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3課 東漢的興衰學習 目標 1.了解東漢建立的相關史實,知道光武中興出現的原因及表現。 2.了解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形成過程,知道其帶來的嚴重危害,認識其是東漢中后期政治黑暗的突出表現。 3.知道黃巾起義的背景、概況、特點和影響課前導學一、光武中興1.東漢的建立:(1)背景:西漢后期,朝政腐敗;公元 年, 建立新朝,西漢滅亡;王莽的施政加劇了社會動蕩,王莽政權被農民起義推翻。(2)建立:西漢宗室 (即光武帝)在公元25年稱帝,定都 ,史稱 。2.光武帝鞏固統治的措施(“光武中興”出現的原因):(1)多次下令釋放奴婢,減輕農民負擔,減輕 。(2)合并 ,裁減官員,加強對官吏的監督,懲處貪官污吏。(3)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緩和 。3.治世局面出現(“光武中興”的表現):到光武帝統治后期,社會出現了比較安定的局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 ”。二、外戚宦官交替專權1.原因:東漢中期以后,繼位的皇帝大多 ,無法主政。2.表現: 、 交替專權,輪流把持朝政,任用親信,誅殺異己。3.危害:政治腐朽不堪,社會混亂,人民遭殃,動搖了東漢的統治,東漢王朝走向 。三、黃巾起義1.背景:(1)東漢后期,朝政越來越腐敗,時局動蕩不安,社會上大批貧民流離失所,加上自然災害頻發,民間反抗情緒蔓延。(2)張角創立太平道,在社會底層傳教、發展力量。2.爆發: 年, 等領導的起義軍頭裹 ,向東漢王朝發動猛烈進攻。3.特點:一場有 、有 的 大起義。4.結果:在東漢軍隊的殘酷鎮壓下,黃巾軍受到重挫,最后被鎮壓下去。黃巾起義主力雖然失敗,但其余部堅持斗爭了20多年。5.影響:沉重地打擊了 的統治,使其一蹶不振。課堂助學材料 外戚、宦官干預選舉和搜刮財富,嚴重破壞了東漢的吏治,使本來就很嚴峻的吏治危機雪上加霜,也使社會矛盾更加尖銳。——陳蘇鎮《論東漢外戚政治》問題 結合本課內容,你認為東漢中后期的外戚宦官交替專權與黃巾起義有什么聯系?談談東漢興衰帶給你的啟示。聯系:外戚和宦官爭權奪利,肆意搜刮人民,政治腐朽不堪,引發了黃巾起義。啟示:統治者以民為本,勤勉治國,則國興;若政治腐敗,橫征暴斂,不關心民生,則國衰而亡。(言之有理即可)1.“光武中興”的含義:一是使衰落的漢朝重新振興;二是社會經濟的恢復發展;三是天下出現興盛局面。2.東漢外戚宦官交替專權局面形成示意圖:【例題】東漢初期“益、涼二州奴婢,向所在官府自我申訴者免為庶人(成為平民)”。這一情形的出現最有利于東漢( )A.減輕農民負擔 B.恢復社會生產C.完善地方法規 D.發展商業貿易【思路點撥】從材料“益、涼二州奴婢……免為庶人(成為平民)”可以看出奴婢變為了平民,這增加了勞動力,有利于社會生產的恢復。達標檢測1.面對斷壁殘垣、江山破碎的社會狀況,劉秀勤于國政,改革開拓,使東漢王朝在一片焦土和廢墟中恢復和發展,呈現出較為安定繁榮的景象。史稱(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C.“百家爭鳴” D.“休養生息”2.“文景之治”和“光武中興”是歷史上出現的兩個著名的治世局面,其共同之處有( )①輕徭薄賦,減輕農民負擔 ②合并郡縣,加強吏治 ③減輕刑罰 ④緩和民族矛盾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②③④3.呂思勉在《中國通史》 一書中寫道:“后漢即東漢,……自然產生不出皇族攝政的制度來,而只會由母后臨朝;母后臨朝,自然要任用外戚。” 這表明作者認為“母后臨朝”會引起( )A.外族入侵 B.農民起義C.宦官專權 D.外戚專權4.東漢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朝臣不能正常地執行職權,由此導致( )A.百家爭鳴出現 B.“推恩令”的實施C.民族政權并立 D.東漢走向衰亡5.對比認識是歷史學科的能力之一。與秦末陳勝、吳廣起義相比,黃巾起義表現出的主要的不同特征在于( )A.提出了口號 B.反對暴政C.打擊了封建王朝 D.有組織、有準備6.如圖所示目錄(部分)主要講述的內容是( )第八章 第4節 光武平群雄 第九章 第1節 “光武中興” 第十章 第2節 外戚宦官之亂A.秦朝滅亡B.楚漢之爭C.西漢建立D.東漢興衰素能提升1.毛澤東在《后漢書 光武帝紀》批注中稱東漢光武帝劉秀是“歷史上最有學問,最會用人,最會打仗的皇帝”。該皇帝曾詔令說:“今邊郡盜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開殘吏妄殺之路,其蠲(juān)除(廢除)此法,同之內郡。”這道詔令所反映的統治措施是( )A.釋放奴婢,減輕負擔 B.監督官吏,懲處貪官C.合并郡縣,裁減官員 D.廢除酷法,減輕刑罰2.東漢梁太后之兄梁冀獨攬朝政20余年。梁冀一門“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貴人,二大將軍……其余卿、將、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親充斥朝廷和郡縣。這說明當時( )A.官僚機構臃腫 B.宦官把持朝政C.豪強地主橫行 D.外戚勢力膨脹3.下表列出了東漢后期10個皇帝的即位年齡及壽命。這種情況導致的直接后果是( )皇帝 和帝 殤帝 安帝 順帝 沖帝 質帝 桓帝 靈帝 少帝 獻帝即位年齡(歲) 10 1 13 11 2 8 15 12 17 9壽命(歲) 27 2 32 30 3 9 36 34 18 54A.爆發農民起義 B.外戚宦官交替專權C.東漢走向衰亡 D.諸侯勢力割據一方4.(側重史料實證)東漢墓葬中出土的陶制樓閣、宅院模型,大多有圍墻、角樓、望樓、飛橋等軍事設施,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 )A.豪強大族占有大量土地B.豪強大族擁有私人武裝C.農民起義連綿不斷引發社會動亂D.豪強大族與朝廷的官員爭權奪利5.古籍記載,黃巾軍“燔燒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據,長吏多逃亡。旬日之間,天下(響)應,京師震動”。下列選項中屬于“天下響應”原因的有( )①朝政腐敗 ②自然災害頻發 ③大批貧民流離失所 ④封國勢力強大A.①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6.(歷史解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奴婢問題是西漢中期以來的嚴重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東漢初年,在經歷了長期戰亂之后,光武帝劉秀采取了一系列恢復生產、發展經濟的措施。劉秀在稱帝后不久,下令解放奴婢,直到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一共下了六次解放奴婢的命令,三次下詔禁止虐殺奴隸。劉秀在禁止虐殺奴隸的詔書中規定:殺奴婢與殺普通人一樣不得減罪,這就使奴婢的身份地位大大提高。劉秀還幾次下令釋放囚徒。在秦和西漢,囚徒與奴隸幾乎沒有什么差別。東漢以后,一般情況下,不允許將罪犯罰作奴隸。——摘編自漆俠《中國改革史》(1)根據材料,概括劉秀解放奴婢的背景。長期戰亂,人口銳減;生產破壞嚴重,社會經濟凋敝;奴婢問題日益嚴重。(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劉秀解放奴婢的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