間,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體系逐步完善,覆蓋范圍不斷擴大,保障水平穩步提高,管理服務優化規范,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關于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以下推導合理的是( )
①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防范和化解居民的生存危機→穩定社會生活秩序
②擴大中高收入群體→提升社會的消費能力→促進國民經濟平穩健康運行
③增強居民消費意愿→擴大社會消費需求→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④調動社會生產積極性→實現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022·北京朝陽·二模)目前,我國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6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就業方式多樣化不斷加快,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仍存在不足。下表中的問題或不足與針對性措施對應合理的是( )
問題或不足 針對性措施
① 部分新業態就業人員沒有納入社會保障 科學謀劃社會保障事業,加大初次分配力度,以強化互助共濟功能
② 政府主導并負責管理的基本保障“一枝獨大”,而市場主體和社會力量承擔的補充保障發育不夠 推進社會保障法治化,健全社會保障基金監管體系
③ 城鄉、區域、群體之間待遇差異不盡合理 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提高統籌謀劃和協調推進能力
④ 社會保障公共服務能力同人民群眾的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 加強社會保障精細化管理,完善社會保障管理體系和服務網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2022·山東·高考真題)2022年山東省新設40萬個城鄉公益性崗位,對就業困難人員予以托底安置。政府在社區設置日間照料中心服務等公共服務類公益崗、網格員等公共管理類公益崗,按照不低于當地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發放崗位補貼。政府通過設置公益性崗位( )
①挖掘更多就業潛力,落實好保就業目標 ②豐富社會救助形式,滿足群眾保障訴求
③采取以工代賑方式,增加群眾收入來源 ④推動慈善事業發展,牢牢兜住民生底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2022·遼寧·二模)遼寧推出由政府組織、商保承辦的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在投保門檻上打破了一般商業保險的投保限制,不限年齡、不限職業、不限健康狀況,體現全民普惠性。推出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 )
①有福利性,發揮社會保障體系核心作用 ②普惠利民,發揮對醫療保險的有益輔助
③有強制性,發揮“社會減震器的作用” ④銜接醫保,建設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2022·北京西城·二模)科學謀劃“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的社會保障事業,什么時候都不能忘記一個道理,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是水漲船高的關系,水淺行小舟,水深走大船,違背規律就會擱淺或翻船。發展社會保障事業( )
A.要順應人民對高品質生活的期待,水淺行小舟
B.應堅持社保基金由中央政府預算撥款,確保水深走大船
C.增強風險意識,研判未來變化趨勢,堅持社保水平與經濟發展相適應
D.要堅持國家頂層設計,做到全國一盤棋,區域間社保水平不能有差異
二、圖表題
24.(2022·天津·二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
2018-2021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變化情況(單位:元)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中提出研究扎實促進共同富裕問題。會議強調,要加強對高收入的規范和調節,依法保護合法收入,合理調節過高收入,鼓勵高收入人群和企業更多回報社會。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結合材料,運用《經濟與社會》知識,說明圖表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
三、辨析題
25.(2022·山東濰坊·三模)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社會保障覆蓋范圍持續擴大,2012年到2021年,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從7.88億人、1.52億人、1.9億人,增加到10.3億人、2.3億人、2.83億人。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從1686元增長到2987元,城鄉居民月人均養老金從82元增長到179元,月平均失業保險金由707元提高到1585元,月平均工傷保險傷殘津貼由1864元提高到約4000元。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基金累計結存6.9萬億元,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規模不斷擴大,基金運行總體平穩。經過不懈努力,我國成功建設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用幾十年時間走過了許多西方國家一百多年走過的歷程。當前,我國已經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我們要進一步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努力推進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有人認為,社會保障是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請結合材料,運用《經濟與社會》知識,對此觀點予以評析。
第四課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復習學案 參考答案
1.【解析】A。①:通過初次分配進行就業幫扶,有利于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就業率,提高市場機制的益貧性,①正確。②:國家通過出臺各類幫扶政策等再分配方式,引導市場資源合理流動,實現共建共享,有利于實現市場機制的益貧性,②正確。③:第三次分配是建立在志愿性的基礎上,以募集,自愿捐贈和自主等慈善公益方式對社會資源和社會財富進行的分派,它依靠"精神力量",奉行"道德原則"。材料沒體現第三次分配的作用,③不符合題意。④:題干設問指向為各類幫扶政策對實現市場機制益貧性的影響,該選項是對社會保障的影響,不符合題意,④排除。故選A。
2.【解析】C。外資企業屬于非公有制經濟,其收入分配屬于按勞動要素分配,不是按勞分配,①排除。村民承包集體魚塘,只有承包經營權,沒有對魚塘的所有權,因此屬于公有制經濟中的集體經濟,其收入符合按勞分配,②入選。銀行儲蓄存款獲得的利息收入屬于按要素分配中的資本要素,不屬于按勞分配,③排除。國有企業屬于公有制經濟,其獎金、津貼實行按勞分配,④入選。故選C。
3.【解析】D。 按勞分配是在公有制經濟的前提下,①中的“企業”不明確是公有制還是私有制,故排除。公有制經濟中職工的工資和獎金收入屬于按勞分配,福利性分配、社會保障收入等不屬于按勞分配,故排除②。③④正確。故選D。
4.【解析】C。 村集體企業屬于公有制經濟,小明母親的工資收入屬于按勞分配,而不屬于按要素分配,①正確,③錯誤;租金收入屬于財產性收入,不屬于勞動性收入,②錯誤,④正確。故選C。
5.【解析】B。 ①④符合題意,數據被列為生產要素是因為它與生產有著密切的聯系,具有獨特創造力,數據作為基礎性戰略資源,與其他生產要素一起融入生產過程,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②③不是將其列為生產要素的原因。故選B。
6.【解析】D。D項,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著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故D項正確;A、B、C項,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調高國有企業利潤上繳比例、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屬于再分己政策,不屬于初次分配,故A、B、C項錯誤;故選D。
7.【解析】D。A:調節過高收入有助于實現收入分配的公平,但不能直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排除A。B:取締非法收入不能直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B不合題意。C: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是實現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舉措,但不能直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排除C。D:實行減稅降費等普惠性政策能夠直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D符合題意。故選D。
8.【解析】C。 第三次分配與促進現代服務產業的發展沒有直接關系,①不選;第三次分配是對再分配的有益補充,能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②入選;第三次分配是社會力量自愿行為,不屬于國家的宏觀調控,③不選;第三次分配濟困扶弱,能培育健康財富觀,提升公眾社會責任感,④入選。故選C。
9.【解析】C。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有利于提高效率,不利于實現社會公平,①不選;堅持消除貧困,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調節過高收入,有利于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②④入選;應堅持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③不選。故選C。
10.【答案】C
【詳解】①錯誤,當前農民的財產性收入是其收入的主要來源,此說法不符合事實;
②正確,財產性收入指通過資本、技術和管理等要素參與社會生產和生活活動所產生的收入,可見,財產性收入屬于按要素分配方式獲得的收入;③正確,我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農民獲得更多的財產性收入,這說明農民獲得更多財產性收入可以促進共同富裕。④錯誤,在土地流轉中,農民出讓的是經營權,而不是土地的所有權。
11.D 12.D 13.B 14.D 15.B 16.B 17.A 18.C 19.A 20.D 21.A 22.C 23.C
24.①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還存在較大差距。
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發展生產力,做大“蛋糕”。
③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強化稅收調節;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社會公益事業。
④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25.①社會保障制度能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權利,能夠有效維護社會生活秩序的穩定。社會保障制度是通過國民經濟再分配,能調節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和沖突,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能充分發揮社會互助的功能推動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社會保障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②實現共同富裕最根本的是發展經濟,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為創造社會財富、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保證。鼓勵勤勞創業創新致富,保護合法勞動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充分發揮國家財政對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合理配置資源的調節作用,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縮小居民收入差距,促進城鄉和地區均衡發展。③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但實現共同富裕最根本的是發展經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格县| 汽车| 长宁县| 唐山市| 伊川县| 刚察县| 贵阳市| 阜康市| 乌拉特后旗| 新疆| 新竹县| 湟源县| 昌吉市| 乌兰县| 石首市| 辉南县| 仙居县| 黄骅市| 曲松县| 东兰县| 许昌县| 综艺| 醴陵市| 旬邑县| 三门县| 钟祥市| 华坪县| 黄龙县| 涞水县| 宣化县| 泽州县| 吴川市| 蓬安县| 巫山县| 宜良县| 临颍县| 石景山区| 米脂县| 上蔡县| 乌兰县| 鸡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