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1科學立法一學科核心素養(yǎng)【政治認同】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巨大成就,增強推進科學立法、促進公平正義的信心。【科學精神】科學把握我國法律體系建設現(xiàn)狀,正視立法質量日益凸顯的現(xiàn)實;明確科學立法的原則和措施。【公共參與】樹立法治精神,理解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強化參與科學立法的責任擔當。【法治意識】日常生活中,積極為國家立法建言獻策,主動投身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之中二學習重難點1重點:科學立法的內涵;推進科學立法的要求2難點:科學立法的內涵;推進科學立法的要求三知識梳理1.科學立法的內涵。內涵:就是要尊重和體現(xiàn)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不斷提高法律的質量。原因: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科學立法。科學立法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順應時代發(fā)展要求,推動國家發(fā)展進步、保障人民各項權利。科學立法符合國情和實際。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體制機制,使每項立法都能科學合理地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規(guī)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使法律符合社會發(fā)展的需求。要求:立法必須遵循法律體系的內在邏輯和立法工作規(guī)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術,努力實現(xiàn)立法過程的科學化。要明確劃分不同法律關系的調整對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國家發(fā)展目標的法律體系。2.推進科學立法。措施:(1)科學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軌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規(guī)范性文件。所有享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都應當按照法定職權、依據法定程序開展立法工作。(2)科學立法要充分發(fā)揚民主。必須堅持民主立法、廣開言路,集思廣益。要健全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溝通機制,開展立法協(xié)商,充分發(fā)揮社會各界在立法協(xié)商中的作用,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健全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和公眾意見采納情況反饋機制,廣泛凝聚社會共識。(3)科學立法要合理設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應在立法中客觀地認識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確認和保護,做到權利與義務相統(tǒng)一、相對應。立法還要科學合理地配置權力與責任,根據國家治理需求,授予國家機關必要的權力,并對其加以制約,明確權力行使不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四自我提升1.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開端。為引導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增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我國首次就家庭教育進行專門立法,制定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其出臺過程如下:2020年6月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布家庭教育促進法立法規(guī)劃2021年1月、8月、10月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三次審議家庭教育促進法草案,并三次向社會廣泛征集意見2021年10月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并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2022年1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開始正式實施上述材料表明( )①該法的制定有利于通過法治引領家庭教育,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基本政治制度,活動原則是民主集中制③全國人大常委會作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依法行使國家立法權④立法過程中引導公民參與立法,是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寫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不斷健全良法善治,營造公平、透明的市場競爭環(huán)境,是時代之需,人民之呼。2021年10月,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修正草案)》進行了審議,并在中國人大網向社會公眾征求意見,并在2021年11月8日表決通過。材料反映出( )①良法內容應符合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順應時代發(fā)展要求②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制定憲法以及反壟斷法等法律③集中民智有利于全國人大常委會科學立法、民主立法④完善我國的法治保障體系以維護公民的基本民主權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我國推出了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等重大舉措;共有205件次法律草案在中國人大網上公開征求意見,參與人次超過119萬,提出的意見有350多萬條;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先后設立了22個基層立法聯(lián)系點,130多部法律草案通過基層立法聯(lián)系點征求意見。這反映科學立法要( )①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軌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規(guī)范性文件②符合我國的政治制度和歷史傳統(tǒng),制定出適合中國的良法③充分發(fā)揚民主,堅持民主立法、廣開言路、集思廣益④完善立法體制機制,確保法律具有針對性和可執(zhí)行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1年8月,湖北省政府啟動2022年度立法計劃項目申報及社會公眾立法項目建議征集工作。各設區(qū)的市、州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可以進行申報,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也可提出立法項目建議。該舉措有利于( )①規(guī)范省政府行使行政立法權,提高其立法的質量和效率②完善立法體制機制,暢通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溝通渠道③貫徹民主集中制,促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④提高立法工作針對性、實效性,拓寬省政府的管理權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1年1月1日,《民法典》開始施行。正式對“家庭暴力”予以全面的禁止,涉及家暴的“家事”,不再僅僅是個人家事,還可能涉嫌違法甚至涉嫌犯罪,并明確在離婚訴訟中可向施暴方主張離婚損害賠償。此舉旨在( )①強化專政職能,維護國家長治久安②科學民主立法,樹立人大良好形象③完善法律法規(guī),保障公民合法權益④提高治理水平,維護社會公平正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21年6月1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決定,授權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浦東法規(guī),且浦東法規(guī)可以對法律、行政法規(guī)、部門規(guī)章作出變通性規(guī)定。這是國家立法機關首次對非經濟特區(qū)作出立法授權。此次立法授權決定( )①變革創(chuàng)新立法制度,依法擴大地方人大立法權限②主動適應改革發(fā)展需要,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據③賦予了地方立法變通權,能變通執(zhí)行憲法及法律④授予了地方人大立法自治權,調動其立法積極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民法典草案全部或部分先后14次在中國人大網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民法總則草案公開征求意見3次,民法典各分編草案一并公開征求意見1次,民法典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等各分編草案分別公開征求意見9次,民法典草案公開征求意見1次,共有425762人次提出1021834條意見。這表明( )①我國充分發(fā)揚民主,堅持科學立法②公民積極參與有利于促進良法善治③國家尊重和保障公民的立法決策權④保護公民的各項權利是法治的功能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8.2021年8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該法總則第一條規(guī)定:為了保護個人信息權益,規(guī)范個人信息處理活動,促進個人信息合理利用,根據憲法,制定本法。該法的制定( )①堅持了以人民為中心,體現(xiàn)了立法面前一律平等②有利于完善法律體系,使個人信息保護有法可依③能促進相關法律實施,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④有利于促進依法治國,推動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房子需要裝修嗎”“您家寶寶的早教班選好了嗎”“需要辦理貸款服務嗎”……您是不是經常接到類似這樣的騷擾電話?那多半是因為個人信息“裸奔”造成的。隨著民法典正式施行,我們的個人信息將得到更好的保護。材料表明( )《民法典》第1032條規(guī)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①民法典實施應以公民利益訴求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②法律只有涵蓋各方面,才能最大程度地發(fā)揮效力③科學立法要合理設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 ④良法修訂需要回應社會關切,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強調,青藏高原生態(tài)保護立法專業(yè)性強,很多問題有很強的地域性、特殊性。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藏高原生態(tài)保護的重要指示要求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轉化為法律規(guī)定。加強各重要生態(tài)體系的保護、治理、修復和風險防控,為青藏高原生態(tài)保護提供有力法治保障。青藏高原生態(tài)保護立法需要( )①堅持科學立法,尊重生態(tài)保護客觀規(guī)律②堅持開門立法,確保公民依法行使立法權③增強“四個意識”,堅持黨中央的集中領導④建設生態(tài)文明,遵循“先破壞后修復”的原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B2.A3.B4.B5.D6.A7.A8.D9.D10.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