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1.1《植物的生殖》教學設計課標分析:生物學課程的基本理念要面對全體學生,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突出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和發展這一主題。學習生物學知識的價值之一就是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更好的接觸和了解生產實踐。本節課要使學生通過學習,具備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等所需的生物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能力。《課程標準》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力求以問題意識為先導,轉變教學方式,注重學生的主導地位,以及交流合作、歸納總結和表達能力的培養。本節課將充分利用實物、圖片等資料,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針對無性生殖設計扦插動手活動,給學生創造實踐條件,讓學生真正“從做中學”第一節植物的生殖教材分析本節課是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下冊第七單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和發展》中的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的第一節內容。生物的生殖和發育是初中生物十大專題之一。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延續和發展,最基本的環節是生殖和發育。通過本部分內容的學習,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生物的生殖發育方式及特點,明確環境對動植物生殖發育的影響。是第五、六單元生物圈中生物合生物多樣性知識的進一步學習,也是為后面的遺傳變異、生物進化奠定重要的理論知識基礎。學情分析:本節課的教學對象為八年級學生,八年級學生在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實踐的能力方面尚有點欠缺,課外知識也不夠豐富。但是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學習主動性,有一定的求知欲望,有一定的探究問題的興趣,能夠和老師交流溝通,可以通過師生互助,不斷的在發展自己、完善自己。知識層面上雖然七年級上冊已經學習了關于植物生殖的相關內容,但還沒有生成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的概念。并且學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很難真正接觸到嫁接、扦插和植物組織培養等植物的培育方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多引用實物、圖片,結合運用多媒體,多聯系貼近生活的實例,盡力通過學生的切身感受和體驗,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并且要多聯系生活實際。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2)通過觀察、思考和討論,能夠列舉植物常見的無性生殖。嘗試區別植物的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3)通過探究活動,嘗試植物的扦插。體會到不同的生殖方式對環境的適應。(4)關注植物無性生殖在生產實踐中的運用。2、過程與方法:(1)培養學生注意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2)通過比較、分析無性生殖在農業生產的運用(3)通過扦插活動培養探究能力及在探究中發現解決問題,從探究實驗事實中判斷、推理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對花的觀察,引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2)認識到植物生殖方式多樣性的意義;通過了解無性生殖在生產上的應用,認識生物學知識不但是生產實踐的基礎,而且隨著生產實踐不斷豐富和完善。(3)參與嫁接、扦插或壓條等活動,體驗植物新生命的誕生過程。重點:1.概述植物的有性生殖。2.概述植物的無性生殖。難點:概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課前準備:各種蔬菜、各種無性生殖的綠色植物。剪刀、花盆等工具用于扦插。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教師:蘭陵縣不僅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而且還被譽為中國蔬菜之鄉,中國大蒜之鄉,中國牛蒡之鄉,中國食用菌之鄉以及山東南菜園。蔬菜種類繁多,能滿足人們的不同需求。這些蔬菜是我們餐桌上的常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蔬菜用什么來繁殖后代。展示茄子、辣椒、西紅柿、黃瓜、芹菜用種子繁殖,大蒜用鱗莖繁殖,香菇用孢子繁殖,這些繁殖方式都一樣嗎?這節課我們就學習第一節植物的生殖,來探究這個問題。學生:讓學生認真觀察并進行回答。教師進行補充。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教學新授1、有性生殖教師:盛夏正是吃桃子的時節,我們把果皮吃掉(一學生把桃子的果皮吃掉露出種子),里面就是種子,將來發育成一顆小桃樹,那么桃子果實是怎么發育而來的?這要從花的結構說起,我們一起回顧花的結構。出示課件,展示花的圖片學生:觀察種子,回顧花的結構,師友上臺展示花的結構。師友展示新植物體的發育過程教師:出示新植物體是如何由花發育而來的。提出問題:(1)、花最重要的結構是上面?(2)、受精卵是怎樣形成的?(3)、受精卵發育成什么結構?這個結構將來發育成什么?在桃子形成子代的過程中,最為關鍵的兩個細胞是什么?由精子和卵細胞形成的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屬于什么方式的生殖?學生:看書、填表,激情、質疑,思考,交流,師友互助,師友互助展示答案。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有性生殖的概念。學生:總結有性生殖的概念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2、無性生殖教師展示:綠蘿、落地生根、蘆薈、仙人掌、多肉吊蘭等植物,這些都是我們熟悉的植物,綠蘿剪下來一支放在水里不久就會生根,蘆薈不久就會長成一叢,仙人掌掰掉一塊就是一顆新植物,吊蘭剪下就可以生成一棵新植物等等,這些植物的繁殖方式與剛剛的有性生殖一樣嗎?學生:表述交流,觀察思考,找出不同。教師:結合課本的例子討論下列問題:(1)、這些植物生殖方式有什么共性?(2)、還有哪些植物能以類似的方式生殖?學生:看書、討論,師友互助,歸納總結,表述交流。得出結論:椒草用葉繁殖、馬鈴薯用塊莖繁殖,像這種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為無性生殖。教師;引導學生觀看生活中一些無性生殖的的植物。引導學生分析所展示的蔬菜分別是什么繁殖方式。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有的植物既有有性生殖又有無性生殖,這種特性有什么適應意義?學生:討論,交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從實際出發,引出無性生殖。3、無性生殖的應用在生產實踐中,人們經常利用植物的無性生殖來栽培農作物和園林植物。常見的方式有:扦插,嫁接以及組織培養等。(1)、質疑:你知道嫁接時應注意哪些問題?嫁接時應當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以確保接穗成活。(2)、組織培養引導學生認識組織培養以及它的優點。(3)、質疑:植物的扦插需要哪些條件?環境條件:光照、水分、溫度、濕度等。扦插時材料應如何選擇和處理?扦插的莖段一般 15—20厘米,保留兩個節;上方切口水平,下方切口斜向;上方節要去掉一部分葉,下方節葉要全部去掉,并埋入土中。布置實踐作業---扦插學生:學生看書回答開闊視野,部分學生表述交流,師友上臺展示,觀察、思考,表述交流。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和歸納分析的能力。歸納出扦插注意的事項,為后面的動手操作打下基礎。三、實踐作業分組到校園去尋找扦插材料并完成扦插.設計意圖:激發興趣,鞏固新知。四、梳理總結分享自己扦插的作品,教師點評。學生分享本節課所學。第一節《植物的生殖》評測練習一、選擇題1.下列各種生殖方式中,后代具有更大變異性的是( )A.用月季花的枝條進行繁殖 B.用馬鈴薯的塊莖進行繁殖C.用甜椒的種子培育秧苗 D.用秋海棠的葉進行繁殖2.下列屬于無性繁殖方式的是( )A.水稻的大棚播種育秧B.用土豆芽發育成新植株C.用轉基因技術獲得超級鼠D.人類用試管嬰兒技術輔助生育3.近幾年多肉植物做為桌面盆景被廣泛種植,我們在繁育這類植物時,可用其老葉子插入土中等待新植株從葉基部長出,這種繁殖方法屬于( )A.嫁接 B.種子 C.扦插 D.壓條4.科研團隊將蘇云金芽孢桿菌的抗蟲基因轉入棉花 DNA 中獲得一株抗蟲棉。取抗蟲棉葉片的一部分進行大量繁育,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抗蟲棉的獲得利用了轉基因技術B.如圖所示繁育過程屬于無性生殖C.該方法可快速獲得多種變異類型D.該過程包括細胞生長、分裂、分化5.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油松的球果不是果實B.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種子中都有胚C.胚是新植物的幼體,有胚芽、胚軸、胚根、子葉(胚乳)構成D.被子植物的種子比裸子植物的種子能更好的得到保護,比蕨類植物的孢子的生命力強6.關于生物的生殖和發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在合適的外界條件下,完好的雞卵都能孵化出小雞B.蝴蝶是由“毛毛蟲”變成的,“毛毛蟲”處于發育過程中的幼蟲階段C.青蛙的生殖和幼體的發育必須在水中進行,因此都要通過鰓進行呼吸D.馬鈴薯通常采用帶芽的塊莖繁殖,這種繁殖方式屬于出芽生殖7.下列關于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的說法錯誤的是( )A.生殖方式主要分為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兩類B.扦插、壓條、嫁接等方式有利保持親代性狀C.家蠶與蝗蟲的發育同屬于不完全變態D.雞受精卵中的胚盤將來發育成雛雞8.校園里的一棵茶樹上同時開了紅色和白色的花,要獲得此種茶樹需利用的植物繁殖技術是( )A.扦插 B.嫁接 C.組織培養 D.種子繁殖9.下列繁殖方式中,屬于有性生殖的是( )A.水稻的種子繁殖B.柿樹嫁接在黑棗上C.夾竹桃的壓條繁殖D.馬鈴薯塊莖繁殖10.下列關于生物生殖和發育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家蠶的發育過程經過四個時期,在幼蟲期吐絲結繭B.將馬鈴薯的塊莖切成小塊繁殖,這種生殖方式屬于無性生殖C.青蛙的個體發育起點是雌蛙體內成熟的卵細胞D.哺乳動物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二、填空題11.在生產實踐中,人們經常利用植物的無性生殖來栽培農作物和園林植物等,常見的方式有_________和嫁接等,嫁接時應當使接穗與砧木的_________緊密結合,以確保接穗成活。12.如圖是桃花的結構和果實的結構及來源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________ ]”中填寫序號,橫線內填寫文字.)(1)桃花開放后,要形成果實必須經過________ 和 ________兩個生理過程.(2)受精的過程是________,花粉管進入后,釋放出________,與________融合________,形成,并最終發育成新植物體的幼體.(3)完成受精后,其中[6 ] ________發育成種子.[5 ] ________ 進一步發育為果實,而桃子的可食用的部分是由子房壁發育成的.(4)花的主要結構是________【課后反思】1、確定好教學目標是上好課的基礎本節課的內容看似簡單,內容寬泛,實際是各個模塊的關系復雜、內涵深刻。確定教學內容和目標是首要任務,我確定了教學內容的三條線:一是以有性生殖、無性生殖及其應用的知識線;二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師友互助、小組合作能力線;三是感受新生命的誕生,從而熱愛生命、熱愛自然的情感線。2、構建教學結構是上好課的支柱本節課在設計時,注意了知識上重難點的合理安排,學生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合理安排,還注重了學生課堂上的變化和反應,使這個教學張馳有度,詳略得當,同時注重學生的參與度和動手實踐的能力培養。3、創新是現代教學的新標志本節課比較注重內容和形式上的創新,學生活動豐富多樣,還增加了校園內的扦插活動,不僅讓學生參與了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得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4、當然課上也存在許多不足,有些問題處理的不夠仔細,例如在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的比較中應該再給學生細致分析它們的優缺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