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4全民守法一學科核心素養政治認同:正確認識全民守法的具體要求,明白守法是為了更好維護自身的利益。科學精神:明白全民守法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漸進性工程,持續性工程。法治意識:培養守法意識,樹立法治觀念,自覺履行法定義務。公共參與:了解身邊案例,理解全民守法的重要性二學習重難點重點:全民守法的內涵;全民守法的要求;如何推進全民守法?難點:如何推進全民守法?三知識梳理1.全民守法的內涵。內涵:指所有社會成員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狀態。要求:(1)建設法治中國,必須推動全民守法,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權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3)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義務。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公民也負有相應的義務。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義務,才能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4)全民守法意味著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當自己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應通過合法的手段,理性維權。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方式,解決爭議、化解矛盾,不應訴諸暴力或其他違法手段。2.推進全民守法。(1)推進全民守法,要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2)推進全民守法,要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3)推進全民守法,要不斷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四自我提升1.“法治的真諦,在于全體人民的真誠信仰和忠實踐行。民眾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觀念,是依法治國的內在動力,更是法治中國的精神支撐。”央視專題片《法治中國》第六集“全民守法”中的這段解說詞,道出了全民守法對法治的重要意義。大力推進全民守法,要求公民( )①嚴格遵守法律,依法規范自身行為②學習法律知識,增強守法用法意識③敢于主持正義,制裁各種非法行為④推進嚴格執法,依法全面履行職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某人開無牌照電動車逆行,被交警部門作為典型公開通報。此人為此大鬧交警部門,聲稱交警部門侵害了他的個人隱私權,最后被公安部門行政拘留。這一事例告訴我們,推進全民守法需要( )①公民依法行使權利,切身維護自身利益②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法治觀念③加強行政執法監督,促進文明規范執法④公民參與法治實踐,在實踐中學法用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為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我國成立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①是實現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②目的是糾正一些黨政領導干部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③需要發揮人民群眾在依法治國過程中的主體作用④旨在促進部分維權意識薄弱的公民學法、懂法、守法、用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下面是教育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5169號建議的答復。×××代表∶您提出的"關于在中學階段加強《民法典》專項法治教育的建議"收悉,經商司法部,現答復如下∶ 教育部十分重視青少年法治教育,黨的十八大以來,推動法治教育進中小學課程教材,促使法治精神培育系列化、制度化、常態化。將義務教育德育課程教材統一更名為"道德與法治",以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為主要載體進行法治教育,在普通高中設立"政治與法治"必修模塊和"法律與生活"選擇性必修模塊……對以上信息認識正確的是( )①全國人大作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堅持民主立法②教育部作為全國人大的職能部門,對全國人大負責③人大代表積極履行代表職責,依法行使提案權④中學階段加強法治教育有利于推動中學生學法守法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5.法律知識很枯燥,但法律普及很重要。在互聯網上,人們能看到許多法學專業教師把人們日常可能遇到的涉法問題進行演繹,用生動的事例講授法治課,以案說法,以例釋典,用易于理解、易于接受的方式,讓書本上的法條“活”起來,讓人們“秒懂”生活中的“為與不為”。這樣“化枯燥為有趣”的法治課( )①能夠幫助公民在知法懂法的基礎之上增強法治意識②有利于公民自覺地把憲法和法律作為根本行為準則③能夠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④為推進全民守法,弘揚公序良俗提供根本法治保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同一平臺上的同一款產品,對熟客”的報價可能比新用戶更高:剛瀏覽某一商品的信息,就收到另一個購物平臺推送的相關信息…濫用網絡軌跡、“大數據殺熟等現象引發社會關注。針對這些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并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可見,該法的制定和施行( )①是國家治理領域的一場廣泛深刻的革命②規定任何組織和部門不得使用個人信息③協調個人信息保護與促進信息流動的關系④是積極回應社會關切、保障人民權益的體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1年12月6日,為貫徹落實疫情常態化形勢下的法律援助工作,某地法律援助中心聯合區建管站,采取線上直播帶“法”、線下擺攤普法同步進行的方式,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網絡直播活動,正式拉開了“法援惠民生助力農民工”根治欠薪冬季專項維權活動的帷幕。該地法律援助中心的這一做法有利于( )①確立農民工主人翁地位,維護社會正義②增強全社會的法治觀念,建設法治中國③加強人權司法保障,深人推進公正司法④創新普法宣傳教育,提高法律援助效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某縣法院通過開展巡回審判,以案釋法,把法治課堂搬到群眾當中,把矛盾糾紛解決在群眾家門口,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觸手可及,達到了“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會效果。開展巡回審判有利于( )①加強法治教育,增強群眾法治觀念②引導群眾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③推進公正司法,加強人權司法保障④改進執法方式,有效杜絕執法不公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1年,網絡綜藝節目《青春有你》第三季,因為需要參與投票的二維碼在牛奶瓶蓋內側,粉絲便雇人將成箱的牛奶倒進下水溝,只留下蓋子。2021年4月29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顯然還沒有引起這些人的重視。這提醒我們推進全民守法,需要( )①不斷完善執法程序,強化懲罰力度②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法治觀念③加強司法活動監督,維護公平正義④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弘揚公序良俗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彰顯法律力度,傳遞法治溫度。近年來,人民法院不斷簡化立案環節,優化辦事流程,實現當天立案、一次辦成;直播庭審,讓更多不在庭審現場的網民感受到“看得見的正義”;公開裁判文書,讓群眾了解裁判的理由和過程……這些舉措有利于( )①促進立法公開,凝聚社會共識②加強法律援助,堅持規范執法③實現訴訟便民,維護人民權益④開展法治教育,增強法治觀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A2.D3.A4.D5.A6.D7.D8.A9.D10.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