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9:DNA是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學習目標 核心素養了解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和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的過程和結論。(重點)理解科學家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思想。(重點、難點) 通過分析與綜合,理解轉化實驗和侵染實驗的實驗方法和實驗原理。培養科學思維。嘗試設計實驗,探索生物的遺傳物質。提高科學探究能力。認同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形成生命觀念。自主學習1.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1)R菌的特點是:沒有 ,無毒性,菌落 ;S菌的特點是:有 ,有毒,菌落 。(2)格里菲思實驗結論是 ;艾弗里的實驗結論是 。2.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與艾弗里實驗的設計思路是相同的,即:。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用了 法,分別用32P標記噬菌體的 ,用35S標記噬菌體的 。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后,經攪拌離心,最后在試管的 中放射性含量高。而如果用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后,經攪拌離心,最后在試管的 中放射性含量高。該實驗得出的結論是 。3.有些病毒只含RNA,如 等,這些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而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所以DNA是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1.肺炎鏈球菌兩個轉化實驗的比較:體內轉化實驗 體外轉化實驗科學家細菌培養實驗構思 用加熱致死的S型細菌注射到小鼠體內作為對照實驗來說明確實發生了轉化 在S型細菌的提取物中,分別去除某種物質,觀察能否使R型細菌發生轉化觀察指標實驗結論2.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等人的實驗,均以肺炎鏈球菌為實驗材料,使人們對遺傳物質的認識有了巨大的進步。(1)肺炎鏈球菌與小鼠細胞相比較,二者在結構上最根本的區別是什么?(2)肺炎鏈球菌感染小鼠后,其合成蛋白質的場所是自身的核糖體還是小鼠細胞的核糖體?(3)艾弗里等人在S型細菌DNA的提取物中加入DNA酶,利用了酶的什么特點?起到什么作用?合作探究二:討論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用35S和32P分別標記噬菌體的什么物質?為什么不能用14C、3H、18O進行標記?2.用 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3.用 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4.如何設計實驗證明煙草花葉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5.完成下表:生物類別 核酸 核苷酸種類 堿基種類 遺傳物質 舉例真核生物 植物、動物等原核生物 細菌、藍藻等病毒 只含DNA T2噬菌體只含RNA 艾滋病病毒自我檢測9班級 姓名A類1.下列有關遺傳物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DNA是所有生物的遺傳物質 B.酵母菌的遺傳物質是RNAC.艾滋病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或RNA D.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或RNA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子代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是 ( )A.在噬菌體DNA的指導下,用細菌的物質合成的B.在細菌DNA的指導下,用細菌的物質合成的C.在噬菌體DNA的指導下,用噬菌體的物質合成的D.在細菌DNA的指導下,用噬菌體的物質合成的3.肺炎鏈球菌為遺傳物質的探索做出了重要貢獻。下列關于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分別用不同的方法證明DNA是遺傳物質B.艾弗里實驗中S型細菌提取物+蛋白酶+R型細菌一起培養,培養基上生存的細菌都是S型細菌C.艾弗里等人設法去除絕大部分糖類、蛋白質、脂質,與R型細菌混合培養,出現S型細菌,充分說明DNA是遺傳物質D.已加熱致死的S型細菌中,蛋白質已經失去活性而DNA仍具有活性4.關于“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分別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養基培養噬菌體B.分別用35S和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大腸桿菌,進行長時間的保溫培養C.用35S標記的噬菌體的侵染細菌實驗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攪拌不充分所致D.32P、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分別說明DNA是遺傳物質、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B類5.某研究人員模擬赫爾希和蔡斯的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進行了如下實驗:①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標記的大腸桿菌;②用未標記的噬菌體侵染35S標記的大腸桿菌;③用3H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標記的大腸桿菌。一段時間后進行離心,檢測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 ( )A.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 B.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C.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 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6.赫爾希和蔡斯的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證實了DNA是遺傳物質,下列關于該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實驗中可用15N代替32P標記DNA B.噬菌體外殼蛋白是大腸桿菌DNA控制的C.噬菌體DNA的合成原料來自大腸桿菌 D.實驗證明了大腸桿菌的遺傳物質是DNA參考答案:自主學習(1)莢膜 粗糙 莢膜 光滑(2)加熱殺死的S菌存在轉化因子 DNA是遺傳物質設法將DNA和蛋白質等區分開來,單獨的直接的觀察它們的作用 放射性同位素標記DNA 蛋白質 沉淀物 上清液 DNA是遺傳物質煙草花葉病毒、艾滋病毒 主要的遺傳物質合作探究體內轉化實驗 體外轉化實驗科學家 格里菲思 艾弗里及其同事細菌培養 小鼠體內 體外培養基實驗構思 用加熱致死的S型細菌注射到小鼠體內作為對照實驗來說明確實發生了轉化 在S型細菌的提取物中,分別去除某種物質,觀察能否使R型細菌發生轉化觀察指標 小鼠是否死亡 培養基中菌落類型實驗結論 加熱致死的S型細菌體內有轉化因子 轉化因子很可能是DNA2、(1)肺炎鏈球菌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2)肺炎鏈球菌自身的核糖體。(3)利用了酶的專一性。分解S型細菌的提取物中的DNA。合作探究二:1.蛋白質和DNA。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中均含有C、H、O三種元素,所以不能標記這三種元素,否則無法區分標記的是DNA還是蛋白質。2.①保溫時間過短,有一部分噬菌體還沒有侵染到大腸桿菌細胞內,經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②保溫時間過長,噬菌體在大腸桿菌內增殖后有放射性子代釋放出來,經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3.由于攪拌不充分,有少量含 35S的噬菌體蛋白質外殼吸附在細菌表面,隨細菌離心到沉淀物中。生物類別 核酸 核苷酸 堿基 遺傳物質 舉例真核生物 DNA和RNA 8種 5種 DNA 植物、動物等原核生物 DNA和RNA 8種 5種 DNA 細菌、藍藻等病毒 只含DNA 4種 4種 DNA T2噬菌體只含RNA 4種 4種 RNA 艾滋病病毒自我檢測DADCB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