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鳥》教案一、教學目標: 1.闡明鳥形態結構特點;概述鳥類的主要特征; 2.嘗試獨立完成"鳥適于飛行的特點"的探究活動; 3.舉例說出動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種環境。 二、重點難點:重點:鳥類的主要特征; 難點:鳥適于飛行的特點。 三、學情分析:鳥是學生常見的動物,其生活習性、結構和功能上的特征比較清楚,學生好理解。 四、教學過程: (一)、預習提問: 看課本p30到34頁: 認識各種鳥類及與環境適應的特點。(二)、探究: 鳥類適于飛行的特點 : 1、觀察各種鳥類的飛行姿態,思考其生活習性與環境相適應的特點。2、思考并想像鳥類為什么具有這么強的飛行能力。3、列舉自己最熟悉的一種鳥,描述它的生活習性。 討論: 1.體形與飛翔 2.翅膀與飛翔 3.體重與飛翔 4.動力的產生與飛翔 5.探究的內容: 提出問題:鳥的身體有哪些適于飛行的特點? 作出假設:(各小組作出假設) 。 制定計劃:選擇一種鳥類作為觀察的對象,制定探究的計劃,交流補充。 實施計劃:(課上分組探究)。結論:鳥類的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具有很強的飛行能力;身體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恒定。 列舉實例并認識到:許多動物的活動并不局限于水中、陸地或空中,而是跨越多種環境。 看圖片《翅膀下的故事》,展示鳥類的飛翔情景。 1.以小組為單位觀察家鴿標本。2.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并交流。3.引導學生提出想探究的問題。 巡視、組織小組間的計劃交流、完善探究計劃、實施計劃、歸納分析得出結論。 1、指導學生通過對比找出昆蟲的翅和鳥的翼在結構和功能上的異同點。2、出示圖片,提出探究的問題。3、出示各種節肢動物的圖片 。 補充、強調:生物與環境是相適應的。 題問:1:在圖片中,你們都看到了什么? 2:鳥類能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為什么呢? 3:如果給人安上兩個翅膀,人能象鳥類一樣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飛翔嗎? 4:下面請各小組參照課本制定"探究鳥飛行的特點"的探究計劃。生:分組討論制定探究計劃并互相交流補充完善。 題問:1、請同學們根據家鴿的標本觀察來完成自己的探究計劃。 你們觀察鳥的體形是怎樣的?你們能聯想到些什么呢?2、鳥類的體表被覆著什么 有何意義?3、將鳥的翅膀展開,你們能識別出與飛行有關的羽毛嗎 它們在結構上和排列上有何特點?4、由此看出鳥的外部形態是與空中飛行生活相適應的。鳥類的內部結構如何呢? 請大家根據家鴿的內部結構彩圖來進行探究。 生:繼續進行探究: 題問:1、請大家回憶一下,吃雞肉時哪部分肌肉最發達 推測一下原因 觀看家鴿的骨骼模型,特別是胸部的骨骼有何特點 你能作出怎樣的推測?2、鳥類在空中飛行是劇烈的運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你們說能量從哪來?3、那么鳥類在食量和消化方面有哪些特點?4、請閱讀表格:從鳥與人的心臟及心搏次數的比較中,你看出了什么? 5、鳥類在空中飛行時需要的氧氣量很大,大約是靜止時的20多倍,那么它的呼吸系統有怎樣的特點才能滿足這么多氧氣的需求量呢?6、經過上述的探究活動,請你們歸納一下:鳥類有哪些適于空中飛行生活的特點? 小結: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鳥的全身都是為飛行而設計的。萊特兄弟就是從鳥類的這些特點中得到啟示,為我們人類實現飛向藍天的夢想,經過不懈的努力,才有了飛機的問世。 (三)、復習鞏固: 鳥類的主要特征 (四)、小結: 學生回答鳥類的主要特征等 。(五)、課外作業: 1.列表總結出環節動物、節肢運動、魚類、鳥類和哺乳運動的主要特征。 2.課下搜集資料,哪些水中生活的動物到陸地上產卵 哪些動物的幼體生活在水中,成體生活在陸地上? (六)、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