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3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一學科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代,要弘揚塞罕壩精神、兩不怕”精神等。2.科學精神:正確認識民族精神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3.公共參與:充分踐行作為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價值追求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備知識: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要求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和作用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愛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精神之間的關系關鍵能力:1結合生活實例理解傳統文化傳承、轉化、發展、創新的措施。2.結合民族精神在各個歷史時期的具體表現理解民族精神的作用、內涵、發展以及弘揚民族精神的要求。二學習重難點重點: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容和特點難點: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精三知識梳理㈠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1.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必須按照當今時代的特點和要求,對傳統文化中有借鑒意義的內涵和陳舊的表達形式予以改造,轉化為符合時代特點和要求的新內涵和新的呈現形式,使之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2.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必須按照當今時代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的進步和發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行補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為適合當今時代實踐和社會發展要求的文化形式。㈡弘揚中華民族精神1. 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2.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都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3.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4.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5.民族精神作為民族文化的結晶,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6.中華民族精神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表現。①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體, 具體形成了“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②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 形成了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紅旗渠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塞罕壩精神、抗疫精神。7.在同新冠疫情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偉大抗疫精神,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稟賦和文化一脈相承,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8. 在新時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四自我提升1.2020年7月,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通。如今的北斗相關產品已經出口120余個國家和地區。從北斗一號系統工程到北斗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成功發射,浩瀚的太空孕育出中國人民的北斗精神,立起了中華民族又一座精神豐碑。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①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 ②中國航天人孕育出的北斗精神是時代精神的核心 ③北斗衛星成功發射彰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品質 ④中華優秀文化植根于北斗精神中,鑄就不朽豐碑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2.圍繞新時代中國青年如何繼續發揚五四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六點期待,包括要“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勇于砥礪奮斗”“練就過硬本領”和“錘煉品德修為”,鼓勵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犢不怕虎、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剛健勇毅”。這啟示我們,新時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需要( )①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②拓展和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③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業的時代新人④發揮五四精神在實現民族復興中的引領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著名教育家張伯苓的愛國三問: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愿意中國好嗎?其言諄諄,其意切切。2020年以來,每個真心拼過的中國人,都會找到答案——愛國之情是再樸素不過的情感。強國之志是再基本不過的抱負,報國之行是再自然不過的選擇。這種樸素的情感( )①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和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②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③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決定著人們的實踐活動和文化生活④是鼓舞中國人團結奮斗和自強不息的強大精神力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1年,講述傳世名畫《千里江山圖》創作歷程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以飽含哲思的中國傳統美學意蘊征服了觀眾的心,成為“一票難求”的年度爆款。2022年除夕夜,《只此青綠》登上春晚舞臺,用舞蹈之美引領觀眾步入充滿現代意蘊的中華美學殿堂,喚起了觀眾對中華文明的共情。這啟示我們( )①根據自身需要進行文化創新是文化繼承的基本要求②在不同的藝術形式交流中可以激發出新的文化③傳統文化在現代性的展示中必能煥發生機與活力④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需要堅持與時俱進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2年清明節前夕,某縣宣傳部在全縣中小學組織開展“不忘來時路,紅色永傳承”清明思政主題活動,通過思政課老師講述黨史小故事和當地紅色文化,引導學生緬懷先烈、銘記歷史。此舉旨在( )①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②弘揚英烈事跡,傳承紅色基因③創新教學內容,豐富校園文化④喚醒民族精神,實現偉大夢想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6.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2021年9月,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發布。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第一批偉大精神的意義在于( )①增強理論自信.形成思想文化“主心骨”②弘揚光榮革命傳統,賡續紅色文化血脈③傳承偉大時代精神,集中體現文化力量④彰顯中華民族精神,凝聚奮勇前進力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2021年9月1日的《開學第一課》以“理想照亮未來”為主題,通過一個又一個真摯動人的故事,抒寫了一幅可歌可泣的百年畫卷:從堅持真理的李大釗到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革命烈士方志敏、藍蒂裕;從立志用知識建設祖國的核動力專家彭士祿,到三代傳承為國守邊的拉齊尼一家等等,無不用榜樣的力量激勵著廣大青少年堅定理想、發奮圖強。該節目播出后,受到了社會的一致好評。開播《開學第一課》( )①有利于弘揚傳統文化,培育中華民族精神②表明優秀文化能為人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③體現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的功能④有利于發揮先進人物對國民教育的核心引領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一匹綠馬三足騰空,單只蹄子踏著圓潤的飛燕,咧嘴露出兩排大白牙,憨態可掬的表情和神態令人忍俊不禁。這匹看似“丑萌”的馬,原型為東漢青銅器“馬踏飛燕”。銅奔馬文創設計元素中的“綠色”和“馬”,讓人很容易聯想到“綠碼”,符合疫情當下消費者樸素的愿望,能起到解壓和心靈療愈的作用。文創產品之所以能讓傳統文化“活”起來,是基于它( )①通過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廣開來 ②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③實現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 ④生動展示了人民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9.在我國載人航天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凝結形成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更是廣大科研人員特別是航天科技工作者的精神豐碑。大力弘揚載人航天精神,是推進載人航天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力量源泉。載人航天精神( )①凝聚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優秀品格②是民族綜合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集中體現③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具有強大感召力④奏響了主旋律,發揮著強有力的導向和示范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22年2月6日,中國女足3-2逆轉戰勝韓國,時隔16年再度獲得亞洲杯冠軍。16年后再登亞洲之巔:“鏗鏘玫瑰”再度怒放。人民日報等發表評論:我們可以永遠相信中國女足!史詩逆轉、夢幻絕殺。重回亞洲巔峰,中國女足的姑娘們,你們值得一切贊美!關于女足精神,理解正確的有( )①女足精神源自于女足人為國爭光的信念②女足精神具有凝心聚力的強大感召力③女足精神是偉大民族精神的象征,為女足人所特有④女足精神形成于女足人為國添彩的努力奮斗實踐中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參考答案:1.A2.B3.C4.C5.A6.D7.C8.B9.B10.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