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水1水到哪里去了一、知識梳理(畫橫線的背)1.水在一定條件下會變成 水蒸氣 ;水蒸氣在一定條件下也會變成水。水蒸氣是一種 無色無味、透明、摸不著 的氣體。2.水在常溫下,會慢慢地變成水蒸氣飛散到空中,這種現象叫蒸發。3.生活中水的蒸發現象:① 濕布擦桌子后變干了 ;② 濕漉漉的手變千了 ;③ 雨后的路面變干了;④ 濕衣服變干了 ;⑤ 煮食物的鍋中的水越來越少 等。4.我們可以用 加熱 、加快空氣流動 的方法讓水蒸氣發得更快。5.煮食物(或燒開水)時上方飄著的“白氣”,冬天嘴巴里呼出的“白氣”,這些都不是水蒸氣。(水蒸氣的微粒太小,我用肉眼看不到)“白氣”能夠被看到是因為它不是水蒸氣,而是由水蒸氣 遇冷凝結 成的霧狀的 小水滴。6.水是 液體 ,沒有固定的形狀,但有一定的 體積7.空氣中的水蒸氣越多,濕度越 大 ;水蒸氣越少,濕度越 小。二、實驗探究比較水和水蒸氣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熟讀)2水到哪里去了一、知識梳理(畫橫線的背)1.給水加熱時,水的 溫度越來越高 ,逐漸 氣泡 產生,一般情況下,當水的溫度升高到100℃ 時就沸騰了。2.水沸騰和蒸發的現象是不一樣的:水沸騰的時候也在蒸發,水蒸發的時候不一定 沸騰 。3.正常壓強下,水沸騰時,溫度始終保持在 100℃,水面上冒“白氣”,杯內壁出現 小水珠,水量逐漸減少。(水沸騰時,水會變成水蒸氣跑到空氣中去,所以杯中的水量逐漸減少)二、圖形題1.酒精燈的結構及使用時的注意事項。(熟讀)(1)酒精燈的火焰:酒精燈的火焰分為三層,最外面的一層叫外焰,中間的一層叫內焰,最里面的一層叫焰心。外焰的溫度最高,內焰次之,焰心的溫度最低。(2)酒精燈使用的注意事項。(熟讀)①不能用嘴吹滅火焰;②點燃酒精燈時一定要用燃著的火柴或打火機;③不能用燃著的酒精燈去點燃另一盞酒精燈;④熄火時,可用燈帽將其蓋滅,蓋滅后需重蓋一次,以免下一次使用時打不開燈帽。2.溫度計的使用要點(背)。(1)手拿溫度計的上端,將溫度計的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與壁;(2)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時讀數,讀數時視線要與溫度計液面持平。三、實驗探究(了解)探究水的沸騰。1.實驗材料:燒杯、清水、石棉網、三腳架、酒精燈、溫度計、試管夾、塑料袋等。2.實驗設計:①在燒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火上加熱;②觀察加熱過程中水的變化和溫度的變化,記錄水沸騰時的溫度;③觀察水沸騰時,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種現象;④將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騰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擠壓過),觀察袋子的變化。3.實驗裝置。4.實驗現象:① 加熱過程中,燒杯壁開始變模糊,冒熱氣;②_小氣泡越來越多,沸騰前小氣泡在上升的過程中逐漸變小,且燒杯上方有水汽形成,溫度計示數逐漸變大 ;③加熱一段時間后,水開始沸騰,此時水中的小氣泡在上升的過程中逐漸變大,溫度計示數為100℃,且溫度保持不變;④ 漏斗上的塑料袋鼓起來。5.實驗結論:一般情況下,水加熱至100℃時會沸騰,且水加熱后有氣體產生。3 水結冰了一、知識梳理(畫橫線的背)1.當環境溫度低于0℃,水的溫度下降到0℃ 時,開始結冰,水在結冰的過程中,要向周圍放出熱量。(這個過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始終保持0℃)2.水結成冰后, 冰柱高度增加,說明 水結冰后體積變大。水結冰后,冰塊會 浮在 水面上。3.在做水結冰的實驗時,裝水試管外面的容器中裝滿碎冰,在碎冰中加入食鹽的目的:制造更低的溫度4.裝有冰塊的燒杯外壁會有 小水珠 ,這些小水珠是由 空氣 里的水蒸氣遇冷 形成的。裝有水的試管外壁會出現“白霜”。5.水和冰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實驗探究探究水的結冰(了解)1.實驗材料: 試管、溫度計、燒杯、碎冰、清水、食鹽、橡皮筋等。2.實驗設計:① 在試管中加人約四分之一的清水,在水面處用橡皮筋,做好標記 ;② 將裝有清水的試管放入盛有碎冰的容器中,并加入食鹽 ;③ 用溫度計測量試管中的溫度,并保持溫度計插入水中的位置不變,等待試管中的水結冰 ;④ 當試管中的水開始結冰時,記錄溫度 ;⑤ 水完全結冰后,在試管上標記冰柱的高度。3.實驗現象:① 當溫度為0℃時,試管中的水開始結冰 ;② 水在全部結成冰之前,溫度一直保持在0℃;③ 水結冰后,冰柱的高度大于水的高度。(熟讀)4.實驗結論:當水的溫度下降到0℃時,水開始結冰;水結冰后,冰水混合物的溫度保持在0℃;水結冰后體積變大(背誦)4 冰融化了一、知識梳理(畫橫線的背)1.冰變成水的過程叫 融化 。冰在融化過程中 吸收熱量 。冰融化成水的過程中,由 固體 變成了液體,體積 變小 。2.給冰塊加熱,它會融化成 水 ;如果溫度保持在 0℃ 以下,冰不會融化。3.用吸管或者吹風機,給冰塊吹熱氣,可以加快_冰的融化。4.在不同條件下,冰融化的快慢不同:溫度高時冰融化得 快 ,溫度低時冰融化得 慢。5.在相同條件下,冰融化得比冰激凌 快。6.圖形圖(熟讀)5.水能溶解多少物質一、知識梳理(畫橫線的背)1.溶解是指物質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見的 微粒 ,均勻地 分布在水中,沒有 沉淀。2.食鹽、小蘇打、味精、堿、白糖和紅糖 等物質都能溶解在水中。3.水能溶解一些物質,但水溶解物質的本領是有一定限度的。4.水中溶解的食鹽越多,水會變得越_咸 ;水中溶解白糖越多,水會變得越甜。5.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常溫下50毫升的水大約能溶解18克的食鹽,大約能溶解5克 小蘇打。6.研究“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時,需要保持一樣的條件是:水量相同、水溫相同、同樣的杯子、每一份量一樣多。6.加快溶解一、知識梳理(畫橫線的背)1.攪拌 、加熱、碾碎都可以改變物質溶解的快慢。2.溶解的快慢與水的溫度、液體是否被攪拌、物質的顆粒大小等因素有關。攪拌、加熱、碾碎都能加快食鹽等物質在水中的溶解速度。3.在探索水的溫度與溶解的關系實驗時,只能改變水的溫度 ;探索攪拌與溶解快慢的關系實驗時,唯一不同的是一個杯子用玻璃棒攪拌,另一個杯子不攪拌;探索 顆粒大小 與溶解快慢的關系實驗時,只能改變物質的顆粒大小。4.在“探究溫度與溶解快慢的關系”實驗中,我們做了 對比實驗 ,只能改變1個條件。7混合與分離一、知識梳理(畫橫線的背)1.食鹽和沙混合后,食鹽還是食鹽,沙子還是沙子。2.食鹽和沙混合后,可以用 水 把它們 分離 開,因為沙不會溶解在水中,食鹽會溶解在水中。3.可以用濾紙或濾布把液體和混合了其他_不能溶解 的物質進行分離過濾。4.把溶解在水中的食鹽和水分離出來,可以用_蒸發 的方法。5.在蒸發實驗中,石棉網的作用是讓蒸發皿均勻受熱。6.木屑和鐵屑混合在一起,我們可以用 磁鐵吸引的方法進行分離,也可以先倒入水中,再把浮在水面的木屑分離開來,再把水過濾分離得到鐵屑。7.做過濾實驗時,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一貼:濾紙緊貼漏斗 內壁;二低:濾紙低于 漏斗 邊緣,濾液低于 濾紙 邊緣;三靠:傾斜濾液的燒杯嘴緊靠 玻璃棒,玻璃棒緊靠 三層濾紙漏斗末端緊靠承接濾液的 燒杯內壁。二、圖形題(了解)1.過濾裝置。 2.蒸發裝置。三、實驗探究(了解)1.分離食鹽和沙。(1)實驗材料:食鹽和沙的混合物、燒杯、攪拌棒、水、漏斗、濾紙、鐵架臺 等。(2)實驗設計:①把食鹽和沙的混合物倒入水中,用攪拌棒輕輕攪拌,直至食鹽全部溶解;② 將濾紙對折兩次后,沿著一條邊打開,使濾紙下方沾點水,放入漏斗中;③ 將玻璃棒略微傾斜,一端緊貼三層濾紙;④ 將燒杯中沙和食鹽溶液的混合物沿著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內。(3)實驗現象: 食鹽溶液全部過濾到燒杯中,沙留在了濾紙上。(4)實驗結論: 食鹽和沙可以用溶解、過濾的方法進行分離。2.分離食鹽和水。(1)實驗材料:蒸發皿、石棉網、三腳架、酒精燈、食鹽溶液等。(2)實驗設計:①將部分食鹽溶液倒入蒸發皿中,放在三腳架上的石棉網上;② 點燃酒精燈加熱,并邊加熱、邊攪拌 ;③ 當有白色顆粒出現時,熄滅酒精燈,用余溫將白色顆粒慢慢烘干 ;④ 收集蒸發皿中的白色顆粒。(3)實驗現象: 蒸發皿中的白色顆粒形狀、大小、顏色與食鹽相近,且都有咸味,都能溶解在水中。(4)實驗結論: 用蒸發的方法可以分離出水中的食鹽。8 它們發生了什么變化一、知識梳理(畫橫線的背)1.橡皮泥變形、紙變形都和水的三態變化一樣,只是外在的 形狀 或狀態 發生變化,變形前后仍是 同一種物質。2.熱脹冷縮是指物體受熱時會膨脹,遇冷時會收縮的特性。生活中大部分物體具有“,熱脹冷縮 ”的性質,例如將壓癟的乒乓球放在熱水中可恢復原形,因為乒乓球里的 空氣受熱膨脹 把乒乓球頂回原形。溫度計內的液柱在不同溫度下會 上升和下降的原理是液體的熱脹冷縮。3.比較橡皮泥和紙的變化與水的變化的相同之處。我們做了什么 它們的變化 還是原來的物質嗎橡皮泥 捏、拉、揉 變成各種形狀 是紙 撕、拉、折 變成碎紙、紙條 是水 加熱、降溫 變成水蒸氣、冰塊 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