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大象版科學四年級上冊全冊單元知識點整理準備單元 食品保質期的研究1.同類食品,(包裝)不同,( 保質期)也可能不同。2.同類包裝,( 類別 )不同,(保質期)也可能不同。3.( 罐裝)包裝的食品保質期長,(真空)包裝的食品保質期適中,( 塑料 )包裝的食品保質期短。第一單元 運動一、我會填1.一定的時間里,物體的(位置)發生了變化,我們就說這個物體(運動)了。2.像 100 米賽跑這樣,運動軌跡是(直線)的運動叫(直線運動);像跳遠這樣,運動軌跡是(曲線)的運動叫(曲線運動)。3.速度可以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速度等于(單位時間)內物體(移動的距離)。速度=( 距離)÷( 時間 )4.常用的速度單位有(米/秒)、(千米/時)等。米/秒,讀作(“米每秒”),表示(每秒移動了多少米)。有時還寫作(“m/s”)。在國際單位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 秒(s))。5.常見的運動形式有( 前進 ),( 后退 ),( 轉彎 ),( 旋轉 ),( 滾動 ),( 擺動 ),( 振動 ),(繞圈 )等。6.運動的物體撞擊靜止的物體能夠發出(聲音),或者改變物體的(形狀),或者使本來(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說明(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7.運動物體有時也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傷害)。比如,(飛出的箭能傷人),(運動的汽車能造成交通事故)。(安全帶)、(安全氣囊)能在汽車發生碰撞時減輕車內人員受到的傷害。8.能量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如(物體發出聲音),(太陽發出光和熱),(電池產生電流)。9.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對同一個物體運動狀態的判斷結果可能也會( 不同 )。10.運動是(絕對 )的,靜止是(相對)的。11.物體的運動速度,包括的因素有( 距離 )、( 世間 )、( 運動的方向 )。12.鐘、搖籃、千秋的運動就是( 擺動 )。13.物體運動的快慢可以用( 速度 )來表示。14.人或物體的運動,按運動軌跡可以分為兩類:(直線運動 ),( 曲線運動 )。我會做實驗方案實驗名稱:驗證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實驗材料:彈珠 3-4 個。實驗步驟:1.準備好彈珠,使其靜止。2.讓一個彈珠運動起來,撞擊靜止的彈珠,觀察并記錄現象(看運動、聽聲音)。實驗現象:運動的彈珠撞擊靜止的彈珠,使靜止的彈珠運動起來,并且發出“噠”的聲音。實驗結論:運動的物體撞擊靜止的物體能夠發出聲音,或者改變物體的形狀,或者使本來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說明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1. 舉例說明運動的物體具有的能量,有時也會給人體帶來巨大的傷害。答:飛出的箭能傷人,運動的汽車能造成交通事故,倒塌高空落物能傷人。2. 我們生活在一個運動著的世界中,請你舉例說說身邊運動著的物體。答:飛奔的汽車,樹上的落葉,天空上飛的飛機,旋轉的風扇葉。3. 我們身邊 有很多看似不動的物體,其實也在運動著,請說出三種以上這樣的物體。答:指甲的生長,小樹的生長,種子的發芽,頭發的生長。第二單元 巖石和礦產一、我會填(銅針)能刻動表示硬度(較低),(銅針)刻不動、(鋼針)能刻動表示硬度(中等),(鋼針)刻不動表示硬度(較高)。我們周圍的天然石頭通常都是(巖石)、(花崗巖)、(砂巖)、(大理巖)是常見的巖石。自然界的巖石在(顏色)、(顆粒)、(軟硬)等方面都有不同。3. 巖石是由一種或者多種(礦物)組成的。礦物的種類有很多,例如(長石)(石英)、(云母)、(方解石)、(白云石),以及做鉛筆芯用的(石墨)、做粉筆用的(石膏)等,都是礦物。花崗巖主要由(長石)、(石英)和(云母)組成。大理巖主要含有(方解石)、(白云石)等。絕大部分砂巖主要由(石英)、(長石)組成。我們可以用(思維導圖)的形式來展示巖石的各種用途。礦產指可供人類開采利用的(天然礦物)或(巖石)等自然資源。有些礦產可以(做燃料),供給人們熱能,如(煤)、(石油)、(天然氣),這類礦產叫(能源礦產)。有些礦產可以提煉出(金屬),例如(鐵礦石)、(銅礦石)、(鎢礦石)、(錫礦石),這類礦產叫(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是可以開產(金剛石)、(各種巖石)、(石墨)、(鹽晶)等非金屬的礦產。(礦產)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提供了各種重要的資源,然而地球上的礦產資源卻是(有限)的,如果無節制地開采,不到(300 年),我們就沒有任何能源可用了。礦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剛石),硬度最小的是(滑石)。簡答. 1. 舉例說明巖石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答:花崗巖、砂巖、大理巖可以用來建房、鋪路、修橋。大理巖可以用來制作雕像、浮雕等工藝品。花崗巖可以做石墨。石灰巖可用來燒石灰、生產水泥,還是制造玻璃的原料。. 2. 我們為什么要保護巖石和礦產源 答:礦產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提供了各種重要的資源,然而地球上的礦產資源卻是有限的。、我會畫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示巖石的各種用途。第三單元 冷與熱一、我會填1. 我們的假設是對是錯,需要用( 事實)來驗證!2. 一般來說,物體( 受熱)后( 體積)會( 膨脹)。3. 一般物體( 受熱時體積會膨脹),( 遇冷時體積會收縮),我們將這種現象稱為( “熱脹冷縮”)。4. 水被加熱到( 一定的溫度)( 標準大氣壓下通常是 100 °C)時,一部分水會迅速變成( 水蒸氣),內部產生大量( 氣泡)并沖出水面,這種現象稱為( 沸騰)。5. 水在常溫下也能變成( 水蒸氣),這個過程叫作( 蒸發),( 加熱)可以使蒸發變快。水蒸氣的微粒太小,我們肉眼( 無法看到)。6. 蠟燭和冰塊受熱后會( 熔化)。7. 地球上的水在不斷( 蒸發),因此空氣中充滿了看不見的( 水蒸氣)。8. ( 水蒸氣)遇冷( 凝結)成( 小水珠)。9. ( 沸騰 )是水受熱超過一定溫度時發生的劇烈的氣化現象。10. 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產生的過程物體的形態是由( 氣態)變成( 液態)。我會答. 1. 人們可以通過加熱和冷卻做哪些事(至少五件) 答:加熱可以做飯、取暖、熔化金屬、燒水、做酒瓶。冷卻可以冷藏食物、制冷飲、做冰糕、降溫、止血。. 2. 大自然中水的化身有哪些 答:雨、雪、冰雹、霜、霧、云等。. 4. 安全使用酒精燈應該注意哪些 答:1.保持酒精燈直立,避免酒精灑出來。2.不能直接向燃燒著的酒精燈添加酒精,否則可能會造成火災。3. 不能用一個酒精燈點燃另一個酒精燈,要用火柴點燃。4. 酒精燈不餓能夠用嘴吹滅,要用燈帽蓋滅。5. 若酒精燈被碰倒,在桌面燃燒起來,要用濕抹布蓋滅,不能澆水。. 5. 測量水溫的方法 答:1.把溫度計懸掛在鐵架臺上。3. 將溫度計下端放進水中,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4. 用酒精燈加熱容器中的水。5. 讀數時視線要與溫度計液面持平。6. 讀數時溫度計不能離開水。我會做. 1. 計一個實驗,驗證空氣受熱后體積是否會膨脹。實驗方案實驗目的:驗證空氣受熱后體積是否膨脹。實驗材料:針筒、燒杯、熱水、軟塞實驗步驟:1. 在針筒中吸入一些空氣。2. 用軟塞將針筒排氣孔堵住,觀察活塞的位置。3. 將針筒放入熱水中,觀察活塞的位置。實驗現象:針筒放入熱水后,活塞開始向外移動,移動一段距離后停下。得出結論:空氣受熱后體積會膨脹。. 2. 設計一個實驗,驗證空氣遇冷后體積是否收縮。實驗方案實驗目的:驗證空氣遇冷后體積是否收縮。實驗材料:針筒、軟塞、冰水、燒杯實驗步驟:1. 在針筒里面吸入一些空氣。4. 用軟塞將針筒排氣孔堵住,觀察活塞的位置。2. 將針筒放入冷水中,觀察活塞的位置。3. 實驗現象:針筒放入冷水后,活塞開始向內移動,移動一段距離后停下。4. 結論:空氣遇冷后體積會收縮。第四單元 人體的呼吸器官一、我會填1. 人體呼出的氣體比吸入的氣體所含( 氧氣)減少,( 二氧化碳)增加。(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 渾濁)。2. 人和動植物需要空氣中的( 氧氣),植物能吸收( 二氧化碳)來制造( 氧氣)。( 氧氣)和( 二氧化碳)對自然界中的生命體具有重要意義。3. 在( 陽光的照射)下,植物的綠葉能吸收空氣中的( 二氧化碳),并放出( 氧氣)。4. 在( 缺氧)、( 低氧)或( 無氧)環境中,如( 潛水作業)、( 登山運動)、( 高空飛行)、( 宇宙航行)、( 醫療搶救)時,人們常常使用供氧設備來提供足夠的氧氣用于呼吸。5. 呼吸器官包括( 鼻 鼻 )、( 咽)、( 喉)、( 氣管)、( 支氣管)、( 肺)。6. ( 鼻腔)分為左右兩腔,鼻腔中有( 鼻毛)、( 鼻腔粘膜)。鼻腔有( 過濾)作用,還有給吸進的氣體( 加溫)、( 加濕)的作用。7. 咽喉上連( 口)、( 鼻),咽又下通( 肺)、( 胃),是連接( 鼻腔)、( 口腔)和( 肺)、( ( 胃)的通道。( 氣管)及( 支氣管)是連接( 喉)與( 肺)之間的管道,分左右兩支,呈樹枝狀。8. 人體的支氣管的末端連著許多( 肺泡),( 肺泡)周圍有大量的( 毛細血管),人體吸入的( 氧氣)從(肺泡)進入( 血液),而血液中的( 二氧化碳)進入( 肺泡)后從氣管排出。9.10. ( 膈)是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間的肌肉。( 膈下壓),( 肺部擴張),( ( 吸氣);( 膈上提),( 肺部收縮),( 呼氣)。11. 我們要呼吸是因為:人體必須利用大量的( 氧氣)把一切營養物質轉化為可供人體直接吸收的物質,同時需要把體內產生的( 二氧化碳)及時排出體外。12. ( 肺)是氧氣和二氧化碳進行交換的重要器官。( 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強。13. ( 肺活量)是人在一次盡力吸氣后,再盡力呼氣所能呼出的氣體量。(肺活量)是反映(人生長發育水平)的重要機能指標之一。14. 人們在運動時,會通過增加( 呼吸次數)來獲得足夠多的( 氧氣)。( 肺活量)越大說明肺的功能越好,經常運動如( 跑步)、( 游泳)可以提高肺活量。15. 人體內的燃料是( 糖類)、( 脂肪)和( 蛋白質),并且人體在燃燒燃料的過程中同樣需要(氧氣)。16. 堅持鍛煉可以增強我們( 呼吸器官)的功能。( 吸煙)和( 空氣污染)會引起( 慢性支氣管炎)、( 支氣管哮喘)、( 肺炎)、( 肺氣腫)及( 肺癌)等疾病。17. 保護器官的方法:( 不吸煙)、(霧霾天戴口罩)、( 經常開窗通風)、( 植樹造林)、( 減少大氣污染)等都有利于保護我們的呼吸器官。18.人呼吸時,吸入的氣體中( 氧氣)的含量高,呼出的氣體中( 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氧氣)含量低。19.呼吸包括( 吸氣)和( 呼氣),吸進的是( 氧氣),呼出的是( 二氧化碳),人呼出的氣體可以使( 濁 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我會答. 1. 呼吸和運動有什么關系呢?答:人體在運動時需要更多的能量,所以需要增加呼吸次數來獲得足夠多的氧氣。. 2. 舉例說明自己是如何保護自己的呼吸器官的?答:①遠離香煙,拒絕二手煙。②防范霧霾,勤換口罩。③不隨地吐痰,避免傳播疾病。④要開窗透氣,避免一氧化碳中毒。⑤堅持鍛煉身體,增強呼吸器官功能。3. 怎樣保護我們的呼吸器官 答:堅持鍛煉可以增強我們呼吸器官的功能。不吸煙、霧霾天戴口罩、經常開窗通風、植樹造林、減少大氣污染等都有利于保護我們的呼吸器官。五、我會圖六、我會做下面是小明同學記錄的自己在三種狀態下一分鐘的呼吸次數。呼吸次數記錄表(1)小明同學在安靜狀態下的呼吸次數平均值是( 24 )次。(2)在不同狀態下,一分鐘的呼吸次數( 不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同”)(3)運動結束時呼吸次數比安靜狀態下次數( 多),說明運動時呼吸會( 加快)。第五單元 人體的消化器官一、我會填1. 在人的身體里面有一個近( 10 )米長的消化系統,人體的消化系統包括( 口腔 ) 、(咽) 、(食管 ) 、( 胃) 、( 小腸 ) 、(大腸) 。2. 人把吃食物吃到 (口腔)后,( 牙齒)咀嚼完后,食物經過( 食管)到( 胃)里,接著進入(腸 小腸 )和(腸 大腸 ),食物殘渣成為糞便從( 肛門)排出體外。3. 口腔內有( 牙齒)、(舌)等器官,它們可以( 切割)、( 磨碎)、( 攪拌)食物。口腔內還有( 唾液腺)。受到食物刺激后,( 唾液腺)開始分泌( 唾液)。嚼碎的食物與( 唾液)混合后,借助(唾液)的潤滑作用進入( 咽)、( 食管)、( 胃)。4. ( 口腔)是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 初步消化)的場所。( 牙齒)可以將食物切割、磨碎,( 舌頭)可以攪拌食物并協助吞咽,( 唾液)不僅可以幫助吞咽,也能幫助初步消化食物。5. ( 胃)是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進行( 消化)的重要場所。( 胃蠕動)能夠將食物變成( 食糜)送入( 小腸)。6. ( 小腸)是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 消化食物)、( 吸收營養)的主要場所,剩余的( 水分和營養)物質由( 大腸)吸收。7. 倒立吃東西,食物可以進到胃里,說明消化道運送食物的方式是( 動 蠕動 )。8. 保護消化器官的方法,是形成良好的( 飲食習慣 )。9. 狼吞虎咽、( 暴飲暴食)是不良的飲食習慣,會增加( 胃 )、( 腸 )的負擔。、我會連寫出人體各消化器官的名稱,并與其功能用線連起來。我會答1. 食物在人體內的消化和吸收過程,經歷了哪些器官?答:食物在人體內的消化和吸收過程,經歷了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等器官。2. 答:在口腔里,食物被牙齒嚼爛,并和唾液混合,其中的一些淀粉被消化掉。被牙齒磨碎的食物通過食管進入胃里。胃能分泌胃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質,它還不斷地收縮、蠕動,把食物揉爛再慢慢地送入小腸。肝臟能分泌膽汁,幫助小腸消化和吸收。在彎彎曲曲的小腸里,腸液、膽汁、胰液一起消化食物中的糖類、蛋白質和脂肪。養料被小腸壁上的絨毛里的血管吸收,傳到全身各處。. 3. 消化道是用什么方式使食物前進的?答:消化道是用蠕動方式使食物前進的。4. 你有什么好的飲食習慣方面的諺語,請寫出來,不少于 5 個。答:5.生活中有哪些不良習慣會對我們的消化器官造成不良影響答:狼吞虎咽、暴飲暴食、飯后劇烈運動、邊吃飯邊看手機、食物過冷或過熱、吃飯不按時。6. 保護消化器官的方法有哪些 答:良好的飲食和衛生習慣、規律的生活、健康的心態、適量的運動都是保護消化器官的方法。7. 不良的飲食習慣對消化器官的影響 答:容易患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的良性、惡性腫瘤等。反思單元 偉大的命名者一、我會填1. ( 卡爾. . 馮. . 林奈)是( 瑞典)博物學家,近代( 植物分類學)奠基人。2. 林奈發表代表作( 《自然系統》)中,首次將自然界分成( 植物界)、( 動物界)、( 礦物界)。在界的下面,是很像階梯般排列的逐級細分的等級:( 綱)、( 目)、( 屬)、( 種)等。3. 林奈根據植物花的( 雄蕊)特征,把植物分成( 24 個綱)、(116 個目)、( 1000多個屬)和( 1 萬以上的種)。采用( “雙名命名制”)給植物命名。它在( 《植物種志》)一書中,為( 7000)多種植物命名,被稱為( “植物學之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